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第一中学(福州一中)是福建省教育厅唯一直管的中学,原国家教委确认的中国名校,其前身可追溯至清嘉庆年间(1817年)创建的“凤池”书院和同治年间(1870年)创建的“正谊书院”,1902年两院合并更名为“全闽大学堂”,是福建最早的公立学校,1951年定为现名,迄今 (2009年)已有192年的历史,蕴育形成了“植基立本、成德达材”的校训和“严谨、求实、竞取、活跃”的校风,长期以来一直是福建省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学校以办学理念先进、师资力量精良、校风常抓不懈为特色并成为立校之本和强校之路。
目前学校图书馆藏书丰富并全部实现电子化管理。"数字校园"已初具规模,校园网四通八达,拥有500个上网终端的校园网和新建成的"福州一中网站",不仅可连接到校园内所有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办公室,而且网络中心装备有丰富的教学资料库、电子备课系统、仿真实验室、数字化图书等软件,供广大师生随时使用。遍布各学科的多媒体演示教室、多功能电子阅览厅等硬件也设备齐全。校内6500系列的主交换机和3500普通交换机构成的主控枢纽,可连接到教职工的每家每户,实现了千兆到楼,百兆到桌面的高速通道,充分发挥了校园网的应有效益。
以校友林觉民的名言"为天下人谋永福"为办学宗旨,以"植基立本,成德达材"为校训,以校友邓拓名言"坚持真理,嫉恶如仇;铁骨铮铮,宁折不弯"为精神楷模,以"心术端正,文行交修,博通时务,讲求实用"为育人目标,以"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志向高远,风仪端朴"为学子风范,历久形成"勤奋、严谨、竞取、活跃"的优良校风,教风以"严、实、细、活"著称。确立了福州一中育人宗旨八大支柱,即国家责任、独立人格、学会学习、健体怡情、服务意识、国际视野、实践能力、自力自治;用"Moral(道德)、Modesty(谦逊)、Multiplicity(多样化)"重新阐释为福州一中校标。
地区:福建省
级别:初中1年级~2年级(08年秋季开学后)、高中1年级~3年级
校长:李迅
刊物:《拓风》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上街镇大学城乌龙江大道
早在1938年学校即被列为中国最优秀的十所中学之一受当时教育部传令嘉奖。1957-59年连续三年获得中国高考红旗;1963年被定为福建省首批办好的十所重点中学之一;1979年又以办学成绩优异受国务院“通令嘉奖”;1993年被确认为全省第一所一级达标中学。学校历年的高考成绩稳居全省前茅。学生参加各项竞赛屡获佳绩并已夺两面国际奥赛金牌、入围INTER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在中学生体育赛事中已连续多年团体夺冠;学校音乐会向社会公演受到广泛赞誉。
长期以来福一中历任校长一直都坚持着当时最先进的办学理念,知名的校长中有前清溥仪的帝师陈宝琛,有被联合国亚太教科文组织列为当代教育家的陈君实,有被评为福建省科技管理专家部级劳模的朱鼎丰,有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并被评为省优秀专家的现任校长李迅。学校名师荟萃,教风以“严、实、细、活”著称。一批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已构成师资的核心力量。
福建省立第一中学时期:(1915.1?1927)
民国四年间(1915年1月)福建高等学校遵照省令改称“福建省立第一中学”。预科生转为中学生,秋季始业,学制四年,开始统用普通话教授。
1922年9月,又根据第七次中国教育会议改革学制系统,试行中学六年,高、初中分段的“三三”制。
省立第一初级中学、省立福州初级中学时期:(1927.1?1929.8)
民国十六年(1927年1月,福建省临时政务委员会,对全省公立中学进行调整,将原本的高中班级并入省立第一高级中学及省立理工中学,又将停办的华侨中学、女子师范学校的初中班划归于此,学校也自此开始有女学生。校名也改为:“省立第一初级中学”。次年10月,省立第二初级中学并入,设二部。
1929年1月易名“省立福州初级中学”。
省立福州高级中学时期:(1939.8?1946.1)
1939年8月,奉命分置高中、初中两校,一为“省立福州高级中学”,校址仍在文庙;一为“省立福州初级中学”,新立校址于沙县洋溪,两校各自独立。
省立福州中学时期:(1946.1?1949.8)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1946年1月学校迁回福州三牧坊原址,增设初中班,复称“福建省立福州中学”。
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时期:(1949.8?)
1949年8月17日占领福州。9月中旬中共省级人民政府派军代表接管学校,执行“维持原校,逐渐改造”方针。学校由省教育厅直接领导,10月12日举行正式接管典礼暨开学式。
1951年4月改称“福建省福州中学”。
1951年8月l日正式定名为“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至今。
1952年2月,福建省教育厅委托福州市人民政府领导,直接由福州市文教局管理。
1952年8月建立中共福州一中支部并收归省教育厅直接管辖。
1956年~1958年,连续三年夺得“高考红旗”。
1969年6月,在文革期间下放福州市宣教组,并由福建省农械厂领导与管理。
1979年3月1日收回福建省教育局管理,恢复校长责任制。
1997年秋季,初中部停止招生。
2000年秋季,初中部取消。
2002年5月13日,时任福建省省长确定了“保留发展新校区,建设新校区”的方针。新校区占地220亩,总投资1.84亿元。
2004年秋季,新校区开始招生。
2005年秋季,旧校区停止招生。
2007年秋季,初中部在老校区恢复。
新校区对学生品行管理很严,最为明显的表现在管理学生头发上。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自由性。另外,学校专门发明了“红条”“白条”“黄条”,对学生的品行表现进行奖惩。“红条”是专门对学生品行表现优异的记录,而“白条”、“黄条”则是对学生不良品行的惩戒。凡是领到“白条”的同学不得参加任何评先活动,领到三张“白条”的同学将会领到一张“黄条”,“黄条”即意为学生的不良行为将永远记录在案。
学习环境初中部根据福州市教育局的决定,福州实验小学和井大小学成为福州一中初中部2007年秋季招生的对口小学。依靠福州一中高中部的良好声誉,福州一中初中部已经被市民看作福州市一流初中。
植:根植
基:基础
立:树立
本:根本
成:成就,完成
德:道德,品行
达:通达,达到
材:才能,才学
意思是: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指导思想,根植于坚实的基础培养,使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校风
福州一中的校风为:勤奋严谨 竞取活跃
其中“竞取”原为“进取”,为强调培养时代所需要的竞争精神,改“进”为“竞”。
校歌
现用校歌为抗日战争时期的校歌,经2004年校双代会表决确定为福州一中校歌。这首歌由福州一中教师管雄、饶士斌分别作词、曲。
创作背景
1938年,全面抗战爆发后,福州一中被迫迁校沙县沙溪。这首歌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出来的。福州一中的师生唱着这首歌迎来1949年8月17日福州解放。
三牧之星奖学金
永辉奖学金、永辉助学金
四八春奖学金
华昆奖学金
华昆奖学金分为品学兼优奖和特长奖各3人,奖金每人8000元人民币。
兴趣小组
机器人工作室:成立于2004年2月,成员约10人,最好成绩是在当年的全省机器人比赛的足球对抗中取得银牌。
天文兴趣小组:在新校区有专为天文兴趣小组准备的天文台。
物理兴趣小组
化学兴趣小组
生物兴趣小组
数学兴趣小组
信息学兴趣小组:曾经有多人获得NOI金牌入选国家集训队,并曾获得过2枚IOI金牌。
福州一中论坛
福州一中论坛是由cly借用学校服务器资源搭建的一个论坛,建立于2001年7月27日,前身为“红蜻蜓聊天室”。
地址:http://www.fzyz.cn/forum/
ADN学生联盟
ADN学生联盟是由福州一中2007届(2004级)学生胡伯涛于2004年入学后创建的论坛。
地址:http://bbs.adn.cn/
中考信息
学校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