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传统优良的百年名校。创建于1886年,始名“法文书馆”,由法国人创办。1911年改名为“中法学堂”,学校实行法国学制,1946年更名为“中法中学”。解放后,1951年改名为“光明中学”。由于我校有传统的法语教学,自1986年起学校增设法语为第二外语,1995年被国家教委指定为中法两国政府教育合作项目中学法语教学执行单位之一,1997年希拉克总统访问上海以后,法国驻沪领事馆指派了法籍教师来我校加强法语教学,成为光明的特色教学。1999年起,每年都有高三优秀毕业生赴法国著名的大学留学。光明中学地处上海市中心,是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级中学。学校形成了一个师德高尚、敬业爱生、业务精良的教师群体。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培育了一批有个性特长的在社会上有一定知名度的骨干教师。外语组被评为上海市劳模集体、全国巾帼文明岗。120多年来,为国家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栋粱之才,如原中国奥委会主席何振梁、中科院院士周秀骥、杨雄里、全国特级劳模马桂宁、著名学者钱文忠等。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世纪“四有”新人作为育人目标的核心。树立“光明学子形象”,培养学生成为品行良好、学习勤奋、身心健康、善于合作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积极人生态度的优秀人才,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把教学质量视为生命,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是上海二期课改的实验基地,为上海的教育改革起了排头兵的作用。作为原国家教委“活动课”课题参与单位之一,在探索“活动课”如何为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所需人才的的实践中处于领先一步的地位。学校历来重视文理和谐发展,也培养出许多数理化的尖子学生,光明文科在社会上享有盛誉,学校的人文氛围相当浓厚,正是这片滋润的沃土,1999年光明出了个建国五十年来第一位获高考作文满分的学生。学校十分重视科研工作,以课题带动教育教学改革,学校是上海市教科研先进单位。学校在艺术、体育、科技、卫生、心理教育等方面都有很好的特色和传统。学校已连续八届16年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是上海市德育先进集体、上海市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示范校,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单位,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示范校,上海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等。
光明中学是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法公董局设立以教授华人法语为主的一所学校,校址在公馆马路(今金陵东路63号)。同年2月26日开学,第一期招生100名,专授法文。夜间附设补习科一个班,专授法租界执勤各巡捕以初级法语。所有学生一概免去学杂费,书籍也由学校免费发给学生。
1911年改名为“中法学堂”,学校实行法国学制,由于校舍不敷使用等原因,迁移至宝昌路(今淮海中路)。1913年(民国二年)5月15日又落户在明体尼荫路(今西藏南路)自建的三层校舍内,建筑整体呈“Ⅱ”形。中法学堂教学分高中、初中、高小、初小四级,高小和初小每日均上国文、法文各三课时;初中每日上国文一课时外,其余五课时的课程均以法文上课;高中学科与法国国内中学完全一致。
1923年,又在原教学楼的东翼增建了与原建筑对称的三层楼房,围墙内是大操场,操场内可容一个小型足球场,操场四周设田径跑道和体操设施。这幢三层砖混结构的教学大楼占地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6725平方米,呈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山”字形内廊式平面布局。建筑外墙为清水黄砖墙,白石灰勾缝。立面以竖向线条为主,分层装饰白色腰线,庄重简洁。此外还设特别班,专为具备中学资格、汉语清顺畅达、有志于补习法文的青年而设,每天上国文一课时,法文五课时。学生毕业后可在法商洋行等谋职,优秀学生派赴法国深造。学校优越的条件吸引了众多的华人子女入洋学堂读书。该校设施中最具特色的是在总务室的法国母钟控制每一教室的子钟,在当时堪称一绝。
1946年“中法学堂”更名为“中法中学”。
1949年解放后,学校师生积极参与党领导下的反帝爱国斗争。
1951年学校易名为“光明中学”,为私立学校,在教学楼的正面上方有一块镶嵌金光闪烁的“光明中学”四字的横额。1953年学校改为公立,隶属邑庙区。1958年被定为首批市重点中学,并由副区长李象伟兼任校长;60年代撤消邑庙、蓬莱等区的建制,学校划归黄浦区。1978年被定为区重点中学;2005年被命名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校门曾由原来的西藏南路179号移至淮海东路70号,现在又重新移至西藏南路,为区别原来号码现定为181号。
学校女儿墙有一行花饰,建筑为新艺术派与罗马风格混合的折衷主义式。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世纪“四有”新人作为育人目标的核心。树立“光明学子形象”,培养学生成为品行良好、学习勤奋、身心健康、善于合作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积极人生态度的优秀人才,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校把教学质量视为生命,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是上海二期课改的实验基地,为上海的教育改革起了排头兵的作用。作为原国家教委“活动课”课题参与单位之一,在探索“活动课”如何为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所需人才的的实践中处于领先一步的地位。学校历来重视文理和谐发展,也培养出许多数理化的尖子学生,光明文科在社会上享有盛誉,学校的人文氛围相当浓厚,正是这片滋润的沃土,1999年光明出了个建国五十年来第一位获高考作文满分的学生。
学校十分重视科研工作,以课题带动教育教学改革,学校是上海市教科研先进单位。学校在艺术、体育、科技、卫生、心理教育等方面都有很好的特色和传统。学校已连续16年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是上海市德育先进集体、上海市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示范校,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单位,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示范校,上海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等。
个人简介
党支部书记:穆晓炯
党支部副书记:邬雪洁
校长:穆晓炯
朱莹毅、黄琼
学校规模
学校自1986年起开设法语为第二外语,1995年被国家教委指定为中法两国政府教育合作项目中学法语教学执行单位之一。学校在每个年级设立英语法语双语特色班,由专职法籍教师执教;与法国岗贝尔市乐利克斯中学、罗贝尔德吕萨斯中学结成姐妹学校,每年互派师生交流访问,成为光明的教学特色。1999年起,每年选送高三优秀毕业生赴法国著名的理工类大学留学。学校在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地都有友好学校,不断拓宽国际交流的平台。
课程设置
自2014学年起,学校推出4个特色班,5班为新西兰班,即以英语为第一外语,与新西兰梅西高中合作交流,高考可参加国内也可参加国外会考(成绩被欧盟国家认可),可申请奥克兰大学等世界名校;6班为国学班,即在原先课程上增设儒家等经典文化传授;7班为理科班;8班为法语班,即第一外语为法语,第二外语为英语,高考时不考英语,考法语,三年毕业后有机会进入法国鲁昂大学五年连读,所取得文凭相当于国内的硕士。
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是:坚定不移地实施素质教育,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办学目标是:建设有浓厚人文精神的学校,培养有高度人文素养的学生。学校形成了“德育首位,和谐发展,因材施教,人文见长”的特色,树立了“文明、朴实、勤学、守纪”的校风。学校注重开展“光明学子形象”工程,致力于培养志存高远、积极进取、基础宽厚、身心健康、个性鲜明的“光明学子形象”,成为其鲜明的德育特色。学校是上海二期课改的实验基地,近年来积极探索教学改革,与教科研相结合,在研究型课程的开设、双语教学的实践、信息科技与学科的整合等多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推进,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学校在体育、科技、艺术等领域也形成了一定的特色,篮球是传统项目,OM、机器人制作、电子技术等在国际、全国、全市的重大比赛中均取得优异的成绩,民族舞、管乐队、合唱等在上海市具有极高影响力。
校训
文明、朴实、勤学、守纪
校歌
《光明的太阳》
词:郑谷兰
曲:陆在易
彩霞朝阳,校园红墙
校园里的小树天天向上
小树的梦啊小树的梦绿得透亮
小树的梦啊小树的梦绿得透亮
一个个稚嫩的梦里都有着榜样的辉煌
一个个梦中的明天都有着光明的太阳
彩霞朝阳校园红墙
窗前的小鸟要飞向远方
小鸟的梦啊小鸟的梦长着翅膀
小鸟的梦啊小鸟的梦长着翅膀
一个个稚嫩的梦里都有着榜样的辉煌
一个个梦中的明天都有着光明的太阳
有着光明的太阳
光明啊光明光明
光明啊光明光明
光明光明的太阳
周边公交:公交42路、隧道八线、932路、783路、980路、920路、783定班、782路、771路、18路;
周边地铁:地铁1、8、10号线
中考信息
学校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