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江西省 >>宜春市 >>奉新县 >>奉新县第一中学
奉新县第一中学
电话 : 0795-4622770
地址 : 奉新县城西路146号
中考网 : 江西省 | 宜春市 | 奉新县
高考网 : 江西省 | 投票
学校简介 :

奉新一中始创于1943年2月,初名“奉新县立初级中学”,校址位于奉新县澡面村。抗战胜利后迁址城郊赖家地,1949年8月迁址县城西门。1958年增设高中部,学校易名为“奉新中学”。“文革”期间,校址先后迁往罗坊(现罗市)胡楼坪、县城张家地等处,1972年迁回县城西门。1978年8月改名为“奉新县第一中学”,并被列为江西省重点中学。1999年8月,奉新县委、县政府决定将原奉新县第一中学、奉新县第二中学的高、初中分离,高中部合并组建成现在的奉新一中,校址由县城西门迁至县城西北的城西路146号。 经过五十多年特别是近二十年的发展,奉新一中已成为一所教学质量优良、有一定知名度的省级重点中学。目前,全校有45个高中教学班,学生2872人;在职教职工191人,其中高级教师40人,一级教师92人。 学校毗邻森林公园,四周青山叠翠,地势开阔,发展余地大,现占地面积160多亩。学校绿化面积60多亩,绿树掩映,花木葱茏。校园分教学区、学生生活区、学生活动区、休闲区、植物园区、游泳池、教工住宅区共七大部分。除教工住房外,学校用房建筑面积达27300平方米。新校组建两年来,新建了教学楼、 科技楼、 办公楼、多功能的文体馆、采用电脑管理外观堂皇的食堂以及配有电话、卫生间的学生公寓等八幢建筑。科技楼拥有1个天文台,10个理、化、生实验室,2个微机室,2个多媒体教室和2个72座多功能语音室,3套多媒体投影仪和视频展示台,3个 多媒体投影系统,视听阅览和课件制作设备完善:其设施均按最新标准一步装备到位,达到全省先进水平。多功能文体馆,造型美观、结构新颖。学校建成了六频道卫星电视接收发射中心,组建了闭路电视系统,每个教室均配有29?彩电和幻灯机。办公室设施齐全,教师办公电脑40多台,配置到备课组,并与多媒体教室联成了一个多媒体教学网。建筑面积2160 平方米的图书馆,内设藏书室二间,目前藏书四万多册。阅览室五间,约600 平方米,一次可容纳400多人阅览,各类报刊300多种, 每天借阅量达1600多人次。校内开辟了多处学生活动场地。标准化运动场、室内外篮球场、乒乓球场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健身场所。路边警示牌、阅报栏、宣传窗、黑板报显示出浓厚的人文氛围。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新时期的办学规律,制订了“爱国、求真、勤奋、创新”的校训,形成了“敬业、爱生、博学、自律”的教风和“静心、刻苦、诚实、进取 ”的学风,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培养出了大批品学兼优的人才。仅近十年就为大专院校输送合格新生3872人,其中本科以上1769人,弟子遍布全国各著名重点院校,仅北大、清华、中国科大就有35人,其中1996年熊瑞勤同学以全国报考科大少年班750名考生中第三名的成绩录取中国科大少年班,1994年丁毅同学以全地区理科第一名的成绩录取清华大学,1998年熊奏凯同学以全区文科第一名的成绩录取北京大学。这两年,我校高考成绩也连上台阶,尤其是2001年,我校总录取率在全市位列第三,我校的高考和各方面工作都得到社会的充分肯定。在各类学科竞赛中,仅近十年就有230余人次获得省级以上奖励, 学校航模队多次代表宜春地区参加全省、全国比赛,先后获全国比赛金牌6枚,省级4枚。新校组建后的两年,在宜春市举行的高中生计算机应用和英语听力比赛中,我校均取得优良成绩;生物、物理竞赛分获省一等奖、二等奖;作文在市、省及国家级比赛也获得好名次。学校于1987年和1998年度两次被省教委、省体委命名为“江西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后获得省教委授予的《田径业余训练先进单位》,“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等荣誉称号;1999年获“江西省全民健身运动会优秀组织奖”;1994、1996、1998、2000年度学校被评为地级“文明单位”。1999年8月,校领导在 新校组建之时提出“以德治校,以德兴校”的办学理念,并将这种理念渗透到长期的教育教学与管理之中。学校创办了以德育为中心的《风华》校报;设立了校长信箱;成立了心理健康咨询室、广播站。积极开展“做文明学生,创文明校园”、“养成教育”等活动。2000年初,我校被宜春市评为“德育示范学校”。 学校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造就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教师队伍。教师中涌现出一批先进个人:全国先进工作者陈少平;全国优秀教师谢祥援、温声林;全国优秀班主任杨剑秋;全国学校卫生工作先进工作者陈光英;省“劳动模范”徐公田;省“优秀教师”熊水藻、洪畴伟。1992年,陈少平、金继忠、邹仕澄三位教师获全省物理实验教学竞赛第二名;1994年刘胜强老师获全省化学优质课竞赛高中组第一名;1998年刘蔷薇老师获全省化学优质课竞赛二等奖。近两年来,在全市优质课比赛中,我校老师多人获得一等奖;物理教师自制的教具参加第四届全国教师自制教具展评,获得我省唯一的全国一等奖;学校先后派出十几人参加省级、一人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我们还鼓励在职教师报考研究生,目前有一名英语教师正在脱产攻读硕士课程。我校是《江西省现代化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学校十分重视教育教学的研究,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实施,省级科研科题《提高语文能力素质多元教学课题研究》、《数学思想与方法在每学年各阶段的教学实践》已立项运作,参与了国家立项的《全国英语“四位一体” 复习教学方法》的课题研究。近两年,我校教师论文在省级、国家级竞赛中有60余篇获取一等奖 。学校经常派员外出参加各类培训,积极组织校内教师培训,现在全校50岁以下的教师大多能较熟练运用电脑为教学服务,还有一批人通过了国家一、二级计算机考试。此外全校每位教师都能熟练使用幻灯机、录放机等。 面对新世纪教育大发展的趋势, 学校年轻的领导班子正以超前的眼光、蓬勃的朝气描绘着新一中的美好蓝图。


历史沿革
奉新县第一中学

二战期间的1943年2月,为了培养反法西斯的后备力量,当时的政府在离奉新县城100多里的山区澡溪澡面里创办这一学校。后来,6迁校址,6易校名,至今已经走过了65年的风雨历程。在这65年中,学校为奉新县的各项建设乃至全国的各行各业培养了无数优秀人才,其中考入高等院校后再获得博士学位的有150余人,有中科院院士、学部委员刘高联,国家国资委研究中心宏观战略部部长、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赵晓等,还有许多在国内、国际各个领域冲浪弄潮的时代精英。60多年的办校历史,积淀了丰厚的人文底蕴,60周年校庆的成功举办,在奉新一中的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闪亮的丰碑。

办学条件
学校占地260多亩,东邻教育园区,西连森林公园,北傍狮山,南滨潦河,东距县城中心2公里,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校园规模颇为壮观。学校布局合理,建筑精巧实用,教学用房鳞次栉比,附属建筑参差错落,建筑面积50000平方米。学校环境优美,绿化、硬化、亮化均已达标,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理想场所,荣获了“江西省园林绿化单位”和“江西省绿化模范单位”称号。校园空间的拓展和田家炳楼的兴建,为全县普及高中教育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师资配套
学校现有教职工241人,其中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82人,一级教师75人;有教学班64个,学生3850人。学校现有5栋教学大楼,备有8频道校内电视网、校内广播网和英特网及多媒体设施;4栋学生公寓,内部生活设施齐全;1栋学生食堂;1个多功;1栋科技大楼,楼内装备了电视控制中心和微电脑折射式天文望远镜,闭路电视直通教室;2栋办公大楼,设有电子阅览室,计算机配备到教研组,接通了宽带网;1栋图书馆,藏书18万册;1个标准田径运动场,承办了一届全国青少年散打比赛、三届江西省青少年举重比赛,一次宜春市中学生田经运动会。学校还有篮球场15个、排球场4个、羽毛球场3个等。近年来,学校全力打造名校形象,着意营造和谐氛围,认真实施名师工程。学校教师先后荣获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21人,在省、市级优质课或多媒体教学竞赛活动中荣获一等奖的有30余人次,在全国各出版社出版学术著作的有10余人次,在全国各级刊物发表论文或荣获论文竞赛大奖的有100余人次。

学校文化
学校秉承“爱国、求真,勤奋、创新”的校风、“敬业、爱生、博学、自律”的教风和“静心、刻苦、诚实、进取”的学风,坚持“以德兴校、以心育人、报效国家、感恩社会”的办学理念,近八年来,先后有600多名学生荣获国家、省、市、县各级各学科竞赛奖,为高校输送本科学生5500多人,每年高考二本以上上线人数的万人比均名列宜春市前四名,先后有11位同学考取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其中有两位同学夺得2002和2006年高考全市理科“状元”。1位同学夺得高考全市理科第2名。学校文艺社团体育球队多次代表奉新县参加市级演出竞赛。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 “江西省文明单位”、“江西省中小学德育示范学校”、“江西省高中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宜春市学校建设与管理优秀学校”等一系列荣誉称号。2008年3月,奉新一中还以其优异的成绩,赢得了香港著名实业家、慈善家田家炳先生为学校新建的教学大楼200万港元的无偿捐助。回首过去,岁月峥嵘;展望未来,前景灿烂。奉新一中正肩负着县委县政府和全县30万人民的重托,在学校领导班子带领下,上下齐心,自强不息,为把学校建设成名副其实的全省示范性高中而努力奋斗!

中考信息

学校大全

丰城拖船中学

江西省高安中学

江西宜春中学

江西省靖安中学

樟树中学

宜丰县天宝中学

江西省宜春中学

上高县第二中学

万载中学

宜丰县石市中学

宜春三中

宜春市第六中学

靖安县第三中学

铜鼓中学

丰城市尚?中学

2015 语文360网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