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一中创办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始称广信中学堂,前身系上饶信江书院,是赣东北最早学府。属清末欧风东渐,兴学育才的产物。1959年被江西省教育厅定为江西省重点中学。学校曾几迁校址,几改校名。学校现址信州区茶圣路8号茶山寺,,系名胜所在,人文底蕴浓厚。陆羽、孟郊、辛弃疾、陆游等曾先后来此游览、寓居。茶圣陆羽在茶山寺“即山种茶,凿石得泉”,种茶而研究茶事,着世界第一部茶叶专着《茶经》,凿泉而煮水品茗,得天下第四泉----胭脂井,为后人留下千秋古风。学校素有“钟灵毓秀,人才辈出”的美称。一百余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革命先驱者黄道、邵式平,著名冶金科学家周行健,两院院士黄家驷、刘友梅、程书钧,作家林予,诗人陈运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徐效刚,我国自己培养的首批博士黄朝商,,哈佛博士刘日河,,著名影视明星陈红,就是他们之中杰出的代表。从1984年至今,已连续荣获十届江西省人民政府授予的“文明单位”称号。上饶市第一中学是一所全日制高级中学,江西省首批优秀重点中学,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国家教育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江西省绿色学校,江西省德育工作示范学校。江西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学校占地107亩,教学用房3万余平方米。现有48个教学班,学生2700余人。教职工216人。有特级、高级教师83人。建有综合大楼、教学楼、科技馆、实验楼、图书馆,一流水准的理化生实验室、卫星电视接收、多媒体教室、视频演示平台、电视演播编辑主控室、教师电子阅览室等现代教育技术设施,为国家教育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注入了殷实的内涵。学校体育器材、场地齐全,已顺利通过国家传统体育项目学校的验收。
师资队伍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有在读博士、教育硕士研究生8人,20余名教师参加了省级高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训。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开展“青蓝”带教活动,实实在在打造教育队伍,为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丰厚的知识和人才储备。教师敬业上进,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学校的安全工作是各项工作取得成绩的重要保证。在校综合治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学校各部门、各年级层层签订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状》,建立有详尽而又完备的学生宿舍、食堂、门卫晚自习等各项安全责任管理制度,有预案有措施。各项安全工作有实效,落实到位。近年来学校无一起重大违法违纪事件和安全事故发生,创建了一个政治稳定、秩序井然、人身安全的校园环境。家长放心、学生静心、教师安心,学校是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教育已进入多元化的时代,社会需要大量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学校的主体是学生,学校的各项工作必须以学生为本,做好育人工作,把培养学生的多方面发展视为己任。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开展,制定出了各年级学生的德育工作内容,要成才先育德。
高一年级,开展两星期的军训、“两个规范”教育和文明礼仪实践,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文明礼貌、遵规守纪的良好品德,完成初中到高中角色的转变。
高二年级着重培养学生健全自己的人格,提高自制、自律、自管、自立的能力,设计多种提高学生美育情趣的活动形式,增强学生识别美丑的意识。
高三年级面临高考,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至关重要。这项工作复杂但必须细致,工作重点是与学生沟通,与家长协调,洞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学生走好这一人生关隘。
在制定好德育工作重点的同时,学校坚持不变地开展了一些传统活动:
1.开设学生业余党校,以理想和信念教育学生,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校长、书记亲自为学员设计课件、讲授党课,其他支委也担任了党校教员。通过学习,历届都有许多学生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 在更高的目标上来严格要求自己,并成为入党的积极分子。在近几年的毕业生中,有几十名学生作为建党对象,输送到更高一级的学府。
2.每年一次的高二年级语文课本剧表演。同学们积极参与,家长们也热心相助,社会反响强烈。大家自编自导自演,既加深了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又锻炼了自管、自主的能力,陶冶了情操。这一活动已坚持多年,形成了我校语文课研的一大特色,并获得了江西省优秀课题奖。
3.学校的茶山文学社,创办已有三十余年的历史,它是全国中学生文学社优秀社团,许多喜爱文学写作的同学都参与其中。笔墨耕耘,激扬文字;指点江山,受益匪浅。文学社出版的《羽泉》期刊,已成为同学们爱不释手的一本自己的读物。《一中学刊》也成为学生学习的好帮手,学校还设有每年一次的《羽泉》杯手抄报比赛。
4.举办学校文化艺术节,是学生整体艺术素质的一次大巡礼。书法、美术作品、摄影等形式体现了学生较高的艺术内涵,而吹、拉、弹、唱等表演形式,更是彰显了新时代里中学生的个性魅力。将美育教育有效地传递到学生们的心灵深处。
5.精心打造育人环境,增强环境育人的功能。学校环境优雅、景色宜人。绿化率百分之六十以上,建有“梅园”、“桃园”、“嵩花池”、“陆羽亭”、“憩园”等景点,学生置身其中,优美的环境可以熏陶人,也可以潜移默化地感染人。学生们自觉地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
古风新韵,翰墨飘香。我校在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党和人民的要求做得还不够,但我们坚信,有市委和市政府的正确领导,有上级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有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工作就一定会做得更好,上饶一中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珍珠班是由浙江省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依据"捡回珍珠计划"项目,在大陆各省、区之地级市重点高中所设立的班级,旨在资助"双特"(家庭特困、成绩特优)学生有机会完成高中三年的学业。2007年,经上饶市侨联熊庆翎主席牵线搭桥,我校与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达成了合作办珍珠班的意向。熊主席亲自与我校张臻校长一同赴平湖市,签订办班协议书,成功地架起了爱的桥梁。江西省第一个珍珠班在我校正式成立
。
学校免除了珍珠班学生所有的费用:为每一位学生每门学科免费配备一到两套学习资料,为班级提供班费。保证每一位珍珠班学生享受真正的免费高中教育。并且每年给每位学生发放2500元生活补助,其中餐费2000元,按月充值200元;另外500元,每年分二次各250元发给学生。
市教育局在政策上给予了珍珠班最大限度的优惠。为了真正办好珍珠班,市教育局专门制定和出台了相关文件。珍珠班面向全市十三县市区招生,凡报考珍珠班的学生,各县市区教育局和学校不得以任何名目阻拦。中考录取,珍珠班为第一批次录取,珍珠生录满后,再予以录取其他批次。珍珠生一经录取,其他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方式截留。市教育局苏万能局长还热心参与市电视台拍摄的《美丽珍珠》节目,积极宣传珍珠班。
珍珠生招收条件招生条件:符合下列标准之一,经学校或其它单位查核属实者:
1、父母双亡的孤儿或弃婴,家庭生活难以维持者。
2、父母一方逝世、另一方无固定职业,家庭生活难以维持者。
3、父母双全,但均残疾或患重病(或一方残疾或身患重病),是零就业家庭, 家庭生活难以维 持者。
4、经政府核定为低保户之家庭,家庭生活难以维持者。
5、家庭生活难以维持,同时初中三年的学费及生活费大多靠他人资助者。
6、父母皆农民,家庭年人均收入远低于当地政府之标准,家庭生活十分贫困者。
7、父母一方务农、另一方在公私机构或工厂打零工,家庭年人均收入远低于当地政府之标准,家庭生活十分贫困者
。
珍珠生招生办法1、珍珠班的招生计划,由上饶市教育局单独下达给上饶一中。中考后,由上饶市中招办根据考生申请和资格审查结果,不受地域限制,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100名。
2、上饶市范围内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凡成绩特优,家庭特困的学生,可直接到上饶一中招生办报名。报名时需提交珍珠班报名申请表、学籍表复印件或学生在校表现和成绩证明、有关获奖证书、低保证或特困证原件及复印件或其它有关家庭经济情况的证明材料(农村学生需有村委会及民政所或乡镇政府的有效证明,城镇学生需有居委会和当地民政局的有效证明),因家庭成员疾病造成贫困的,需提供病历、住院发票复印件,未住院治疗的要提供卫生院证明。
3、报名时间:从即日起开始接受报名。
4、填报珍珠班如未被录取的,不影响考
记者在现场看到,学校已经降了半旗。上午9点30分,一千多名师生开始向学校操场聚集。三分钟后,默哀仪式正式开始。默哀现场一片静寂,全体师生怀着沉重的心情,低头默哀三分钟,表达对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之情。上饶一中学生董佩宏:“逝者已经逝去,生命无法挽回,希望他们能够坚强起来,面对灾难。今天我们在这里沉痛地哀悼舟曲遇难同胞,明天我们和坚强的舟曲人民一起重建美好家园。
中考信息
学校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