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崃一中创建于1907年,前身邛属中学堂,校址建在宋鹤山书院和清考棚旧址上,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学校于1994年正式定名为邛崃市第一中学校,2000年被评为“四川省级重点中学”,2002年命名为首批“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
2008年“5.12”地震,我校受到波及,建筑不同程度受损,其中科技楼受损严重,于震后全部拆除。根据邛崃市委、市政府高中布局调整的要求, 邛崃一中于2010年1月25日起开始搬迁,2月5日迁入灾后重建项目洪川新校区。
新校区占地97922平方米(约150亩),建筑面积约44336平方米。其中教学楼建筑面积12856平方米,实验楼建筑面积8429平方米,食堂建筑面积3035平方米,风雨操场(室内体育馆)建筑面积1785平方米,学生住宿楼(4幢)共18206平方米,有8个羽毛球场、6个篮球场、一个标准400米田径运动场。
学校现有6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890名,在职教职员工213名,任课教师187名,其中本科学历教师187名,有特级教师2人,成都市学科带头人4人,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师14人,市劳模2人,成都市优秀教师36人,高级教师79名。
搬入新校区后,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教育服务、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搬入新校区的短期内力争实现“三个突破”,即:教师队伍建设上的突破、教学过程管理上的突破、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上的突破,努力将学校办成学生成才、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一流高中。
邛崃市第一中学校创建于1907年,历史最早要追溯到宋代的“鹤山书院”。是成都市历史最悠久的名校之一。“鹤山书院”本是宋人魏了翁修筑于邛崃西郊白鹤山,宋理宗重视他的才学和道德,亲笔题写“鹤山书院”赐名给他。到了清朝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秋,废除书院开办“邛属中学堂”。1944年由国民政府四川省教育厅领导并直接划拨经费,开办了“四川省立邛崃高级中学”,这是邛崃县历史上的第一所高中。1994年撤县建市后,学校定名为“四川省邛崃市第一中学校”。2000年被评为“四川省级重点中学”,2002年被命名为首批“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建校一百年来学校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2009年底,学校迁至新校址邛崃市临邛镇洪川小区。学校占地150亩,建筑面积达5万平方米,投资2.4亿,完善了教育教学设备设施。学校现有63个教学班,学生总数3200余人,初中96人,高一年级935人,高二年级1053人,高三年级1143人,教职工215人,任课教师189人。其中高级教师78人,中级教师106人。特级教师2人,成都市学科带头人5人。2011年9月,与川大联办国际部,举办了高中部和初中部,各两个班。
邛崃一中名人:荣誉校长??曾百齐
“邛崃一中以稳定、发展、管理、质量、教师队伍为主体内容,以管理、质量和教师队伍为核心,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己任,用三至五年时间真正将一中打造成全方位具有“标杆”作用的名校,实现市委市府对一中‘一马当先’的教育战略目标的要求。”
民国三年(1914年)四月,邛崃与大邑、蒲江三县会商,议定开办邛州联合县立中学校,校址设在考棚。民国十七年(1928)夏,邛崃独自开办“邛崃县立邛崃高级中学”。1944年由国民政府四川省教育厅领导并直接划拨经费,开办了“四川省立邛崃高级中学”,这是邛崃县历史上的第一所高中。“省中校”毕业的学生,解放后大多数要求进步,在各自岗位上为国家的建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解放以后,“省中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不断发展、扩大。但由于各种原因,校名曾几经更改。直至“文化大革命”结束,于1978年改名为“四川省邛崃城关一中”。1984年定名为“四川省邛崃县第一中学校”。1994年撤县建市后,学校定名为“四川省邛崃市第一中学校”。2009年底,学校迁至新校址邛崃市临邛镇洪川小区。
中国科学院院士许祖彦
语言文字研究员杨克定
变压器专家高兴耀
高能物理学教授许祖润
汉语语言学教授杨天戈
哲学教授高兴华
石油测井专家雍世和
幼教特级教师植世华
漫画家西丁
雕塑家杨美应
考古学专家王克林
历史学家谢本书
皮肤病专家杨国亮
中考信息
学校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