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中学坐落于吉州区沿江路北段,前饮赣江水,后枕状元桥,其前身是1918年创立的吉州十属公立阳明甲种商业学校,1922年改制为吉州十属公立阳明中学,1951年8月私立朝宗中学、私立庐陵中学并入私立文山中学,1951年冬私立文山中学并入阳明中学,1952年由人民政府接管,改名为江西省吉安第二中学,1954年更名为江西省吉安市第一初级中学,1956年定名为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中学。吉安一中属江西省首批优秀重点中学,国家西部开发助学工程——高中宏志班、美国励志基金会资助项目——高中“春蕾班”承办学校。[1] 学校秉承“爱国、诚朴、勤奋、健美”校训,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树立了“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和发展奠基,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理念,确立了“建设全国闻名、全省一流、全市带头的现代名校”的办学目标,确立了“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以德育为核心,以优化课堂教学为重点,以主题活动为载体,课程改革和教育科研稳步推进”的实施素质教育新思路。
学校占地面积168亩,校舍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齐备,管理严格。新建成三栋呈品字型分布、琉璃瓦屋顶与铝合金门窗装饰、共有32间正六边形教室、10间教师办公室的现代化教学大楼;一栋拥有40个教室的大型现代化教学大楼即将竣工;还建有1栋三层电教楼,1栋三层实验楼,1栋四层楼图书馆等教学辅助用房。配置有校园教学闭路电教系统、3间微机房、2间语音室、1间演播室、1间课件制作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新装备了4个物理实验室,3个化学实验室,2个生物实验室;图书馆藏书6万余册。学校体育设施也较齐全,运动场地充足,设有1个规格较高的标准田径场,1个专用足球场,4个篮、排球场,2个羽毛球场及多个乒乓球球台,单双杠运动设施
1922年秋袭用原阳明书院学产,由吉州十属联立阳明甲种商业学校改制而成,校址设于魁聚门府宫(现市政府院内),吉安著名民主革命者谢式南为首任校长。
1951年私立朝宗中学、庐陵中学并入私立文山中学。
1952年秋,文山中学并入阳明中学,同时校址迁至现址,由省文教厅管辖,改名为江西省吉安第二中学。
1954年元月改称江西省吉安第一初级中学。
1955年改名为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中学。
1958年划归吉安市管理,并定为江西省重点中学。
确立了“全市带头,全省一流,全国闻名的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办学目标。
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及“功在平时,功在课堂”,“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全面提高,重点培养”的办学特色。
2003年秋季,根据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的统一布置,学校面向江西省内五个地市招收了五十名品学兼优但因家庭贫困无力完成学业的学生组成一个“宏志班”。
1989年刘刚同学夺得华东六省一市高考文科状元;1993年廖晓东同学又夺得江西省高考理科状元。
2001年,学校中考、高考捷报频传。中考上重点线人数达到19人,600分以上的优秀生达成115人,占吉州、青原两区的1/3强,两区中考前六名的一、二、三、五、六名均在学校;高考应届生上省专录取线人数达276人,其中重点127人,本科以上205人,高考应届生录取率超过95%,文科录取率达100%。有4名学生分别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数理化生学科竞赛曾两次获得全国数学竞赛江西赛区团体总分第一名,一次夺得第二名;郭亮、肖江两同学曾分别获得全国数学竞赛江西赛区个人第一名。
2001年的学科竞赛,学校全面丰收,共有57人获奖。其中,在全国高中数学竞赛中,1人获得国家级一等奖,1人获得二等奖,9人获得三等奖,1人获得市级一等奖;在全国高中物理竞赛中,1人获得国家级一等奖,2人获得二等奖,7人获得三等奖;在全国高中化学竞赛中,2人获得国家级一等奖,6人获得二等奖,9人获得三等奖,10人获得市级一等奖,6人获得二等奖,并夺得江西省团体总分第三名,熊英同学将参加全国高中化学竞赛冬令营;在全国高中生物竞赛中,1人获得国家级二等奖,1人获得三等奖。
每年12月1日,吉安一中会开展吉安一中、朝宗实验学校艺术节。
每年3、4月份,吉安一中会开展科技节。
每年有4-5次月考,其中第三次或第四次为全市八校联考
中考信息
学校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