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湖北省 >>武汉市 >>江岸区 >>武汉四中
武汉四中
电话 : 027-83820756 83860029
地址 : 湖北省武汉市汉口解放大道347号
中考网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江岸区
高考网 : 湖北省 | 投票
学校简介 :

  底蕴深厚〕武汉四中于1899年由英国基督教伦敦会创办,从博学书院到武汉四中跨越三个世纪,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培养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世界科学院院士袁隆平和返回式卫星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华宝,以及外交部常务副部长浦寿昌、国家审计局局长曾昭运、中国中东特使孙必干、农业部副部长杨显东、国务院长江三峡工程委员会副主任刘少斌、神舟飞船测控总设计师陈长贵少将等数以千计的科学家、政治家、外交家、文学艺术家。正可谓桃李芬芳、群星璀璨。

  〔理念先进〕武汉四中秉承“勤朴博学”的先师校训,确立“特色立校、个性树人”的办学宗旨,坚持“个性发展”的办学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发展其个性品质、个性爱好、个性禀赋、个性特长;探索与名校联办、与高校联办、与境外或国外学校联办的“多元化”办学体制;开设各类选修课程,实行学分制管理,以培养“崇尚科学、崇尚个性”的创新人才。

  〔环境幽美〕武汉四中占地160亩,是全市城区面积最大的中学;校内古老的教堂和钟楼记录着百年阅历,现代化的教学楼和科技楼传播着现代文明;学校的桃李园、折桂园、惜时园、百草园、紫薇园、涌泉等景点和校史馆、文化展厅、书画长廊、院士铜像等文化工程全部竣工;校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钟灵毓秀,景致宜人,是读书成才的好地方。学校被评为湖北省园林式学校,2009年又被评为湖北省绿色学校和武汉市文化名校。

  〔设施一流〕市区斥资1.5亿元,为武汉四中建成现代化的教学楼、办公楼、科技楼、实验楼、学术报告厅、篮排球馆和8000座位的标准田径场。一流的硬件设施为学校争创全国千所示范高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名师荟萃〕武汉四中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博学兼容,名师荟萃,拥有特级教师7名、省骨干教师、市管专家、享受市政府津贴的人员、区拔尖人才、市区学科带头人、市区优秀青年教师60余人,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学识渊博、教艺精湛、乐于奉献的名师队伍。

  〔质量优异〕武汉四中以优异的教学质量和丰硕的科研成果享誉江城。高考升学率均在98%以上,连续多年高考文理科上重点线和本科线人数在全市同类学校中居领先水平,学校连续14年获高中教育质量特优单位,近几年一批荣获袁隆平奖学金的学子昂首跨入全国名校,如苏红兵、张曦、朱露莎、邵建军、熊斌、叶孝慈、张超、高云、胡冰、杨涛、邓海桑、冯翼、沈吟、赵明、王杉、黄晋平、余璇等同学分别考入等同学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名校。教育科研成果丰硕,学校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 点课题《班级生本教育与管理》、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学生个性化学习方式与教育方法》等6个国家级省市级课题。近三年教师在省级、国家级报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100余篇,出版教育教学专著10余部。

  〔特色鲜明〕英语特色强力推进。学校获得了聘请外国专家资格,申报的博学国际部已获市区批准,正由省教育厅论证备案;学校“博学之星”电视台和“博学之声”广播站设立了专门的“学英语”栏目,开设了英语实验班、英语口语选修课。体育特色不断创新。武汉四中是全国优秀田径试点校、全国足球传统校。学校成功举办了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省重点中学运动会、市六城会、中国高中足球联赛、亚足联中国展望项目等系列活动。学校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中学生田径俱乐部,校田径队连续19届夺得市中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多次夺得夺得湖北省重点中学田径运动会男子团体第一名,学校田径队代表中国中学生在葡萄牙夺得世界中学生田径锦标赛团体冠军,实现了全市、全省、全国、世界中学生田径比赛大满贯!校足球队夺得湖北省中运会足球冠军,在南京打进全国八强。科技特色承先启后。学校先后培养了著名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杨显东、张世贵,著名航天科学家林华宝、陈长贵以及各条战线数以千计的科学家。近年,学校传承科技传统,与省市区科技局联手开设发明创造、科技制作、数理化及信息学奥赛等课程。

  〔前景广阔〕武汉四中为湖北省示范高中、省文明单位、省园林式学校,省绿色学校、武汉市综合办学水平先进学校、市文化名校、市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单位、市十佳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体卫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学校、全国百佳特色学校。学校的发展目标是争创“理念先进、管理规范、队伍优秀、质量一流、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全国示范高中。


学校简介

武汉市第四中学位于武汉市?口区简易路,是一所百年老校。

校训

  该校以“勤、朴、博、学”为传统校训。
  历史

满清时期

  首任校长:杨格非
  他在汉口西古田道(今简易路)创办博学书院(英文校名:Griffith John College 杨格非学院)。主办该校的意义是创办了一所以他名字命名的培养本地传道人的神学院。

民国时期  首任校长:宋炜臣

  1911年10月武昌首义爆发,由其女婿施伯珩等护送乘英轮离开汉口。学院由国民政府收编,改为政府公务机关培养高质素的人才的第四师范学院。其主管领导宋炜臣任职于汉口济水衙门(今?口区自然水厂),时至至今见在的老校友都是现今水厂的老职工老干部。
  1944年国武汉解放,国民党转移政治中心至重庆。第四师范学院也随之搬迁倒重庆。改校名重庆武汉师范学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0年10月学校更名为“武汉第四中学”。当时并没有“二中”“三中”,名字第四是为了保留原有校名。“文革”时期,全国院校调整,因其特殊的历史身份评选武汉市重点中学。不过学术上基本上没有建树。学校由原址古田5路倒古田4路缩小倒现今的简易路片区。1987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全国重点高中,直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当时建成全国中学第一条塑胶跑道,有东西看台的标准田径场、足球场和能进行包括排球比赛在内的多种球类比赛和体操比赛的体育馆。学校拥有游泳池,健身房及供运动员集训的运动员村。1998年通过省政府督导评估,成为首批“湖北省示范高中”,2001年被评为“湖北省园林式学校”,2002年被评为“湖北省文明单位”,2004年又跻身“武汉市优质高中”建设行列,市区政府和教育局给武汉四中的发展定位是争创全国示范高中。
2008年高考佳绩
  武汉四中08届毕业生,在当年中考录取来该校时,全区100名的仅1人,占1%。但是经过在武汉四中三年的培养下,高考600分以上16人,占全区1/5(其他全部在11中学)。当年录取中考优生22人,占全区1/5,这次高考上一批线109人,占全区将近1/2(另一部分全部在11中学),一批线比中考录取的优生增加87人,增长人列全市省示范高中第一名。
著名校友
  袁隆平
  林华宝
  在区教育局的直接领导下,武汉四中人秉承“勤朴博学”的先师校训,“继承理科特色,发扬英语优势,保持体育传统,创建全国名校”,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实现又一个夏日的辉煌,正步入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
  教学质量新突破。6月高考??600分以上300人,上本科重点线达700人,上本科人数突破1000大关。

体育特色
  7月全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武汉四中代表队夺得四枚金牌、二枚银牌、三枚铜牌,勇夺高中甲组团体冠军、破两项全国记录。8月武汉晚报杯七人制足球赛??武汉四中成为最大赢家,继初中队夺得冠军后,高中1队(四中星队)和2队(新四军)在半决赛中胜利会师,再夺冠军,至此,武汉四中已连续三年获得武汉晚报杯高中组冠军。8月18日武汉晚报杯精英组决赛在12中打响,武汉四中以3:1战胜12中主队,《武汉晚报》以《武汉四中两天内喜捧双冠》、《四中“12人”以少胜多》、《学习是根基,足球是特长》三篇文章作专版报道。
队伍建设
  暑假期间学校又引进2名特级教师,又有3名青杲淌Ρ黄牢?浜菏杏判闱嗄杲淌Γ?壳把?R丫?涤?名特级教师、省骨干教师、享受市政府津贴的专家、区拔尖人才、市区学科带头人、市区优秀青年教师60余人,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学识渊博、教艺精湛、乐于奉献的名师队伍。
校园建设
  武汉四中是全国六城会的赛场之一,为迎接六城会,在市区领导的关怀下,学校在圆满完成整体改造工程后,又对武汉市优秀古建筑??百年钟楼、魏氏纪念堂作修旧如旧的建设,开学前也基本完工,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新学期。

历史
创始于1899年,初名博学书院,为英国基督教伦敦会所创办。1928年更名为私立汉口博学初级中学,1932年恢复高中,改称私立汉口博学中学,1952年改名为武汉市第四中学。该校现为湖北省示范中学,是全国体育名校之一。

著名校友
袁隆平
林华宝

官方网站http://www.wh4hs.com.cn/

中考信息

学校大全

武汉外国语学校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武汉市武昌楚才实验中学

武汉市水果湖高级中学

武汉市第十四中学

武汉大学附属中学

武汉四中

武汉市第六中学

武汉中学

武汉市第十七中学

武汉市蔡甸区汉阳一中

湖北省武钢三中

武汉市第一中学

华师一附中初中部

武汉市第十一中学

2015 语文360网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