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广东省 >>广州市 >>荔湾区 >>广州市真光中学
广州市真光中学
电话 : 020-81898796 81698283
地址 :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鹤洞鹤翔路2号
中考网 : 广东省 | 广州市 | 荔湾区
高考网 : 广东省 | 投票
学校简介 :

  广州市真光中学创办于1872年,是岭南办学最早的学校之一,140年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积薪淬火,促进了学校的跨越腾飞,学校现为广东省首批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首批广东省教学水平优秀学校、首批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学校,首批广东省德育示范校。

  学校连续15年荣获广州市高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连续六年进入进入广州市高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10强行列。2011年位居全市第3名,老城区省属、市属和区属学校的第1名。2012年,成功升入B类学校,毕业班工作位居全市第8名。2013届高考,毕业班工作位居全市第7名,老城区第二,屈居广州二中之下;区域第一,超出所在区的省市区属所有高中。重本上线人数164人,占全区的41%,超额完成市预测指标90人,重本达成度为221.62%;本科上线人数694人,本科率87.3%,创造了荔湾区高考本科上线新纪录;史金璐同学以总分669成为荔湾区的理科状元,被香港中文大学录取。近几年,真光中学重本人数占荔湾区重本人数的50%左右,有一批学生考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全国顶尖级名校及日本东京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麦吉尔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名校。

  今年的中考录取分数段是老城区区属学校最高的一所,是全市130多所学校的第11名,比越秀最好的学校高出20分,高二是全市的14名,高三是全市的18名。近三年的中考分数段连年攀升,说明了真光不但得到荔湾区的认同,更得到全市的认可。

  真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形成了“真光之爱,自能发展”的办学特色。《中国教育报》在2012年10月29至31号连续报道了真光“宽银幕”破解名校课改迷局:“宽”思想:课改成功的源泉;“宽”课堂:最贴近生本的革命;“宽”文化:深厚真光底蕴,“三宽一幕”是我校在全国教育届首次提出,不一定第一,但绝对唯一,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今年4月,我校申报了“为世之光——香梅计划”特色课程荣获市特色课程第一名,它旨在培养像陈香梅那样具有时代女性特质、国际视野、领袖才能的 “女界之光”。广州市真光中学作为广州市基础教育合作实验区(荔湾区)的实验学校,与美国巴拉特中学合作举办的国际课程班得到广州市教育局的批复,市物价局的批准,现已公布招生简章,即将开班。

  真光拥有数量多,活动丰富的学生社团,现有六大类56个,学生的兴趣特长都得到发展。近三年,我校有15人次代表广东省中学生足球队,勇夺全国中学生足球锦标赛冠军,荣获全国U—15足球锦标赛、足球联赛全国冠军奖项。2013年3月,中国足协党委书记魏吉祥、国家足球管理中心校园足球管理陆煜主任在省市足协领导的陪同下莅临我校,视察校园足球工作。2011年李智衡同学入选国家青少年足球队。今年8月,世界名帅埃里克森钦点,我校李智衡、陈富海进入中超广州富力队。我校学生社团的成员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比赛,先后荣获丘成桐数学竞赛一等奖、全国创新大赛一等奖、亚洲国际合唱节金奖等学科、艺术、体育奖励1600多项。

  真光中学先后荣获全国科技创新十佳学校、全国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先进学校、全国特色语文示范校、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培训实践基地、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现代教育示范校、广东省体育特色学校、广州市文明单位、广州市先进单位、广州市新课程改革样本校、中美高中生交流基地学校等多项殊荣。

  展望未来,我校的战略定位:品牌化追求、优质化发展、真光化特色;我们决心把真光建成具有实验性、示范性、特色化的知名学校,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


学校简介
广州市真光中学校园一角

广州市真光中学是广东省首批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首批广东省教学水平优秀学校、首批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学校。创办于1872年,是岭南办学最早的学校之一。坐落在珠江之滨,白鹤洞山顶,占地面积79739平方米,建筑面积61006平方米。教职工226人,专任教师209人 ,特级教师3人,中学高级教师82人,研究生学历41人。 2010年复办真光中学初中部,地处西湾路,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9867平方米。办学规模18个教学班,招收初一4个班,学生132人。

广州市真光中学实现跨越式发展,连续13年获得广州市高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高考,5次进入广州市高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10强行列。2005年位居全市第10名,2008年位居全市第9名,2009年位居全市第8名,2010年位居全市第6名,为老城六区省属、市属和区属学校的第2名。2011年位居全市第3名,为老城六区省属、市属和区属学校第1名。有一批学生考上清华、北大、香港中文大学等全国顶尖级名校及世界名校??日本东京大学、英国剑桥大学、英国伦敦皇家帝国理工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麦吉尔大学,美国波士顿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等。特别是欧泽羽同学以理科总分695分,位居全省前4名,获得2011年清华大学新生入学奖学金。

真光现有学生社团50个,学生的兴趣特长都得到发展。2010年左健豪、陈俊杰同学代表广东省中学生足球队,勇夺全国中学生足球锦标赛冠军,2011年李智恒同学入选国家足球队,特长学生先后获得全国创新大赛一等奖及学科、艺术、体育奖励1500多项。

在真光这片热土上曾经培养出著名华人女政治家陈香梅、中科院院士郑儒永、岭南著名书画家苏华、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等一大批杰出人才。

学校有130多年的历史,岭南风情,“尔乃世之光”的校训,校徽、校歌、文化长廊、英语角、科技长廊等都表现出独特校园文化氛围。优良传统与教育的现代化有机融合构成了真光独特的校园风貌。

真光中学先后获得全国科技创新十佳学校、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培训实践基地、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德育示范校、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现代教育示范校、广东省体育特色学校、广州市文明校园、广州市新课程改革样本学校、中美高中生交流基地学校等多项殊荣。

历史沿革
创校金利埠广州市真光中学

1872年6月16日,美国基督教宣教士校祖那夏理女士于广州沙基金利?埠(今六二三路容安街)创立真光书院(True Light Seminary), 初期只有六名学生,学生膳宿费全免,为南中国首间为女子而设的中学。

1875年,校舍被大火焚毁,美国差会拨款重建,但只能容纳40人。

1878年,书院选址在广州长堤大马路仁济街(现仁济路)易地办学,有3幢校舍,仅有100多名学生。

1888年,真光书院学生已达100多人,有大班、中班、细班和妇人班。

1909年,校董会任命刘心慈为副校长。同年,真光书院改名为真光学堂,并增设"师范班"。

1912年,辛亥革命后,真光学堂又改名为真光学校,同时建立校董会。

迁校白鹤洞

1913年,那夏理与美差会商议扩建新校。经校董事会决议,在芳村海旁地购买到一幅地皮,以建造新校舍,后发现该处地势低洼,易受洪涝威胁,于是改议新址。后来美差会以11000元港币的代价,在白鹤洞蛇岗上购得土地60亩,建造新校,指派牧师祁约翰博士负责办理,并特聘差会工程师靳先生Mr.G.Gunn具体负责。

1917年,新校舍主体工程落成使用,包括校舍有教学楼一座、学生宿舍两座、饭堂一座、教职员宿舍一座,以及一些较小的建筑物。同年夏,真光学校改名私立真光女子中学,有学生93名,第一任校长为祁约翰J.w.Geighton,1919年首届中学毕业生仅有6人。真光女中与原仁济街真光学校属同一校董会领导。原仁济街真光学校的师范班学生转入白鹤洞私立真光女子中学,师范班停办,但继续办小学和成人班,毕业生可以直升白鹤洞真光中学。经那夏理女士与碧卢夫人协商,原师范班并入碧卢夫人创办的慈爱幼儿师范,地点在西村美华岗,改名为协和女子师范学校,并增设小学师范科,协和女子师范学校即现时广州市协和中学的前身。同年,真光由罗刘心慈女士出任代理校长,两年后正式就任校长,这是真光首任华人校长。

1925年,改由罗刘心慈的次女罗道真任校长。

1926年7月,广东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规定,教会设立的学校,必须呈报立案。

1928年,按照教育部关于外国人、外国教会不得在华办设中学的规定,美国长老会指示真光交回华人主办,祁约翰回国,交由华人主持的和真光关系密切的中华基督教会仁济堂接办,由关怀素女士接任真光校长。改组校董会,由关恩佐任董事长,罗有节任校长(罗有节为刘心慈长女)。

1930年6月18日,真光举行第一次校董会,组成以黄玉贞女士为首的18人校董会,决定聘请麦廷锦教授为校长,委以办理私立真光女子中学向政府立案有关事宜。仁济街真光学校遂自行组织校董会与女中分开管理。

1934年,麦校长辞职,校董事长黄玉贞女士及副董事长龚约翰牧师礼聘岭南大学教育系何荫棠教授担任校长职务。同年9月,提议在香港创设分校,开设小学,学生毕业后可以直升真光中学。

1935年,何荫棠于香港租用坚道26号楼字作为校舍,设立真光小学,并附设幼稚园。何玉英女士负责行政、联络及筹款等工作并兼校董会董事。马仪英任校务主任。后学校扩大校舍,购得坚道75号作为新校舍,并易校名为香港真光小学,由何玉英女士出任校长。

1938年,仁济街真光学校增办初级中学,因当时广州已有真光中学,而教育部规定,在同一市区不准有同名同级的学校,故改一字命名为广州市私立真中中学(简称真中中学或真中女中),白鹤洞校区依然为私立真光女子中学。1月至10月,中日战争发生后,日军飞机经常空袭广州,社会混乱,学校被迫停课。同年10月25日,学校迁往香港肇辉台续办,并把白鹤洞真光女中、真中中学(含小学)及香港真光小学合并为一校。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已迁香港的白鹤洞真光女子中学也被迫停办。

1942年7月,何荫棠校长率领师生离开香港,抵达广东连县三江墟上课。同年10月,在广西桂林开设分校,1943年春开课,设初中和小学部,学生200余人。同年夏天迁到广东曲江上窑。

1944年5月,豫湘桂会战爆发,真光又迁至连县双喜山。

1945年1月中旬,日军逼近连县北部,师生徒步30里,暂避三江。2月,连县恢复常态,学校迁回双喜山。8月,中日战争结束。9月18日,真光中学300多名师生从连县返回广州白鹤洞校址复课,有高中六个班,初中三个班。真中中学迁回仁济路原校址复课,有初中三个班。

1946年,香港真光小学复课。

1947年,李耀宇校长辞职赴美,由马仪英博士继任白鹤洞真光校长。同年白鹤洞真光、仁济街真光、香港真光,联合庆祝创校75周年纪念;香港真光小学坚道校舍增办中学,开办初中,并于1948年易名为香港真光中学。

真光复名

1949年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私立真光女子中学校董会决定学校再度迁往香港,由马仪英负迁校之责。马仪英抵港后,选定九龙塘窝打老道115号为校址,向香港政府登记注册,定名为"九龙真光中学",由马仪英任校长。10月21日,中共控制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军管会文教接管委员会派接管小组接管了市教育局(后成立广州市文教局),并陆续派员接管了各学校,其中包括真光女中、真光小学(含真中女中)的空置校舍。接收后,中共把三校最终改为公立学校,男女皆收。

1951年,被接管后的真光中学小学部被改名为仁济路小学。

1953年,被接管后的真光中学和"私立新潮中学"合并,定名广州长堤中学,秋,改公办学校,更名为广州市第九中学,使用新潮中学校区,原仁济路校区划归广州市第三中学。私立新潮于1949年命名,前身为1947年创立的私立瀛海中学。

1950年秋,市文教局任命李卓衣教授为白鹤洞"新真光中学"校长。由于正校已迁往香港,过去受教会津贴的学校运作艰难,学生减少到不足180多人。

1951年,香港真光中学迁往铜锣湾大坑道50号,坚道真光仍办小学。

1952年至1954年,真光中学的校舍先后被改成工农速成中学和广州粤秀师范学校初师部(与协和中学、美华中学同为粤秀师范学校)。因此,刚成立不久的"新真光中学"高中部在1952年被合并至广州市第三中学。

1954年秋,政府当局再把校舍改成新公立普通中学,名广州市第二十二中学。

1955年,改名为中区公立第19小学。

1956年,改名为中区太平街第1小学。

1958年,改名为中区仁济路小学。

1958年,因征地扩建中山二院,学校迁至长堤石公祠直街。

1960年,改名为越秀区仁济路小学。

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白鹤洞校舍及教学设备遭受严重的破坏,图书、仪器、生物标本遭遗弃毁坏,真光堂部分建筑被拆毁。

1967年,改名为越秀区仁济路小学越秀区瑞金小学。

1971年,改名为越秀区仁济路小学。

1976年,奉上级之命,市二十二中迁往海珠区洪德七巷(现洪德路),原白鹤洞校址改为广州外国语学校。

1981年9月,外国语学校被并入西村广州市师范学校(现协和中学),市第二十二中学再迁回白鹤洞原地,设亭、初中部,由彭城先生出任校长。

1984年10月14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广州市第二十二中学复名为广州市真光中学,当时生活在海内外的真光学子奔走相告。与之一同恢复的还有校徽、校歌、校训和英文校名。但实际上正统的广州真光早已搬迁至香港九龙,1950年的新真光也早已并入了三中。

1985年,广州市真光中学获"广州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称号。

1987年4月,高中部改为广州市第二旅游职业高级中学,初中部继续使用广州市第九中学校名。直至2000年全校才统一改名为长堤真光中学。

1995年9月,真光中学被广州市教委批准为"广州市一级学校"。

1996年3月21日,越秀区人民政府及广州市教育委员会批准,广州市真光小学复名。

1999年真光根据广州市政府城市体制改革的要求,下放芳村区管理以后,学校被定位为芳村教育的龙头学校、窗口学校。

2003年4月,真光中学成为"广东省一级学校"。

2007年11月11日,近8000名真光中学海内外校友在母校聚会,庆祝创校135周年。香港四校真光举办"穗港真光广州历史文化考察团"。

2007年12月以高分通过广东省教学水平评估暨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验收确认,成为广东省首批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首批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

2011年,在岭南湾畔恢复公办初中。

办学条件
办学规模

广州市真光中学教学楼

现有60个高中教学班,学生3100多人,教职工222人,专业教师177人,其中特级教师3 人,具有高级职称的57人,研究生学历12人,占教师人数的38.9% 。教学设施先进,新教学大楼建筑面积25600平方米,有60个课室,90个办公室,实验室,配有1000兆校园网,每个课室都有多媒体平台。教学设备先进,各种设施满足教学需要。按规定配齐了计算机室、教学仪器、图书资料和其它相关教学用品。学校还拥有标准的400米田径运动场、体育馆、游泳池、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台和完善的体育设施。还有能容纳2000多人住宿的学生公寓,供4000多名师生就餐的食堂。

办学目标

发扬真光传统特色,搞好“人心工程”,把真光办成有60 个高中教学班,3000多个优质学位,市一流、省著名、国家有名的科学化、人性化、数字化、高质量、有特色的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使学校成为优秀高中生成长的摇篮、综合型高中办学模式的排头、课程改革的实验基地、复合型、研究型名师成长的沃土、现代技术教育的窗口、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区服务的典范。

育人目标

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具有民族精神,具有现代人的基本素质的高素质人才。

办学成果
学生成绩

高考成绩

2014年,广州市真光中学重点本科上线人数213人(理科135,文科77,音乐1),重本达成度182.05%;本科上线人数728人(理科406人,文科316人,体育1人,美术2人,音乐3人),本科上线率90%。

2013年,广州市真光中学重本上线人数164人,重本达成度为221.84%,位于全市ABC三组生源学校首位,是全市提高幅度最大的学校;本科上线人数694人,本科率87.3%。

学科竞赛

截止2015年,真光学子先后荣获全国少年儿童英语风采展示活动总决赛英语口语高中组特金奖、全国科技创新大赛奖、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英特尔英才奖、丘成桐数学竞赛一等奖、全国创新大赛一等奖、亚洲国际合唱节金奖等学科、艺术、体育奖励1600多项。

素质竞赛

2008年,真光足球队夺得广州市“市长杯”高中组足球联赛冠军。

2010年,真光足球队第二次夺得广州市“市长杯”高中组足球联赛冠军。

2012年2月,真光中学李智衡同学在广西全国U15足球锦标赛夺得冠军。

2012年6月,广东省青少年男子甲组足球联赛夺得冠军,真光中学李智衡入选国家少年组球队。

截止2015年,有15人次代表广东省中学生足球队,勇夺全国中学生足球锦标赛冠军,荣获全国U?15足球锦标赛、足球联赛全国冠军奖项。

教师成绩

截至2015年,真光中学艾连娣副校长被评为广东省“阅读校长”。李宏发老师荣获荔湾区“十佳读书人物”称号。李宏发、陈钊荣、明珊珊、周斯筠、余莉、陈美苑六位老师被评为荔湾区优秀班主任。

参赛成果 指导教师 比赛项目 获奖情况 黄华、李春芳 2014年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展评活动 全国高中优质课(现场教学)贰等奖 谢小明、李瑞琪 广州市学生知识产权保护教育竞赛 团体三等奖、全市初中组第四名 杨琼、谢小明 荔湾区第三届“广雅杯”中小学生绿色科技创意大赛暨邮票创意设计活动 中学组一等奖 张馨予 广东省第八届天文奥赛 三等奖 参考资料: 学校荣誉 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 广东省教学水平优秀学校 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学校 荔湾区“三书香活动先进集体 首批广东省德育示范学校 广州市学校民主管理工作三星级单位 全国科技创新十佳学校 广州市先进单位 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培训实践基地 广东省书香校园 广东省绿色学校 广东省德育示范校 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 广东省现代教育示范校 广东省体育特色学校 广州市文明校园 广州市新课程改革样本校 中美高中生交流基地学校 参考资料: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李延彬 校长 陈秋兰 副校长 黄建国 赵秉乾 参考资料:
文化传统
校名

真光,出自基督教《圣经》中的一句话:“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真”指“十字架真理”;“光”指“基督。

校训

尔乃世之光”(Thou Art the Light of the World),建校时释义:你们是世上的光。1984年校训恢复后,赋予含义??当学生从学校获得了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就要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要用自己掌握的本领,为社会尽力尽责,发热发光,用自己的好行为去影响世界,服务社群,忠诚地为自己的祖国和民众作出贡献。

校徽广州市真光中学

真光校徽原是一颗八角银星,呈放射状对称排列。象征伯利恒之星光芒四射,意让学生仿效伯利恒之星引人认识神。1949年后,广州真光的校徽被改为共产主义国家国旗常见的五角星状。

香港真光中学1946年开校时校徽是一颗五角银星,后改成望海灯塔(一个石礁上的灯塔两边都射出一度强光)。九龙真光中学仍用五角星。1972年香港真光百周年校庆,校董会通过统一各分校校徽,重新设计校徽为广州母校原始的八角星。

校歌

1949年后,广州真光校歌被取消。直至1984年恢复原校名时,中文校歌一起被恢复,但遭到多处有目的性的删改,原版校歌是以粤语广州话唱诵,但广州真光已改成普通话。香港全部联校则保留原版粤语校歌至今。

原版

中华我国,中华我国,独立文明亚之东。

政成共和,民歌大同,学遍唐虞三代隆。

中华我国,中华我国,十万兆民表雄风。

卫我邦家,同胞情重,普遍教育乐融融。

爱我真光,爱我真光,谢师长善诱维良。

发聋振?,启迪多方,恍登临洙泗之堂。

爱我真光,爱我真光,天道由兹愈发皇。

十字旗飘,万古辉扬,能拯救失路亡羊。

勉哉同学,勉哉同学,暮暮朝朝同切蹉。

光阴易逝,日月如梭,催人岁月易蹉跎。

勉哉同学,勉哉同学,世纪风潮急且多。

木兰红玉,巾帼英雄,匡时伟业在我曹。

删改版

中华我国,中华我国,独立文明亚之东。

政成共和,民歌大同,翘首神州日兴隆。

中华我国,中华我国,十亿人民表雄风。

卫我邦家,同胞情重,普及教育乐融融。

爱我真光,爱我真光,谢师长善诱维良。

发聋振聩,启迪多方,恍登临洙泗之堂。

爱我真光,爱我真光,祖国由兹愈发煌。

五星旗飘,万古辉扬,胜利歌声震天响。

勉哉同学,勉哉同学,暮暮朝朝同切磋。

光阴易逝,日月如梭,催人岁月易蹉跎。

勉哉同学,勉哉同学,科技如潮急且多。

中流砥柱,时代英豪,匡时伟业在我曹。

知名校友
张广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现任中国鞍钢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

陈香梅,美国华裔共和党籍政治家、飞虎队陈纳德将军遗孀。早年为中华民国中央通讯社外语记者。现担任以推动全球文化交流为使命的“上海沃动科技有限公司”高级顾问,中国“陈纳德纪念馆”名誉馆长。

苏华,原中共福建省委委员、妇女委员会书记、福建省妇联主任。

郑儒永,中国系统真菌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录取招生
高中2012年招收16个班共832人。提前批面向全市12区招收622人,其中公费生510人(含体育特长生17人),择校生112人;第一批面向老三区(荔湾、海珠、越秀)招收公费生210人。

历年分数线

2012、2011年学校中考分数线如下:

提前批

年份

录取类别

招生区域

最低分数

最低分数 末位同分序号

末位考生志愿

末位考生分数

末位考生分数同分序号

外区最低分数

外区最低分数同分序号

2011 公费 七区 655 199 1 655 199 655 26 2011 择校 七区 686 240 2 686 240 686 240 2012 公费 全市 670 173 1 670 173 670 173 2012 择校 全市 664 278 2 664 278 790 55

第一批

年份

录取类别

招生区域

最低分数

最低分数末位同分序号

末位考生志愿

末位考生分数

末位考生分数同分序号

外区最低分数

外区最低分数同分序号

2011 公费 老三区 672 299 1 672 299 -- -- 2012 公费 老三区 661 196 1 661 196 -- --

备注:

1.“最低分数末位同分序号”是指向该院校投档考生最低分数的同分最大排位序号;

2.“老三区”包括越秀区、荔湾区、海珠区;

3.“七区”包括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萝岗区;

4.“八区”包括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萝岗区、南沙区;

学校地址
地址:广州市荔湾区白鹤洞培真路17号 (鹤洞大桥南,可经鹤洞路由鹤翔路口入)

邮编:510380

公交线路:

1、乘19、217、277路在“真光中学站(福盛花园)”下车;

2、乘地铁至“芳村”站下,由 A1 口出,再换乘19或217路公交车至“真光中学站(福盛花园)”;

3、乘69、70、91、121A、285、565、811路在“培英中学站(永红会场)”下车,往回走400米;

4、乘52、64、181、275路在“广中码头站”下车,往南走300米;

5、乘202、206、309路在“鹤洞新村站”下车,再换乘19或217路至“真光中学站(福盛花园)”。

相关新闻
世界名帅埃里克森钦点,广州市真光中学李智衡、陈富海进入中超广州富力队

2013年8月8日,中超二次转会期间,富力俱乐部把U17队伍中的李智衡、林良铭、黄镜彬、陈富海、马俊亮等五位17岁的广州本土小将正式注册。注册的这5名17岁球员,都是埃里克森钦点,都有可能获得中超登场机会,其中李智衡、陈富海同学是广州市真光中学足球队的主力,也是广东省U17队的主力。

中考信息

学校大全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广东实验中学

广州市越秀外国语学校

广州市育才中学高中部

广州七中

广州市协和中学

广州市第四中学

广州市第四十九中学

广东华侨中学

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

广州市第十六中学

广州市第三中学

广东省实验中学

广州执信中学

广州市广雅实验学校

2015 语文360网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