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五中
电话 :
地址 : 福建省泉州市桂坛巷49号
学校简介 : 泉州五中(No. 5 Middle School of Quanzhou, Fujian,China)是坐落于汗青文明名城--泉州的一所百大哥校。她的前身福建泉州府官立中书院是一九O二年八闽大地最早开 办的八年公立中书院之一。历经福建泉州中黉舍,福建立第十一中学,福建立晋江初级中学,福建立晋江中学,晋江第一中学,泉州第五中学,泉州初级中学(文革期间曾易名朝阳中学),泉州第五中学等汗青阶段。黉舍于束缚初即被肯定为福建首批重点中学。一九九四年全省第四所经由过程一级达标、一九九五年荣获福建第二届"王丹萍教诲奖"。在历经了近百年的沦桑剧变后,泉州五中在几代人的辛苦灌溉下,长成一棵根深、枝繁、叶茂的世纪之树,紧紧地根植于闽南金三角良田膏壤当中。泉州五中建立于1902年(清光绪28年),是福建省最早创办的八所旧式公立中书院之1、泉州地区第一所中等黉舍,始称“福建省泉州府官立中书院”。 1953年福建省教诲厅肯定我校为省首批重点中学(全省16所),1978年再次肯定为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全省17所)。 1994年全省第四所经由过程一级达标验收。 2003年被建立为首批省级树模性高中。 2006年被建立为浅显高中新课程尝试省级样本校。 泉州五中还是福建省文明黉舍,福建省首批中小学当代教诲技术尝试黉舍。该校现有教职工147人,此中初级西席59人(含特级西席3人,“选青”晋高26人),一级西席44人。在校门生1768人(此中正式生1185人)。校园面积35154平方米,修建面积达26507平方米。校园布局规整公道,高楼耸峙,绿树掩映,满园花草纷呈,长年春意盎然。黉舍教诲讲授设施设备达国度级标准,建有面积各为2111平方米的图书楼和当代教诲技术中间大楼;藏书楼藏书12.5万册,订有各种期刊220种;全校建立多媒体交互式校园收集体系,具有计算机收集合间、西席电子备课中间、闭路电视演播中间、图书质料计算机办理中间、黉舍计算机办理体系以及各种多媒体课堂,电子、音像等各种阅览室。别的,还具有先进的各种尝试设备、体育设施以及师生糊口文明活动中间,扶植中的多服从体育馆和艺术中间大楼估计2002年底完工。
学校简介
泉州五中泉州五中是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一所百年老校。她的前身福建泉州府官立中学堂是一九O二年八闽大地最早开办的八年公立中学堂之一。历经福建泉州中学校,福建立第十一中学,福建立晋江初级中学,福建立晋江中学,晋江第一中学,泉州第五中学,泉州高级中学(文革期间曾易名向阳中学),泉州第五中学等历史阶段。学校于解放初即被确定为福建首批重点中学。一九九四年全省第四所通过一级达标、一九九五年荣获福建第二届"王丹萍教育奖"。在历经了近百年的沦桑巨变后,泉州五中在几代人的辛勤浇灌下,长成一棵根深、枝繁、叶茂的世纪之树,牢牢地根植于闽南金三角良田沃土之中。
办学规模
该校现有教职工147人,其中高级教师59人(含特级教师3人,“选青”晋高26人),一级教师44人。在校学生1768人(其中正式生1185人)。校园面积35154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6507平方米。校园布局规整合理,高楼矗立,绿树掩映,满园花草纷呈,常年春意盎然。学校教育教学设施设备达国家级标准,建有面积各为2111平方米的图书楼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大楼;图书馆藏书12.5万册,订有各类期刊220种;全校建立多媒体交互式校园网络系统,拥有计算机网络中心、教师电子备课中心、闭路电视演播中心、图书资料计算机管理中心、学校计算机管理系统以及各类多媒体教室,电子、音像等各类阅览室。此外,还拥有先进的各种实验设备、体育设施以及师生生活文化活动中心,多功能体育馆和艺术中心大楼已于2002年底竣工。
高考成绩
泉州五中是泉州最好的高中,也是福建鼎鼎大名的高中。十年出了五位省状元,几乎年年包揽市状元。
近十年福建高考原始分状元:
2001年
理科:胡蕴菲(南平顺昌一中)钱磊(宁德福安一中)
文科:王微微(泉州五中)
2002年
理科:崔维尔(福州八中)
文科:邱石(福州一中)
2003年
理科:高原(南平一中)
文科:黄兆瑛(泉州五中)
2004年
理科:李华(厦门双十中学)
文科:吴诗士(泉州五中)
2005年
理科:朱诗雄(泉州晋江养正中学)
文科:谢宇宏(漳州龙海一中)
2006年
理科:郭程宁(福州一中)
文科:曾春明(泉州七中)
2007年
理科:陈默(漳州一中)
文科:罗宏晟(三明尤溪一中)
2008年
理科:吴宪(龙岩永定一中)
文科:何润夏(福州一中)
2009年
理科:程美华(龙岩武平一中)
文科:陈溢诗(福建师大附中)
2010年
理科:黄灿云(泉州七中)
文科:龚洁艺(厦门双十中学)
2011年
理科:谢若嫣(厦门外国语学校)
文科:杨帆(漳州一中)
2012年
理科:吴?杭(泉州五中)陈思恒、曾楚元(厦门外国语学校)刘泰然(福州一中)
文科:张翔雁(泉州五中)
【按学校排名】:
泉州五中5个
福州一中4个
厦门外国语学校3个
厦门双十中学2个
泉州七中2个
漳州一中2个
福建师大附中1个
福州八中1个
泉州晋江养正中学1个
漳州龙海一中1个
南平一中1个
南平顺昌一中1个
龙岩永定一中1个
龙岩武平一中1个
宁德福安一中1个
三明尤溪一中1个
【按地区排名】:
泉州市8个
福州市6个
厦门市5个
漳州市3个
龙岩市2个
南平市2个
三明市1个
宁德市1个
这是一所泉州人心目中理想的学园,她以优秀的教学质量而名闻遐迩。近几年,她的高考升学率已达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百分七十五毕业生录取于重点院校。教学成果突出,人才辈出。
办学特色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教学为主、深化改革、优化管理、五育并举、和谐发展、全面提高”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特色鲜明,努力构筑校园文化特色教育,学校以文化节、科技节、体育节为主轴,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始终贯穿全年。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歌诵比赛、书法比赛、绘画比赛、歌手赛等,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平台,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综合素质;每年5月份举办科技节,通过开设科技讲座、电脑作品竞赛、知识竞赛、小发明、小制作比赛,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学科学、爱科学;每年11月份举办体育节,通过开展篮球赛、排球赛、趣味运动比赛、田径运动会,把学校的全民健身运动推向高潮。德育工作有声有色,德育成效显著,学校各项工作屡上新台阶,制定并实施了《五年发展规划》,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化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加快校园建设,努力办成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
学校历史
泉州五中创建于1902年(清光绪28年),是福建省最早创办的八所新式公立中学堂之一、泉州地区第一所中等学校,始称“福建省泉州府官立中学堂”。
1953年福建省教育厅确定我校为省首批重点中学(全省16所),1978年再次确定为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全省17所)。
1994年全省第四所通过一级达标验收。
2003年被确立为首批省级示范性高中。
2006年被确立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省级样本校。
泉州五中还是福建省文明学校,福建省首批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发展前景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致力教学质量的提高,自1982年高考录取突破百人大关以后,每年高考都上一个新台阶。三年来,高考上本科线人数2465人(不含体美音),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有300多人次获市级以上奖励。随着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学校营造|“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的科研氛围,围绕“自学-实践-创新”教改总课题,加强教育科研,加大教改力度,确立了2个国家级、5个省级、2个市级和5个县级科研课题,构建学校科研网络。积极整合优质资源,按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构学校课程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开设选修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营造科学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荣获全国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先进单位、“全国优秀校园文学报刊”称号。多年来,广大侨亲校友对母校的发展十分关心,大力支持学校发展。
学校荣誉
近百年历史,五十年巨变,泉州五中成绩斐然。迎着新世纪的曙光,泉州五中即将步入百岁历程。这一植根于闽南大地的世纪之树,在改革开放阳光雨露的沐浴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校友们的关怀下,必将更加枝繁叶茂,生机无限。丰厚的历史积淀,学校形成了“求实苦干、求是创新”的优良传统,先后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福建省培养青年教师先进集体”、“福建省文明学校”、“泉州市教育先进单位”等几十项各级荣誉称号,并于1994年荣获“福建省第二届王丹萍教育奖”。近年来,我校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办学水平再上新台阶,海内外影响不断扩大。
杰出校友
泉州五中是人才辈出的摇篮,莘莘学子从这里走向四面八方。他们之中不乏名人杰士;如参加长征的新四军政治组织部长烈士李子芳、首任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学部委员庄长恭,现任中国工程院李龙士、李幼平院士和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光灿,在"两弹一星"研究中获国家特等奖的中国科学院研究员王为林,饮誉国际影坛《红高梁》的编剧陈剑雨,世界冠军林建成、蔡焕宗及叱咤国际体坛的翁康强、黄云龙、杨山峰等七位运动健将……此外,毕业的数万名校友中,更多人正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国家为社会而默默奉献,他们中有数十位国内外知名高校校长、科学家;有菲律宾菲华泉州公会会长戴亚明及吴长榆等旅居东南亚各国的爱国华侨;有知名的香港、石狮同乡会会长邱季端、香港泉州同乡会会长徐伟福、台湾著名女诗人、作家龚书绵教授等众多港澳台同胞。
李子芳(1910-1942),泉州石狮永宁镇岑兜村人。早年侨居菲律宾,1927年回国求学。1930年参加革命,1932年4月在漳州石码参加红军,1933年4月加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四军组织部干事、红一军团组织部干事,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央红军胜利抵达陕北后,历任红一军团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部长,当选军团党委候补委员。抗日战争爆发后,调任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为新四军干部队伍的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1941年1月,在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中,李子芳不幸被俘,与叶挺军长等新四军数百名指战员被囚禁于江西上饶集中营。在狱中,李子芳建立秘密党组织,组织难友开展斗争,组织部分同志秘密越狱。1942年5月,李子芳在狱中被国民党特务杀害,牺牲时年仅32岁。
庄长恭(1894.12.25-1962.2.15)字丕可,化学家,中科院学部委员。泉州鲤城人。1916年毕业于泉州中学(今泉州五中),因学业优异,以地方奖学金保送入北京大学化学系学习,后转美国芝加哥大学。1921年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1924年获该校博士学位。1948年选聘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后,任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中国有机化学研究的先驱者,有机微量分析的奠基人。对有机合成特别是有关甾体化合物的合成与天然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在国内外化学界享有盛誉。
李龙土(1935.11.20-)无机非金属材料专家,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泉州南安人。195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现任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长期从事无机非金属功能陶瓷材料的研究及应用开发。作为国家863计划八?五重大项目负责人,主持和参加研制成功高性能低烧多层陶瓷电容器,成果转化取得显著效益,对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的实施及高技术产业化作出了重大贡献。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三等奖和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共十余项。发表论文300余篇。获授权专利20余项。
李幼平(1935.5.1-)电子学家,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出生于福建泉州一个小学教师家庭。1957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无线电系。我国核武器电子学领域的主要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核武器电子系统技术研究,在无线电遥测、遥控和引爆控制系统的研究中颇有建树,曾获得多种奖励。其中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重大成果一、二、三等奖多项,全国科学大会奖,部委级科技成果奖多项。;1988年国家人事部授予他“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99年获香港何梁何利基金技术科学奖。
郭光灿1942年生,量子信息专家,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泉州惠安人。196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现任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主任、物理系教授;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中科院-北京大学超快光科学和激光联合中心双聘院士。长期从事量子光学、非线性光学、量子信息等领域的研究,在国内外顶尖刊物上发表论文220余篇,出版《量子光学》、《光学》等11部著作。2003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何梁何利奖。2004年在国际上首次解决光纤量子密钥传输过程的稳定性问题,通过实际通信光路实现125公里单向量子密钥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