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第一中学
电话 : 0551-2911006 180-9663-1182
地址 : 安徽省合肥市滨湖新区西藏路2356号
学校简介 :
合肥一中前身是庐州中学堂,由李鸿章嗣子李经方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创办,是合肥地区最早、历史最久远的一所新式学校。学校百年来风雨沧桑、几经更名、几易校址,到全国解放后方定名为安徽省合肥一中。1955年定为省重点中学,1995年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俱乐部成员,2000年定为省级示范高中。
为了响应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大环境、大建设、大发展”的号召,努力打造现代化的滨湖新城,从2007年9月起至2009年9月,合肥一中整建制迁入滨湖新区,成为一所寄宿制的高级中学。
新校址位于合肥市最具发展前景的滨湖新区,占地21666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达97500平方米,校园紧邻徽州大道。学校按现代化教育教学要求规划设计。教学区、生活区设施一流。
学校现有学生六千余人,教职员工近500人,名师荟萃,其中特级教师9人,高级教师100多人,在职教师中获国家级表彰4人,享受国务院津贴1人,省政府津贴2人,省级教坛新星9人,全国优质课评比特等奖2人,一等奖4人,二等奖4人,三等奖1人,安徽省优质课评比一等奖18人。被合肥市政府授予“先进教师”称号和“先进工作者”5人,合肥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5人。
学校以“全面施教、广育英才”为办学宗旨,以“怀天下抱负、做未来主人”为校训,在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具有渊博的学识,闪光的才智,庄严无畏的独立思想和洒脱自信的人生态度。多年来,合肥一中为国家、社会培养学子万千,有中科院院士7人,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联想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裁兼首席执行官(CEO)杨元庆,中国空间技术领军人物、“神六”“神七”总设计师杨保华等一批杰出的校友。
在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省市各级领导的关爱、支持下,合肥一中不断铸造新辉煌,受到了社会的高度评价。
近几年来学校高考成绩骄人。涂昊、朱亮、曹珊、司玉洁、朱韦康、王九云、刘壮等同学相继成为安徽省高考状元;学校高分段人数、一本、二本率均遥遥领先省内其他同类学校。
以培养高素质人才著称的合肥一中始终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鼓励他们勇攀科学高峰,放眼世界,面向未来,精益求精,不断探究新知识、新领域,学生在国内外各类学科大赛中不断取得骄人的成绩,继林傲同学获得第22届国际奥林匹克化学竞赛金牌之后,周謇获得第18届国际中学生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金牌、李晶晶同学获得第15届国际中学生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银牌;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对学生现代前沿技术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坚持多年举办校园科技节,学生在国家及省级举办的各种科技创新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多次在国家及省市级电脑机器人大赛中创造佳绩;重视学生关注社会、面对现实、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举办校园经贸节、校园微博会,提高学生的社会素养,学生在各类活动中表现突出,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重视营造浓郁的校园学术氛围,不断邀请专家、学者开展普及性讲座和学术讲座,开设百家讲坛:重视学生文体素质的培养提高,通过各种学生社团、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校园文化艺术节,为同学施展才情、放飞理想搭建一个宽阔的舞台,学生在省市级的合唱比赛、篮球、乒乓球等多项赛事上取得了优异成绩;重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成立合肥一中阳光心理活动中心,鼓励学生追求健康心理,创造美好青春;重视拓展学生的视野,海外交流频繁,为莘莘学子搭建了与世界互动的广阔舞台……
目前学校正在向着“省内领先、国内一流、国际有一定影响的名校” 的办学目标努力拼搏。合肥一中的历史是厚重的,学校广大师生决心在新的机遇和挑战中昂首阔步,奋勇前进,继续书写学校新世纪又一个百年辉煌!
历史沿革
合肥一中合肥一中的前身是李鸿章之子李经方利用科举时代的庐阳书院遗址于1902年创办的庐州中学堂(世称:小书院,现合肥九中所在地)[1] 。
1908年至1934年,先后六易校名为:庐州府官立中学堂、庐州中学校、省立三中、省立庐州中学等。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师生辗迁往后方。
抗日战争胜利后,在霍山诸佛庵的省立第六中学部分师生奉命返回合肥,组建省立合肥中学。
新中国成立后,曾名皖北区合肥高级中学。
1952年秋,正式改名为合肥市第一中学。
1955年,定为安徽省重点中学。
1956年秋,新校舍建成,迁至合肥市长江路397号。
1989年,被确定为国家教委联系的100所中学之一。
1995年,该校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俱乐部成员。
2000年,该校定为省级示范高中。
2007年9月起至2009年9月,合肥一中整建制迁入滨湖新区,成为一所寄宿制的高级中学。
2011年,成为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学校。12月8日,合肥一中首届学术委员会成立。2011年相继有合肥学院、安徽大学、合肥师范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全国高校在合肥一中建立心理学实践基地。
2012年,获得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2个推荐名额,同时获得清华大学领军计划1个推荐名额。7月30日至8月2日,合肥一中“毓秀”合唱团在陈栋校长带领下第三次参加在维也纳举办的第三届世界和平合唱节。
2013年,先后与南方科技大学、兰州大学、郑州大学等高校开展“优质教育基地”共建活动。
2014年,获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研究课题项目学校”称号。7月19日上午,合肥一中“智慧学院”正式揭牌。
2015年,成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研究??民族音乐”实验学校,成为安师大硕士研究生的实习基地。12月4日下午,合肥市2015年初高中“接力前行”校长高峰论坛在合肥一中举行。先后承办安徽省教育学会教育改革发展论坛、合肥市机器人比赛、安徽省机器人比赛、教育厅机器人比赛、全国机器人比赛、安徽科普日[2] 。
办学条件
硬件设施截至2011年12月,学校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达97500平方米,该校建有现代化教育教学教学区、生活区,教学区有教学楼、行政楼、图书馆、操场、广场等,教学楼、行政楼每层都有洗手间,计算机课和有氧健身课都是在行政楼上,操场有羽毛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台,每间教室配备空调、电风扇、饮水机和投影仪等基础设备。
办学规模截至2011年12月,该校占地面积216667平方米,开设75个教学班,学生六千余人[3] 。
师资力量截至2015年6月,学校教职员工近500人,其中全国优秀教师2人,安徽省特级教师9人,高级教师100多人,在职教师中获国家级表彰4人,享受国务院津贴1人,安徽省政府津贴2人,安徽省教坛新星9人,被合肥市政府授予“先进教师”称号和“先进工作者”5人,合肥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5人。
全国优秀教师:方小培、程梦辉
安徽省特级教师:王晓平、徐静、程梦辉、李友银、李跃红、王钢、王勇、方小培 、鲁先法
享受国务院津贴:董书平
安徽省政府津贴:李友银、方小培
安徽省教坛新星:张玉生、程春华、余雪梅、鲁先法、诸敏、金全荣、李跃红、孔华等
合肥市教坛新星:张建军、谢芸、杨国荣、张涓、张玉生、程春华、余雪梅等
办学成果
学生成绩合肥市第一中学合肥市第一中学高考成绩
2011年高考,600分以上文科23人,占一中考试人数4.58%,占全省600分以上4.56%;理科424人,占一中考试人数27.60%,占全省600分以上5.95%。全省前50名文科3人,理科9人;全省前100名文科4人,理科17人。文科一本达线率36.45%,二本达线率66.09%;理科一本达线率60.03%,二本达线率83.51%。文理科一本、二本达线率居全省首位。
2012年高考,文科1人以总分668分获合肥市文科高考第1名,在安徽省排名第2名;理科1人以总分691分,获合肥市理科第1名,在安徽省排名第3名。文科安徽省前30名占4人,理科安徽省前20名占7人;45人次被北大、清华等名校“拟录取”;保送生人数位居全省第一。15位同学被北京大学录取、9位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34位同学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录取、7位同学被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等大学录取、3位同学被南方科技大学录取;“2+7”高校(即清华、北大、科大等C9联盟)共录取139人;“985”工程大学录取371人[4] 。
2013年高考,理科1人以总分675分,获安徽省理科状元,文科1人以总分646分,获合肥市文科状元,安徽省第三名,理科1人以667分排名安徽省理科第四名,理科1人以664分排名安徽省理科第五名,理科1人以663分排名安徽省理科第六名,理科1人以658分排名安徽省理科第九名,文科1人以总分646分排名安徽生文科第三名,文科1人以639分排名安徽省文科第九名;合肥地区进入全省文理科前十名的学生全来自合肥一中;理科全省前100名,合肥一中占21人,全省文理科600分以上的学生合肥一中分别占3.80%和11.10%。
2014年高考,理科1人以总分675分获安徽省理科状元;理科全省前100名(645分以上)占29人,文科全省前30名(636分以上)占4人;全省理科600分以上2153人,合肥一中228人,占全省10.6%;理科前600名合肥一中92人,占15.3%。一本达线率75.55%,二本达线率95.50%,三本达线率98.43%,居全市第一。7名学生提前被中科大少年班、创新班录取;各1名学生保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5] 。
2015年高考,理科全省前50人占16人,全省前100人中占23人;文科全省前50人占5人;理科合肥市前20人中占17人,文科合肥市前10人中占4人。理科600分以上达828人。18位同学被北京大学录取,14位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
2016年高考,全省理科前10名占2人、前50名占12人、前100名占25人,690分以上8人,680分以上23人,650分以上137人,600分以上504人;获文科全省第2名,全省前50名占4人,全省前100名占9人,600分以上29人。16名同学提前被中科大少年班、创新班录取,人数高居全国第一。
学科竞赛
1990年,1名学生获22届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化学竞赛金奖,2名学生获小发明、小创造国家专利。1997-2000年间数、理、化、计算机、生物获省级以上奖励394人(其中国家级13人,省级一等奖68人)。
2011年,共71人次获得省级竞赛一等奖以上表彰。4月在全省青少年信息学竞赛中夺得团体第一,4位同学取得一等奖。在第五届亚洲与太平洋地区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APIO2011)中,取得了一金三铜。11月在省信息竞赛中包揽合肥市前20名,17人获一等奖。7位同学获省生物竞赛一等奖,1名同学获全国生物竞赛金牌。9位同学获省化学竞赛一等奖。10位同学获省物理竞赛一等奖,3位同学代表安徽省队参加全国决赛获铜奖。13位同学获得省数学竞赛一等奖。在2011年安徽省青少年航空模型、航海模型、车辆模型、电子制作锦标赛上,合肥一中获得9个第一,19个一等奖,16个二等奖,14个三等奖,并获得建筑模型比赛团体第三,电子制作类比赛团体第二,航空模型锦标赛团体第四,航天模型锦标赛团体第五。2011年7月合肥一中无线电测向队女子团体队在144MHZ接力赛中,取得了全国第四。2011年11月,在第五届亚洲机器人锦标赛中合肥一中代表队分别获得金奖和银奖。
2012年,数学竞赛9位同学获省一等奖,1名同学数学竞赛全省第一。物理竞赛8位同学获省一等奖,1名同学物理竞赛全省第一。化学竞赛5位同学获省一等奖(合肥市6人)。生物学竞赛3位同学获省一等奖。信息竞赛26位同学获省一等奖(合肥市共27位)。获奖总人数居全省第一。
2013年,在2013年全省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比赛中,航模社选派的队员获得五个一等奖(3个第1名,2个第2名)、三个二等奖(2个第5名、1个第9名)和一个三等奖;在2013年国际青少年科技实践大赛中喜获一金两银;获得青少年科技创新省级一等奖3项,国家级三等奖1项,合肥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1人;VEX机器人代表队在第十三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获高中组全国亚军,揽得金牌。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信息学五大学科竞赛中,77人次获省一等奖以上奖项,获奖人数居全省第一,共取得全国金牌10枚,银牌8枚,铜牌4枚。
2014年,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5大学科在全国赛场共夺得4金、6银、4铜,59人次获得省级竞赛一等奖,获奖人数位居全省第一。获得第十四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比赛创意项目冠军;教育部第十五届电脑制作机器人竞赛足球二等奖,篮球三等奖;安徽省机器人竞赛足球冠、亚军,安徽省机器人竞赛篮球冠、季军,包揽高中组全部冠军;安徽省机器人竞赛创意项目冠军,科协足球省一等奖;摘得第八届亚洲机器人锦标赛两金。
2015届学校学生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五大学科全国赛场共夺得4金、7银、3铜,共58人次获得省一等奖;信息学竞赛中共有11人次获得国家级奖项,摘得2金2银2铜,26人次获得省一等奖。三位同学获得vex世锦赛全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VEX金牌。
2016届合肥一中各类竞赛共87人次获得省级竞赛一等奖以上表彰;五大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在全国赛场共获得7金、1银、2铜,获奖人数高居全省第一[6] 。
教师成绩截至2011年12月,学校老师获得全国优质课评比特等奖2人,一等奖4人,二等奖4人,三等奖1人,安徽省优质课评比一等奖18人。
2009年,合肥一中组建教职工校园华尔兹舞蹈团和教工合唱团,合肥一中教职工校园华尔兹代表队参加市属学校教职工《校园华尔滋》集体舞比赛中获一等奖。合肥一中教工合唱团参加安徽省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经典老歌电视歌会比赛获铜奖。
2011年度,合肥一中教师在专业技术评比中收获丰厚,全国特等奖2人,全国一等奖2人,全国二等奖1人,全国三等奖1人,省级一等奖10人,市级一等奖15人。在第二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奖评选中活动中方小培老师获先锋教师奖,并获全国教育系统职业道德建设标兵称号。在合肥市科技创新市长奖颁奖大会上,有7位教师获优秀科技辅导员称号。
2013年,孔华老师被评为“合肥市2012年度十大教育新闻人物”;吴英明副校长和汪梅林老师分获“2012-2013年度合肥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个人”和“合肥市优秀班主任”称号;聂耀宗老师获“2012年度合肥教育宣传先进个人”称号;谢春雷、张东方老师获“2012?2013年度合肥市教育招生考试先进工作者”称号;郭缨老师获“安徽省优秀心理咨询工作者”称号;张松老师获安徽省节能工作先进个人称号。教师教研论文被中国学术期刊网收录达54篇,获国家级优质课比赛特等奖1人,国家级一等奖1人,省级一等奖4人,省级二等奖1人。
2014年,学校老师范广伟获全国优秀辅导员称号;吴晓明在第四届全国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名师赛中喜获一等奖;王妍获全国高中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储召连和刘斌分别斩获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上课组一等奖和说课组一等奖的桂冠;钟春田夺得合肥市高中历史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徐静获2014年“全省模范教师”称号;吴晓明获合肥第七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谢春雷、吴晓云、鲁先法、汪梅林、王月琴五位老师获合肥市教育局颁发的合肥市优秀教师称号。教师在研省级课题15项,市级课题5项。全年教师教研论文被中国学术期刊网收录达70余篇。
所获荣誉2008年,获合肥市高中教学工作一等奖。
2010年,获得合肥市文明单位称号、安徽省文明单位称号,获得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称号、全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优秀团体会员单位”称号。
2011年,获“第九届安徽省文明单位”“安徽省绿化模范单位”“海军招飞先进单位”“合肥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获安徽大学、中南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优质生源基地称号。
2013年,获“2012-2013年度合肥市教育招生考试先进集体”、“合肥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合肥教育系统宣传先进集体一等奖”、“安徽省教育系统离退休协会工作先进集体”,被评为全国校园文化系列活动优秀示范单位。
2015年,连续十五年获得合肥市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比一等奖第一名;被评为“安徽省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被授予“合肥市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先进单位”;蝉联“合肥教育系统宣传工作先进集体一等奖”;再次获“合肥市研学旅行方案展评活动一等奖”。
文化传统
校徽校徽呈环形,外环是“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和学校英文名称字样,内环中是“中”的艺术图案,其中“中”字的一竖是一根蜡烛的图案,下方是学校的创建时间。
校徽整体主色调是蓝色,寓意学校是厚重、科学。
校训怀天下抱负、做未来主人
即把握自己,德才兼备,创造幸福人生,具有伟大理想和爱国情怀,放眼未来,立志成才,在二十一世纪的竞争中成为成功者。
学校精神文明、致美、勤奋、创新
社团文化举办校园科技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举办校园经贸节、校园微博会;通过各种学生社团、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校园文化艺术节为同学施展才情、放飞理想搭建舞台。
2013年12月,举办第21届校园文化艺术节。2014年4月,举办第三届校园无线电测向比赛。2014年4月17日,合肥一中推理社在合肥一中实验楼化学三号实验室举办指纹提取活动。
2013年,推理社、国学社获“合肥市特色社团”称号,模联协会、合唱团被评为“优秀参展社团”;英语社获得“安徽省英语风采大赛”优秀组织奖。
据2016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各类学生社团36个。
社团列表模拟联合国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商学院心理社英语社“怀天下”时政社国学社书法社知行杂志社推理社DIY创意社天文社电脑社航模社无线电协会生物实践社合唱团美术空间吉他社口琴社动漫社校园广播站广播剧社环保社记者团舞蹈社魔术社考古社军迷社篮球俱乐部足球俱乐部武术俱乐部网球俱乐部乒乓球俱乐部羽毛球俱乐部健美操俱乐部
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校长陈栋党委书记范广伟副校长吴英明方小培
知名校友
杨振宁: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荣誉主任、清华大学教授。历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教授、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爱因斯坦讲座教授和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国立华侨大学名誉教授。
刘有成:1938届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有机化学家,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历任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理科学科评议组成员等职。
肖纪美:1939届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材料科学家,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四届全国委员;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理事长;中国金属学会理事、材料学会理事长;中国稀土学会常务理事等职。
刘赓麟:1946届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土壤肥料植物营养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彭一刚:1950届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建筑设计专家,天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盛刚:1951届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无线电电子学专家,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全国劳模,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00年国际爱因斯坦科学提名人。
丁厚本:1958届校友,合肥东方辐射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参与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工作,获荣誉证书。为国际辐射物理学会会员,安徽省核学会副理事长。
蔡学齐:1961届校友,在卫星和尖端武器实验中立三等功三次,在首次通信卫星实验中立功。
张涪生:1958届校友,执教并带领国家航模队获三项七次世界冠军,获国务院特殊贡献奖。
潘正寰:1952届校友,我国第一代著名鱼雷专家。
苏淳:1964届校友,新中国第一批博士,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2年任国际数学奥赛国家队领队兼教练。
何守才:1959届校友,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计算机与通信教授,从事国家科委863科研工作。
胡运发:1959届校友,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五次负责承担863科研工作,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
宛敏灏:1927届校友,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安徽省政协常委,文联委员,《汉语大词典》,《词学》编委。
宋有明:1959届校友,有38年外交生涯的职业外交官,长期驻瑞典,美国纽约,加拿大温哥华,多次参与接待出访的国家领导人。
车俊:1972届校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书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政委(正部长级)、中国新建集团公司董事长。现任中共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
杨元庆:1982届校友联想集团总裁兼CEO,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2012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朱玉明:安徽省会委员、财经预算工作委员会主任。
许嵩:知名作词人、作曲人、唱片制作人、歌手,有音乐鬼才之称。
张军: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国家空管新航行系统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国家空中交通管制系统总体技术专家组专家、中国航空学会航空电子与空管分会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