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阳一中址于广东省汕头潮阳区棉城东山之麓,东倚曲水流风景区,西接中山东路,南眺龟头海,北枕方广洞,古迹望仙桥连接校园南北。在新的情势面前,瞻望将来,面对应战,一中人将抢抓机遇,求索创新,向“天下一千所树模性浅显高中”迈进,力铸当代化的世纪名校风采,谱写黉舍汗青的新篇章。
一中汗青悠长,人文资本丰富,文物古迹漫衍校内各处,有着厚重的文明秘闻。校园中绿树成荫,柳绿桃红,环境清幽,满园秋色,可谓育才胜地。 潮阳一中溯自清朝中期东山书院创校始至今,已有近二百年的汗青,为潮汕汗青最悠长的名校之一。
近二百年来,虽饱经风霜,几经迁徙,几易校名,但生长至今,文明秘闻,沉淀厚重,办学事迹享誉国表里。近几年来,各级当局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潮阳一中以重点支撑,黉舍办学前提有了更大改良,现有占空中积105亩,修建面积4.8万平方米。有1.2平方米田径活动场及藏书楼、迷信馆、尝试室、收集合间、食堂楼、门生宿舍楼等,共有42个讲授班,门生2500人,教职工197人,讲授、糊口、体育设施配套齐备;近期,潮阳区当局按照"名校民办校"政策,正拟建潮阳一中明光黉舍,占地118亩,同时把占地59亩,有一万多平方修建面积的原潮阳市党校校址校产划归潮阳一中,届时潮阳一中团体布局将更加公道,服从更加齐备,设备更加先进,更能满足当代化教诲的需求!
潮阳一中比来几年来,黉舍带领班子秉承黉舍的良好传统,与时俱进,主动窜改办理气势,持续弘扬"松散俭朴、崇尚理性、连合合作、寻求出色"的一中精力。建立了"高质量、有特性、高层次"的办学目标,全面贯彻"务虚·创新·迷信·人文"的办学理念,完美"迷信、民主、合作、高效"的办理体制,依法治校,依规运作,民主理理。以先进教诲思惟为指导,更新看法,不竭深化教诲讲授鼎新,重视黉舍资本的有效整合和团体推动,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尽力营建"宽松调和、温馨划一,连合向上"的氛围,构成了以"人文体贴"为核心的办学特性。获得了明显的办学效果,在社会上博得较高的名誉和影响力。
潮阳一中,现为全日制高级中学,汕头市重点中学,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前身为1819年创办的东山书院,创校至今,已有近二百年历史,历尽沧桑,几经迁徙,几易校名,为潮汕历史最悠久的名校之一,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1994年通过省一级学校等级评估,2007年10月通过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验收确认,成为广东省和汕头市第一批通过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学校。
学校依照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标准规划建设,设备设施配套齐全、功能先进,整体布局合理,能满足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需要,实现了办学条件的现代化。有教学大楼、教学实验楼、综合实验楼、科学馆、图书馆、学生宿舍楼、食堂大楼、教工宿舍楼、教师住宅区等建筑错落有致。有各类教学辅助教室、专用室,设备齐备,能满足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有1.2万平方米运动场一个,篮球场六个,羽毛球场三个、乒乓球室二个,排球场一个,室内运动室一个以及其他运动设施若干。
学校根据现代化办学条件的要求和实际需要,经多方论证本着讲实效、高标准、低投入、易管理、可扩展的原则,于2002年建成了支持三层交换的千兆以太网。依托校园网络中心平台,建成并配备了下列电教设施:学生电子阅览室、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平台、教师软件制作室及电子阅览室一间、双向闭路监控系统、英语听力考试系统、高考监控管理系统、教室教学视频演播系统、多媒体语音室,学校全部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平台系统和电视广播系统,同时学校还高标准配备了理、化、生实验室16间及仪器室共12间,史、地、图、音、体、卫、心理、科技、劳技、档案、校史等专用室14间。
学校把教师的成长与培养,尤其是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纳入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通过目标管理、氛围建设、激励机制、成才机制调动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教师个人的才能及内在活力得以充分发挥,成为推动学校持续发展原动力。现有高级教师30人,中级教师61人,99.4%的教师达到国家规定合格学历的要求,绝大多数教师担任过高三毕业班的学科教学,均能较出色完成了任务。近3年来有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才,荣获国家、省、市各级多项奖励和荣誉称号,其中获得行政奖励23人次,在省市区各类说课比赛、优质课比赛中有23余人获奖,学科比赛和论文评比获奖110人次。近年有5位教师被确定为国家、省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有20位青年教师被确定为汕头市、潮阳区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有2位教师被选调到区教育局教研室任教研员,有10位中层干部被选拔担任区各高级中学、完全中学校长、副校长职务。学校行政领导班子成员超过一半为青年干部,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几乎全部由青年骨干教师担任。近年来,涌现了南粤优秀教师、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4人,汕头市优秀教师、汕头市优秀教育工作者16人次,潮阳区劳动模范、潮阳区拔尖人才、潮阳区十杰青年、潮阳区优秀党员共26人次等一批优秀人才。
学校全体师生秉承“严、勤、细、实”的良好校风,与时俱进,以先进教育思想为指导,更新教育观念和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逐步形成并大力弘扬“爱国诚信、严谨朴实、崇尚理性、团结协作、追求卓越”的一中精神,确立并全面贯彻“求实?创新?科学?人文”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办学特色,完善“科学、民主、协作、高效”的管理体制,依法治校,依规运作,民主管理,注重学校资源的有效整合和整体推进;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大力发掘学校近二百年办学历史中积淀下来的文化底蕴,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温馨平等,团结向上”的氛围;全面提高办学水平,以现代化办学条件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依托,努力创建一流师资,一流管理,一流质量的现代化名校,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效,在社会上赢得较高的声誉和影响力。
学校多次受到各级党政的表彰。2004年被省教厅确定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被汕头市教育局授予“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2005年1月学校在“中华杯”第七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活动中,荣获组织推荐奖;2003年和2005年两次被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评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高中数学课程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研究”优秀实验学校等荣誉称号;2006年汕头市委市政府授予学校为“先进劳动模范集体”荣誉称号;2007年被评为广东省文明单位。
三年来,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2005年高考,高考前三批入围人数达到856人,入围率98.39%,高考总分800分以上考生3人。2006年高考总分800分以上5人,700分以上173人,总分达到第?批分数线的考生人数有403人,达到第二批分数线的考生有675人,本科上线率达77.57%,居汕头市第二名。2007年高考总分相当于800分以上8人,总分相当于700分以上142人,第一批上线率为50.2%,第二批上线率为87.50%。
2005年1月薛婕同学荣获“中华杯”第七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填补潮汕地区在该奖项上的空白,郑曼岗获第八、第九届全国新概念作文赛二等奖。2004年马发腾同学获第十届中华圣陶杯中学生作文大赛全国一等奖,蔡东淘等一共五人获第十届中华圣陶杯中学生作文大赛全国二三等奖。近年来学生参加全国和省数、理、化、生和作文各学科竞赛获省级以上一、二、三等奖共有147人。其中国家级一等奖2人,二等奖15人,三等奖21人,省级一等奖5人,二等奖38人,三等奖66人。
为更好秉承传统铸就现代代名校,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汕头市“教育兴市”的整体构想,满足潮阳人民对优质高中学位的需要,更好发挥潮阳一中对整个地区教育的示范带动作用,凸现办学特色,推动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的全面提高。学校凭借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东风,按照“明确目标,科学规划,全面改造,分步实施”的原则制定创建发展规划。以规范化、现代化、标准化为蓝图,以学校现有条件为基础,分阶段实施学校硬件建设。学校设施设备将全面达到现代化水平要求,形成鲜明的校本文化和办学特色,管理模式及办学经验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学校师资力量及办学质量,办学效益将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一中前身为清朝中期东山书院。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知县唐文藻修缮韩祠,改为童生就读之所,称东山书院。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聘抗日保台爱国志士、著名教育家、诗人丘逢甲为东山书院山长。丘主持书院二年,大力推行新学,教育救国,他彻底打破旧式书院只注重经学的模式,全面引进西学,主张"德、智、体"三育并举全面发展,学风为之一新,此为潮阳新学之肇端。
光绪三十年(1904年),东山书院改办为官立东山高等小学堂,实行新学制。
民国四年(1915年),官立东山高等小学堂改办为潮阳县立中学,亦称东山中学。改办为中学制之首任校长萧凤翥,为潮阳著名教育家。
民国十九年(1930年),潮阳县立中学(东山中学)改办为县立乡村师范学校。民国廿四年(1935年),改称为潮阳县立简易师范学校。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至三十年(1941年),校舍先后遭日机轰炸及日军拆毁,满目疮痍,只得暂时停办。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简易师范与城内之县立第一初级中学(原五都中学)合并为潮阳县立联合中学,因县城为日军所占,校址设于贵屿壬屿乡,设初中部及师范部。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抗战胜利后,县立联合中学迁回县城,在城隍庙、司马祠和世魁林氏祠上课。翌年改称潮阳县立第一中学。
汕头市潮阳第一中学清末及民国时期,祖国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一中也经磨历劫,几经沧桑。在此艰危困厄之中,潮阳人民不忘兴学育才;一中师生满怀爱国热忱,前赴后继,探索兴学救国之路,投身于民主革命和反军阀、抗侵略的伟大斗争。尤其在领导下,众多热血青年学生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和解放战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949年10月,潮阳县境解放,县人民政府接管一中。1950年,潮阳县立第一中学改称潮阳县第一中学。1952年,县人民政府将原于陈氏祠陈坚夫先生创办之私立文光中学并入一中。1953年,县人民政府拨专款在学校旧址大规模兴建新校舍。同年8月,经省教育厅批准,一中定为县重点中学。1955年,总校迁进东山新校舍。1956年下半年起,一中停招初中生,改称潮阳高级中学。
文革期间,一中改名为潮阳五?七中学。
1978年,一中恢复了原来潮阳县第一中学校名,恢复为县重点中学,并被定为汕头地区重点中学之一。1978年恢复高考至今,已有11631人考上各级各类高等学院。1993年,潮阳撤县设市,一中随之更名为潮阳市第一中学。1994年潮阳一中顺利通过评估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并于2001年被评为广东省绿色学校,标志着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质量达到了较高水平。
2002年,汕头行政区域调整,潮阳归属汕头市区,2004年一中更名为汕头市潮阳第一中学,简称潮阳一中。现任校长胡展航。
潮阳一中溯自清朝中期东山书院创校始至今,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为潮汕历史最悠久的名校之一。近二百年来,虽历尽沧桑,几经迁徙,几易校名,但发展至今,文化底蕴,积淀厚重,办学业绩享誉海内外。
中考信息
学校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