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中学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濒临东海,创建于1911年,为浙江省首批十八所重点中学之一。校园占地8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2000平方米校门口上悬挂“浙江省镇海中学”招牌,为郭沫若先生所题。学校素以严谨治学蜚声省内外,以“励志、进取、勤奋、健美”为校训,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中科院院士李志坚、贺贤土、沈自伊,著名美籍华裔作家于梨华等人士均毕业于此。
现有49个高中教学班,学生近1200名,教职工118名,中高级教师占80%以上,特级教师6名,正教授级教师3名。
学校曾于1960年出席了全国文教战线群英大会,被授予“全国先进单位”称号;近十年,又先后荣获“全国计算机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全国绿化400佳”、“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省文明单位”和“省先进学校”等20多个全国、省级荣誉,是浙江省第一所通过评估的合格重点中学、第一所实施高中会考全科免试学校、第一所通过评估的一级重点中学。
校园占地120亩,建筑面积4万余平方。有24个高中教学班,学生近1200人。有教职工128名,中高级职称占82%以上,特级教师5名,省、市教坛新秀30多名。获全国和省级劳动模范、先进教师等荣誉称号10余名。
学校设施先进,建有高规格的千兆校园网,教室和理化生实验室均配有多媒体平台,教师和创新班学生人手一台高档电脑。高规格的图书电教馆、功能齐全的体艺馆、室内冷暖游泳池、屋顶网球场、400米塑胶田径场、橡胶篮排球场等现代化教育设施一应俱全。在近郊建有一个占地50亩的农科园艺场。
校园建筑格局中西合璧,人文气息浓郁,历史积淀深厚,拥有得天独厚的十二个历史文物景点,其中三处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它们和镇海口海防遗址一起被列为团中央36个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中宣部公布的10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校园内绿草成茵,四季飘香,池鱼戏水,石桥卧波,绿地覆盖率达45%,人均绿化面积达30平米。学校曾同时获得“全国部门绿化400佳单位”和“全国绿化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全国人大许嘉璐副委员长视察镇海中学后曾这样赞美道:“未来镇海名已闻,既至欣知处处春。英烈伴读得天赐、为国岁岁育新人。”无愧于读书成材的绝佳之地。
学校以“励志、进取、勤奋、健美”为校训,严谨治学,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弘扬人文精神,倡导最优发展,创新课堂教学,大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积极探索“课堂??网络整合”超课堂教学模式,认真实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学校始终把建设一支学历高、素质好、有专长、结构合理、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要求“学生的学习是轻松型的,教师的工作是创造型的”。广大教师敬业乐学、无私奉献、坚持“学生在老师在”,以校为家,无人从事第二职业,无人搞有偿家教,受到学生、家长、社会的交口赞誉。
学校紧紧依托校内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积极发挥德育基地的作用,新生入校第一课就是参观德育基地,学习校本德育教材,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使学生一进校就强烈地感受到一种浓郁的历史文化的氛围,得到一种无形的激励和情操的陶冶。
同时,学校还通过业余团校、业余党校、学生社团、网络交流、周末文化及爱教月、科学月、艺术节,编辑出版《镇海中学》报、《梓荫》杂志,参加农科园实践等活动,丰富学校文化内涵,使学校德育工作摒弃了空洞的说教,对学生立志成材,发奋学习及文明行为的养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校坚持教科研兴校思想,不断加强教科研领导力量,积极培养教科研骨干力量,大力强化全体教师教科研意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学生最优发展模式” 、“课堂??网络整合”超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两个重大课题先后荣获省人民政府第一、二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目前又有二个国家级课题“融人文与科技营造个性化校园”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实验研究”即将结题。另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共发表论文160多篇,市级以上获奖达165篇。
从1996年始,我校每年到浙江经济相对薄弱的丽水地区招收15名贫困生,给予学杂费全免,每月补助生活费,报销车旅费、医药费。2001年我校响应国家支援西部大开发号召,与贵州省黔西南州普安县第一中学签订了帮扶协议,为他们及时提供有关教育信息、学校管理经验,帮助他们培训师资和学校管理人员,并每年接纳几名高一新生免费入镇中学习,为国家开发西部尽一份绵薄之力。2003年4月,学校又与温州平阳三中结为帮扶对子,为他们提供管理、师资、信息及学生培养等方面的帮助。
此外,我校还与丽水景宁渤海中学、国家级开发区大榭中学结对助学,给予结对学校在师资、信息、经济、物资等方面的援助。充分发挥重点中学的示范、幅射作用。
《镇海中学“十五”发展规划》确立了进一步提高学校现代化办学水平和全面教育质量,努力实现把学校办成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国家级示范高中的目标。积极推行“稳步提高,重点突破;拓展服务范围;推进教育信息化”三大战略;努力实施“信息化校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学生素质、深化教育科研、注重人文教育、开拓教育产业与后勤服务社会化、创新教育管理、扩大海外交流”等八大工程;不断探索完善以“人文、和谐、自主”为特质的个性化校园建设。今天,学校在科学的办学理念指导下,拓宽思路,务实创新,正向着“建立高效率的管理机制,造就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建设高标准的教育设施,营造高品位的学校文化,培养高素质的年轻一代”目标迈进。
中考信息
学校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