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江西省 >>宜春市 >>袁州区 >>江西省宜春中学
江西省宜春中学
电话 : 0795-3222546
地址 : 化成路34号
中考网 : 江西省 | 宜春市 | 袁州区
高考网 : 江西省 | 投票
学校简介 : 江西省宜春中学,1902年建于春台南麓唐代大文豪韩愈所设的“昌黎书院”内,时称“袁州中学堂”。此后学校受时局等各种因素影响多次更换校名,并饱受迁徙之苦。解放后,学校始定址秀丽的化成岩风景区,不断发展壮大,并于1963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首批重点中学,1974年学校正式定名为“江西省宜春中学”并一直沿用至今。 在整整一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中,学校足辗转迁徙,历经沧桑,但始终以其“勤勉敬业、无私奉献”的师风、“艰苦朴素、勤奋好学”的学风而享誉省内外,一贯被地方史志誉为“赣西文化的摇篮”。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弘扬“爱校守纪、求实创新”的校风,确立了“依法治校、科研兴校、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制定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育人原则,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广泛开展研究性学习,不断优化育人环境,完善教学设施,充实师资力量,提高教育质量,为我省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目前,学校有教学班78个,在校学生4800余人,教职员工281人,其中高级教师49人,一级教师92人。自一九七八年以来,学校先后有6人荣获全国劳动模范、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先进个人及中国教育学会专业委员会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有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有3人为全国教育专业学会会员,有4名教师被评为江西省特级教师,有3人被评为省级劳动模范或先进工作者,有14人被评为市级学科带头人。校园占地面积66674.3平方米,建筑总面积42474平方米,设施完备,有教学楼三幢,学生教室78间,科技楼、艺术楼、图书馆、体艺馆、电子阅览室、学生食堂、学生公寓、田径场等一应俱全,并配有现代化的宽带校园教育网络,中心机房与因特网联接,建有自己的网站和主页。 自恢复高考以来,我校先后向高等院校输送毕业生6000余人。学科竞赛硕果累累,仅自九九年至今获国家级奖励的就有30人,获省级奖励的有100多人次,2000年学校还获得了中国生物学会中学生生物联赛一等奖。 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单位”、“全国群体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优秀重点中学”、“江西省文明单位”(连续三届)、“江西省中小学实验室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江西省优秀体育传统学校”、“江西省德育示范学校”、“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先进单位”、“宜春市警民共建先进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回首百年,厚重的历史给今天的宜中人以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面对新世纪,改革的机遇和挑战给今天的宜中人以开拓创新的无穷空间。心承前辈的谆谆教诲,怀揣创业的执着信仰,宜中人将在素质教育的领域里乘风破浪,奋勇前进,创造宜中人更辉煌灿烂的明天。
学校历史
江西省宜春中学

江西省宜春中学,1902年建于春台南麓唐代大文豪韩愈所设的“昌黎书院”内,时称“袁州中学堂”。此后学校受时局等各种因素影响多次更换校名,并饱受迁徙之苦。解放后,学校始定址秀丽的化成岩风景区,不断发展壮大,并于1963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首批重点中学,1974年学校正式定名为“江西省宜春中学”并一直沿用至今。

在整整一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中,学校足辗转迁徙,历经沧桑,但始终以其“勤勉敬业、无私奉献”的师风、“艰苦朴素、勤奋好学”的学风而享誉省内外,一贯被地方史志誉为“赣西文化的摇篮”。

教育理念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弘扬“爱校守纪、求实创新”的校风,确立了“依法治校、科研兴校、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制定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育人原则,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广泛开展研究性学习,不断优化育人环境,完善教学设施,充实师资力量,提高教育质量,为我省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师资力量
江西省宜春中学

目前,学校有教学班78个,在校学生4800余人,教职员工281人,其中高级教师49人,一级教师92人。自一九七八年以来,学校先后有6人荣获全国劳动模范、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先进个人及中国教育学会专业委员会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有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有3人为全国教育专业学会会员,有4名教师被评为江西省特级教师,有3人被评为省级劳动模范或先进工作者,有14人被评为市级学科带头人。校园占地面积66674.3平方米,建筑总面积42474平方米,设施完备,有教学楼三幢,学生教室78间,科技楼、艺术楼、图书馆、体艺馆、电子阅览室、学生食堂、学生公寓、田径场等一应俱全,并配有现代化的宽带校园教育网络,中心机房与因特网联接,建有自己的网站和主页。

自恢复高考以来,我校先后向高等院校输送毕业生6000余人。学科竞赛硕果累累,仅自九九年至今获国家级奖励的就有30人,获省级奖励的有100多人次,2000年学校还获得了中国生物学会中学生生物联赛一等奖。

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单位”、“全国群体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优秀重点中学”、“江西省文明单位”(连续三届)、“江西省中小学实验室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江西省优秀体育传统学校”、“江西省德育示范学校”、“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先进单位”、“宜春市警民共建先进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回首百年,厚重的历史给今天的宜中人以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面对新世纪,改革的机遇和挑战给今天的宜中人以开拓创新的无穷空间。心承前辈的谆谆教诲,怀揣创业的执着信仰,宜中人将在素质教育的领域里乘风破浪,奋勇前进,创造宜中人更辉煌灿烂的明天。

大事记
江西省宜春中学

2003-3-21 区政府决定:原宜春一中初中部剥离,重新组建民办公助的宜春一中实验初级中学。

2003-4-14 市政府决定:原宜春中学初中部剥离,原地办学,改名宜春实验中学,由袁州区管理; 宜春中学的校名和高中教育收归市管,先在市教育园区兴办高中部,待城市发展后再兴建初中和其他类型学校。

2005-6-21 市政府决定:宜春一中整体上划市管,先经过一段时间独立运行,再与宜春中学进行整合(保留宜春一中牌子),整合后的宜春中学实行“一校两区”管理,拟定普通高中12000人的办学规模。

2006-7-25 市政府决定:宜春中学成建制整体移交给宜春学院管理,并同意宜春学院整合原学院附中和实验初中。

2006-8-18 区政府决定:宜春一中实验初中恢复公办性质并更名为宜春中学初中部。

2006-9-8 宜春学院附属中学揭牌,原学院附中更名为宜春学院第二附属中学(高士中学)。

2007-4-11 宜春市教育局决定:宜春中学2007年秋季停止招收初一新生。

2007-7-11 宜春中学和学院二附中组建宜春中学(学院附中)教育集团。

江西省宜春中学

2007-7-25 学院二附中正式向集团办理移交手续。

2007-9-30 经宜春学院批准,宜春学院第二附属中学从9月28日开始搬迁至宜春中学一中校区,9月30日基本搬迁完毕,从10月4日开始,正式在一中校区上课。

2008-6-10 市政府宣布:宜春中学收归市直管(5月9日市政府第16次常务会议决定),交接工作全面展开。

2008-6-18 宜春中学校长办公会明确两校区称谓:新校区称为“宜春中学北校区”、一中校区称为“宜春中学南校区”。

2008-6-30 宜春市教育局决定:宜春中学南校区2008年秋季恢复招收初一新生,开始安排高一新生(约占宜春中学新生招生计划的40%)。

中考信息

学校大全

丰城拖船中学

江西省高安中学

江西宜春中学

江西省靖安中学

樟树中学

宜丰县天宝中学

江西省宜春中学

上高县第二中学

万载中学

宜丰县石市中学

宜春三中

宜春市第六中学

靖安县第三中学

铜鼓中学

丰城市尚?中学

2015 语文360网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