>>> 全国 >>福建省 >>厦门市 >>湖里区 >>厦门第六中学
厦门第六中学
电话 : 0592-5360138
地址 : 福建省厦门市和宁路50号
中考网 : 福建省 | 厦门市 | 湖里区
高考网 : 福建省 | 投票
学校简介 :

  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创办于1953年。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1993年被认定为福建省二级达标中学,1998年被认定为福建省一级达标中学,2004年在厦门市率先通过示范高中市级验收,现为厦门市中心城区规模最大、设施一流、积淀深厚、特色鲜明的名校。

  学校分初、高中两校区。校园占地面积9764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85000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校园雕塑、绿化景观、休闲庭院、地理园下沉式广场巧妙布设,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水乳交融。学校现有102个教学班,学生4756名,教职工384名。现有特级教师7人,省、市学科带头有20人,省、市级骨干教师63人。

  学校牢固树立“人人有潜力,人人能发展,人人能成功”的先进教育理念,培育和弘扬“精诚团结、顽强拼搏、敢为人先、永不满足”的六中精神,谨记“博学明理 求实致远”八字校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德育为先,科技、人文为翼,扎实学力,建设和谐校园,不断谋求新的发展,形成了创造教育、艺术教育等鲜明的办学特色。

  近年来,教学质量逐年稳步提高,学生在新一轮课改中茁壮成长。中、高考成绩一年一个新台阶。高考本科上线人数持续快速增长,本科上线率稳步提高,充分展示了优质高中办学规模与效益同步协调发展。中考成绩显著,年年获市初中教学优质奖。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和小发明比赛,摘金夺银,捷报频传。学校荣获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中小学创造教育先进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教育系统“五五”普法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省五一劳动奖状、省“文明学校”、省教育系统先进单位、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首批“中小学素质教育先进学校”、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第六届福建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省首批中小学知识产权普及教育试点学校、省巾帼文明岗等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


历史沿革
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创办于1953年,其前身是厦门私立中级文化补习学校。

1954年春,学校迁址江夏堂,同年又搬至现厦禾校区。

1955年,经厦门市政府批准,更名为厦门私立思明中学。

1956年9月6日,经省政府批准,改名为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

1971年秋,学校开办高中班,从此成为一所完全中学。

1980年,学校试办职业高中。

1991年,创办厦门女子职业学校。

1997年,女子职业学校分离出去。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办学效益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1993年被省教委直接定为省二级达标学校,1998年成为全省26所一级达标学校之一,从此步入名校行列。

2003年,在厦门市新一轮教育改革中率先实施与东渡中学合并,实行高初中分设办学。学校分厦禾、东渡两校区,厦禾校区为初中部,东渡校区为高中部;合并后即扩建高中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2004年在厦门市以高分率先通过示范高中市级验收。

2006年入选福建省新课程实验样本校。

学校加强同世界教育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探索合作办学新路子。与建中教育信托基金合作创办“出国留学实验班”,与菲律宾光启学校合作开办中国文化培训班。如今的厦门六中已发展成为厦门市中心城区规模最大、设备一流、师资力量雄厚的著名学府。

获得荣誉
近年来,教学质量逐年稳步提高,学生在新一轮课改中茁壮成长,教学质量逐年稳步提高。中、高考成绩一年一个新台阶。高考上线率100%;2002年高考本科以上录取226人;2003年本科录取人数240人以上,再次培养出市文科状元,赢得良好的声誉;2004年本科以上录取306人,录取率86%;2005年在全省200个600分以上的文科考生中该校占有7人,上重点大学线近百人,上本二大学线260人,上本三大学线300人。中考成绩显着,年年获市初中教学优质奖。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和小发明比赛,不畏强手,摘金夺银,捷报频传。据不完全统计,有143人次获国家级奖励,179人次获省级奖励,880人次获市级奖励。其中,化学学科竞赛获2002年全国高中化学奥赛银牌奖,生物学科竞赛荣获第六届全国青少年生物与科学实践英特尔英才奖和全国一等奖,数学学科竞赛获全国初中数学联赛全省第一名,语文学科竞赛获第三届冰心杯写作大赛省一等奖。学校荣获“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 “全国劳动技术教育先进学校”、“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试验学校”、“全国中小学创造教育先进集体”、“全国中小学创造教育实验基地学校”、省“五一”劳动奖状、省级“文明学校”、“福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福建省首批“中小学素质教育先进学校”、第四届福建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突出贡献奖、“福建省首批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学校”、“福建省第十八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省“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单位”和省级“先进职工之家”、福建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福建省家庭教育先进集体等20多个省部级以上的荣誉称号。

物换星移,白鹭腾飞。如歌的往日业已成为历史,如诗的未来等待我们去开创。有着五十多年办学历史的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充满勃勃的生机与活力,正朝着更加高远的目标大步前进,在示范高中的基础上,不断做大做强,把厦门六中办成富有人文精神、突出创造特色、师生和谐发展、在省内起示范作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与国际同类学校有文化交流的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

学校校园占地面积97648平方米,有教学楼、行政办公楼、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网管中心、艺术教育综合楼、实验楼、天文馆、图书馆、学生活动中心、学生宿舍、大礼堂、体育馆、400米标准的塑胶运动场、25米*50米室外标准游泳池等主要建筑。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布局规范合理。初中部教学实验综合楼于2008年9月奠基,该工程总投资4000多万元,建筑面积约为17300平方米,主体建筑12层,预计2009年底竣工。学校校园环境优美,校园雕塑、绿化景观、休闲庭院、下沉式广场、地理园、天文馆等巧妙安排,点缀其中,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水乳交融。

学校拥有全国一流的中学校园网。完善和高级别的网络设施,万兆光纤骨干链路,13台高级服务器,4000多G的网络存储容量,并配有硬件防火墙、网站过滤器等安全设备。先进的教学资源体系,拥有900多G的海量教学资源库。校务管理平台、远程学与教平台、远程视频教学系统等各种软件的应用日趋完善。建有高考听音系统、校园电视台、演播室,可同时播放8频道的节目,有摄像机、编辑机、非编系统及DVD、VCD制作设备;网络走进教室、实验室、办公室,实现了教室教学多媒体化和教师备课、办公电脑化。六中网站访问人次居福建省中小学校网站前列。学校图书藏量丰富,图书管理、编目、查询和检索全部实现电脑化,逐步迈向数字化,教学仪器充足,实验设施完善,劳技艺术设施到位,体育馆、艺术馆设备齐全。

六中

学校现有100个教学班,学生4537名,教职工369名。学校拥有一个教育观念新、管理能力强、年龄结构合理、勇于改革创新、团结协作的领导班子和一支教育观念较新、富有开拓意识、教育科研能力较强、爱岗敬业、朝气蓬勃的教师队伍,现有特级教师6人,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26人,市级骨干教师35人,省市学科带头人14人,硕士学位研究生26人。

学校标识
校训:博学明理求实致远

六中精神:精诚团结、顽强拼搏、敢为人先、永不满足

机构沿革
现任领导

校长:刘卫平(主持全面工作,分管办公室、总务处)

书记:刘卫平 (负责党务,分管初中部、德育处、群团组织)

副校长:黄达平 (分管宣传、保卫、生管科)

杨思窍 (分管教务处、教科室)

刘鹏 (分管初中部教学,协管初中部)

孙东耀

德育处:江礼平(主任)、郎爱珍、田雪荆、王晓菲、张晓茜

教务处:戴鹭坚(主任)、凌云

办公室:朱文真、张惠珍

总务处:钟子东

教科室:张雪琼

保卫科:孙东耀

财务科:黄鸿

生管科:曾庆日

“一个好班子,能带出一所好学校”。厦门六中的领导班子是一个团结、务实、开拓进取的领导班子。班子成员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和强烈的事业心,具有强烈的争创一流的意识,具有现代教育管理能力,熟悉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业务,能驾驭全局,处理复杂问题和矛盾,经得起考验,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领导班子继承和发扬六中的优良传统,团结协作,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配合默契;不断增强自身修养,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各项制度;重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重视培养后备干部,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干部队伍;重视通过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校,实现高效的学校管理。不断更新观念,善于抓住机遇,坚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制定规划,描绘宏图,明确提出阶段工作目标,大胆进行实践探索,聚精会神搞好建设,以此来凝聚人心,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力促进学校快速健康发展。

学校领导班子振奋精神,再接再厉,巩固和发展办学成果,为把厦门六中办成富有人文精神、突出创造特色、师生和谐发展、在省内起示范作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与国际同类学校有文化交流的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而努力,为建设教育之城作出更大的贡献。

历任领导 姓名 任职时间 职务 林采之 1953.09--1956 厦门私立中级文化学校 思明中学校长 李永裕 1955 厦门第六中学书记 孙肇颖 1956--1965 厦门第六中学校长 顾元兴 1956 厦门第六中学书记 袁玲莹 1957--1962 厦门第六中学书记 高南非 1963 厦门第六中学书记 纪礼利 1969.08 厦门第六中学书记 姚生龙 1969 厦门第六中学校长 陈炳三 1970.01 厦门第六中学革委会主任、书记 朱河水 1970.01--1978 厦门第六中学革委会副主任、副书记 钟文福 1971.04 厦门第六中学革委会副主任、副书记 上官世文 1972.05 厦门第六中学革委会主任、第一副书记 陈纯元 1972.05 厦门第六中学革委会副主任 钟文福 1972.05 厦门第六中学副书记 朱河水 1972.05 厦门第六中学副书记 上官世文 1973.06--1978 厦门第六中学书记 叶拯汉 1973.06 厦门第六中学革委会主任 冯遂明 1975.09 厦门第六中学革委会副主任 柯栋梁 1978.12--1980 厦门第六中学校长 陈纯元 1978.06 厦门第六中学副校长 郑永华 1978.12--1986 厦门第六中学书记 黄登福 1978.12 厦门第六中学副书记 赵家鼎 1980.03 厦门第六中学副校长 吴新岳 1983.04 厦门第六中学副校长 郭文贵 1983.06 厦门第六中学副书记 詹廷玉 1984 厦门第六中学副校长 魏淑珍 1984.10 厦门第六中学副书记 林解成 1985.08 厦门第六中学副书记 吴新岳 1986.05--1998.03 厦门第六中学校长 魏淑珍 1986.09?1992.12 厦门第六中学书记 苏力耕 1986 厦门第六中学副校长 黄景生 1988.09?1999.10 厦门第六中学副校长 万乐震 1990.9 至 2002.06 厦门第六中学副校长 林解成 1992.11?1999.02 厦门第六中学书记 周君力 1996.10 至 1999.02 厦门第六中学副校长 1999.02 至 2007.01 厦门第六中学校长 沈柏芳 1999.02 至 2001.05 厦门第六中学副书记 2001.06 至 2008.01 厦门第六中学书记 白秋棠 1999.12 至 2008 厦门第六中学副校长 庄小荣 2002.09 至 2007.01 厦门第六中学副校长 黄达平 2003.5 至今 厦门第六中学副校长 詹功祚 2006.06 至 2009 厦门第六中学副校长 庄小荣 2007.01 至 2008.01 厦门第六中学代校长 2008.01 至 2011.8 厦门第六中学校长 宋林平 2008.01 至 2014.3 厦门第六中学书记 杨思窍 2008.06 至今 厦门第六中学副校长 刘鹏
2008.09 至今 厦门第六中学副校长校长 刘卫平 2011.9 至今 厦门第六中学校长 2014.3 至今 厦门第六中学书记 著名教师

学校有多位著名教师。以下列举,不分先后:

刘卫平(语文),卢锦春(物理),陈宙锋(通用),陈洪生(化学),陈成波(物理),郭福坚(语文),林福荣(信息),黄银旺(数学),赖志峰(数学),邱天文(数学),陈琦(音乐),郑映琪(英语),陈芬(物理),庄丽红(历史),戴鹭坚(政治),周忠芳(政治),曾庆日(政治),林瑜(数学),李钢(地理),罗秋官(地理),刘彩虹(历史),潘明山(生物),刘美兰(语文)

学生校长助理
在六中,为了有效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该校着力打造学生“领头羊”,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骨干。在高中每个年段,由学生民主推选出两位“校长助理”,全校4位校长助理配备了专门的办公室,跟学校处室领导的一样大。学生反映的问题,在征得校长的同意后,校长助理可组织学校处室领导召开协调会;与学生相关的主要会议,如升旗仪式,学校大会,各种节日庆典等,都由校长助理来统筹安排、负责组织,“比老师还牛”。此为六中特色。

厦门六中现已有10位同学先后担任学生校长助理,均为高中部学生。

第二届校长助理名单:(2013年12月9日上任)

1、郭振弘,男,现就读于高一(18)班。兼任高一年段学生会主席。

2、吕雯雯,女,现就读于高一(13)班。兼任高一年段学生会副主席。

3、林一洲,男,现就读于高二(12)班。兼任高二(12)班副班长。

4、林琦媛,女,现就读于高二(10)班。兼任校学生会社团部部长。

第一届校长助理名单:(2012年10月31日-2013年12月9日)

1、陈熙,男,现就读于高二(18)班。兼任校学生会主席团成员、高二年段学生会副主席、监察部部长、高二(18)班班长。

2、徐畅,女,现就读于高二(18)班。兼任高二年段学生会主席、广播社社长。

3、蔡俊伟,男,现就读于高三(15)班。曾任话剧社副社长。

4、胡瀛樱,女,现就读于高三(13)班。

5、李彦欧,女,原就读于2010级高三(18)班,兼任当届学生会主席,现已毕业。

6、黄睿,男,兼任当届学生会副主席,现已毕业。

厦门六中学生领袖训练营

校长助理负责一切关系到学生利益的事物,同时负责每周一晨会课的主持工作,并于每周五下午第四节课举行校长助理接待日,在上一学期中还组织并主持了“厦门六中学生领袖训练营”。

学校荣誉
获奖日期 获 奖 项 目 获奖情况 颁 奖 单 位 获奖类别 级别 2008-12-01 厦门市第二套全国中小学生系列广播体操比赛 中学组第一名 厦门市教育局 厦门市体育局 奥赛 市级 2008-12-01 2008年厦门市中小学生田径锦标赛团体总分 中学组第五名 厦门市教育局 厦门市体育局 竞赛 市级 2008-12-01 2008年厦门市中小学生田径锦标赛 初中组第五名 厦门市教育局 厦门市体育局 竞赛 市级 2008-11-01 2008年全国大众健美操锻炼标准等级大赛(厦门)分赛区比赛暨厦门市青少年健美操锦标赛中学组(5级) 一等奖 厦门市教育局 厦门市体育局 竞赛 市级 2008-11-01 2008年全国大众健美操锻炼标准等级大赛(厦门)分赛区比赛暨厦门市青少年健美操锦标赛中学组(4级) 一等奖 厦门市教育局 厦门市体育局 竞赛 市级 2008-10-01 第十届“厦门邮政杯”青少年书信大赛暨第四届全国少年儿童书信大赛厦门市选拔赛 组织奖 厦门市教育局 共青团厦门市委员会 厦门市邮政局 竞赛 市级 2008-08-01 在2008年组织开展中小学生”拒吸第一支烟,做不吸烟的新一代“签名活动中成绩卓著 福建省控烟与健康协会 表彰 省级 2007-09-01 市青少年体育舞蹈锦标赛 团体总分中学组第一名、优秀组织奖 竞赛 市级 2007-05-01 《牢记两个务必 永葆政治本色--西柏坡精神巡回展》观后感优秀征文评选 优秀组织奖 厦门市教育局 征文 市级 2007-05-01 市中小学艺术节音乐周中学生合唱比赛 金奖 厦门市教育局 竞赛 市级 2007-12-01 市中小学生田径锦标赛 高中组团体总分第七名 厦门市教育局 竞赛 市级 2007-12-01 市中小学生田径锦标赛 初中组团体总分第五名 厦门市教育局 竞赛 市级 2009-01-18 全国教育系统“五五”普法工作 先进单位 全国校园普法培训办公室 表彰 国家级 2007-12-01 市中小学生田径锦标赛 中学组团体总分第四名 竞赛 市级 2007-11-01 08奥运会啦操选拔赛厦门分赛区中学生组冠军 国家体育总局 奥赛 市级 2007-11-01 大众锻炼标准大赛成人组五级 二、三等奖 国家体育总局 竞赛 市级 2007-11-01 厦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单位 先进单位 厦门市教育局 表彰 市级 2007-11-01 市第三届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大赛 组织奖 厦门市教育局 竞赛 市级 2007-11-01 省家庭教育先进集体 先进集体 省妇联、省教育厅、省委文明办 表彰 省级 2007-11-01 厦门市青少年主体教育“知荣明耻树新风”读书征文活动 组织奖 厦门市教育系统关工委 征文 市级 2006-01-01 福建省首届校园戏剧节(小品《谁最美》) 演出奖 共青团福建省委员会 活动 省级
校园风光
厦禾校区新综合楼仁和楼门厅至善大礼堂

以下为厦门六中校园风光。

发展规划
厦门第六中学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2006?2010年学校发展规划

(2005年11月校九届四次教代会审议通过)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校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全面完成2003?2005年发展规划。在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校在厦门市新一轮教育改革中率先实施合并,实行高初中分设办学,扩建高中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在厦门市第一所正式申报示范性高中,并以较高分数通过市级验收;在厦门市第一所创办“出国留学实验班”,探索合作办学新路子。高考、中考取得优异成绩。高考上线率100%,有一大批学生考入名牌大学;2003年高考再次培养出市文科状元,赢得良好社会声誉,2004年本科以上录取率86%,2005年在全省200个600分以上的文科考生中我校占有7人,上本一线近百人,上本二大学线260人;中考连续4年获得初中教学质量优秀奖。2003年以来,学校荣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福建省第八届文明学校”、福建省首批“中小学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和第四届福建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突出贡献奖、厦门市文明学校、厦门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厦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学校、厦门市教育系统行风建设先进单位、厦门市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厦门市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厦门市学校卫生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基于对党的十六大和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关于基础教育的有关精神的理解,对基础教育改革未来发展的认识,以及我校目前的实际状况,我们制定了本发展规划。在未来的五年中,我们将牢固树立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和品牌意识,大力弘扬“精诚团结、顽强拼搏、敢为人先、永不满足”的六中精神,以新的思路,新的突破,新的举措,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一、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六大和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中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我省即将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良好机遇,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强化教学中心地位;以改革促发展,以特色求卓越,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以“人文、创造”为办学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校,创建学以致用、和而不同的校风;坚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造”的办学思想,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全部成才”的教育理念,促进师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铸就闽南地区的人才摇篮。

二、目标定位

1、学校发展目标

近期目标: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在省级示范高中的基础上,不断做大做强,把厦门六中办成富有人文精神、突出创造特色、师生和谐发展、在省内起示范作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与国际同类学校有文化交流的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

远期规划:在实现近期目标的基础上,把厦门六中办成突出人文、创造,在全国起示范作用,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现代化、国际化学校。

学科定位:不断增强高中理科类学科竞争力,继续发挥文科类学科优势,文理科协调发展。

规模定位:初中42个班,高中48-60个班。

办学形式:完全实行高初中分设办学,既招收普通生,又举办“出国留学实验班”、“海外华侨华人子弟培训班”。

2、学校培养目标

学生培养目标定位:身心健康,志向高远,素质全面,特长突出,具有“礼、信、情、毅”的品德素质,严谨的科学精神,良好的人文素养,宽厚的知识底蕴,积极的合作意识和进取精神,能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优秀毕业生。

教师培养目标定位:身心健康,品德高尚,教育理念前卫,专业知识宽厚,教学技能高超,教学风格突出,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的研究型教师。

三、实施策略

(一)构筑坚强堡垒,建设一支团结务实、开拓进取、廉洁高效的干部队伍。

1、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继续坚持班子成员的学习制度,不断增强个人修养,弘扬六中精神,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互相尊重,团结协作,默契配合。

2、完善青年后备干部推荐、自荐和培养考核制度,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干部队伍。依据民主推荐、组织考核的原则,把思想品德好、教育教学水平高、管理协调能力强、富有开拓进取精神、得到广大教职工公认的教工推上重要岗位;逐步试行中层干部、段长、教研组长竞聘上岗和轮岗制度,进一步完善任人唯贤、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进一步健全干部考核评价的民主监督制度。

3、积极稳妥地做好党建工作。不断深化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充分发挥党组织、党员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二)优化教师团队,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优化、充满活力、适应学校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

1、加强师德建设。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继续开展“讲师德,比奉献”师德系列教育活动,大力弘扬“六中精神”,树立依法治教、文明施教、精心执教、廉洁从教的良好师表形象。树立先进典型,每两年分别评选一次"十佳青年教师"和 “师德标兵”。举行先进事迹报告会,开设《师德论坛》,设立师德网页,强化师德教育,突出教师的参与和互动,增强实效性。制定《厦门六中师德建设十不准》和《师德考评办法》,完善评估机制。

2、坚持教职工培训的多样性和实效性。以校内培训为主,进修外培为辅,在全员培训的基础上,重视开展个性化分类培训,形成系统性、针对性和差异性相结合的教职工培训方式,努力把新课程的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积极推荐优秀教师参加校外各级各类培训班学习。建立以校本为主、教研为基础的教师个案分析、研讨制度,引导教师对自己或同事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反思与评价,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3、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完善“师徒结对子”与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制度;继续开展青年教师读书小组的活动;鼓励青年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建立"青年教师论坛"。

4、建立教师发展性评价机制,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研制和实施教师发展性评价机制,通过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教师互评、领导评价等民主程序,对教师的德、才、勤、绩进行全面公正的考核评价,将考核结果记入教师个人业绩档案,并作为教师评先、晋级的重要依据,以此促进广大教师的健康成长,从而形成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发挥教师创造性的、多元的、新型的教师评价体系。

5、不断优化师资结构,全面提升教师素质。五年内特级教师人数力争达到10人,省级学科带头人人数力争达到8人,力争有10个学科拥有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50人参加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培训,40%的教师取得高级教师资格,100%的高中教师达到本科以上学历,其中20%达到硕士研究生学历;98%的初中教师达到本科以上学历;95%以上的高中教师能熟练运用网络等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98%以上的教师能够开设至少两门以上的选修课程,20%以上的教师每学年至少在市级以上刊物正式发表一篇教育教学论文或其他形式的教育科研成果。五年内每位教师至少形成一篇课题研究论文在校级以上刊物发表,且在指导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方面至少有一项成果。

(三)完善以人为本、民主、科学、高效的学校管理机制。

1、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形成教职工内心世界的主人翁精神。把教职工身心健康状况作为评价学校领导工作政绩的一项重要指标,高度关注教职工的生活质量。设立教职工子女成长基金,学校工会建立教职工子女(本校)学习状况跟踪制度。建好“网上教师论坛”,完善建言献策奖励制度。丰富教师业余生活。由学校工会牵头,成立“科学设置教师岗位责任,减轻教师心理负担”的校本课题研究组,努力从管理机制的层面上解决教师心理负担过重问题。

2、认真贯彻执行“五五”普法规划,增强全校师生法制意识。

3、积极推进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创新。继续落实校长负责制、全员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结构工资制。进一步完善竞争激励机制,以聘任制为突破口,定编、定岗、定员,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竞争上岗的原则,允许高职低聘,低职高聘,工资待遇视业绩浮动,激活用人机制,提高工作效率。

4、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监督保证作用,继续坚持和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继续加强党政工“共建教工之家”工作。推进校务公开,增强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动学校发展。

5、充分利用学校网络管理平台,开发网络教学,推进学校管理信息化和现代化。

6、试行校级领导直接分管年段,强化年段的综合性管理职能,强化教研组的学术研究职能和学科教学质量职责。

7、继续做好离退休教职工管理工作。充分落实离退休教职工的政治和经济待遇,尽力让他们共享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充分发挥“关工委”的作用,为离退休教职工“老有所为”创造条件。尽力为离退休教职工提供活动场所、器材和经费,支持他们开展适合老年特点的活动,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四)继承传统,大胆创新,增创德育工作的新优势。

以《中学德育大纲》、《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基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遵循教育规律,以诚信教育为切入点,以学会做人为主线,狠抓工作落实,再创德育工作新辉煌。1、学校发展目标

近期目标: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在省级示范高中的基础上,不断做大做强,把厦门六中办成富有人文精神、突出创造特色、师生和谐发展、在省内起示范作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与国际同类学校有文化交流的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

远期规划:在实现近期目标的基础上,把厦门六中办成突出人文、创造,在全国起示范作用,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现代化、国际化学校。

学科定位:不断增强高中理科类学科竞争力,继续发挥文科类学科优势,文理科协调发展。

规模定位:初中42个班,高中48-60个班。

办学形式:完全实行高初中分设办学,既招收普通生,又举办“出国留学实验班”、“海外华侨华人子弟培训班”。

2、学校培养目标

学生培养目标定位:身心健康,志向高远,素质全面,特长突出,具有“礼、信、情、毅”的品德素质,严谨的科学精神,良好的人文素养,宽厚的知识底蕴,积极的合作意识和进取精神,能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优秀毕业生。

教师培养目标定位:身心健康,品德高尚,教育理念前卫,专业知识宽厚,教学技能高超,教学风格突出,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的研究型教师。

1、进一步浓厚大德育氛围,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德育骨干队伍,形成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大德育工作机制。

2、完善突出六中特色的德育管理和评价模式,力争德育工作系统化、规范化、课程化。加强年段长、班主任常规工作的管理与指导,不断完善《厦门六中班主任常规工作考核细则》,规范班主任培训制度,及时推广班主任工作的成功经验,树立班主任工作的优秀典型。

3、依托业余党校、团校、团队组织,对广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共产主义崇高理想教育。

4、以诚信教育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礼、信、情、毅”的道德情操。重新修订《厦门六中学生行为规范》,将其作为新生入学的必修课程。建立较为完善的《学生行为规范记录卡》,建立电子档案,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实行网络化管理,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与学生评价、班级考核、班主任工作考核等结合起来。建立完善的学生问题行为矫正工作制度。

5、完善学生自主管理制度,提高学生自主管理水平,实现学生常规管理的自主化和网络化。完善团队和学生会组织,进一步加强三级督导队的建设和管理,建立学校管理委员会学生分会,调动广大学生积极为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学生自主管理信息全部进入校务管理平台,实现网络化。

6、扎实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增设展示学生才艺的平台,形成一批深受学生喜爱、有较高水平的社团和特色活动,营造“人文、创造”的校园文化氛围。办好体育节、科技节、文化艺术节。与思明区青少年宫共同努力,力争把“鹭岛中小学生艺术团”办成在省内有较大影响的青少年艺术团。积极创设条件,形成6-10个常年开展活动、有较高水平、在全市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生社团。鼓励学生社团开展校际交流或社区服务。深入开展以体验教育为主的学生实践教育活动,努力将新生入学诚信承诺、每周一星、课间广场音乐、重阳节访师等几项活动做成富有六中传统特色的主题活动。

7、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形成面向全体、关注个体、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保持在全市的领先地位。力争有3名专职心理教师,10?20名经过系统培训的兼职心理教师。建立完整、规范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在高中开设心理健康校本课程。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建立师生情绪发泄室。办好《心海导航》。

8、办好家长学校,规范各年段家长委员会工作。充分发挥学校管理委员会家长分会的作用,调动广大家长共同参与学校发展和学生教育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新的共建关系,争取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学校发展和学生教育工作。积极开辟学生社会实践的新基地,力争新建立3-5个有较强教育意义的学生实践基地。

9、探索形成适合六中发展的寄宿生管理模式。

10、充分利用学校网络管理平台,建立高效的网络德育管理模式。

11、探索高中课改中学生管理新模式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五)深入开展课程改革实验,努力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以新的课改理念和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指导课程改革实验,针对存在问题,积极开展专题研究,努力开发课程资源,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1、巩固和发展初中课改成果。

继续巩固原有的校本课程,进一步深化国家课程学科的课程改革。依托三级教研网络,开展校本课改研究,尤其是学生学习的发展性评价研究。

2、积极稳妥地开展高中课改。

研制和实施我校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积极稳妥地推进我校高中新课程改革,创造性地实现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有机整合。

探索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细则,各学科建立学生学分评价体系及可操作的实施细则,建立从课程设置、课程安排、教学资源科学配置、学生选课、课表实施,到学生学分认定及学生成绩管理等一整套电脑网络化管理机制。

3、将创造教育与高中新课程改革融为一体,凸显人文、创造的办学特色。结合高中新课标关于校本课程的学分规定,开发出富有创造教育特色的校本课程系列;按照高中新课改的理念,重新编制富有创造教育特色的学生评价手册。进一步发展我校劳技教育,五年内初步形成系列校本课程,发挥更大的示范作用。

4、积极开展校本教研。逐步实现每个教研组都有专门的教学网页,20%的教师拥有个人教育教学网页,所有课题研究过程与成果都在校内报刊、宣传栏、校园网上实现共享,在校园网上开辟教师论文专栏,使教师论坛真正成为教学研讨和课题研究的沙龙,逐步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成立“厦门六中学术委员会”,发挥其在教育教学研究、教育科研中的指导和评价作用。成立“厦门六中教育科研奖励基金”,每学年拨出专款,支持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并对取得重大科研成果的人员给予重奖。学校鼓励教师个人出版学术专着。坚持每学年汇编出版两种以上教育教学类刊物。努力使教育科研水平居全市领先行列

5、强化教学质量意识,狠抓工作落实,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 进一步强化教研组的教学指导功能。完善和实施教研组长职责考核办法。加大备课组活动检查指导力度,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五年内各学科力争在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提高学生学习研究能力、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习质量监测保证办法、考试方法改革、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分层教学和尖子生培养等面形成若干特色。有六个左右的学科在全市成为优势学科。

(2)落实《厦门六中年段长的年段教学管理常规》,年段长着重抓好学法指导、学风建设、考试质量分析等三方面工作。不失时机进行学风建设,把班级学风作为推荐优秀班主任的重要依据。重视对学生个人、对班级集体进行成绩跟踪分析,作出发展性评价。

(3)备课组长对全年段该学科教学质量负责,备课组和班科任集体试行三年小循环负责制,组成教师相对稳定。重点表彰和奖励先进备课组和先进班科任集体。

(4)注重教学效益。反对单纯依靠加班加点、题海战术求得考试成绩的错误行为,各教研组有计划地组织编写符合学校课程目标、切合我校学生实际的习题集。加强学生正确学习态度、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加强学习方法指导。

(5)从起始年段抓起,加强学生正确学习态度、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将学习规范的训练纳入新生入学训练,进一步丰富新生培训内容,并使之成为一门校本课程。

(6)严肃考风考纪,落实厦门六中关于考风考纪的若干规定,完善监考人员工作守则,营造良好的考试环境。

(7)建立调研反馈、落实整改制度。坚持调研制度,针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相关管理部门及时反馈,落实整改。

(8)积极探索尖子生培养途径,抓好学科竞赛,力争早出、多出优秀人才。

(9)形成质量监控体系,建立运作有效的学校高考信息组,充分发挥考试中心在组织命题、信息交流方面的作用。

(10)加强对外交流,与国际同类学校开展文化交流,与省内重点学校合作建立重点学校联合体。

(11)发展艺术教育特色。加强音乐美术教育的软硬件建设;争取扩大初中艺术班招生规模,全面提高初中艺术生的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努力做到每位学生有一项音乐美术类的爱好。

(12)增强学生健康素质,努力做到学生人人有一项喜爱的、长期坚持的体锻项目;积极引进有潜力的体育特长生,进一步提升我校的体育工作水平。

(六)创造优良的办学条件,为实现高质量教育提供保障。

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方针,在现有基础上,通过政府投入、社会资助和自身努力,加强软硬件建设,创造优良的办学条件。

1、加快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

厦禾校区计划在落实红线图后进行较大规模改造。东渡校区按照60个班的规模,配备教室、实验室,完成教室、实验室多媒体设备。按照2000人的规模,完善学生公寓、单身教师公寓和教师午休宿舍配套设施。根据教学需要,完成理、化、生实验室、劳技教室及其它功能教室的整改。实现自来水和中水的并行使用,降低用水成本。

2、创设优美的育人环境。

配合新校区建设,做好校园功能分区规划,完成对各功能区的补充建设,在绿化、雕塑、亭廊和校园文化广场的设置上进行富有特色和创意的加工,使校园成为知识的殿堂、艺术的园地,让校园洋溢着自然之趣、花园之美、读书之乐。

3、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

完善数字校园建设,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1)硬件投入。建设200座位的电子阅览室。建设校园一卡通工程,并与市E通卡联网,实现校内考勤、借阅、上网、门禁、小额支付等管理的数字化。建设校园无线网络。完善宿舍区网络设备,开通每人一个网络信息点。在条件成熟时,将学生公用计算机放入教室。

(2)应用建设。推广和用好校务管理平台,在教育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传输和使用等方面,实现网上办公;应用好学与教平台,推广网络教学的新型教育手段,创造一个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继续完善资源库,做好资源共享工作。结合课改,开设网上选修课程,并结合试题库建设,开展网上考试。

4、优化后勤保障体系

(1)加强学校财务工作的宏观调控,认真编制和执行每年收支预算,多渠道多方法增加收入,从严控制预算外支出,确保收支平衡,做到开源节流。严格执行财务制度,保证财务工作的规范化。

(2)完善财产管理办法和管理制度,努力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确保国有财产不浪费,不流失。实行校产保管责任制。落实学校财产管理条例及赔偿制度。固定资产建立总账,专人负责,分校区建立分帐,各部门相应建立固定资产保管清册,由部门保管员保管,定期清点。

(3)加强对临时用工的管理。期初签订临时用工合同,优化劳动组合,加大监察力度,作好有关记录,实行工作量、工作表现与年终奖金挂钩。

(4)建立合理高效的定期检修和报修、维修、反馈机制。

(5)加强食堂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食堂、小卖部面向社会招标,竞争承包;在东渡校区引入超市,方便师生的日常生活。

5、建设“平安校园”。

根据上级关于安全工作的有关精神,坚持抓好建设“平安校园”活动。把学校建设成为安全防范机制健全,措施得力,重大刑事治安案件、违法犯罪案件和重大责任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学校及周边治安状况良好,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显着提高,校园环境安全、秩序正常,家长放心的教书育人场所。

中考信息

学校大全

厦门市双十中学

厦门市湖滨中学

厦门市第一中学高中

厦门第六中学

厦门市科技中学

厦门市同安一中

厦门市第十中学

厦门松柏中学

厦门市第十一中学

厦门市第二中学

厦门市松柏中学

厦门市莲花中学

厦门市外国语学校

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

厦门市第四中学

2015 语文360网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