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行知中学,原名育才学校,位于上海的北翼辅城宝山区,濒临长江,1939年由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于重庆创建,1993年搬到上海。行知广场 行知中学距今已有70年的办学历史。作为一所市重点中学,行知中学拥有先进的教育教学设施。学校占地130亩,分教学区、宿舍区、植物苑、校办企业四部分。学校以其在全市教育技术现代化的领先地位被国家教育部命名为首批“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学校环境幽美,绿树掩映,是“上海市花园单位”。学生率已连续6年在宝山区保持第一。现占地面积130余亩,有33个教学班,学生1700余人,教职工170人。学校拥有一支敬业爱生、业务精良、教师办公室区域的沙发经验丰富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中特级教师3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数已超出教学人员的50%。一流的设施、雄厚的师资,培养出了高质量的学生。学校在连年保持98%以上的高校升学率的同时,特别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个性发展。
上海市行知中学,原名育才学校,位于上海的北翼辅城宝山区,濒临长江,1939年由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于重庆创建,1993年搬到上海。作为一所市重点中学,行知中学拥有先进的教育教学设施。学校占地130余亩,有33个班级,学生1700余人,教职工170人,分教学区、宿舍区、植物苑、校办企业四部分。学校以其在全市教育技术现代化的领先地位被国家教育部命名为首批“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学校环境幽美,绿树掩映,是“上海市花园单位”。
以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教育为核心的全员、全程、全方位的高效的德育自主发展体系。
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实践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具体落实为“问题驱动、教师引动、学生主动、多元互动”的教学策略。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既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学校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取得新的突破。高考升学率逐年提高,每年都有一大批学生考上全国一流重点大学。在2008年度复旦、交大、同济等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中,我校有50多位学生被预录取或自主招生录取。学校学生在全国、上海市的各类学科竞赛中,屡屡夺冠、捷报频传。现高三(11)班学生柏亚韵在2007年全国“新概念”作文大奖赛中,荣获一等奖。
学校重视学生个性特长的的发展,每学期在高一、高二年级开设出50?60门学生感兴趣的选修课程,学校重视学生文艺体育活动,每学年的“行知杯”足球赛、文化科技艺术节,让学生的各种才艺得到充分的展示。
张校长是一位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的校长,他始终把学生、教师、学校的和谐健康发展作为学校工作的中心,以此为基点,来谋划学校工作的全局。
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学校现有特级、高级教师40多人,年轻的博士、硕士20多名(他们主要来自于复旦、交大、浙大、中国科大、华师大等全国著名院校),有着非常合理的师资结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全体行知人的座右铭,他们用全部的身心投身于教育,涌现出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他们中有全国教育系统和上海市的劳动模范,有上海市优秀园丁,有宝山区拔尖人才和青年尖子。
学校从学校校情和当前教育基本现状的实 际出发,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的结合点,探讨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现代价
值,实施“真人教育”,逐渐形成了“学习陶行知,求真做真人;学习宝钢人,面向现代化”的办学特色。
食堂门口2001年3月,学校顺利通过了上海市创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规划评审,同时被市教委确定为面向全国招生的重点学校。
跨入新世纪的行知中学,在继承行知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潜能,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探索前进,开拓创新。
2006年,由宝山区教育局局长张步华担任校长,对学校进行了硬件方面的大改进,新建了教学楼、食堂、宿舍、图书馆等。使学校更加现代化与美观。
2008年,学校被选为奥林匹克示范学校(上海仅有两所)。
2009年,学校与大学建立合作发展的共同体,与上海其它24所重点高中一起组成了和国家“211”重点大学--上海大学的自主招生选拔联盟,实现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的衔接,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学生提供了途径。
三天的活动内容各有侧重,10月29日的主要内容是教学展示和研讨。上午由各科教师上了19节教学观摩课,课程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地理、生物、历史、体育、信息等。来自全国陶行知研究会、上海市陶行知研究会、市区各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宝山区各学校的专家和老师,以及各学科的专家学者共300多人出席了教学观摩活动,并在课后分学科进行了教学研讨。通过公开课,行知中学广大教师向与会专家和同行展示了敬业、乐业、专业的整体形象,并以其深厚的教学功力、活泼的教学风格、高效的教学手段,赢得与会者的一致赞誉。对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专家和同行们也都提出了坦诚的意见和建议,行知中学的老师们深受教益。
课堂教学研讨会草坪110月29日下午,在第三会议室召开了“行知中学课堂教学研讨会”。会议由张步华校长亲自主持。首先,陆建国副校长利用PPT,生动而翔实地介绍了我校基于“四动”策略的有效教学模式。所谓“四动”,即“问题驱动,教师引动,学生主动,多元互动”。围绕陆校长的发言,诸位来自市、区的专家学者针对“四动”策略作了精彩的点评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最后,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金林祥教授作了核心报告,指出:“四动”策略之核心灵魂乃“学生主动”,其余“三动”应有效地为之服务。研讨会在积极而热烈的气氛中进行。
沪剧《陶行知》29日下午,上海市长宁区沪剧团在行知剧场献演了两场沪剧《陶行知》,我校高一、高二的同学和一些老校友一起观看了沪剧艺术家们的精彩演出,再次感受了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同时也接受了一次本土艺术的熏陶。
宝山区教学文化论坛食堂10月30日,“宝山区教学文化论坛”作为行知中学70周年校庆的一个重要活动,在校第一会议室举行。论坛由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主办,上海市陶行知研究会、宝山区陶行知研究会承办,行知中学协办。论坛由宝山区教育局副局长蒋碧艳主持。
在上午的日程中,行知中学的张步华校长做了主题报告,题为《传承陶行知教育思想 创素质教育示范校??行知中学学陶20年回顾》;我校数学、语文、化学、英语、历史教研组长就本组实施“四动”策略的具体实践做了汇报;来自四川的姚文忠教授(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四川省教育学院教授)做了关于“教师的经验与学科教学”的主题发言。各省市陶行知研究会及区内的教科研人员、各学校代表以极大的兴趣聆听了论坛专家的发言。
70周年签名墙下午论坛继续进行。吴淞中学的徐惠民校长、山海工学团的祁珥城理事长、宝山区教师进修学院的何光辉主任分别做了交流报告。在稍事茶歇后,顾泠沅教授(华东师大博导、上海市教科院副院长)做了题为《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与教师文化建设实践研究》的主题报告。最后,宝山区教育局党委张晓静书记致闭幕词。
70周年庆典活动10月31日,行知中学建校70周年庆典活动正式拉开帷幕。这一天,秋风送爽,阳光灿烂,彩旗招展,菊花吐艳,各方嘉宾和历届校友纷纷前来祝贺行知70华诞,校园里一片欢声笑语。
上午9:30,庆典大会在学校大操场开始,宝钢集团原董事长、行知中学名誉校长黎明先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朱晓蔓女士,上海市陶行知研究会会长王荣华先生等各界嘉宾和宝山区的领导同志亲临大会,为行知中学送上了真挚的祝福。
老校友代表向老教师代表敬献鲜花,感谢他们为学校建设付出青春、心血和汗水。
学生合唱团在庆典大会上演唱行知中学老校歌《凤凰山上》和新校歌《贡献青春》。
学生代表向老校友代表敬献鲜花,感谢他们为国家的建设作出的贡献,为母校赢得了荣誉,为母校增添了光彩。
张步华校长向陶校长、马校长的亲属代表敬赠铜像。
喷泉陶校长的孙子陶育民接受陶校长铜像;马校长的长子马湘接受马校长铜像。
58、59届高中和55届初中校友向母校赠送名家国画《爱满天下》。
宝钢集团党委副书记欧阳英鹏讲话。
全场起立,同声高唱《歌唱祖国》,卞祖善校友(国家一级指挥)指挥。
庆典在嘹亮的歌声中结束。
下午,在行知剧场举行了气氛热烈的庆祝70周年校庆诗歌朗诵会。新老校友济济一堂,兴致勃勃地观看这台由师生员工和老校友们自己演出的节目。除了在校师生的大型组诗朗诵外,退休教职工、老校友们也纷纷献上精彩的节目。
老教工的一曲西班牙舞《火之情》,热情奔放,动感十足,象征着行知中学红红火火的发展势头;张步华校长一曲声情并茂的《为了谁》,把会场的气氛推向高潮,大家不约而同地鼓掌,应和着音乐的节奏,为母校送上由衷的祝福;老校友潘玉民扮演的老年邓小平形象形神兼备,令大家如沐春风,油然而生对伟人的敬仰之情。
周边地铁:地铁3号线;
周边公交:952、51、172、508、728、711、160;
中考信息
学校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