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与上海师范大学双重领导下的直属市重点高级中学,面向全市招生,择优录取,兼收住读生和走读生,现有在校生1200多人。 学校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为办学指导思想,以“创设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的空间和时间”为办学目标,培养“自主发展,充分发展,全面发展的优秀高中毕业生”。学校强化国家统一课程的教学,保证教学质量,同时,开设大量学校课程,包括: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体育和艺术类、技艺类、教育心理类、综合实践类,以外语和计算机教学为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发展,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校师资优裕,特级、高级教师占学校教师的一半。全体教师敬业爱生,以培养高素质的国家栋梁之材为己任。学校学习风气浓厚,学生勤奋刻苦,基础知识扎实,分析动手能力强;学生兴趣广泛、活泼。每年几乎百分之百的学生考入各级各类高校,其中百分之六十至七十的学生考入上海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家重点高校。每年有部分学生赴国外留学。 学校教学设施齐全、精良,拥有一流的计算机实验室、网络中心、多媒体教室、多媒体阅读室、语音教室、多功能演播厅和闭路电视系统、天文台、综合馆等,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硬件资源。 学校学生宿舍设备良好。每人拥有一个写字台、书架、壁橱,宿舍内有专人管理。学生晚自修有专门教师管理辅导。 学校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的中学有着广泛的联系,每年选派部分优秀学生赴上述国家进行短期留学。 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社会生活实践能力的获得,每年组织学生赴南京、杭州、井冈山等地进行社会考察,组织学生赴上海漕河泾高科技产业开发区、浦东金桥现代工业区、浦东孙桥现代农业区进行考察实践。 学校是上海市手球和足球特色学校。校女子手球队多次获得全国中学女子手球冠军,男子足球队多次荣获上海市中学生足球冠亚军。 学校拥有学生合唱队、舞蹈队和乐队,学生合唱队在多次市级比赛中均获得过好成绩。 学校位于上海市徐汇区桂林路,毗邻上海师范大学和漕河泾开发区,与桂林公园、康健公园仅一水之隔,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绿草如茵,鲜花常开。 学校还是上海市绿化先进单位、科技先进单位、体育先进单位和教育科研先进单位。 上海师大附属中学是同学们成长的乐园、生活的乐园、学习的乐园。 我们正张开热情的臂膀欢迎你们!
,创建于1958年。位于徐汇区桂林路,2014年2月高一年级全体师生已搬迁至浦东新区的三林地区。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校屡获上海市学生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德育先进集体、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花园单位、上海市中小学读书活动先进集体、市校本研修基地学校等殊荣。
学校以“发展教育??让每一个师生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为办学思想,依托上海师大,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创设让每一个师生都能得到充分和谐发展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德育上有体验的空间和时间,在课程上有选择的空间和时间,在学习上有拓展与探究的空间和时间,从而真正拥有自主发展与创新的空间和时间。
建立了70多门成熟的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涵盖人文、科学、艺术、体育和技术等各个领域。“景观文化课”“经典精读”、“数学思维与素养”“英语文化”等系列课程以及机器人、天文观测、物理DIS实验、物理与信息技术、法语、日语、国际象棋、陶艺等成为成熟的特色课程。课程建设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了保障。
附中具有深厚的改革与探索传统。“二期课改”以来,学校先后开展了以“实践教学民主,革新教学方式”为主题的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探索。在历年高考中,清华、北大、复旦、交大上线率可达25%。2007年一本率高达86%。在历年高考中,高考一本率稳定在80%以上,清华、北大、复旦、交大、同济上线率可达20%。学校师资力量雄厚,高级教师占56%,有特级教师6位,徐汇区学科带头人6位,名校长名师后备人选7位。
2013年建成了现代化的上师大附中闵行分校,占地90亩,总投资近4亿元,将浦江文化、国际元素和古镇文脉有机组合,使闵行分校凸显个性张力。闵行分校享有和上师大附中本部相同的招生政策。
2015年学校整体搬迁至浦东新区,新校区占地面积147亩,环境优美。独特的地理位置,生态化、人文化的校园环境,是优秀中学生求学成才的理想场所。
本部三林校区和闵行分校兼招住宿生与走读生,招收外籍学生。
依托上海师大,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拓展时间和空间,把学校办成人人都能充分和谐发展的现代大学附中。
育人目标自主发展、充分发展、全面发展的高中生
教育目标以课程建设和综合社会实践为载体,以外语和现代信息技术为纽带,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为保障,形成以激活课堂、德美一体为特色的“发展教育”。
序号 获奖名称及等级 授奖机构 授奖时间 01 上海市文明单位 上海市人民政府 2004/2006 02 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上海市教委 2004 03 上海市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校(第一轮) 上海市教委 2005 04 上海市二期课改基地学校 上海市教委 2005 05 上海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 上海市教委、市科协 2002 06 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 上海市教委、市科协 2003 07 上海市科技活动特色学校 上海市教委、市科协 2005 08 上海市科研先进单位 上海市教委、市科协 2005 09 上海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上海市教委、艺教委 2008校长严一平:1986年6月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生物系,中学高级教师。
1986年7月进入上海师大附中工作,2000年7月至2001年7月,曾在上海市实验学校挂职(副校长)锻炼。在上师大附中曾任学生处副主任、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常务副校长,2008年2月任上师大附中校长。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现代理念作引领,贯彻“程序、精致、实效”的管理思想,形成“精致人本”的管理特色,学校的教育教学依托“上海师大基础教育集团学者专家和上海市特级教师”顾问团,努力构建“适应性教育”模式,实现师生和谐发展。
先进的办学理念研讨会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学理念新颖、独特。切实落实二期课改精神,提出了“一切以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为本”的办学思想,努力构建“适应性教育”模式,让每一个学生自主、生动、创造性地学习与发展,在创建实验性、示范性高级中学过程中,初步形成“一体四翼”的学校办学特色。(一体:学科教育教学高质量高水平;四翼:高中国际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品牌文学社团)
优质的师资队伍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在职教职工118人、91位教师中,高级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6%,有特级校长和特级教师7位,上海市名师后备人选5人、区级及以上学科带头人11位、区百名优秀青年教师6人、近10位教师参加国家和上海市“二期课改”教材编写工作。
依托上海师大等高校,学校还组建了一支由20多位专家教授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定期为学生开展音乐、美术、文学等各类讲座。其中,上海天文台研究员郭祺伟更是带领学校天文社,多次在英特尔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取得佳绩。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学校依托上师大优质资源,注重师资梯队建设,加大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力度,45名青年教师先后到高校研究生硕士班学习、半数以上的英语教师曾出国短期培训,同时聘请外籍教师进课堂。
通过实行“2+6教育教学班级制(2个教改实验班,6个平行班)”、“高二年级‘加一’学科的分层教学制”、“个性特长生的分层教学制”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在“适应性教学”模式下,教师教育的方法使用适应学生的学力基础和个性差异;课堂教学适应当前“二期课改”的新理念新模式;培养的学生能适应未来社会变化和发展的人才需要。
实行优秀学生档案跟踪制
以“学生自荐——学校精选??跟踪培养(学业优秀生、特长生)??搭建平台??自信成才”为流程,切实落实优秀学生档案跟踪制。落实优秀生档案跟踪制以来,学校培养了一大批拔尖的学生:
邹啸同学被选为1993年东亚运动会火炬手
1999届毕业生张帆同学被选为上海申博团二位学生代表之一
2004届张丽同学被授予“全国校园文学之星”
2004届范仲毅同学连续两年在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获二、三等奖
2005年周晓磊同学获上海市中小学暑期读书活动(原创奖)一等奖
2006年赵聪、徐舟晔同学全国第七届“广茂达杯”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现场DIY 比赛中获一等奖朱佳骐、徐舟晔同学获二等奖,周晟辉同学获三等奖。
英语小班化精英教学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07年9月在新高一继续推出2个英语精英班(每班15-20人),由外籍教师和英语学科带头人任教,根据学
生学习情况实行动态调整,并组织出国短期培训。力求通过三年高水准的教学,培养出一批达到大学英语四级以上水平的学生。通过英语小班化精英教学学生在2006年《SSP》杯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战绩娇人,共有13人获一、二、三等奖。
选修课学校在优质高效地完成国家课程的同时,建设了人文素养类、科学实验类、体育艺术类、综合实践类包括法语、西班牙语、日语、植物组织培养、无菌实验、数学手持技术、天文观察、机器人课程(EI套件)、网页制作、VB程序设计、Flash动画制作、Photoshop作品设计、跆拳道、空手道、茶道、太极拳、国际象棋、吉他、陶艺、粘土动画、葡萄酒酿造、动漫、舞蹈形体、英语音乐剧、行为心理学、经典阅读等70余门校本课程,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要。学校注重课堂教学的探索与改革,并承担了国家级课程“实践教学民主,革新教学方式”的研究工作,教学水平稳步提高
。
景观文化课作为上海市的老牌市重点高中,上师大附中最推崇的课程似乎不是什么传统的“语数外”或“理化生”这样的高考必考科目,而是自1978年以来开展的特色景观文化课。用严校长的话来说,就是要让学生在景观中沉醉,在文化中沉思,在跨越学科、跨越空间、跨越文化的知识碰撞中获得思想的启迪。景观文化课在11月中上旬开展(通常是第一个学期期中考试后),为期五天。
高一年级目的地:扬州、南京
高二年级目的地:绍兴、杭州
景观文化课结束后,留有约为一周的时间完成约为2000字的报告,课题自选。
社团活动上师大附中以“让每个师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目标,支持学生组织和开展社团活动。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附中的社团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上师大附中有根与芽、爱心社、天文社等市级社团。另有:B&Z街舞社、X-HANDS社、HAND-in-HAND社、不插电音乐社、足球社、乒乓球社、篮球社、吉他社、海鸥朗诵社、心晴广播社、音乐剧社、动漫社、管乐队社、合唱队社、模拟联合国社等。
每年的五月有为期一周的社团节,其中包括拍卖、义卖、校园歌手大赛、SBA(学校男子篮球比赛)、辩论社展示、多米诺骨牌展示、戏剧社展示,以及万众瞩目的社团节闭幕大汇演。
对外交流1993年,上师大附中开始与日本东京实践女子学园联系,每年派学生东渡日本短期留学
1995年,时任校长张世定远赴澳大利亚代表学校与达尔文中学郑重地签下了结成姐妹学校协议,架起了两校师生互访交流的桥梁
1998年,学校进一步拓宽对外交流的渠道,开始参加上海市国际教育交流协会赴墨尔本的跨国教育活动
2003年11月,分别与英国斯劳文法学校、韩国全南第一高中结成姊妹学校
2003年12月,在张正之校长的主持下,“上海师大附中墨尔本双语教学实验基地”挂牌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04年10月,学校又与法国蒙达尔纪森林中学结成姊妹学校,开始了师生间的互访交流。
通过众多国际姊妹学校的建立,为学校建构起了稳定开放的教育平台,有效地保障了系列国际教育交流活动的开展。学校派出前往上述姊妹学校交流学习的师生总数已超过300余人,有学生几个月的短期出国留学,也有长达一年以上的学段学习;有专业外语教师2?3个月的短期培训或一年左右的长期交流
培训,也有非外语专业教师的进修学习;无论是出去的学生和教师,还是接待的交流学生和交换教师,都对不同学校的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并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获得了个人的长足发展。2001、2002学年从国外交流回来的学生、教师多人被上海市政府举行的国际文化节等大型交流活动聘请为翻译、工作人员,大多数学生毕业后考上了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高等院校,准备继续从事国际文化交流等相关工作。
第五届世界名中学论坛在美国纽约隆重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百所名中学的校长和大学的教育家欢聚一堂,就全球性的教育问题进行探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严一平应邀参加,而且荣幸地作为演讲嘉宾向世界百所中学和与会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洛约拉玛莉曼特大学、纽约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介绍了上师大附中的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以及50多年形成的学校文化。
高中国际教育项目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被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留学预科学院正式吸纳为全国首批“高中国际教育项目”合作学校。CIFA(中国国际预科课程证书)已于2006年9月正式开班。给学生提供多方位多途径的成才之路,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同时学习常规高中课程和CIFA有关课程,获得CIFA证书的学生可以进入国内留学预科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以及英联邦、欧洲、北美等国家的大学就读。
文体项目学校在体育、艺术教育中取得了显着成就,尤以上师大附中学生管乐团和上师大附中女子手球队引人注目。
2005年11月,校管乐团参加“荷兰国家管乐节”,获得非专业组金奖。
2007年2月,乐团在东方艺术中心举行了盛大的新春音乐会。
2008年,乐团5名成员报考上海音乐学院,全部通过专业考试。
2008年,为庆祝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庆50周年,在上海音乐厅举行音乐会。
2011年,乐团代表上海赴美演出,并获得最佳演奏奖。
2012年,乐团建团十年在上海音乐厅举行庆祝音乐会,同年,乐团正式成为上海市市级学生艺术团,并在艺术展演和夏季音乐节上获得佳绩。
2013年7月,乐团赴奥地利维也纳参加至高荣耀国际青少年音乐节
,并在金色大厅的比赛中获得了银奖
,同时创造了中国团队在此比赛中的最好成绩。
2013年乐团即将为庆祝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庆55周年举行音乐会。
校女子手球队是沪上首屈一指的强队,多次获得全国中学生联赛冠军,代表中国参加世界级的比赛。
2011年,合唱队取得上海市第一的好成绩。
机器人创新数字实验室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上海市2049工程为指导,创办机器人创新数字实验室,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以学校拓展型课程、社团活动以及竞赛辅导等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为依托,普及机器人技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 多人多次在市级以上机器人大赛中获奖。在2006年全国第七届“广茂达杯”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现场DIY 比赛中,赵聪、徐舟晔同学获一等奖;在全国第七届“广茂达杯”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足球比赛2Vs2(高中)中,朱佳骐、徐舟晔同学获二等奖;在全国第七届“广茂达杯”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创新比赛(大学组、中学组)中,周晟辉同学获三等奖;在全国第七届“广茂达杯”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创新比赛论文竞赛中,赵聪、周晟辉同学获三等奖。在2006年上海市中小学劳技学科智能机器人创新比赛中,赵聪、徐舟晔同学获二等奖,周晟辉、朱佳诚同学获三等奖。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有近700人次在全国、市级竞赛获奖,其中有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等奖、三等奖,全国高中物理联赛三等奖,全国作文竞赛一等奖、上海市科普英语二等奖、上海市首届古诗文大赛二等奖,全国“广茂达杯”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获一、二、三等奖,学生网页、网站制作建设在首届及以后二届连续获上海市电脑设计与制作一等奖。
活动类成果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品牌社团海韵文学社多次被评为市、区级优秀社团,《海平线》入选首届全国中学九十九佳文学社刊;研究性学习网站《梧桐居》获上海市首届百佳优秀网站
由综合三所设计的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迁建浦东工程项目,在公开竞标中获得专家的一致好评,成为中标实施方案。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为一所高标准、现代化的寄宿制高级中学。位于浦东三林世博地段,总用地面积为146亩,建设规模为36个普通班,30个国际班。地上建筑面积4785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指导思想:人文的校园、交流的校园、绿色的校园、集约型校园。
设计理念:新江南书院??传统文化韵味与现代教学模式的统一,将“宁静致远”与“共享交流”作为总体设计的主题,力求将“庄重与典雅,传承与创新”作为形象塑造的重点;以江南书院为构思源泉,以南北轴广场为中心组织教学区、生活区和运动区,将教学图书楼、科学实验楼、信息楼、行政楼、国际部和师资培训中心等建筑群体整合,与环境有机共生。
交往空间、互动校园??交往空间与活动场所的设计,是营造校园环境的关键,也是体现校园空间特色的重点。通过风雨长廊将南北不同的功能空间相互联系,创造出丰富多样的交流场所;大小各异的庭院相互穿插,形成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室外活动空间。
上师大附中在三林新校区的校址为:上海市浦东新区浦星路388号。周围的公交线路有闵行20路,761路等,地铁8号线芦恒路站。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闵行分校配备了完善的现代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标准田径场,师生宿舍和食堂,美术教室、音乐教室,机器人教室,计算机房,体育馆,游泳馆等一应俱全,建筑规模为高中24个班级。
上师大附中闵行分校校址为:上海市闵行区浦佳路91号。周围的公交线路有177路,闵行12路等,地铁8号线联航路站。
原上海市政协主席谢希德院士题词
邮编:200234
途经公交::43路、166路、224路。
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学校完成了“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第一环节的任务,已转入“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的第二环节工作。11月5日,学校各党支部分别召开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组织生活会。
各个支部严格按照校的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目标任务,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以“反对‘四风’、服务群众”为重点,精心准备,认真组织召开了本次专题民主生活会。会上,各位党员同志交流了对贯彻群众路线活动的感悟,并结合本职工作,对自身也做了深刻的自我批评,并提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同时,大家针对学校管理、学科建设以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畅所欲言,建言献策。
通过本次专题组织生活会,广大党员同志沟通了思想、增进了共识。大家纷纷表示要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融入到学校建设的各方面工作中,充分发挥好党支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大家也坚信,在开拓务实的校党政班子领导下,附中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中考信息
学校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