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第三实验中学
电话 : 0851-8645477
地址 : 贵阳市富水南路中山大厦B座
学校简介 :
贵阳实验三中位于风景秀丽的东山扶风小区、贵阳电视塔旁,是贵阳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为满足贵阳市民对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的需求,按一类示范性高中标准新建的一所具有一流环境、一流设备、一流师资、一流管理的全封闭寄宿制独立高中。学校办学规模为36个教学班。学校已于2004年9月正式开学,现有在校学生1705名,在校教职工133名。
开办初期,学校以“为学生一生奠基,为民族未来负责”为办学宗旨,以“精细管理抓常规,全面发展重基础”为办学特色,以“一年打基础、二年抓提高、三年见成效”为发展目标,确立“人本为先、知行合一”的校风、“爱生、敬业、创新、奉献”的教风、“立志、勤学、求索、合作”的学风,培养“理想远大、基础扎实、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优秀中学生,使之成为适应未来的一代公民、一代英才、一代伟人。
学校拥有由贵阳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面向全国公开招聘的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适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教师平均年龄约35岁,其中全国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省级骨干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市级名师、市级学科带头人等占50%,中共党员占48%,他们“治学严谨、爱生如子、敬业奉献”,深受学生的喜爱及家长的认可。
历史沿革
2010年12月,贵州省教育厅组织专家组对贵阳市第三实验中学进行了升类评估,经省教育厅党组审批,同意贵阳实验三中由二类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升为一类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2013年,贵阳实验三中与贵阳一中成为贵州省仅有的两所一类示范性高中。
学校简介
贵阳市第三实验中学屹立在林城东山之颠的贵阳实验三中是为满足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贵阳市委、市政府于2004年按一类示范性高中标准打造的全封闭寄宿制高中。
八年来,贵阳实验三中秉日月之光华,汲大地之灵气,承时代之使命,载家长之希冀,得实验三中人“艰苦创业,同心实干”心血之哺育,书写了黔中教育事业的新篇章,赢得了全社会的良好信誉和大力支持。2010年被评为贵州省一类示范校。
学校占地面积56647平方米,校园建筑面积45940平方米,2030名在校学生和163名教职工人在环境典雅优美校园环境,设施设备先进一流共同生活学习。办学八年来,这样一支师德高尚学历层次高、业务精湛、爱生敬业、团结协作、与时俱进的优秀团队取得了辉煌的教育教学成果,近年来获得“全国和谐校园先进单位”、“贵州省青少年科技特色学校”、“贵州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贵州省课改样本学校”、“贵州省科普教育基地”、“贵阳市基础教育教研、科研先进集体”、“贵阳市综合实践学科基地”、贵阳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优秀学校”、贵阳市数学学科基地等荣誉称号。
“没有高素质的教师,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教育。”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中,提出了“以教师的职业道德为一个重心,以教师精湛的业务水平和较强的适应能力为两条主线,以建设好干部、党员、教职工三支队伍的一、二、三工程”。在八年多艰苦创业的历程中,形成高级教师61人,各类骨干教师32人、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有1人、硕士学位的教师有46人,的教师团队,学校八年来形成的“德育为先、教学为主、精细管理,全面发展”的教学优势与育人特色,主要得益于学校拥有一支“德才兼备、教有所长”的一流师资。
在全体教职工同心协力、共同拼搏下,从建校开始每年为清华北大等名校输送了大批人才,连续五届高考均获贵阳市示范性高中高考入出口评估一等奖,一本、二本上线率逐年提升。建校六年培育了2010年贵州省高考状元。目前已有50余人就读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高等名校,10余人就读于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学府。
学校将基础性课程、研究性课程和创新性课程这三个不同的层面相结合,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的科技类、创新类、兴趣类社团组织,坚持科技教育普及和提高相结合。普及到每一位学生,提高在每一个学生社团。从学科竞赛,到研究型课题,再到网络、电脑、环保、文体等等,无不硕果累累。在各级各类的研究性竞赛中有500余人次获奖,在创新类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励近300人次,其中有45项学生作品已取得国家专利证书。2012年有三名同学在“斯德哥尔摩水奖”评比国内决赛中获的二等奖,第十八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上,为贵州省争得了两枚金牌,三枚银牌,一枚铜牌。
高尚的师德是实验三中人永恒的追求,每一位成员将对学生的爱和责任放在心里、担在肩上,从清晨的教室、午餐的食堂再到晚自习教学楼走廊、寝室外都留下教师关怀的身影,从课堂的内外的谆谆教导、耐心辅导到操场边、花园里心与心的交流,从犯错误时严厉的批评到无助时一句鼓励的话语,这个优秀的团队中的每一份子一直默默地无私地奉献着,滋润和影响着学生,赢得学生的尊敬、家长的信任和社会的认可。在2010年全市师德师风现场会上,市领导号召全市教师向实验三中教师学习。
学习、实践、再学习是实验三中人迅速成长、面向未来的途径。从全员研究生班的学习,到每一次的说课交流,循环听课,到每学年的各类交流论坛、优质课、示范课、研究课、展演课、汇报课、学术年会等学习活动,每一位实验三中人在各种平台上,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使专业素养迅速提升,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适应能力强,特别能战斗,深受学生尊敬的优秀的团队已经成熟并在不断提升。
在贵州省教育厅、贵阳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这所新世纪起航的、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学校,以其勃勃生机和丰硕的成果已赢得社会各界的信任和支持。
贵阳实验三承载着时代的使命,肩负着党和政府的寄托、家长的希望。在未来的征程中,实验三中将以“以改革创新、提质增效、追求卓越”为主导,继续推进学校的“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建设,抒写更加辉煌的新篇章。
办学条件
硬件设施
学校占地面积56647平方米,校园建筑面积45940平方米,设施设备先进一流。
教学规模
学校有2030名在校学生和163名教职工。
师资力量
学校有高级教师61人,各类骨干教师32人、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有1人、硕士学位的教师有46人,的教师团队。
校园文化
办学宗旨
为学生一生奠基,为民族未来负责发展目标
一年打基础、二年抓提高、三年见成效校风
人本为先、知行合一教风
爱生、敬业、创新、奉献
学风
立志、勤学、求索、合作
目标
培养理想远大、基础扎实、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优秀中学生
办学成果
贵阳市第三实验中学14位教师承担了市级公开课、研讨课、讲座等任务,
5位教师承担了省级或市级的教师培训任务;
承担国家级、省级、市级、校级科研课题共13个;
2004年首届全省高中数学竞赛中有27名学生获奖,其中一等奖4名;
2005年贵州省第二届高中数学竞赛中有65人获奖,其中一等奖11人;
2005年全国“希望杯”数学竞赛中有9名学生获复赛资格,4人获奖。
2005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中该校获得复赛资格学生人数占贵阳市复赛总人数的54.5%。
全国创新大赛获得二等奖一人、三等奖两人;
全省青少年科技竞赛中共有43人获奖其中二等奖9人;
全省中小学创新实践能力成果奖评比中共有46人获奖,其中一等奖30人
2011年高考该校高三十班龙婷同学以682分的优异成绩获得贵州省理科状元。
精细管理
针对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的生活、学习中的弱点,实验三中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为指导,对学校整体工作实行“三全精细化管理”,即“全员参与”、“全面实施”、“全程监控”,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处处有人管。
很多实验三中的新生,进校后都会感觉学校管得很严,有的学生甚至产生后悔来实验三中的想法。但当学生在精细管理中一点点规范自己的行为,一点点融入到精细管理所营造的良好学习氛围后,良好的行为习惯就不再需要外在纪律的约束。2009届(10)班同学在国旗下讲话中说到:“高一我们被动地接受管理,高二我们主动地适应管理,高三我们轻松地享受管理”。
通过精细的管理,不仅形成了良好的学风,创造了优越的学习环境,还直接规范了学生的行为,培养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很多实验三中的家长都切身感受到了自己孩子到实验三中后行为习惯的变化,感受到孩子的懂事与成熟。
宏志班
贵阳市实验三中从2004年起开设宏志班,截止2010年已累计帮助350名贫困的学生进入高中学习。2010级宏志班班主任刘世雄说,每一个宏志班的同学在高中三年期间的学费、生活费等共计2.2万元,这笔费用由省文明办、宏志教育基金以及学校三方承担,而宏志班同学也在用他们的优异成绩回报社会。宏志班同学100%考上本科学校,90%上一本,西部助学工程通过各方投入,就可以完全解决同学们学习生活费用,不再耽忧,静心学习,而且他们深刻的体会到,要改变自身的命运、就要通过学习,要改变家族的命运,就要具有能力,那么,他们的动力是无穷的。
校园活动
校园“三大节”
每年的校园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三大节”活动,让贵阳实验三中学生的住读生活过得多姿多彩。
科技节:做个小小发明家
在贵阳实验三中,有一个全体学生都向往的学生科学院,下设动物学、地球与空间科学、行为与社会科学、节能、微生物学等10多个研究所,科学院的院长以及各研究所的所长,全部由在校的学生担任。
在学生科学院的组织下,学校每年的科技节可谓是异彩纷呈,热气球升空,飞艇环游贵阳等项目都开了全市中学生科技活动的先河。每年,学校都会邀请有关专家,为学生量身订作50个以上的科研项目,2008年以来,已有33个由学生完成的科研成果成功获得国家专利证书。在全省的科技创新大赛中,学校也是频频折桂。
艺术节:让生活充满高雅
每到学校艺术节时,学生总感觉自己身处艺术的殿堂。“新年诗会、文艺汇演、校园剧、双语演讲、书画展览、社团艺术展演、合唱季……”等舞台上充分展现出多才多艺的实验三中学子的风采。
不仅在艺术节期间,就连在日常生活中学校也流淌着艺术的气息。每到课间休息时间,在各楼层休息大厅放置的可供学生自由弹奏的钢琴边,总是围满了一群陶醉在世界名曲里的同学,各种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的艺术活动招贴也时不时出现在宣传栏中。
体育节:人人都是阳光少年
“本来只是我的业余爱好,在老师的指点下,越打越有兴趣。”高一(8)班的孙宇翔没有想到,自己能在全市青少年羽毛球锦标赛上获得一等奖,而最初打羽毛球的动机,就是为了减肥,有一副健康的体魄。
事实上,在实验三中,每年的体育节总是全校学生的运动盛宴,田径运动会、迎新篮球比赛、排球比赛、拔河比赛、跳绳比赛、棋类比赛等项目总能让他们找到一展活力的天地。学校田径运动会的入场式可以说是各班风采的集中展现,为了获得最佳入场创意奖,有的班级放飞长达数十米的风筝,有的班级舞起了中国传统的狮子,各班总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多彩“社团课”
在实验三中,每个学生都是“团员”,都参加了至少一个以上的各类社团。学校社团课是学生培养、展现特长的世界。学校从创办以来,已先后由学生自主创办了包括搏击社、轮滑社、动漫社、天文社、心理社、文学社、民乐社、电声乐社、说唱社、影视社、街舞社、拉丁舞社、民族舞社、棋社等深受学生喜欢的各种社团组织。
每一个社团的创办和发展都有自己的故事。2008届学生王唐铖松酷受搏击,初中就获得了跆拳道黑带的称号。进校以后,他发现周围很多同学也有此爱好,便萌生了创办搏击社的想法。在取得了学校支持后,搏击社有了固定的活动场所,成员一度达到150人左右。在活动时间里,成员们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整个道场一片龙争虎斗的景象。顺利进入大学后,王唐铖松成为了一家专业跆拳道会馆的教练,他说:“现在很多工作经验都来自高中组织社团的经历”。
像王唐铖松这样在组织社团课中得到锻炼的学生还很多,学校文学社的创办者2008届的石娇同学用自己高中三年创作的长达数十万字的文学作品以及广博的知识面打动了香港浸会大学的招生老师,最终以全省面试及成绩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获得该校的录取和全额奖学金。
丰富“实践课”
精彩的校园生活中时时处处渗透着教育的光芒,学校校园活动最大一个特点就是学生是校园活动的真正主体。围绕培养学生自主性这一目标,学校在课程体系中创造性地开展了校内实践活动课程,每一项大型活动、每一个学生组织、每一天的日常管理,都离不开学生的身影。学生可以参与大型活动的策划和组织、成为大型活动的评委或志愿者,也可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参与学校的各个层面的管理。通过校内实践活动课程,挖掘出连学生自己都不知道的潜质,全面提升了学生能力。
高考曾取得648分高分的理科毕业生喻彬,在学校的综合实践课程就是学生会劳动部长及所在班级的劳动委员,谈及这一岗位,他说:“很多人认为做这些事会影响学习,我觉得恰恰相反,不仅没有影响到学习,还会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同时可以调节比较枯燥的学习生活。”在喻彬任职学校劳动部长的第二年,适逢学校“申示”,喻彬召集劳动部的全体成员为每个班级、每个寝室的卫生状况制定了更为严格的打分细则,比如,要求各个班级将每次使用完毕都要冲洗干净的拖把整齐摆放在洗手间入口处的指定位置;使用完毕的黑板都要用湿抹布擦拭干净;在校园内张贴卫生环保温馨提示标语……等等,为学校顺利通过严格的“申示”检查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3年过去,喻彬也在这种“享受管理”的过程中享受着快乐,他告诉记者:“高一刚进校的时候,我性格很内向,后来通过竞选演讲担任劳动部长后,因为经常要进行组织、沟通、服务工作,性格逐渐变得开朗、外向、细心,勇于向外界寻求帮助,以前不敢向老师提问,后来尽管是很小儿科的问题都敢问了,无疑对自己的学习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多彩的生活,丰富的实践,磨炼了意志,培养了兴趣,发展了特长,挖掘了潜质,提高了校园生活的质量。
社会关怀
2012年5月7日下午,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专家、领导一行十四人在省教育厅、市教育局相关领导的陪同下,到贵阳市第三实验中学参观。
据悉,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赴贵州考察是北京市人民政府落实国发〔2012〕2号文件精神,全力支持贵州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举措。贵州省教育厅霍健康厅长对此次活动高度重视,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给贵州教育带来新的思想,新的视角。
到贵阳实验三中参观是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赴贵州考察行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北京专家、领导在实验三中杨丽华校长的带领下,参观了学校的优美校园,观看了学校的宣传片,并同学校领导就教育教学及管理方面进入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对外交流
2010年
2010年3月底,英国库菲希尔斯学校的校长和15位学生来访贵阳市实验三中。交流中,实验三中同学得知,这所英国学校也有一个由学生发起的环保组织,名叫Green Team。“这个环保组织的规模很大,现在已经联合了当地14所学校的学生,大家共同推进环境保护。”实验三中环保委员会核心成员之一的卓越,和这些英国学生有过面对面的交流,他很感叹Green Team的影响力。
2011年
2011年4月1日,在市教育局钱味荞同志陪同下,英国教育考察团到贵阳实验三中考察交流,考察团成员有英国科尔费山中学高级教师、夸美纽斯项目顾问及申请评审员、英国国际教育专家咨询组理事DaveSmith先生,英国剑博教育集团董事长、英国贵州联谊会会长、中国大西南英国联谊会副会长、英国华夏文化协会顾问杨松先生,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法医鉴定及毒品兴奋剂检测中心博士陈蓉蓉女士,英国华夏文化协会贵州分会会长蒲玉先生等。实验三中贺仿、梁灵、孔德富等校领导接待了来宾,学校部分英语教师和办公室、教科处、信息中心等相关人员参加了接待和座谈。
英国教育考察团参观了实验三中校园,观看了学校专题片《耕耘》,和学校领导、教师进行了座谈。在参观完实验三中校史陈列馆后,考察团一行到学校食堂就中式午餐。考察团对实验三中井然有序的校园环境、积极浓厚的学习氛围及学校出色的教育成效大为赞赏。双方还就进一步加强合作与交流进行了商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