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耀华中学
电话 : 022-23394521
地址 : 天津市和平区南京路106号
学校简介 :
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耀华中学改扩建工程从2001年开始动工,2003年8月交付使用。耀华中学现有建筑面积约6.4万平方米,占地80亩。校园中有古朴典雅、中西合璧的教学楼,有藏书12万册的图书馆,有设备现代化的实验室、科教馆、综合楼(网络中心),有设施齐全的体育馆、健身房、篮球场、足球场、400米环形跑道、游泳池,有可接纳1800人用餐的餐厅,还有受国家保护的美轮美奂的可容纳1300人的大礼堂。
一代代耀华人牢记"勤朴忠诚"校训、肩负光耀中华的历史重任,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建校至今,已为国家培养了四万名高质量毕业生,有相当数量已成为国家栋梁,其中两院院士有13位,他们是郝诒纯、张金哲、梁思礼、朱起鹤、于敏、王夔、周尧和、金怡濂、孙家钟、王越、王静康、冯士笮、冯培德,还有世界著名计算机专家、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制造者美籍华人朱传榘,清华大学原副校长、党委书记方惠坚,外交部副部长、新华社原驻香港分社社长周南,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郑必坚,天津市原市长、会主任聂璧初,美国加州蒙特利花园市前市长(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华裔女市长)陈李琬若女士,以及著名书画家王千,陈骧龙、韩文来,著名歌唱家蒋大为、刘欢等。早在三四十年代,著名物理学家钱伟长先生和著名音乐理论家张肖虎先生曾在耀华任教。
2000年以来以曲丽敏校长、边华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班子秉承耀华中学七十多年丰厚的积淀,确定了"为成功的人生奠基"的工作主旨,具体细化为"高举一面大旗、突出两个办学目标、实现三个创新、提供四个保障、达到五个落脚点",并以阳光工程、绿色工程、基建工程、数字化校园工程、校园无边界工程、希望工程等六项工程为实施载体,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办学理念上逐步实现六个转变:即由追求办成国际知名学校转变为办成人才辈出的学校;由追求象牙塔式的高雅转变为向社区开放,贴近民众的朴实;由以约束为主的制约机制转变为以褒奖为主的激励机制;由催生和包装少数骨干教师成为名师转变为创设人才成长的环境,促进所有教师自我成长、自主成才;由年级组长、班主任负责德育转变为全体教职工全员育人;由注重艺术体育特长生培养转变为促进全体学生艺术体育素养的普遍提高。
耀华中学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治学严谨,敬业乐群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284人,其中15名特级教师,89名高级教师,国家级、市级骨干教师、名教师10余人,市级十佳青年教师5人,双本科学历13人,硕士学位26人,硕士课程班结业110人,出国进修三个月以上的12人。现有教学班83个,在校生4500余人。
近几年,耀华中学每年为全国各类高等学校输送700多名优秀毕业生,数量居全市中学之冠,堪称重点高校的生源基地、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摇篮。高考录取率均达到本科率100%,重点率97%以上,1998年、1999年、2000年连续三年的天津市高考理科状元张颖、杨帆、周鹏都出自耀华中学,特别是2000年,耀华学生包揽了全市理科高考的前4名。2001王欣获高考理科第二名,2002年雷浩获高考理科第二名,2003年王月清获高考市内六区理科第一名,巩金麟获文科第一名,2004年刘爽获天津市文科状元。一批批学有特长的学生在全市、全国历年的各种竞赛中捷报频传:1991年吕强获第22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2003年李伊邙获第八届国际天文奥林匹克竞赛铜牌,2004年李纯毅、张宇辰、任庆春六位同学获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冬令营两块金牌、两块银牌、两块铜牌,2005年、2006年任庆春同学两次代表中国参加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并连续两次获得金牌。近六年中,有600多人次获全国高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外语、计算机竞赛天津赛区一、二、三等奖;100人次获高中奥林匹克竞赛全国一、二、三等奖。2003年胡晓峰同学获第十八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薛滕、吴念众同学的"纳米技术"应用获二等奖。为学生成功的人生奠基是耀华中学的办学目标,学生的成功、成才是耀华中学的成功。
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原教育部副部长韦钰、天津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到我校视察工作,对学校给予充分肯定。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耀华中学获得了很多荣誉:耀华中学是全国首批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先进校,全国电化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科学"十五"科研课题重点实验学校,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示范学校,天津市"三A"学校,天津市实施《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示范校,天津市文明学校,天津市中小学德育特色学校,市级绿色学校,首批"天津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首批"全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天津市青少年科技活动示范学校,天津市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等。
如今的耀华园,在立昌书记"再建几所‘南开"、‘耀华""的鼓励与鞭策下,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全体耀华人正以"为成功的人生奠基"为办学目标,勤朴忠诚,奋发有为,在新世纪中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卓越,为天津教育事业的腾飞做出更大的贡献。
现任校长
耀华中学现任校长??任奕奕耀华中学书记??边华耀华中学副校长??侯丽瑛、陈晓明(调任新疆和田地区援疆)、马朝辉
耀华学校
耀华嘉诚国际中学和耀华滨海学校是耀华中学创办的民办学校。耀华滨海学校是天津市耀华中学与天津滨海发展投资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创办的全日制寄宿中学,地处东丽区与河东区邻界处,在世纪大道沿线的南侧,是为滨海新区服务所建设的分校,与耀华中学师资共享。占地104677平方米,建筑面积82477平方米,是耀华中学本部校园面积的2倍,亦是环渤海地区规模最大配置最高的民办学校。耀华嘉诚国际中学由天津市耀华中学和北京加成通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共同创办,前身是公办民助的天津市华星中学,以收购的新华职工大学教学楼更名的明德楼作为初中教学楼。耀华小学历史上原本是耀华学校小学部,同耀华中学有历史渊源。1952年12月23日由当时的人民政府接管后改为公立学校,更名为“五区第五小学”,几经合并拆分,2007年10月6日于耀华中学80年校庆之际,更名“耀华小学”,但与耀华中学并无关系。
历任校长
任数校长在任时间备注任数校长在任时间备注第一任王龙光1927-1928年曾任北洋大学学监第十任魏偕元1957-1957年-天津市耀华中学第二任严松章1928-1934年哈佛大学博士同第八任韩烽1957-1960年二度任职第三任赵天麟1934-1938年原北洋大学校长第十一任于汝鲛1961-1968年-第四任金邦平1938-1939年原启新洋灰公司经理第十二任费春和1972-1978年-第五任陈晋卿1939-1947年-同第九任金秉真1978-1984年二度任职第六任俞大酉1947-1949年《民国日报》总主笔第十三任阎治身1984-2000年-第七任赵伯炎1949-1950年-第十四任曲丽敏2000-2008年 第八任韩烽1950-1956年《张家口日报》总编辑第十五任任奕奕2008年-至今第九任金秉真1956-1956年-名誉校长钱伟长1930年代曾任教天津市耀华中学物理学家参考资料来源
发展简史
标识天津市耀华中学1927年,庄乐峰先生创办天津公学。1934年更名为耀华学校,取“光耀中华”之意,提出“尚勤尚朴,惟忠惟诚”的校训和含义深刻的校歌。历史的积淀、文化的传承,耀华中学逐渐形成了“治学严谨、管理规范、崇尚民主,广育良才”的办学特色,深得社会信赖。1952年改名为天津市第十六中学,1988年复名为“天津市耀华中天津市耀华中学学”,同年创办超常教育实验班。1994年,创办民办公助初中校“华星中学”。2003年与北京加成通业信息咨讯有限公司实行股份制合作办学,将“华星中学”改名为“天津市耀华嘉诚国际中学”,2003年开始耀华中学面向全国招收高中学生。天津市耀华中学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耀华中学改扩建工程从2001年开始动工,2003年8月交付使用。耀华中学现有建筑面积约6.4万平方米,占地80亩。校园中有古朴典雅、中西合璧的教学楼,有藏书12万册的图书馆,有设备现代化的实验室、科教馆、综合楼(网络中心),有设施齐全的体育馆、健身房、篮球场、足球场、400米环形跑道、游泳池,有可接纳1800人用餐的餐厅,还有受国家保护的美轮美奂的可容纳1300人的大礼堂。2
校歌简注
*斐然:有文采的样子。斐然学子:指品学兼优的学生。*服膺:谨记在心中,牢牢记住。服:著,放在;膺:胸。《礼记?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拳拳:忠诚恳切地。)*策励维勤:要用“勤”来督促勉励。维:唯;维勤:唯以勤。*“淡泊”句:淡泊:恬淡寡欲,不慕名利。宁静:甘于寂寞,埋头苦干。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守朴:恪守质朴之道。率本真:遵循天然的本性(行事)。率:遵循,按照。*仔肩社会业:我们肩负的职责是社会的大事业。仔肩:指仔于肩者,即所担负的使命。仔:《说文》:“克也”,即胜任。仔肩也可用作动词,即肩负,担任。*忠以宅心:把忠存于心中。尽心竭力谓之忠。宅心:宅于心,存放在心中。宅:存。*诚能动物:至诚能够感动万物。语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蔼然:和善的样子。内心诚挚,才能表现为恳切和善。*敬业:认真严肃地对待学业和事业。敬:严肃,认真,这里用作动词。乐群:乐于与周围的人互相切磋研讨。《礼记?学记》:“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淑世淑身:使外部世界日趋美好,同时使自身的品格日益完善。淑:美好,这里用作动词,使动用法,使……美好。
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一代代耀华人牢记“勤朴忠诚”校训、肩负光耀中华的历史重任,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建校至今,已为国家培养了四万名高质量毕业生,有相当数量已成为国家栋梁,其中两院院士有13位,他们是郝诒纯、张金哲、梁思礼、朱起鹤、于敏、王夔、周尧和、金怡濂、孙家钟、王越、王静康、冯士笮、冯培德,还有世界著名计算机专家、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制造者美籍华人朱传榘,清华大学原副校长、党委书记方惠坚,外交部副部长、新华社原驻香港分社社长周南,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郑必坚,天津市原市长、会主任聂璧初,美国加州蒙特利花园市前市长(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华裔女市长)陈李琬若女士,以及著名书画家王千,陈骧龙、韩文来,著名歌唱家蒋大为、刘欢等。早在三四十年代,著名物理学家钱伟长先生和著名音乐理论家张肖虎先生曾在耀华任教。2000年以来以曲丽敏校长、边华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班子秉承耀华中学七十多年丰厚的积淀,确定了“为成功的人生奠基”的工作主旨,具体细化为“高举一面大旗、突出两个办学目标、实现三个创新、提供四个保障、达到五个落脚点”,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办学理念上逐步实现六个转变:即由追求办成国际知名学校转变为办成人才辈出的学校;由追求象牙塔式的高雅转变为向社区开放,贴近民众的朴实;由以约束为主的制约机制转变为以褒奖为主的激励机制;由催生和包装少数骨干教师成为名师转变为创设人才成长的环境,促进所有教师自我成长、自主成才;由年级组长、班主任负责德育转变为全体教职工全员育人;由注重艺术体育特长生培养转变为促进全体学生艺术体育素养的普遍提高。校园风采(16张)耀华中学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治学严谨,敬业乐群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284人,其中15名特级教师,89名高级教师,国家级、市级骨干教师、名教师10余人,市级十佳青年教师5人,双本科学历13人,硕士学位26人,硕士课程班结业110人,出国进天津市耀华中学修三个月以上的12人。现有教学班83个,在校生4500余人。
知名校友
钱伟长??中国近代力学之父,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科学家,教育家,杰出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政协副主席,上海大学校长,耀华中学名誉老校长,(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年在校任教)。梁思礼??中国科学院院士,梁启超之子,导弹控制专家。张金哲??中国工程院院士,外科专家。郝诒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地质学家。朱起鹤??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化学家。于敏??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氢弹之父,理论物理学家。王夔??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家。周尧和??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冶金学家。孙家锺??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家。冯士笮??中国科学院院士,海洋学家。王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雷达与通讯系统专家。金怡濂??中国工程院院士,2003年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大型计算机专家。王静康??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结晶方面专家冯培德??中国工程院院士,飞行器导航制导控制专家金建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真空科学创始人聂壁初??天津市原市长,会主任虞福京??天津市原副市长,第三届全国人民大表大会代表周绍熹??天津市政协副主席马祖彭??原中共中央财政领导小组副秘书长,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陈克潜??苏州大学原校长侯自新??南开大学前任校长赵天麟??天津大学(当时的北洋大学)前任校长,耀华学校前任校长,革命烈士周南??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诗人,外交家郑必坚??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范伯元??原北京市副市长,原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方惠坚??清华大学原党委书记,副校长汪磊??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原副院长,耳鼻喉科专家黄宗江石挥??著名演员鲍国安??著名演员蒋大为??著名歌唱家刘欢??著名歌手陈李婉若??美国蒙特利公园市长,美国国务院东西方研究中心董事韩恩甲??天津市人民政府顾问谷永江??曾任中国驻加拿大使馆官员,华润集团董事长资中筠??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美国研究》杂志主编,是国际政治及美国研究专家,资深学者,翻译家,精通英语及法语。著有《美国对华政策的缘起和发展:1945-1950》、《资中筠集》、《资中筠自选集》等。7
取得成绩
所获奖项1998年、1999年、2000年连续三年的天津市高考理科状元张颖、杨帆、周鹏都出自耀华中学,特别是2000年,耀华学生包揽了全市理科高考的前4名。2001王欣获高考理科第二名,2002年雷浩获高考理科第二名,2003年王月清获高考市内六区理科第一名,巩金麟获文科第一名,2004年刘爽获天津市文科状元,2006年刘伦获天津市理科状元,2007年陆宇衡获天津市理科状元,2009年常洪获天津市理科状元。2010年刘笑语获天津市文科状元。一批批学有特长的学生在全市、全国历年的各种竞赛中捷报频传:1991年吕强获第22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2003年李伊邙获第八届国际天文奥林匹克竞赛铜牌,2004年李纯毅、张宇辰、任庆春六位同学获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冬令营两块金牌、两块银牌、两块铜牌,2005年、2006年任庆春同学两次代表中国参加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并连续两次获得金牌。近六年中,有600多人次获全国高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外语、计算机竞赛天津赛区一、二、三等奖;100人次获高中奥林匹克竞赛全国一、二、三等奖。2003年胡晓峰同学获第十八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薛滕、吴念众同学的“纳米技术”应用获二等奖。为学生成功的人生奠基是耀华中学的办学目标,学生的成功、成才是耀华中学的成功。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原教育部副部长韦钰、天津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到我校视察工作,对学校给予充分肯定。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耀华中学获得了很多荣誉:耀华中学是全国首批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先进校,全国电化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科学“十五”科研课题重点实验学校,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示范学校,天津市“三A”学校,天津市实施《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示范校,天津市文明学校,天津市中小学德育特色学校,市级绿色学校,首批“天津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首批“全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天津市青少年科技活动示范学校,天津市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等。如今的耀华园,在立昌书记“再建几所‘南开’、‘耀华’”的鼓励与鞭策下,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全体耀华人正以“为成功的人生奠基”为办学目标,勤朴忠诚,奋发有为,在新世纪中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卓越,为天津教育事业的腾飞做出更大的贡献。2007年耀华中学考入清华、北大50人(600分以上248人)2008年耀华中学考入清华、北大30人,香港大学9人(600分以上368人)2009年耀华中学考入清华、北大34人(600分以上229人)2010年耀华中学考入清华、北大47人(600分以上295人)2011年耀华中学保送清华、北大14人(600分以上330人约占全市600分以上人数的1/10)张颖1998年天津市高考理科状元杨帆1999年天津市高考理科状元周鹏2000年天津市高考理科状元王月清2003年天津市高考市内六区理科状元巩金麟2003年天津市高考市内六区文科状元刘爽2004年天津市高考文科状元刘伦2006年天津市高考理科状元陆宇衡2007年天津市高考理科状元常洪2009年天津市高考理科状元刘笑语2010年天津市高考文科状元宋博锴2011年天津市高考理科状元
创办初期
1920年代,居住在天津英租界的一批中国社会名流向天津英租界工部局提出,英租界向界内华人征收税款,理应用此做一些诸如兴办教育等有益公众的事。民国十六年(1927年),由时任天津英租界华人纳税会董事庄乐峰先生筹三万四千两白银创办天津公学并任校董,聘请北洋大学学监王龙光为校长,最初校址位于天津英租界戈登道(今湖北路)37号,是一所服务英租界纳税华人的英式精英学校,名为“天津公学”,隶属于天津英租界工部局。英租界内还成立了与天津英租界工部局订立保管契约的天津公学保管团以主导学校管理事务。在1920年代末“教育中国化”的浪潮中,由英租界华人完全接管,成为私立学校。1928年,天津公学迁至英租界17号路(今新华路)新校址,但申请就读者与日俱增,学校仍无法容纳。庄乐峰向英租界工部局提出划地扩建的要求,觅得墙子河畔一片53亩的洼地作为学校扩建的新校址,并聘请英国建筑设计设计建造了一座中西合璧、设施齐全的学校,后迁至墙子河(今南京路)畔的现址。含有小学部、男生中学部、女生中学部、体育馆、图书馆等,又从国外购进物理、化学、生物等仪器。1929年,第一校舍落成,作为男生中学部;1930年第二校舍落成,作为小学部。1930年中学部成立,男女分班,有学生600余人,教职员30余人。1931年,学校管理委员会成立,同年第三校舍落成,作为生物、化学等实验实习室以及女生中学部。1932年,学校礼堂在校园东端开始动工兴建,工程造价为28万两白银;最后,又建成第四校舍,作为物理实验实习室以及女生小学部。因当时民国政府规定学校立案不能以所在城市的名称作为校名,私立学校更不能以“公学”命名,且中学应隶属于“省”,小学应隶属于“市”。为解决学校在教育主管部门立案的问题,1933年10月,经教育部核准立案,中学部改名为河北省私立耀华初级中学。1934年1月4日,小学部经天津市教育局核准立案,改名为天津市耀华小学校。1934年9月经教育部核准,定名为河北省私立耀华中学校。定名“耀华”,取“光耀华人”之意,后引申为“光耀中华”。同年,耀华校董庄乐峰以八百银元为价,经多方托请,由当时著名书法家孟广慧书“耀华学校”四字牌匾。天津公学管理委员会一致决定邀请在教育界有崇高威望的“赵君达公”出任第三任校长也是更名后的首任校长,赵天麟欣然接受聘请。1934年11月,耀华学校管理委员会确定了校旗,校色和“勤朴忠诚”的校训。规定校旗为红色,并用英文校名TKH做成蓝色盾形,绕以华文校名,校色用红蓝,校训定为勤朴忠诚,校标为盾牌,谱写了校歌,撰写了校志铭。1936年8月,《天津耀华学校记》《本校礼堂落成记》石碑制成,嵌入礼堂入口大厅的墙壁。1936年6月,天津市举行首届高中毕业生会考,耀华学生的成绩居全市各校之冠,高中会考全市前五名中有四名为耀华学子:何鼎基获第一名,何支恂获第三名,岳昌烈获第四名,孔令文获第五名。在抗日战争之前,耀华学校有“贵族学校”之名,一则因为它位于英租界中校舍、设备、师资等条件在当地首屈一指;二是袁世凯、曹汝霖、徐世昌、张学良等政商名流的后代均在耀华学校就读,学费也比一般私立学校略贵。同时抗战之前,耀华学校同英租界内教会学校一样重视英文教育,部分课程使用英文授课。1938年耀华学校为纪念建校十周年,出版了耀华年刊同时刊登了大量当时学校的影像资料并保存至今。
校旗
1930年代,耀华学校管理委员会规定,校旗为红色,并用英文校名TKH做成蓝色盾形,绕以华文校名。截止2013年使用的是由启功手书耀华中学四字白底红字旗帜。
战乱时期
1937年七七事变后,位于租界外的南开大学、南开中学校舍被日本侵略军的飞机炸毁。南开大学开始向内陆搬迁,而南开中学部分师生则失学。耀华中学因坐落在英租界而幸免于难,耀华学校第三任校长赵天麟主动开设“特班”,收留南开中学在天津的失去校舍而教学活动中止的师生以及其他因战争失学的学生。为此,抗日战争时期的耀华中学校舍为扩容并改为上午、下午的两班制,以供由耀华与南开的师生上下午交替使用,原南开师生等下午在耀华学校校舍上课。一年后,耀华学校正班改为“耀部”,南开特班改称耀华学校“华部”。在天津被日军占领后,赵天麟因抵制占领当局推行的“亲善”教育,拒绝更换占领当局指定的教材和日军武装入校参观,每逢重大活动坚持唱中国国歌、悬挂中国国旗,引起日军的不满。1938年6月27日清晨,赵天麟在前往学校途中,被日军暗杀团分子枪杀。随后,耀华学校全体师生及社会人士,自发地组织游行请愿,抗议日军暴行。武汉国民党中央政府对赵天麟颁布褒奖令,中共建政后赵天麟亦被追认为烈士。1942年,耀华学校第五校舍落成。1942年起,耀华学校被迫由教授英文改为教授日文。直至抗战结束重新恢复英文教学并部分课程使用英文授课。1947年暑期,国民政府委派《民国日报》总主笔俞大酉任耀华学校第六任校长,任校长期间大力提倡课外社团活动,组建了歌咏团、舞蹈班、口琴队、话剧团、国剧社、演讲组等社团组织。1948年6月,在赵天麟校长牺牲10周年之际,耀华中学将学校图书馆定名为“君达堂”以示纪念。同年12月中旬,中华民国国军94军43师师部一个炮兵营和129团部,总共3000余人,进驻耀华学校并以此为据点。1949年1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三路攻城部队在耀华学校攻下驻守国军的最后一个据点后会师,宣告“天津解放”。
1949年以后
1949年1月15日,成立耀华学校复校委员会并于1月25日耀华中学首先正式复课,随后在1月27日耀华小学复课。1950年,抗美援朝时期,耀华学校共有73位同学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全校师生共为抗美援朝捐款11,114,121元(旧币制)。其中,郑宗庆、李俊水、陈尔和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被授予“空军英雄”称号。1951年2月24日,中共天津市委在耀华学校礼堂举行报告会,周恩来总理作《关于目前形势的报告》。1952年12月23日,私立耀华学校由天津市人民政府接办,耀华学校由私立学校改为公立学校,中学部与小学部分开,中学部更名“天津市第十六中学”,小学部更名“天津市五区五小”。从此,耀华学校的中学部和小学部分为两个独立单位。1956年6月20日,天津十六中制定的校规“对学生文明行为统一教育要求的七十二条”刊发在《中国青年报》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同年8月29日,《中国青年报》全文发表“七十二条”并发表社论“培养教育中学生的一个重要问题”,就“七十二条”再次引发教育界的广泛讨论。1960年代,耀华中学被评为全国先进教育单位,耀华中学的飞机航模小组学生得到周恩来、邓颖超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与肯定。1962年12月18日和1963年2月初,教育部部长杨秀峰两次到耀华中学视察工作。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耀华中学的教学秩序受到了相当程度的干扰。1966年8月,学生自发响应《人民日报》“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社论,曾短暂将校名改为“毛泽东主义战校”。1967年3月20日,根据天津市革委会批文,耀华中学开始四年学制试验,即初中二年制,高中二年制。1974年,天津市政府计划将耀华中学自市中心迁往当时市区边缘的天拖南地区,最终在师生、校友的强烈反对下作罢。然而文革期间,建校初期自外国购买的部分精良仪器设备遭到损毁。1978年,天津市第十六中学被确定为天津市首批重点中学,现为天津市教育委员会直属重点中学。1988年,学校决定复名“天津市耀华中学”,复名大会于同年12月21日耀华礼堂召开。1990年,“耀华科教馆”落成,是天津市以及华北地区第一座用于中学理化实验教学的科教楼。1998年,图书馆新馆重建落成,并对耀华礼堂、老校舍及地下室,操场、体育馆等进行了大规模维护和修缮。2000年,时值天津市中小学布局调整,耀华中学争得规划局等部门协助,将耀华路划归耀华中学使用,同时原校址旁边已经被卖出的耀华里土地归还,并入学校成为新校区,使得学校面积由49亩扩大为80亩。2003年,耀华中学新教学楼在老校区东北一侧的新校区落成,新教学楼由耀华中学校友、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周恺主持设计。新教学楼分别以校训命名为“尚勤楼”、“尚朴楼”、“惟忠楼”和“惟诚楼”,其中尚勤楼为理化生实验楼。2005年,耀华中学收购紧邻的“新华职工大学”大楼,将其改造为耀华嘉诚国际中学的初中部,并将校园扩展。2006年8月8日,天津市第一块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标志牌在耀华中学礼堂前挂牌。2010年,耀华中学获得首届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资格。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区发生强烈地震,耀华中学随即承担了563名灾区学生的转移安置和就学任务。2011年被评为中国百强特色十佳创新学校。2011年10月,耀华中学拔尖创新人才后备梯队培育中心成立并举行揭牌仪式。
校歌简谱
天津市耀华中学校歌E调4/40055│1123│3?21?│23321│环球人类文明日炽昌,教育神圣业,勤朴忠诚服膺我校训,智德体三育,2.343│2?032│1123│5?65?│普及万邦,勖哉耀华为我学界光,策励维勤,淡泊宁静守朴率本真,3.1176│65#45?│4?342│宗旨纯且正,教导优良。斐然学子,仔肩社会业,忠以宅心。诚能动物,3.3215?│61532│2?32?1│1--?济济聚一堂,日新复月异,进步无疆。蔼然自可亲,敬业复乐群,淑世淑身。
院士铜像
耀华校园中铜像共有十余座,已经成为学校景观重要的组成部分。1995年,在耀华科教馆前树立原校长赵天麟烈士铜像,后迁移至2006年落成的耀华中学校史馆前。2004年,校友的捐助集资30余万元,为14位在耀华任教过就读过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在耀华路旁设立铜像。2005年11月,钱伟长院士铜像在新教学区“才华横溢”喷泉池前落成。[2]
校庆
耀华学校始建于1927年10月6日,因而每年10月6日是耀华中学传统的校庆日,每年举行校庆活动周。每逢五年和十年的整数年份举行庆典活动,并制作、出售纪念徽章、邮票、明信票等纪念物。纪念章一般为校徽形状的盾形徽章,并有建校纪念等字样。2002年,耀华中学建校75周年之际,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为耀华中学校庆题词:“面向时代、光耀中华”;全国政协副主席、曾在耀华学校教授物理课的物理学家钱伟长题词:“勤朴忠诚、耀我中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向学校致贺信。2007年,耀华中学建校80周年校庆之际,梁思礼院士等校友为学校题词,蒋大为等校友为校庆发来贺信,天津市有关领导和众多知名校友参加了校庆庆典。
校徽
耀华学校校徽也曾称为校标,为盾形,中间书写“耀华”二字。不同身份人员佩戴不同底色校徽,耀华学校教职员佩戴红底色校徽,中学部学生佩戴蓝底色校徽,小学部学生佩戴黄底色校徽,学校工友佩戴绿底色校徽,家长佩戴紫底色校徽。中共建政后,一度改为长方形校徽,教职工佩戴白底红字校徽,学生佩戴红底白字校徽。到2013年耀华中学的标准校徽沿用最初版的蓝底色盾形校徽。
校训
耀华学校校训为“勤朴忠诚”,自1934年拟定沿用至今。亦可扩充表述为“尚勤尚朴,惟忠惟诚”。2003年落成新教学楼分别以校训命名为“尚勤楼”、“尚朴楼”、“惟忠楼”和“惟诚楼”。
老校舍
耀华学校校址于天津英租界围墙道(ElginRoad)的一块三角地,采取封闭、完整、自成一体的院落式布局。整个校舍的总平面图近似于一个三角形,所有校舍都沿着东部进行周边式布置,第二与第四校舍以过厅(现名为“二四通道”)相连,而第一与第三校舍则用大礼堂门厅相衔接。这种内廊式的校舍平面布局,不仅使整个校舍连贯互通,有机结合,而且使用起来也十分使捷而紧凑。在大楼的首层内,不仅设有以门厅、卫生间和楼梯间相分隔的专业教室与普通教室,而且还巧妙地利用半地下室部分空间设立了一个健身房,在健身房的上面,设立有物理实验室、演讲室、会议室、衣帽间和楼梯间等。整个校舍的建筑风格,具有明显的折衷主义倾向,不仅讲求立面处理的简洁性和注重建筑功能的实用性,而且对门厅、人口和室内装饰方面也十分在意使用古典的建筑构件。第一至第四校舍是特殊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其中第三校舍和第四校舍原本由英国人设计,后因费用较高,改由阎子亨设计。耀华学校礼堂由英国建筑师库克和安德森二人共同设计的,是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和特殊保护等级的历史风貌建筑。耀华礼堂建于1932年至1935年,当时工程造价为28万两白银,位于耀华校园三角地带的东端。大礼堂为2层砖木结构带地下室。外立面为红缸砖,台基、檐口、窗券等部位采用水刷石装饰。建筑平面呈扇形,与第一、三校舍相连。礼堂内设有1270个座位。另外,还设有前厅、观众厅、舞台、化装室、放映室及厕所、卫生间和仓库等附属房间。大礼堂有连通校内、校外的三个入口,在二层与第一、第三校舍相连。为一座供师生习礼、集会、讲演和观看影剧的多功能大礼堂。法国梧桐,为建校初期栽种,历经80余年被视为学校历史的象征。2011年8月,由天津市教委统一安排对校舍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加固、提升防震抗灾级别,但遭到部分文物保护人士的举报。耀华路,介于耀华学校
新校舍
与旧校舍之间一条路,以“耀华”二字命名,曾为天津市的一条交通道路后被并入校园。由于校舍古朴,时常成为影视作品取景之用。电视剧《张伯苓》《玉碎》和电影《梅兰芳》《风声》《白方礼》曾在耀华中学老校舍“物理讲演室”“耀华路”“耀华礼堂”等地取景。新校舍耀华中学新校舍于2003年落成,由教学主楼和宿舍楼组成,总建筑面积43,000平方米。由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周恺主持设计。耀华新馆的主立面是一片柱廊,串联起四栋教学楼,四座主要教学楼依据校训命名为尚勤楼、尚朴楼、惟忠楼、惟诚楼。二层是通廊,三到五层是办公区,一道160米长的半透空的柱廊划定了校园的领域。在使用方面,尚勤楼为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实验楼,同时配有两间阶梯教室。尚朴楼、惟忠楼和惟诚楼三座楼均为高中部教学楼,一楼2间教室,二至五楼各三间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