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二中前身为永嘉蚕学馆,由近代经学大师孙诒让始创于1897年。1954年,选址于海坛山麓,始称“温州第二中学”。同年,学校被确定为浙江省重点办好的16所中学之一。1997年高中部迁至黄龙新校区,被评为省一级重点中学,而初中部则留在老校区,现称为“浙江省温州第二中学海坛校区”,本校区占地38亩,共有36个教学班,1800多名学生,是温州市教育局直属的办学规模较大的初中之一。
建校110年以来,学校共输送了近四万名毕业生,其中解放后毕业的有三万多人。校友中英才辈出,专家学者、中高级领导干部、劳动模范、拔尖人才和知名企业家达千人以上,其中两院院士、将军和大使二十余人。
我校以率先建设成为硬件先进、科研领先、教育优质、特色鲜明并具有示范性作用的温州市“教育现代化学校”为办学目标,名师荟萃,校风优良。近几年学校被授予国家级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省文明单位、浙江省百年名校、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市首批示范初中、市“园丁奖”金奖单位、市花园式单位、市德育特色学校、市绿色学校、市首批平安校园、国家外语实验研究中心外语实验学校、市数学家摇篮工程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初中部
●优良的师资
名校造就名师,优良师资是体现学校实力的核心因素。目前,二中已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勤勉认真、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师资实力在全市同类中学居优势地位。其中专任教师大学本科率近90%,中高级教师约占70%,温州市首届名校长、名师、模范班主任各一人,省级教坛新秀五人,全国、省市级优秀教师、市县级教坛新秀和学科带头人二十多人。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和成果在全市居领先地位;教师参加省市各类教学比赛、开设示范课等成效显著;著书、外出讲学、任市高级职称评审委员等专家型教师不乏其人。
●优越的学习环境
温二中初中部位于优美的望江路旁,东倚海坛山麓,北临瓯江,交通便利,闹中取静。校园内花圃缤纷,满园翠绿,草坪茵茵,数棵百年古树参天,是温州市“花园式”单位和省级绿色学校。
学校硬件设施优良。作为省首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所有班级都安装了多媒体教学系统,学校校园网站被评为省一等奖,拥有 4000m2的塑胶运动场和3600 m2 的体艺馆等现代化设施。投资近2000万的综合教学大楼正在兴建,地上、地下建筑面积分别达8600 m2和3400 m2,预期在2007年底建成使用,届时学校将成为一所地处城市中心、设施高度现代化、具有园林式优美环境的精品学校。
● 独特的学习优势
百年积淀的深厚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是温二中的宝贵财富。学校德育工作重基础讲实效,优良的校风、学风深得社会和家长认可,以法制教育为内容的德育特色校建设在省级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
作为集团化学校,具有高初中体制共存而两者又分离办学的独特优势,办学模式多样化,可充分利用高中部作为省一级重点中学的品牌效应和各种教育资源,如利用高中国际教育部力量加强外语教学等。
学校教学管理科学规范,始终坚持“因材施教”、“重质轻负”原则,积极开展分层次教学实验,由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等构成的课程体系成熟、完备。近几年,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指标一直名列市直属初中前茅,重点高中和普高升学率均高出市直平均10个百分点左右,学生近四百人次在省市各类竞赛中获奖。作为市“数学家摇篮工程实验基地”之一,以数学组强大的师资力量为依托,走数学特长教学之路,五年来有50 多人获省市数学竞赛一、二、三等,硕果累累。作为国家外语实验研究中心外语实验学校,拥有国家外语“园丁奖”获得者吴莎莎等一大批优秀英语教师,英语课堂教学水平和教科研成果在省市享有盛誉。
作为国家级体育先进单位和省体育传统学校,已连续多年获市中学生体育节和田径运动会团体第二名。学生参加省市艺术、科技比赛成绩显赫,文学社、校刊更是被评为国家级示范。校园内学生活动丰富多彩,师生关系和谐友爱,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个性特长发展和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最佳平台。
高中部
温州二中黄龙校区为高中部,现座落于鹿城区黄龙住宅区,由普高部和国际部组成。
温二中目前有139位专职教师,全部拥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10多人通过研究生课程培训。学校现有特级教师、高级教师52名,省市优秀教师、名教师,教坛中坚和教坛新秀30多名。并已有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他们精力充沛,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强,教学手段前卫,深受学生欢迎,并在市级各类教学评比中名列前茅。温二中拥有中外合作办学的国际教育部,中外交流频繁,曾派遣多名英语教师和教学骨干出国留学培训,其中英语组出国留学培训的教师人数占本组的77%以上,他们教学观念先进、接轨国际。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在学校严格管理、教师勤奋工作、学生拼搏苦学之下,通 过高分补短、导师制、帮带制、“盯放紧松”相结合等有效措施,温二中的高考一本率达35%,其中国际部的一本率达60%,尤其是文科的一本率和上线人数都位居温州市省重点中学的前三位,本科率高居95%以上,上线率连续多年达到100%,这在温州地区所有的中学中是唯一的,真正做到了“一个也不落下”和“多数学生能上满意大学”,并因此多次受到了省市招办的表扬。
温二中高中部是一所现代化的百年名校,迁入新址后,教学设施更为齐全、先进。现有11个理科实验室,一个生物实验基地,一个校园气象观测站,一个大型报告厅,三个信息技术室和三个装潢考究的多媒体教室。图书馆内设宽敞的报刊阅览室和全市最大的中学电子阅览室。艺术楼中设有一个音乐专业教室和两个美术专业教室,10个琴房、一个书法室、一个形体训练室和若干个学生社团办公室,还有展示温二中百年风采的精美校史馆。可容纳百人的大型天象厅,给学生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温二中拥有全省一流的体育运动场地和设施:400米的塑胶跑道、草坪葱郁的标准足球场,高规格的网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等球类场地。
温二中斥1400万元巨资建成全市最先进的中学校园网络,每个教室安装了多媒体教学平台,每位教师配置手提电脑,采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温二中占地180亩的校园,依山建筑,气势宏伟,红墙绿树,错落有致,色调和谐。校中心的生态广场,青草如茵,碧水潺流,?步曲廊,别有风情;校内楼前馆后的南方红豆杉林、竹林、水杉林、桂花园、茶花园、果树园、亚热带植物园等树林成荫,绿叶盎然。校内布局既有传统的江南园林特色,又具现代气息,是温州市“花园式”单位和省级绿色学校,乃莘莘学子求学之好地方。
温二中为寄宿制高级中学,学校聘请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担任专职生活指导师,实行严格的宿舍管理和午休静校制度。早晚自修每个年级均有老师到班管理,学生自觉、安静。营造出了勤奋好学、诚信守纪、和谐博爱的优良育人氛围。
全体学生就餐、购物、借书、离返校、进出宿舍都实行校园一卡通智能化管理,如有需要学校会在第一时间告知家长。学生不得擅自离开校园。
温二中是全住宿制学校,除双休日和节假日可回家外,上课期间一律住校。目前,我校有5幢学生宿舍,男女生分幢住宿。学生宿舍宽敞明亮,每室4至6人,每个寝室均已安装空调、电话机和饮水机,独立卫生间和热水淋浴器,并配有个人保险柜、书桌、书架等。学校两个食堂四个餐厅的早、中、晚、夜四餐的菜肴丰盛,学生凭校园卡可随意选择餐厅就餐。校内的师生服务部供应多种学习和生活用品、书籍及部分食品和饮料,教学楼的每个楼层日夜免费提供开水。
温二中严格按照政府有关部门规定的收费标准收取学费、代管费和住宿费。每生每学期学费1500元,代管费300元,住宿费400元。历年来,学校根据教学工作的需要,对学生进行的各类竞赛辅导、学科补缺、晚自修、双休日指导等加班加点辅导,不收取任何费用。学校一直关怀家庭困难的学生,并按照有关政策和特例给予这部分学生资助或减免学杂费。
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永嘉蚕学馆更名为温州蚕桑学堂。
温州第二高级中学历史沿革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温州蚕桑学堂改名为温州初等农桑实业学堂。
1911年(清宣统三年),更名为温州府官立中等农业学堂。
1912年(中华民国元年),改学堂为学校,学校更名为温州蚕桑学校。
1915年,改名为温属乙种蚕业学校。
1923年,更名为温属甲种蚕业学校。
1927年,改名为旧温属联立蚕桑学校。
1929年,更名为旧温属联立中山蚕桑学校。
1931年2月,旧温属联立中山蚕桑学校与旧温属联立中山商科职业学校、旧温属联立中山女子中学合并,成立旧温属共立初级中学。
1932年5月,更名为旧温属联立初级中学。
1942年5月,改名为永嘉县立初级中学;同年9月,更名为永嘉县立中学。
1949年8月,更名为温州市立中学。
1954年8月,学校迁入海坦山南麓新建的校园,并改名为温州第二中学。
温州第二高级中学1997年8月,温州第二中学高、初中分离办学,高中部迁入君子峰下的黄龙新校区办学,并更名为温州第二高级中学;初中部留原址,继续使用温州第二中学校名。
2003年,创办温州市第五十二中学;同年,开办温州第二高级中学中新友好实验班。
2004年2月,温州第二高级中学与温州第二中学重新合并,原温州第二高级中学称温州第二中学黄龙校区,原温州第二中学称温州第二中学海坛校区。
2004年3月,在中新友好实验班的基础上创办温州二中国际教育部。
2013年3月,温州第二中学初、高中重新分设办学,温州第二中学高中部在黄龙校址,沿用温州第二高级中学校名;初中部在海坛校址,保留温州市第二中学校名。
截至2013年10月,温州第二高级中学占地面积160亩,共有在校学生1348人。
此外,温州第二高级中学还创办有温州市第五十二中学。
温州市第五十二中学创办于2003年,是温州市教育局直属的一所国有民办普通高中。
硬件设施温州第二高级中学截至2006年5月,温州第二高级中学共有10个理科实验室、1个生物实
验基地、1个校园气象观测站、1个大型报告厅,3个信息技术室、3个多媒体教室、1幢图书馆(图书馆内设有报刊阅览室和中学电子阅览室)、可容纳百人的大型天象厅。艺术楼中设有一个音乐专业教室、两个美术专业教室、10个琴房、一个书法室、一个形体训练室、学生社团办公室以及校史馆。
温州第二高级中学校拥有的体育运动场地和设施:400米的塑胶跑道、一个标准足球场、网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等球类场地。
温州第二高级中学校建成中学校园网络,每个教室安装了多媒体教学平台,每位教师配置手提电脑。
师资力量截至2013年10月,温州第二高级中学共有专任教师136人,其中省市骨干教师60余人,特级教师、高级教师52名,省市优秀教师、省市名教师、教坛中坚和教坛新秀30多名,全部教师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10多人通过研究生课程培训。
特级教师:徐丹青、陈钦梳
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王朝曙、徐丹青、黄秀娟、余雪妹
浙江省功勋教师:王朝曙
教师名录参考资料:
高考成绩
2013年高考,温州第二高级中学文理科(不含艺术、体育类)第一批上线人数为293人,其中文科55人、理科238人;此外,该校一学生获温州地区理科最高分。
2012年高考,温州第二高级中学文理科(不含艺术、体育类)第一批上线人数为271人,其中文科68人、理科203人;此外,该校县区班报考学生34人,上重点线33人,重点率为97%。
2011年高考,温州第二高级中学报考学生共计473人,第一批上线人数为300人,重点率达63.4%;此外,该校县区班报考学生38人,上重点线35人,重点率超过92%。
素质成绩
时间2011年至2013年10月,温州第二高级中学教师共开发出知识拓展、职业技能、兴趣特长、职业技能四大类校本课程110门,其中浙江省精品课程10门,温州市精品课程9门,省、市级展示课程29门。
2010年至2013年,温州第二高级中学教师共有18个省、市级相关研究项目获奖,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25篇。
时间校标
温州第二高级中学校标温州第二高级中学标志主体图案由"温""2"两字组合而成,整体造
型包含"博士帽""书籍""屋顶"等元素,分别寓意"品德须修" 、"学术是竞" 、"百年学府",抽象的"2"字是一条曲折的路径,既代表该校校址屡迁、校名屡变的办学历程,又寓意"书山有路勤为径"。
温州第二高级中学标志以红色为主色调,与学校校园建筑基色吻合,也代表该校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
校训
温州第二高级中学校训“品德须修,学术是竞”于2010年被确定为温州第二高级中学校训,该校训出自温州第二高级中学校歌歌词,这句话,点出了孙冶让教育思想的菁华,也显示了其对办学方向和学子培养目标的殷切期望。这句话也能体现教育新理念,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既符合该校重人格、重学术、重学以致用的独立思想和传统精神,也符合当前强调素质教育和当前教育改革和方向。
校歌
温州第二高级中学温州第二高级中学校歌
词:王元振曲:吴梦非
瓯江学府,黉宫旧址,
缅怀先哲,誉声鹊起。
遗风未沫,望儿辈英才秀出,匡时济世。
怀念缔造艰难,盛衰屡变,还做中流砥柱。
品德须修,学术是竞,
恩继轨前踪,应先立志。
学生活动日常活动
温州第二高级中学每年举办的学生活动有校艺术节、体育节(包括篮球赛、足球赛、排球赛、羽毛球赛、乒乓球赛、拔河比赛等)。
校园刊物
学生办校刊是该校培养“小文人”与学生创新能力的传统,该校中文版的校刊为《小荷》,英文版的校刊为《Teen's Voice》。
社团组织
截至2014年5月,温州第二高级中学共建有学生社团31个。
学生社团名单温州第二高级中学校园依山而建,气势宏伟。校中心的生态
广场,青草如茵,碧水潺流,?步曲廊;校内楼前馆后种有南方红豆杉林、竹林、水杉林等,建有桂花园、茶花园、果树园、亚热带植物园等。
温州第二高级中学校内布局既有传统的江南园林特色,又具现代气息,是温州市“花园式”单位和省级绿色学校。
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谷超豪
天然气地质与地球化学家、中国天然气学科带头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戴金星
细胞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大业
农业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严瑞珍
汉语方言学专家、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游汝杰
原温州大学校长,曾宪楠
心血管外科学专家、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张浩
知名校友参考资料:
中考信息
学校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