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位育初级中学即原位育中学(曾名五十一中学)系联合国教科文俱乐部学校之一(全市仅两所中学),是地处市中心的历史名校,1943年创办,1998年,国家主席江泽民为我校题写了校名。近七十多年来,学校形成了“团结、严谨、求实、进取”的校风,培育出无数社会精英而享誉沪上。
学校环境优美,设备先进,为培养未来型、发展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目前,学校共4个年级34个班级,学生1276名(包括来自美国、日本、韩国等国以及港、澳、台地区的学生)。2003年学校与澳大利亚的玛利亚维尔中学结成姐妹学校,2008年又与英国诺斯格特高中结成姐妹学校。
位育初中素有脚踏实地、注重教学质量的传统 。学校在教学质量持续稳定地处于领先地位的同时,开设了天文、摄影、科普英语、机器人与发明创造、夏威夷吉他演奏等20多个种类的校本课程,获奖无数。
学校被定为“上海市体育传统项目(排球、桥牌)学校”,男排始终保持全市前二名;桥牌四次获全国冠军。学校还获“全国红旗大队”、“全国红十字模范校”、“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暨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等称号。
学校的办学目标——“服务地区、代表上海、影响全国、融入世界、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名牌学校。”
现有学生2000余人,其中全国各地学生300余人,并设留学生部。2004年位育中学高考成绩斐然,有近80%的学生考入一本,其中进入北大、清华、复旦、上海交大、同济等名校有212人。2003年~2004年在全国高中数、理、化竞赛中成绩突出,其中6人获一等奖,团体获上海市第4名(2003年)、上海市第五名(2004年)。60年耕耘,学校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其中包括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7人,著名大学校长26人。
有现代图书信息楼和先进的理、化、生实验室。其中生命科学实验室、趣味物理实验室、理科多功能实验室、环境保护实验室、计算机实验室、天文台天象厅、摄影实验室等都各具特色,学校闭路电视、电视台、演播厅、电子阅览室等全套电化设施完善。体育场设标准400米塑胶跑道和标准足球场,校内有篮球场、网球场多个及现代化体育馆供学生使用。学校生活设施完善,共有四幢学生宿舍楼,约1900床位,宿舍内空调、热水洗澡、卫生设施等一应俱全。有三层学生食堂一所(并设富有特色的留学生部餐厅),供应三餐和夜宵。功能齐全的留学生部综合大楼正在兴建,另有水房、洗衣房、超市等设施为学生提供服务。
1943年6月12日,因社会和家长的需求,留沪校董蒉延芳、杨志雄、王志莘、姚惠泉约李楚材叙谈,决定创建位育中学,并推荐李楚材为校长。
1943年6月,李楚材先生在上海市位育小学的基础上筹建位育中学。校址借用位育小学多余校舍(现在的向阳小学)。
1956年,学校改为公立位育中学。
〔位育开创时期的领导〕
校长:李楚材副校长:朱家泽私校联合支部书记:李鹏第一任支部书记兼副校长:胡蔚英
李楚材校长,1905年11月出生于江苏省张家港市乘航镇。青年时期,怀着“普及乡村教育、服务农民、改造农村”的宏愿,于1927年进入南京晓庄实验乡村师范学校学习,师从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深受陶行知教育思想及其高贵品质的影响和感染。晓庄的创新精神,就成为他的教育思想的渊源,成为对教育事业执著追求的动力。
从1928年到1942年,李楚材校长积极致力于普及教育工作,先后在浙江湘湖师范、江苏宝山师范、黄渡乡村师范、上海漕河泾农学团、上海爱国女学、江苏无锡师范学校任教。他敬业爱岗,辛勤耕耘,务实不苟;热爱学生,淳淳善诱,求真育人,在教学实践中受到同道的称誉和学生的爱戴。
1943年暮春,李楚材校长应上海位育学校校董事会的聘请,在位育小学的基础上创办位育中学,他不顾时艰,
雕塑不避困难,捧着一颗心来校接受重任,将位育二字诠释为“生长创造”,“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启迪学生的创造兴趣和创造能力,培养祖国需要的人才”为办学指导思想,精心筹划,组建教师集体,实验缩短学制,探索改进教学,培植优良校风,逐步奠定了创业始基。解放以后,李校长把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深情融入忠诚教育事业的工作实际,精神愈益振奋,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团结、依靠教师,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扩展学校规模,不断改善教学条件,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培育了数以万计的全面发展的优秀毕业生。学校逐步发展,声誉蒸蒸日上。1980年,学校被评为上海市文教战线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并被定为上海市重点学校。
1984年,中共上海市委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决定对本市教育事业作出特殊贡献的先进模范人物授予名誉校长的终身荣誉称号。是年10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即任命李楚材先生为我校名誉校长。
这时,李楚材名誉校长已届耄耋高龄,然情系位育,密切关念位育中学的发展与进步。尤其在闻知位育中学将在华泾地区辟地180余亩建造新校舍,创建示范性实验性寄宿制学校的信息时,更为振奋,下决心为新位育的建成竭尽心力,并以始终瞩视新位育的未来而自期,因而不止一次邀约位育的领导和教师漫谈校务改革前景,构想环境布置和绿化规划,还不顾体弱,患病坚持参加新校舍的开工典礼,甚至遗言身后希望将骨灰撒在位育校园,拳拳之心,令人感动。他生前很关心陶行知教育思想,多方收集陶行知文稿,为编纂《陶行知全集》提供了方便,并撰写了弘扬陶行知精神的许多有创建的文章,在报刊发表,还出版了《陶行知和儿童文学》一书。
李楚材校长于1952年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曾任民进上海市委常委,第八、九届副主任委员,第六、七届民进中央委员,第二、三届民进中央参议委员会委员。他是上海市第一至四届人大代表,第一届市政协委员,第三至七届市政协委员,他与党同心同德,风雨同舟,为坚持和完善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新的里程)1956年-1966年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在党的领导下获得了蓬勃发展,在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中,位育中学进入办学的新阶段。校容校貌焕然一新。1956年,在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中,位育中学更名为上海市第五十一中学。
1960年,由于教育教学成绩卓著,先后被评为区、市、全国教育先进单位,李楚材校长代表学校去北京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同年被上海市政府确定为市重点中学,进行新编五年制各科教材的教改尝试。
1956年,更名为第五十一中学。
主广场1956年秋,淮海中学高中六个教学班并入位育中学。
1958年,上海市第六十八中学四个教学班并入位育中学。
1960年,李楚材校长代表学校前往北京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位育中学被评为上海市和全国教育先进单位。被确定为上海市重点中学。
1960年,进行“适当缩短年限,适当控制学时,适当提高程度,适当增强劳动”为要求的五年学制试验。
1965年,试点班级毕业生各科平均成绩比同年六年制毕业生为高。并能服从祖国需要,奔赴祖国四面八方。
(整顿恢复) 1976年-1987年“文革”后位育中学在极端困难的背景下重新起步,在邓小平“三个面向”的思想指导下经数年恢复整顿,在新任领导和全体师生的努力下,学校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团结、严谨、求实、进取”的优良校风继续发扬,位育中学又出现了生气盎然的景象。
1982年位育中学工会被评为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先进集体。
1983年基本上已经达到并赶上学校历史最高水平的目标。
1985年提出办成一流学校的目标。
1982年我校工会被评为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先进集体。
(继承发展) 1987年-1998年1985年赵家镐出任校长,这是在位育“生长创造”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校长。他的教育思想和事业与位育的历史传统,与位育的教师群体紧紧融合在一起。以“团结、严谨、求实、进取”的精神,励精图治,开拓创新,使位育中学的教育教学水平登上新台阶,为位育中学在世纪之交走上现代教育的道路夯实了基础。
1987年恢复使用“位育中学”校名。
两次市文明单位称号,两次区文明单位称号表明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已达到较高的层次。
德育教育中,学校以气节教育为抓手,广泛、深入、持久的开展爱国主义系列教育。学生精神面貌普遍有所提高。
1989年以来,我校高中会考、高考成绩均在全市前十名之列。
强化拔尖学生的培养工作,在许多高规格的竞赛中位育的学生都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1998年8月位育新校舍落成。
学生进入自主管理、自主学习和自主研究的轨道,在师生的教育、教学互动中,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以此形成位育的办学特色,提升位育的办学品位。在德育过程中实施“气节教育”,鼓励学生自主发展;教学上通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在研究型课程教学等一系列举措,位育传统学科强项数学、英语、理化优势得到了巩固,文科教学也明显提升,涌现出一批文科尖子。
位育独特的教育理念、办学历史和学校管理,孕育了色彩缤纷的校园文化。天文、生物、计算机、摄影等协会组织都在校园内开展活动,学生自主成立的文学社、诗社、艺术、跆拳道等社团也吸引了方兴未艾。校刊、校报、校电视台、广播台还有班刊、班级网站等,为学生在科技、文学、体育、艺术创作等方面都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学校与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泰国、香港等多个国家(地区)的著名中学建立了姊妹学校的友好关系。每年,都有将近100人次的学生参与来访接待并代表学校前往这些国家(地区)进行友好交流,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舞台。
60年耕耘,位育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包括两院院士11人,著名大学校长26人。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原北大校长陈佳洱、原美国加州柏克莱大学校长田长霖、复旦大学校长王生洪、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申博大使周汉民教授等。
中考信息
学校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