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广东省 >>广州市 >>越秀区 >>广州市培正中学
广州市培正中学
电话 : 020-87781242
地址 : 东山区培正路2号
中考网 : 广东省 | 广州市 | 越秀区
高考网 : 广东省 | 投票
学校简介 :

广州培正中学座落在广州市东山区培正路,占地6万平方米,校舍古朴典雅,环境幽静优美,是广州市花园式单位。1994年培正中学首批被省教育厅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  培正中学是广州百年名校之一,创办于1889年。1907年始建东山新校,三十年代又在香港、澳门建分校,近年来,穗、港、澳培正三校加强了联系和交流,有效地促进了教学的发展。培正建校以来,培养出大批杰出人才,培正校友遍布海内外,世办各地共有76个同学会。学校、校董会、同学会广泛团结联系校友,发动海内外校友、社会贤达捐资办学。兴建了培正百周年纪念堂、胡忠堂科学实验大楼、林炳炎基金教学大楼;配置了省、市一流的教学设备和电脑网络,为学生们创设了优良的育人环境和学习条件。 1984年学校复名以来,全校师生以“至善至正”为校训,弘扬培正“爱国爱校”的优良传统,以严治校,教书育,校风正,学风好,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成绩突出,连年获得高、初中毕业班工作一、二等奖,参加省、市毕业会考及学科竞赛成绩显著,成为社会公认的“加工能力强”的学校。培正中学有一支以特级、高级教师为骨干的师德素养好、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教师队伍。近年来,由于社会声誉提高,越来越多优秀生报考培正。  从1984年起培正创办英语试验班,多次获全国单列城市英语竞赛一等奖,在高考、初中会考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十几年不间断聘请外籍教师,探索英语教学改革新路。1994年开始,老校友胡应洲先生每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聘请四位外籍教师来校担任口语课教学工作,进一步强化英语教学气氛,很爱师生欢迎。培正体育达标先进单位,又是足球传统项目重点学校,多次荣获“市长杯”、“可口可乐”杯冠、亚军,新组建的女子垒球队获市“东凤”杯赛冠军。培正管乐队、红蓝摄影社、电脑俱乐部、学生电视台等也硕果累累,令人瞩目。由于培正中学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取得显著的成绩,学校连续几年被评为广州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1994年被评为广州市先进单位和广东省先进单位。


简介
广州市培正中学

广州培正中学座落在广州市东山区培正路,占地6万平方米,校舍古朴典雅,环境幽静优美,是广州市花园式单位。1994年培正中学首批被省教育厅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

培正中学是广州百年名校之一,创办于1889年。1907年始建东山新校,三十年代又在香港、澳门建分校,近年来,穗、港、澳培正三校加强了联系和交流,有效地促进了教学的发展。培正建校以来,培养出大批杰出人才,培正校友遍布海内外,世办各地共有76个同学会。学校、校董会、同学会广泛团结联系校友,发动海内外校友、社会贤达捐资办学。兴建了培正百周年纪念堂、胡忠堂科学实验大楼、林炳炎基金教学大楼;配置了省、市一流的教学设备和电脑网络,为学生们创设了优良的育人环境和学习条件。

历史沿革
创办之初 广州市培正中学

1889年,即阴历前清光绪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冯君景谦、欧阳君康、余君德宽、廖君德山、李君济良筹办开课。

1889年?,校名初名为“培正书院“,以月租四元半赁广州德政街一平房开学;是年有学生四十四人,专任教员二人,兼任教员五人,由冯景谦出任总理。

1890年,?因地方狭小而改迁大塘街。同时,从内地及海外得捐款七百馀两,除全年开支外,尚有盈馀,又续向中外教友募捐,以图购地建校。

1891年?,迁校雅荷塘。

1892年,?捐款略增,积馀稍丰,即以四百两购得珠光七约幢缆铺一间为校舍。

1893年?,贷款改建珠光里校舍,易名“培正书塾”,后得西印度教会刘福牧师之捐款,偿还债务。

1905年?,清廷废科举,改书塾为学堂。此时经济来源陷于绝境,遂告停办。

1906年,?教友再度募得,得款三千馀元,赁榨粉街房屋两间为校舍,定名为“羊城培正师范传习所”,廖卓庵任所长,以培训师资,是时学生有五十人。

完备时期

1907年?,用款二万二千多元,购地东山兴建新校。

1908年,?培正改隶两广浸信总会,新校舍竣工,是为“白课堂”。

1909年,?加建“第一宿舍”,耗资太大,再陷困境。

1912年,?民国成立,该校改名“培正学校”。

1915年,?学生人数增加,“第一宿舍”继续向右扩建,负债累累,后由张立才、杨海峰、张新基等组成‘培正维持会’向教友募捐,暂解燃眉之急。

1916年,?增办中学部。

1918年,?学生人数倍增,临时盖搭葵棚为课室,且为纪念创校三十周年展开募捐。“王广昌寄宿舍”及“陈广庆纪念饭堂”先后建成。同时友校“培坤女校”亦相继成立。

1922年,?“培坤女校”改称“培正女校”。接管培道蒙校,改为“培正国民学校”。

1928年?,该校获准立案,并改校名为“私立广州培正中学”。

1929年,?创校四十周年,校方决议建造“美洲华侨纪念堂”,在校庆时开幕。校友会改为‘培正同学会’。

1930年,?改建“第一宿舍”为澳洲华侨纪念宿舍”。“南楼”、“北楼”教员宿舍落成,“西关培正分校”同年创立。

1933年?,创办香港分校于九龙何文田。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黄启明校长率员生迁到鹤山城,翌年开办澳门分校,租赁芦家花园为校址。

1942年夏,分别在粤北坪石、广西桂林设“培正培道联合中学”。

1950年6月,将原迁澳之“广州培正中学”易名为“澳门培正中学。

1984年,复名广州市培正中学。

1994年首批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等。

办学条件
办学规模

截至2010年5月,校园占地面积近7万平方米,该校58个班,学生总数2594人,教职员211人。

硬件设施

截至2015年5月,校园具有20世纪初的校舍建筑,校门、美洲楼、图书馆、澳洲楼、王广昌楼等广州市文物建筑,并设有各个自然学科的实验室,建有图书馆,以及天文台、电子阅览室、网络室、学术报告厅、能容纳1300人的大礼堂、多功能体艺综合楼、天然草地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标准游泳池等各类文化体育设施,还有能同时容纳一千多人进餐的广州市A级饭堂。

师资力量

截至2015年5月,南粤优秀教师(余慧文)1人,特级教师(戴东祥)1人高级教师45人,中级教师75人,其中现有和在读硕士研究生23人。教师队伍中有全国优秀教师、省、市优秀教师39人。有11位教师曾作为交流学者赴英国、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泰国进行学术交流和文化交流。担任市、区各级教研会理事、特约教研员的骨干教师共38人。?

办学成果
学生成绩

高考成绩

2015年广州市培正中学高考,重点本科上线190人,本A上线率79.00%;本科上线率93.88%,重本上线率33.98%。

2014年广州市培正中学高考,重点本科上线125人,本A上线371人,本B上线491人,本科上线率92%。重本达标率190%,其中理科重点班重本率达82%。

2013年广州市培正中学高考,上线率达100%,重点上线率理科达31%,本A上线率达70%,本科上线率达93%。

2012年广州市培正中学高考,上线率100%,本A上线率70.63%,本科上线率93.45%。

素质教育

据官网2015年5月显示,该校曾连续四年荣获越秀区中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评比赛特等奖、市一等奖;广州市中学生运动会输送运动员一等奖和优秀组织奖;07、08年广州市首届、第二届中学生健康活力大赛第一名;07年越秀区首届“和谐杯”中小学管乐艺术节一等奖;08、09年广州市第五届学校艺术节管乐类、舞蹈类一等奖等。

学科竞赛

截至2015年5月,该校开设竞赛培训课程小组、自然学科兴趣试验探索小组。该校天文摄影小组的学生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该校的红蓝集邮协会,被评为全国首批、广州青少年集邮示范基地。

教师成绩

据官网2015年5月显示,英语科、化学科、历史科等科组连年被评为广州市优秀科组,化学科被评为广东省优秀科组。

英语科科组:科组谭念群、汤雪?、谢莹等老师分别上市一级的公开课。黄丹华老师参加了“广州市初中优质课”的评比,荣获一等奖。英语科科长谭念群老师是中国教育学会外语专业委员会的会员。并从2000年9月至今历任广州市第10届,第11届中学英语教学研究会理事,现任第12届中学英语教学研究会理事,任期到2008年8月。聂青华和黄丹华两位年轻老师是广州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第十三届特约教研员,她们的论文在在特约教研员论文评选活动中分别荣获一,二等奖。?

化学科科组:在刘元文主任主持下,科组已承担并完成二个国家级科研课题,一个市特约教研员科研课题;科组自编有校本课程《化学科学素养的培养与提升》。科组青年教师参加市、区组织的各种教学业务竞赛,冯桂明、尤枝亮、林志杰等老师获得优异成绩。

学校荣誉

(数据截至2015年5月)广东省安全文明学校;广东省少年军校示范校。2012年度获得国际生态学校绿旗荣誉。

文化传统
校徽

广州培正在2009年重新拼校名,与港澳两地培正英文名称划一。此前,香港校方用英文拼出广州音,广州则拼出普通话音(中共接管后),而澳门则用葡文拼音(实际和香港一样)。

校徽释义:

培正中学校徽创制于1916年,中间的书本图案承载着“至善至正”四个字的校训。红色的圆盘代表太阳,每个方向有七道光芒指向四方,代表火热的心。围着光芒的正方形,代表该校成员做事要有规范和原则或抱负,不能任意而行。而四条线亦可喻德、智、体、群四育。四线等长相连者,示四育并重。蓝色和四颗星星代表无垠的宇宙,喻要放开怀抱,目光远大,要像星星那样自发光耀于长空。再向外面是中文校名和英文校名,循圈而列。最外面的红色圆圈表示灵活处事,内里的正方形则代表做人的原则,外圆内方,教人们既要处理好人际关系,又需坚守原则,不可以随波逐流。

校训

“至善至正”

“我所命尔之言,当听而守之,致行尔 神耶和华所视为善为正者,而享福祉,爰及子孙,历世靡暨。”(你要谨守听从我所吩咐的一切话,行耶和华你?神眼中看为善,看为正的事,这样,你和你的子孙就可以永远幸福;申命记12章28节)?“耶和华乃善乃正,故以道示罪人兮。”?

香港培正何世明故校长(牧师)昔日对该校同工讲道时称,培正有别于其他广州基督教学校(他们的历史都超过该校的110年),不是外藉传教士创办的,而是由浸信会华人平信徒和牧者结合创办的。所以我们的校训除了基督的教训外,还有浓厚的儒家思想,像大学句“止于至善”就是了。因此我们的校训有中、西文化合璧的意味。广州校方指:“至善至正”校训蕴涵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之一:儒家思想的精华元素。其中,“至”在校训中可以理解为:一是有“最和极”的意思,最正与最善之事是培正人追求的目标。二可作“达到或追求”之解,只要是培正人,都要终身追求“善与正”,永不懈怠。

校歌 广州市培正中学

该校一般只唱诵第二版校歌的第一段,在1984年获当局复名后被换成了普通话,直至2009年才恢复广州话。

第二版

培正培正何光荣,教育生涯惨淡营。培后进兮其素志,正轨道兮树风声。

万千气象方蓬勃,鼓铸群才备请缨。爱我培正谟谋远,永为真理之干城。

校址三迁择地良,适中都会和村乡。白云高枕珠江带,百粤东郊一广场。

英俊青年资造就,飞鹏展翅任回翔。?爱我培正规模伟,实副其名允有光。

实施四育亦犹人,学生生活尤精神,?学生会社青年会,修养熏陶普大群。

时雨沾儒蒙善教,春风鼓铸乐无伦。?爱我培正多仁爱,基督为心一点仁。

第一版

爱我培第二家庭,几费手续经营。养育人材国家之命,兴学热心可敬。

育才首重基道精兵,负芨担簦兮我来培正,志比俞奋前程,如红日之东升。

壮哉壮哉同学少年,敬我培正校旗临风前。色兼红蓝态何妍,堂堂校旗招展。

校旗歌

红蓝色旗常高飞起,因培正学校永不死,Ray?Ray我培正培正,Ray?Ray我培正培正,Ray?Ray我培正,Ray?Ray?Ray!

《校旗歌》在培正同学聚会和外出比赛时作激励士气之用,相当于啦啦队歌。

学校领导

校长:吕超

党委书记兼副校长:许文芳

副校长:具惠兰、余慧文、王敏 

知名校友

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廖承志

国务院原副总理:邹家华

美国内政部副部长、里根总统亚洲事务首席顾问:王颂明

美国德拉瓦州副州长:吴仙标

加拿大卑诗省省督:林恩齐

物理诺贝尔奖获得者:崔琦

香港影视演员、歌手:陈键锋

校园风景
校门

始建于1934年,1994年重修。飞檐碧瓦,典雅崇丽。门楼高7米,宽11.5米。正面额题“培正中学”,背面镌刻校训“至善至正”。顶部脊上兽饰为龙头鱼尾,寓意鲤鱼跃龙门。注意每个瓦铛都铸“培正”二字。

澳洲楼

澳洲华侨捐资兴建的学生宿舍楼,1932年建成。红墙碧瓦,共三层及一地下室,原地下室是集体洗涤房。经重修,各房间内增设洗手间及盥洗室。

胡忠实验大楼

胡忠实验大楼落成于1992年,是胡应湘先生为纪念其父胡忠先生,捐资330万港元,于白课堂原址上建成。一楼为化学实验室,二楼为生物实验室,三楼为物理实验室,四楼为电脑室,五楼为多媒体教师,天台为天文台,内有从紫金山天文台订造的150毫米折射望远镜。培正天文摄影组摄影作品多次在全国竞赛中获奖。

林炳炎教学大楼

1994年由广州市荣誉市民林秀棠先生捐资,以其父亲林炳炎先生命名,在古巴华侨纪念堂原址上建成。为学校主要教学大楼。一楼为“至善”、“至正”两个会议室,二楼以上为初、高中教室。每个教室均配备有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师配有手提电脑。

金禧纪念亭

1990年,毕业于1940年的毓社校友为纪念离校50周年而捐资修建。毕业25周年称“银禧”,毕业50周年称“金禧”,毕业60周年称“钻禧”,皆于校庆日举行隆重典礼仪式,银禧的仪式为银禧加冕,由当年任教的老师给学生戴上红蓝帽子;金禧、钻禧则分别为金禧祝寿和钻禧祝寿,由校长为老寿星挂上寿牌。[1]

中考信息

学校大全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广东实验中学

广州市越秀外国语学校

广州市育才中学高中部

广州七中

广州市协和中学

广州市第四中学

广州市第四十九中学

广东华侨中学

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

广州市第十六中学

广州市第三中学

广东省实验中学

广州执信中学

广州市广雅实验学校

2015 语文360网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