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江苏省 >>淮安市 >> >>淮安市第一中学
淮安市第一中学
电话 :
地址 :
中考网 : 江苏省 | 淮安市 |
高考网 : 江苏省 | 投票
学校简介 :

  淮安市第一中学位于市区解放西路166号,前身是受到毛泽东同志赞誉的著名爱国教育家李更生先生创办的私立成志中学,已风雨兼程八十年,虽历经坎坷,但面向广大民众、为国家培养基础性实用人才的目标不变。99年学校被确定为市重点中学以来,更是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足开齐教学大纲规定的全部课程,为学生今后的多元发展打下必备的基础。

  目前学校有42个教学班,在校生2200余人,学校占地32000M2,图书资料,实验仪器,电教设施,校园网络,田径场地等教学装备已经步入先进学校行列,专任教师的学历达标率超过90%,中高级教师比例达到80%,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和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群体正在形成。学校获“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示范初中”等荣誉称号,还被确定为“江苏省信息技术实验学校”,“江苏省心理健康实验学校”。

  李更生先生,名荃,1883年一月(农历壬午年十二月十五日)生于江苏淮安。曾就学于江北高等学堂,参加过武昌起义。历任江北师范附属小学主事、淮阴县教育科长、江苏省第一届省会议议员、第六师范(淮阴中学前身)学监、江苏省第八中学(扬州中学前身)校长、第六师范附属小学校主事、成志中学校长和江苏省第九中学校长。1927年4月不幸遇刺逝世。先生认为“兴邦必先兴教育”,乃以毕生精力献身于教育事业。他以爱国主义为宗旨,重视师资质量,锐意追求革新,积极改进教学体制内容和方法,反对封建迷信,提倡科学民主,主张男女平等,面向社会,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并热心公益。他认为言教不如身教,自订:“八不箴”,身体力行,终身不渝。其主持过的学校,均成绩显著。1923年当刚成立的私立成志中学倒闭之际,先生接管此校舍,不领分文津贴,捐产集资,为成志垫立良好基础,受到毛主席的赞扬。

  学校先后投资数千万元,新建了科教楼、教学楼、综合楼,扩建了体育场,改建了学生宿舍。学生餐厅,添置了高标准、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施,形成了以校园闭路电视系统、计算机校园网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格局。今昔相比,古老校园焕发出青春的活力。教师从事着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非淡泊无以明志,宁静无以致远”。他们为培养祖国的栋梁之材而辛勤地耕作着;我们将继续弘扬更生精神,保持优良的办学传统,因材施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负责。淮安市第一中学热忱欢迎莘莘学子。


历史沿革
1923年7月,在淮安市解放西路166号,爱国教育家李更生先生创办了私立成志中学。他毁家兴学、救国匡时的义举,曾受到毛泽东同志的高度赞

扬。李更生先生以其“兴邦必先兴教育”的理想信念和自强不息的“成志”精神,培养出一批坚守民族大义、为国为民的有为青年,其中有著名文学家、戏剧家陈白尘,原中科院研究生院院长温济泽,原江苏省委秘书长厉国桢,原国家体改委主任周太和等,学校一时名振江淮。

淮安市第一中学

1956年,成志中学被清江市人民政府接管并更名为“清江市第一中学”,

1983年7月,撤区建市,学校改名为“淮阴市第一中学”。1987年4月,海峡两岸共同纪念爱国教育家李更生先生逝世60周年,经淮阴市人民政府批准,“淮阴市第一中学”改名为“淮阴市成志中学”。1998年5月,“淮阴市成志中学”更名为“淮阴市第一中学”。2001年2月,淮阴市改为淮安市,“淮阴市第一中学”更名为“淮安市第一中学”。

办学条件
硬件设施

淮安市第一中学占地61.7亩,分东西两个校区。初中部有22个教学班,在校生约1100人。高中部有30个教学班,在校生约1500人,学校本部拥有教学楼5幢、办公楼1幢,一个520座的礼堂;按省三星级标准装备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书画室和音乐室,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宽敞明亮的阅览室;建有300米塑胶跑道、绿茵足球场和篮球、排球等场地;所有教室均配备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

师资力量

淮安市第一中学共有教职工约200名,专任教师90%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中高级职称约占80%。1名市级名教师,2名市学科带头人,1名区级名校长,4人被列入“市‘十百千’人才培养计划培养人选”,有30余位教师获市、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教学能手”、“优秀班主任”等称号。

办学特色淮安市第一中学

经过几代人辛勤耕耘,淮安市第一中学形成了深厚的文

化底蕴,铸就了光辉的历史传统。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中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形成了“德育系列化,重实效;教学规范化,重质量;校园园林化,重熏陶”的鲜明办学特色。

学校在丰厚的人文底蕴之上,不断丰富办学内涵,确立了以“传承、创新、发展”为办学总方针,以“办有特色的现代学校,育有特长的新型学生”的办学目标,以“为学生自主发展奠基”为办学理念,以“塑造身心健康、举止文明、学有所长并能自主发展的合格和优秀毕业生”为培养目标。

办学成果
教学成果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

在“为学生自主发展奠基”这一理念的引领下,学校形成了有利于彰显学生个性、凸现学生特长的浓厚氛围。目前学校拥有5个体育、艺术团队,正加

大体艺特长生训练力度,使特长生脱颖而出。我们针对生源素质起点较低的校情实际,以实事求是的精神,提出了低起点、严要求、小梯度、中步走、吃得饱、吃得透的教学思路,实施“文科见长、艺体冒尖”的培养策略,依据学生现状和师资优势,在教学上强化文科力量,形成强项;对文化成绩一般,在艺术方面有潜质和爱好的学生,让他们在学习文化课的同时,加强艺术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将来考入艺术类院校,并加大体育特长生的培养力度。目前学校“特长育人、全面育人”的办学特色已初步形成。近年来,学校为高校输送了一大批艺术优秀生,有考入中国美术学院、南华大学、复旦大学、兰亭书法学院、湖北美术学院、哈尔滨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省内外知名高校。

科研成果

为了固本强基,学校大力开展以校本研修为核心的教师培训,坚持“自学与集训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培训与研究相结合”的原则,通过组内互动、骨干带动、校际联动等形式,把科研、教研、与教师培训融为一体,并相应地建立起完善地考核机制。学校通过校本教研,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建设了一支老、中、青结合,充满了活力、教育观念新的教师队伍。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以“减负增效”为主导方向,实行“课题带动,注重实效,改进提高”的教研策略,近几年,学校先后申报立项了各级各类课题20个,其中省级课题3个,市级课题10个,区级课题7个,其中已按期结题12个,2007年省第五期立项课题“新课程改革下学生学习方式研究”、2008年江苏省青少年工作重点德育课题“加强未成年人社会主义荣辱观研究”和“引导青少年树立理想信念的载体和途径研究”3个课题、5个市级课题、4个区级课题的研究顺利结题。目前,我们又成功申报了5个市级“十一五”立项课题和3个区级课题。在老教师指导下也初步出现了一批中青年科研骨干和科研群体。学校将教师获奖和发表的论文结集,编辑的教科研论文集《一中教苑》已出刊9期。

所获荣誉

学校的办学特色日益彰显,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社会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与日俱增。学校先后获得“2007-2008学年度市高中教学质量进步奖”、“2007-2008年度淮安市高中教学质量三等奖”、“2007-2008学年度清浦区教学质量二等奖”、“2008-2009学年度市高中教育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显着奖”。学校被授予“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江苏省心理健康实验学校”、“江苏省青年文明号”、“淮安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淮安市优秀家长学校”、“淮安市文明校园”、“淮安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淮安市主城区行风与软环境建设中学组十佳单位”、“淮安市校务公开先进学校”“淮安市三星级教工之家”等荣誉称号。

校园文化
淮安市第一中学校徽

校徽:淮安市第一中学校徽,以“一中”的“1”造型为核心,以

绿色校园为背景,意寓青少年像自由翱翔的小鸟,依托着绿色校园大显英姿,以成就鸿鹄之志;造型“1”字重叠成红黄蓝三色图案,象征着青春的多彩、理想的绚丽和生命的奔放。设计主旨体现第一中学奋发向上、志骋四方的成志理念和自强不息、勇创一流的一中精神。

校训:立志于学,成志于行

立志于学:立志改变命运,学习创造未来。大学问家朱熹说:“百学须先立志。”古人云:“为学之道,始于立志,凡学之不勤,其心志之未尚立也。”立志于学,就要矢志不渝,持之以恒,不断进取,不断超越。“立志、学习、成长、改变”是一个人的学习成长过程。

成志于行:成志,既传承了大革命时期反军阀、反外侮“众志成城”的斗争意志和爱国情怀,又秉承了李更生先生“有志者事竟成”的治学治校理念,成志于行,就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促使学生在自主发展中踏实做事,诚实做人,知行如一,践行所学,从而达到道德提升、人格发展。

校风:文明合作求真创新

教风:博学严谨爱生奉献

学校领导
校长、副书记:钱爱马

副校长:皇甫素红、陈壹明、戴庆成、朱德俊

中考信息

学校大全

淮安市第一中学

江苏淮阴中学

2015 语文360网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