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 : 萍乡市芦溪中学坐落于萍乡市的东南面,地处袁河东岸,浙赣铁路离校仅一公里,320国道东西横贯于学校大门前,距武功山麓35公里,占地157亩,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芦溪,曾是三国时萍乡县治建制的发祥地,历时352年,学校东面的三尖峰,有着玉女披衣的美丽传说。学校的前身是1943年由芦溪地区部分绅士发起,向芦溪街及各乡募捐创办的“私立濂溪初级中学”,刘竞武先生为首任校长。当时样址设在高楼象形里,1944年6月日军入侵萍乡,学校搬迁到茅店(今华云乡)桂花村,租用民房办学;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校址迁回芦溪,并在田心庵(今校门广场处)新建二层宿舍楼一栋。1949年10月学校与“私立凌云女子初级中学”合并,改名为“芦溪初级中学”;1951年底又与“私立萍乡鳌洲中学”、“私立萍乡金山中学”合并,更名为“萍乡联合中学”,校址设萍乡城北力行村。1952年学校因故停办。 1956年7月,经中共萍乡县委、县政府批准,县文教局派周海模、彭其球、邹云凯等同志来芦溪,在原芦溪第一小学校址(其前身是创立于清光绪二十七年的“濂溪书院”——因宋代哲学家周敦颐于芦溪任监税时在此办过书院而得名)复办芦溪中学,初名“萍乡县第四初级中学”;不久,改名“萍乡芦溪初级中学”。文革中的1967——1972年曾改校名为“芦溪五?七高中”。1969年首次招收高中一年级新生,1973年正式定名为“萍乡市芦溪中学”,沿袭至今。 1978年,经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第一批重点中学。 从1956年到1969年,学校只有初中部,学制三年,1969年后改为二年制,同年增设高中班,学制亦为二年。到1978年和1981年初中、高中先后改为三年制。根据教育网点调整,1999年初中停止招生,2001年从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经县委、县政府批准,开设公办民助隶属芦溪中学的九年一贯制的“芦溪县实验学校”,暑期开始招收四个初中班;到2002年11月学校又与深圳龙岗区东升学校合作在实验学校的基础上举办“芦溪中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简称芦溪外国语学校),学制仍为九年一贯制,2002年暑期开始招收小学各年级新生。现高中有69个班,在校学生4300多人,教职工243人,其中教师183人(硕士3人,本科128人,专科47人。高级教师41人,中级教师90人)。附属外国语学校在样学生1200人,教职工124人。 芦溪中学自1956年恢复办学以来,始终把“陶冶思想情操、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放在首位,到1965年共有7届毕业生统考成绩均列全宜春专区的第二名。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的高中毕业生的高考成绩,也在全市享有很高的声誉,特别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教学成绩更为优异,连续十三年获全市高中教学质量目标管理奖。万人升学率均居全市三县两区之首。多名学生敲开了清华、北大的校门。进入将军、学部委员、科学家、学者、教授、领导干部、优秀企业家行列的学子更是不乏其人。勤工俭学工作自1956年大搞劳动建设以来,一直是学校的优良传统,现在的校园经济发展仍处全市前列。 芦溪中学是一个有着优良传统的学校,他的名字的由来来源于周敦颐办过的濂溪书院,所以我一直认为学校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学校,
办学历史
学校的前身是1943年由芦溪地区部分绅士发起,向芦溪街及各乡募捐创办的“私立濂溪初级中学”,刘竞武先生为首任校长。当时样址设在高楼象形里,1944年6月日军入侵萍乡,学校搬迁到茅店(今华云乡)桂花村,租用民房办学;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校址迁回芦溪,并在田心庵(今校门广场处)新建二层宿舍楼一栋。1949年10月学校与“私立凌云女子初级中学”合并,改名为“芦溪初级中学”;1951年底又与“私立萍乡鳌洲中学”、“私立萍乡金山中学”合并,更名为“萍乡联合中学”,校址设萍乡城北力行村。1952年学校因故停办。
1956年7月,经中共萍乡县委、县政府批准,县文教局派周海模、彭其球、邹云凯等同志来芦溪,在原芦溪第一小学校址(其前身是创立于清光绪二十七年的“濂溪书院”??因宋代哲学家周敦颐于芦溪任监税时在此办过书院而得名)复办芦溪中学,初名“萍乡县第四初级中学”;不久,改名“萍乡芦溪初级中学”。文革中的1967??1972年曾改校名为“芦溪五?七高中”。1969年首次招收高中一年级新生,1973年正式定名为“萍乡市芦溪中学”,沿袭至今。
1978年,经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第一批重点中学。1978年和1981年初中、高中先后改为三年制。根据教育网点调整,1999年初中停止招生,2001年从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经县委、县政府批准,开设公办民助隶属芦溪中学的九年一贯制的“芦溪县实验学校”,暑期开始招收四个初中班;
2002年11月学校又与深圳龙岗区东升学校合作在实验学校的基础上举办“芦溪中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简称芦溪外国语学校),学制仍为九年一贯制,2002年暑期开始招收小学各年级新生。
办学条件
硬件设施
芦溪中学装备了400米塑胶运动场、12个标准篮球场、多媒体语音室、理化生实验室、多媒体电教室、电子阅览室、美术室、音乐室、健身房等先进设施;图书馆藏书17万多册,每年征订报刊300多种;装备了宽带校园网、63套教室多媒体教学设施及液晶彩电、教师电子备课室,开通了中央电教馆与北京四中网校两个远程教育网络,实现了教学手段现代化。
萍乡市芦溪中学 办学规模
截至2018年2月,萍乡市芦溪中学官网显示,学校占地面积10.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67万平方米,绿化面积5.6万平方米。芦溪中学有63个高中教学班,在校学生3700多人。
师资力量
萍乡市芦溪中学教职工243人,其中教师183人(硕士3人,本科128人,专科47人。高级教师41人,中级教师90人)。
办学成果
学生成绩
芦溪中学自1956年恢复办学以来,到1965年共有7届毕业生统考成绩均列全宜春专区的第二名,2017年高考成绩,理科600分以上12人,一本上线200余人,二本上线785人。
2018年高考喜报
辛勤耕耘结硕果,桃李园中又芬芳。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亲切关怀下,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芦溪中学秉承优良的办学传统,以“科学规划,激励管理,芦中特色,全省一流”为办学目标,牢固树立“全程高三,全员本科”的育人理念,锐意进取,追求卓越,2018年高考再创辉煌。
1.600分以上61人;
2. 一本上线345人,较去年增加124人;
3.本科上线961人,较去年增长236人,本科上线率61.48%(全省平均本科上线率31%);
4.空军、民航飞行员上线6人;
5.2人上线中国美院;
6.2人有望被清华、北大录取。
教师成绩 比赛名称 论文名称 姓名 名次 2016年萍乡市中语会优论文评比 烹饪“五味俱全”的语文“大餐” 荣媚 一等奖 “看得见,听得到” 的作文课 刘小雨 学校荣誉
2004年起连续四年夺得萍乡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冠军。2008年到2012年为国家输送了33名空军、民航飞行员。2010年夺得江西省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第6名。 同时学校荣获了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南京军区优秀选飞学校、江西省德育示范学校、江西省师德师风建设先进单位、江西省安全文明校园省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学校、江西省首批依法治校示范校等数十项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
文化传统
校名:萍乡市芦溪中学的名字的由来源于周敦颐办过的濂溪书院。
校训:严谨?求实?团结?进取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校长 聂超剑 副书记 彭世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