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创办于1963年,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广州市首批创建的"国家级示范高中"学校。学校座落于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云集的科技、文化中心区域五山地区。华南快速干线和广园快速路等城市主干道直达学校附件,交通方便快捷,地理位置极佳。
学校占地面积六万多平方米,建有广州市一流现代化校舍,400米标准塑胶田径场,功能先进的校园网络。每间课室配置多媒体教学平台,每位教师配备了手提电脑。有设备完善的电子阅览室、语音室、图书馆、舞蹈厅、生物园、陶艺室、标本室等。能为同学施展自己的特长爱好提供充分的空间。有良好的食宿条件。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32人,其中特级教师5人,全国优秀教师、区"首席教师"4人,高级教师35人,一级教师80人,硕士研究生11人,获市级以上奖励的教师38人。教师中80%以上毕业于北大、北师大等名校。
悠久的办学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孕育了学校优秀的教育传统,形成了"重视基础、发挥特长、强化素质、分层育才"办学特色,教育教学成绩十分突出,高中毕业班工作连续十一年获得广州市8次一等奖,3次二等奖。2000年以来连续三年高考升学率达到100%,其中本科率75%以上。2002年吴韫琳同学登顶全省高考英语单科成绩第一名,谢永安同学被评为广东省2003年优秀学生(广州市仅有5名同学获此殊荣),并被保送到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近几年学校在各级各类的学科竞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共获得省级以上奖项85项,学校合唱团在"第六届北京国际合唱节"等多项比赛中获金奖,是广东省合唱协会唯一的学校会员。
,原石牌小学附设初中班100多名学生,迁至广州东郊猎德村广州市种苗公司猎德孵化场办学,由广州市教育局定名为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
1964年7月,迁到沙河瘦狗岭,由广州市教育局改名为广州市第五十一中学。
1965年7月,迁至广州五山地区鸡笼岗,恢复学校原名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
1968年,定为初级中学,按完全中学招生,隶属广州市教育局领导。
1975年,属郊区教育局领导。
1985年9月,划归天河区教育局领导。
1986年3月,被天河区政府定为区重点中学。
1995年4月,被省教育厅批准为省一级学校。
1999年5月,通过省一级学校复评。
2001年,被广州市政府确定为申报国家级示范高中学校。
2008年4月,被评为广东省首批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截止2013年,共有116个教学班,其中高中班65个,初中班51个,学生总数4900人。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分高中校区(五山校区)和初中校区(名雅校区、天润校区、龙口校区),四个校区占地总面积60000多平方米,其中五山校区占地面积56113平方米,茗雅苑校区占地面积12972平方米,龙口校区占地面积12010平方米,天润校区占地占地面积12075平方米。
下属学校
截止2013年,建成了教学综合大楼、教研活动楼、艺术附楼、科学实验楼、综合性体育馆、12层学生公寓楼和400米塑胶运动场;建设了综合校园网、考场监控系统、18间多媒体专用室和22间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2间语音室,2间综合电教室,2间综合报告厅和1间电子阅览室等,配置有108套多媒体教学设备、843台高新电脑和其他实验仪器设施,图书馆藏书近16万册。
师资力量截止2013年,有专任教师260人,特级教师3人(林少玲、袁长义、秦钦春),具有高级职称资格的的教师近155人,已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者58人。国家级基础教育“百千万人才工程”培训对象2人,国家级教研会理事5人,省级2人,市级8人。高级教师49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获国家、省、市级奖励优秀教师50余人。
高考成绩
2014年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高考,其中该校重本上线276人,重本上线率47%;本A上线率87%;本科上线580人,上线率97%。
2013年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高考,其中该校重本上线176人,重本上线率近30%;本科上线率超90%。
2012年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高考,其中该校重点上线184人,重本上线率30%;本科上线人数585人,上线率达95%。
学科竞赛
学科作品
科技发明
截止2012年,教职工获得全国、省、市荣誉称号获表彰的有9人次,获国家、省、市级奖励优秀教师48人在省级以上刊物或学术研讨会上获奖的论文有190篇。高中教师90%担任过高三毕业班教学。
如图:
校训求实创新,兼容发展。
校歌苍翠茶山脚,书卷气飞扬,你是我们向往的神圣殿堂。
碧草如茵,桃李吐芳,幼苗茁壮成长,校园硕果飘香。
晨曦照出年少身影,清风送来书声琅琅。
啊!四十七,我们学习的乐园,是你让我们长成栋梁。
风雨四十载,教海显风流,你是几代人梦开始的地方。
爱校团结,求实奋进,誓言心中激荡,团徽胸前。
孙季丰(1978届校友),1978年考入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1983年7月在清华大学取得工学学士。1986年4月在清华大学取得工学硕士,1992年在日本国九州大学取得工学博士。现为华中理工大学教授。
张向阳(1989届校友)。新西兰的虎票、龙票以及2013年的蛇票主笔设计师。
周末(2008届校友),首届南粤十大环保之星,世界环保大使,现就读于美国伯克利大学。
1964年学校迁址于广州沙河瘦狗岭。
1965年学校迁址于广州五山镇,学校建好两栋校舍(即2号楼和3号楼)。
1978年14岁初三学生陈丹立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高一级学生孙季丰考入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专业,《广州日报》、《广州青年报》予以报道。
1986年我校成为天河区唯一的一所重点中学。
学校被定为天河区重点中学1987年配置286苹果二型计算机室、语音室、英文打字室。
1988年扩建实验楼面积736M2建6层12套教工宿舍。
1988年学校建造1071M2三层学生宿舍,解决了距学校较远学生的住宿问题。
1989年学校完善基础建设校区办公和居住环境。
1990年中共天河区委书记于幼军、区长董金瑞、副区长卢光熹视察学校。
1991年王延交教师荣获广东省普教系统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
林少玲教师参加广州市青年语文教师优秀课评比,获广州市一等奖;
学校获广州市委、市人民政府颁发的"广州市文明单位"称号。
1992年学校评为市电化教学优秀学校。
1993年1月学校首届教育教学论文研讨会召开。
1994年董金瑞区长视察学校,区常务会议决定全面改造学校。
1996年3月为推进学校工作进一步发展,建成窗口学校,
1998年3月学校被评为广州市中小学生普法系列活动先进单位;5月学校被评为广州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先进单位;杨辉、宋晓贤老师及团委干部创办我校校刊《朝花》;8月学校建筑面积达5500M2的教研中心大楼落成并投入使用;9月推平原2号楼、3号楼主体大楼奠基;区委徐春平副书记带五套班子领导成员来校进行教师节慰问;学校被评为广州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奖励复印机一台;学校吴成杰老师被授予"广东省南粤教坛新秀"称号;10月学校学生合唱团获广州市合唱比赛一等奖;学校获广州市高中毕业班工作二等奖;11月学校举行"多媒体辅助教学开放日"活动;12月区委曹鉴燎书记、陈小钢区长、人大邝潮新主任、等五套班子领导来校参加校35周年庆典,体现了对我校教育的极大关心;学校两栋教工宿舍扩建竣工。1999年5月省督导室评估组来校复评省一级学校2天;7月学校党支部发展高三年级林莉同学加入,这是我校也是天河区第一个学生党员;8月学校学生合唱团参加中国首届西南合唱节比赛获一等奖;9月学校吴成杰老师被评为广州市优秀共产党员;根据广州市教委的教育扶贫计划,学校接收广西百色地区平果县黄老师、谭老师来校跟班学习;9月区委鉴燎曹书记、区政府陈小刚区长参加我校教师节活动;学校吴成杰老师获"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称号;10月学校获广州市高中毕业班工作二等奖;11月广州市人大普高验收小组来校视查;12月学校团委召开我校第五次团代会;学校符合福利分房条件的教师完成福利分房工作。
2000年7月我校政教处、团委组织108名学生深入广西自治区百色地区平果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手拉手"联谊活动,在当地和广州市引起强烈反响,多家电视台、广播电台和报纸予以报道;8月,近20000M2的教学主体大楼落成;9月学校19103M2八层综合教学主体大楼竣工投入使用;区人大邝潮新主任、区政府王旭东副区长参加教师节活动;10月图书艺术大楼动工;12月学校高中毕业班工作再获市一等奖;我校许安利、蓝营波、戴群老师我校学生10人参加省组织的全国初中物理知识竞赛,10人全部获奖,其中全国二等奖1人,三等奖1人,省一等奖2人,二等奖5人,三等奖3人;
2001年3月学校定为广州市示范高中;4月建新校门、围墙;8月学校领导班子换届,吴成杰任代校长、主持学校全面行政工作,宁彬任书记;同年学校获得广州市高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
2002年8月我校的学生何煜考上北京大学、吴韫琳获得省高考英语单科第一名;学校合唱团在北京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国际合唱节"上获得金奖;学校获得广州市高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12月天河区教育局任命吴成杰任校长。
2003年1月天河区委书记杨建成视察学校,关心学校的建设和发展;11月接受省一级学校复评;12月举行40周年校庆活动。全面启动申报国家级示范高中。
备注:
1."最低分数末位同分序号"是指向该院校投档考生最低分数的同分最大排位序号;
2."最低分数末位同分序号"是指向该院校投档考生最低分数的同分最大排位序号;
3."老三区"包括越秀区、荔湾区、海珠区;
4."七区"包括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萝岗区;
5."八区"包括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萝岗区、南沙区;
学生类别招生人数2012年招生计划
公费580人
择校150人
中考信息
学校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