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邗江中学始建于1956年,原名邗江县中学。1980年被命名为江苏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之一。1999年被省教育厅升格更名为“江苏省邗江中学”,2000年一次性高分通过国家级示范高中省级验收,2004年被转评为江苏省首批四星级高中。2003年经扬州市邗江区人民政府批准,组建江苏省邗江中学(集团):由公办邗江中学和民办润扬中学组成。润扬中学是邗江中学全额投资兴办、经扬州市教育局批准、江苏省教育厅审核公布的全日制民办中学。江苏省邗江中学(集团)设有高中部、初中部;民族部、艺术部、国际部。学校地处“联合国人居奖”获得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坐落在风景秀丽的蜀岗西峰、瘦西湖畔。学校占地200余亩,建筑面积13万多平方米,网络系统、通讯系统、闭路电视演播系统、广播系统和保安系统等覆盖整个校园。
学校系全国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校、江苏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示范学校、江苏省高中新课程教学示范单位、江苏省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示范初中、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实践基地、江苏省中小学校长培训基地。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全国首届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十佳创新学校”、“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优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等20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江苏省文明单位”、 “江苏省文明学校”、 “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标兵单位”、“江苏省优秀教师集体”、“江苏省教育科研基地示范单位”、“ 江苏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群众体育示范学校”、“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五星级单位”、“江苏省中学学生社团建设创新示范点”、“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平安校园”等40多项省级荣誉称号,“扬州市文明单位”、“扬州市先进学校”、“扬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扬州市五四红旗团委标兵”、扬州市教育科研样本校”、“扬州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扬州市学习心理健康咨询示范校”等60多项市级荣誉称号。
个人介绍
徐金才徐金才,江苏省邗江中学教育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江苏省邗江中学党委书记。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扬州大学教育学硕士生导师,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指导教师,江苏省中小学校长培训基地中学校长指导教师,江苏省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教育学会高中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江苏省名校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全国名校长,全国教育科研杰出校长,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纪念改革开放30年全国基础教育卓越校长30人,全国百名教育管理杰出人物,全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十佳卓越校长,中国长三角最具影响力校长。
他在学校文化建设、学校管理改革创新、学校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等领域进行了长达十数年的研究,80余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省级以上获奖,主编专著(教材)近20本,主持国家、省级“十五”、“十一五”课题9项,在全国各地专题讲学100余场(次)。他秉持“蓄德、修能、日新”的校训,提倡“合道德”的学校教育,寻找中学教育新的行走路径:努力构建由“教室课堂”、“校园课堂”、“社区课堂”组成的“道德课堂”,让学生过“合道德”的课堂生活,让中学成为学生人生最重要的奠基阶段与终身美好的记忆。
工作经历一览:
1982年8月分配至江苏省邗江中学工作
1982年8月?1990年7月任江苏省邗江中学高中语文教师、班主任、年级组长
1990年8月?1994年7月任江苏省邗江中学副校长兼副书记
1994年8月?2003年7月任江苏省邗江中学校长兼书记,主持学校党政全面工作,并从事语文教学、德育、学校管理及研究工作。
2003年8月?2005年1月任江苏省邗江中学(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邗江中学校长
2005年1月?2010年12月任扬州市邗江区会副主任、江苏省邗江中学(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邗江中学校长
2010年12月至今任扬州市邗江区会副主任、江苏省邗江中学教育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
学校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1、管理哲学
基于对教育现状尤其是当前应试教育弊害的痛苦思考和重构“学校教育”的迫切愿望,从教育哲学高度与教育伦理层面反思、剖析,作出了“应试教育体制下的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是违背道德甚至是反道德”的判断,创新性地提出了“实施‘合道德’的学校教育”命题,努力构建符合新课程精神与要求的、由“教室课堂”、“校园课堂”、“社区课堂”组成的“道德课堂”模式。
2、特色定位
提出了学校特色的独特定义:特色就是让人真切感受到无所不在却又无法触摸的,溶化在师生血液里、外显在师生行为中的“这一个”学校所独有的、经久弥“醇”的东西。学校特色的关键要素是独特的教育思想、独特的教育模式和独特的教育风格。学校特色建设,课程是主载体,教学是主渠道,课堂是主阵地。邗江中学的特色定位:在教育思想层面就是实施“合道德”教育,在教育模式层面就是构建“道德课堂”实践模式,在教育风格层面就是追求“大气”??环境大气、活动(包括教学活动)大气、师生大气;让师生通过“大气”环境的熏陶、“大气”活动的历练、滋养“大气”的内在气质和“大气”的外显风度。
3、德育工作
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的德育思路和操作体系:围绕一个目标:责任潜能??让每一个学生成功;突出两个重点:贴近学生实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三个突围:让学生从沉重的学业负担中突围,从就德育抓德育的习惯思维中突围,从封闭的校园围墙突围;抓好六个环节:引导、体验、辨析、选择、践行、升华;形成三个特点:学生为主,活动为主,过程为主。
4、课程教学
率先提出并努力实践“学习性质量?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基,发展性质量?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生命性质量?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的全面质量观,构建“大课堂”的课程教学模式:着力优化教室课堂,围绕“主体性”和“生成性”,建立“读?思?议?论”的课堂结构,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全面开放“校园课堂”,实行“弹性作息”和“学分管理”,用“课程”的思想设计和组织校园活动,让校园成为师生的乐园;切实延伸社区课堂,把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结合起来,构筑学生生命发展的新时空。
5、队伍建设
围绕“建设具有共同教育信念的优秀教师集体”目标,抓住“转变教育观念”、“增强敬业精神”、“提高专业本领”三个重点,按照“重起点、重使用、重培养、重发展、重激励、重关怀”的基本思路,坚持岗位使用锻炼人,环境熏陶塑造人,机制激励鞭策人,校本培训提升人,锻造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成功”、敢于“亮剑”的邗中教师队伍、职工队伍、党员干部队伍。
6、教育科研
积极营造“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在工作过程中研究”的浓厚氛围,引领教师“做实践的思考者”和“思考的实践者”,按照“课题为载体,项目负责制,全校一体化”的科研思路,从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中的热点、难点中提炼课题,组织研究,不断创新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有效地提高了教育与管理的效率、效益,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7、内部管理
牢记学校管理的根本宗旨:服务师生,激励师生,发展师生。不断深化管理改革和机制创新,按照“制度规范,文化引领,学术提升”的管理思路,着力建立“年级部二级法人地位”的“扁平式”的高效行政运行机制、“在合作过程中竞争,在竞争过程中合作”的优化的人事机制和“多劳多得,优劳优酬,责重酬丰”的激励性分配机制,促进了学校又好又快的发展,受到各级领导和同仁、专家的赞誉。
8、学校文化
“制度”使人规范,“文化”让人崇高,没有“制度”难成“方圆”,没有“文化”失却“灵魂”。文化弥漫于学校的方方面面,浸透在师生的行为之中。校训、校标、校歌集中地反映学校的价值取向、管理哲学和目标追求,是学校传统和理念的概括与提炼,是学校文化的内核与精髓;恰似温润的“穿石”细雨,浸润着师生的心田,铸造着师生的精神。我撰写的学校校训是“蓄德、修能、日新”。“蓄德”,语出《易传》,揭示我校根本的教育理念:教育应为道德之教育;“修能”,语出《离骚》,揭示我校独特的办学风格:教育应为成功之教育;“日新”,出自《礼记》,揭示我校办学的永远诉求:教育应为创新之教育。与校训配套的还有表述为“盛德有范,有教无类”的教风和“乐学致用,活学致远”的学风等。这种文化底蕴与现代理念高度融合并体现学校价值取向和办学追求的学校文化精髓成为浸润、激励全校师生的强力磁铁和行动航标。
集团副董事长、校长、党委副书记??袁昌华个人介绍
袁昌华袁昌华,江苏省邗江中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江苏省邗江中学教育集团副董事长、党委副书记。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教育科研杰出校长,扬州市名校长,扬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先后主持“主体性教学模式与研究性学习方式的研究”、“以德育德,以爱育爱”等“十五”、“十一五”国家级、省级重点课题,并荣获国家教师科研基金规划科研成果一等奖。中国教育发展研究员,《中国教师报》教育专家团成员,江苏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校长培训导师,在《校长》、《教书育人》、《中国教育学刊》、《教育理论与实践》、《人民文摘》、《中学数学教与学》等省级以上杂志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并有十余篇论文在省市级论文比赛中获奖。
中考信息
学校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