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麻城市第二中学,始创于1946年秋,其前身是鄂东联合中学、省立第二高级中学、省立麻城高中,是鄂东地区建校最早、历史最长的高级中学,是麻城市规模最大的学校,为国家输送大量优秀人才。
麻城二中坐落于三省九县通衢的鄂东交通枢纽,素有“小汉口”之称的楚天明星乡镇——湖北省麻城市宋埠镇,其前身是成立于1946年以前的鄂东联合中学、省立第二中学、省立麻城高中、是鄂东地区建校最早,历史最悠久的高中。
在60余年的历史中,学校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栋梁之才。他们分布在祖国和世界各地,分别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科技、文化、教育和工农兵等不同战线建功立业,报效祖国和人民。
麻城二中素以“名师荟萃”而蜚声遐迩。原国家语委研究员尹斌庸和周四川,国家档案局干部范垂学、《人民日报》编辑余逸才,《广西教育》主编宁发栋,著名特级教师吕思俭、陈耀徽、何耀、甘超一、李吉安、项能顺等都曾在二中任教。至今仍活跃在讲台上的有全国优秀教师、特级教师、湖北名师项锦华。他们都为二中的发展写下了光彩的一笔。学校现有教职工160余人,师资阵容强大,结构合理,爱岗敬业,经验丰富,教研成果丰硕,教辅书籍出版30余册,教研论文发表200余篇。
我校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爱岗敬业,精通业务,结构合理,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全校教师180余人。其中特高级教师45人,一级教师67人,受国家级表彰的优秀教师3人,省地级表彰的优秀教师16人。参加各级专业学会的48人,在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主编《高中语文教学反馈精编》第五册、第六册,《语文考点优化设计》等教辅书籍共6本。获各级优质课竞赛奖项100余人次。
在60余年的历史中,学校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栋梁之才。他们分布在祖国和世界各地,分别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科技、文化、教育和工农兵等不同战线建功立业,报效祖国和人民。
麻城二中素以“名师荟萃”而蜚声遐迩。原国家语委研究员尹斌庸和周四川,国家档案局干部范垂学、《人民日报》编辑余逸才,《广西教育》主编宁发栋,著名特级教师吕思俭、陈耀徽、何耀、甘超一、李吉安、项能顺等都曾在二中任教。至今仍活跃在讲台上的有全国优秀教师、特级教师、湖北名师项锦华。他们都为二中的发展写下了光彩的一笔。
学校现有教职工160余人,师资阵容强大,结构合理,爱岗敬业,经验丰富,教研成果丰硕,教辅书籍出版30余册,教研论文发表200余篇。[1]
学校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爱岗敬业,精通业务,结构合理,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全校教师180余人。其中特高级教师45人,一级教师67人,受国家级表彰的优秀教师3人,省地级表彰的优秀教师16人。参加各级专业学会的48人,在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主编《高中语文教学反馈精编》第五册、第六册,《语文考点优化设计》等教辅书籍共6本。获各级优质课竞赛奖项100余人次。
麻城二中输送了北京大学学生刘力,清华大学学生杨琅,中国科技大学学生徐骞、林燕、胡友发等等,本科升学人数每年都在千人以上。
2002年获黄冈市高中教学工作“创新奖”。刘力夺得麻城市理科状元;程虹玲夺得麻城市普高理科第二名。
2003年获黄冈市高中教学质量特别优秀奖。林燕、沈子龙、李茗分别夺得麻城普高理科一、二、三名;张胜涛、刘泽亮分别夺得麻城普高文科一、二名。
2004年获黄冈市高中教学质量特别优秀奖。
2005年获黄冈市高中教学质量特别优秀奖。03、04、05年每年上一本、二本人数占麻城普高总人数一半以上。
因连续三年获特别优秀奖,被黄冈市教育局树为黄冈普高教育的一面旗帜。
2006获黄冈市高中教学质量优秀奖,麻城市高考特别优秀奖。刘冠军、杨琅分别夺得麻城市普高文理科状元。本科上线人数首次突破千人大关。
2007年杨坦能、陈尉分别夺得麻城市普高文科一、二名;胡友发夺得麻城普高理科状元。过600分以上人数全市普高第一。一、二、三批上线人数全市普高第一,是麻城市本科上线人数唯一过千人的学校。
2008年高考再创辉煌,理科600分以上7人,重点大学上线118人,本科上线1187人,在黄冈市普高系列位居前列,被黄冈市教育局授予“黄冈市高中教学质量优秀奖”,被麻城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高考特别优秀奖”。
600分以上18人,一本127人,二本493人,三本1350人,各批次上线人数、上线率均居黄冈市普高前列。
中考信息
学校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