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
电话 : 0592-6068556(6639648)
地址 :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鳌园路19号/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鳌园路21号
学校简介 :
厦门集美中学系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1918年10月18日创办的,历史悠久,业绩辉煌,学子遍五洲,声名播四海,被誉为"中国名校"。系福建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省一级达标学校、省文明单位、省素质教育先进校、省德育基地、省校园安全先进校。
二十世纪初叶,被毛泽东主席称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先生针对中国内忧外患,贫穷落后的状况,立下兴学报国之志。他在海外艰苦创业,倾尽毕生资财和心血,创办了厦门大学,创办了以集美中学为主的闻名中外的集美学校,并立下"诚毅"校训。建校以来集美中学培养和造就了许多卓有成就的人才,如两院院士伍献文、蔡启瑞、张乾二、邓从豪、李幼平,著名作家白刃,著名电影导演黄健中,著名作曲家李海晖,著名书画家梁披云,黄永玉,著名实业家李尚大、李陆大等等。学校被称为"革命摇篮",有着光荣的爱国革命传统,抗日民族女英雄李林校友就是其中杰出代表。学校被称为"侨生摇篮",培养的5万多名校友,相当一部分分布在海外,成名成家成才,为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积极贡献。郭沫若先生有联赞曰:"鳌园博物大观百闻不如一见,鹭江集美中学万人共仰千秋"。
学校位于厦门经济特区,与宝岛台湾一水之隔,与集美旅游区融为一体,依山傍海,景色秀丽,四季如春,占地10万平方米。学校设施先进,配备齐全,拥有标志性的陈嘉庚建筑楼群,拥有全省中学一流的科学实验楼、室内体育馆、标准400米塑胶跑道运动场、套房式学生公寓、招待所等。占地12万平方米,投资1个多亿的的新高中部已于2007年8月动工建设。
学校以"慎选教师,严谨治校"著称,保证了高水平的办学质量。新时期,实施"名师工程",每年投入百万引进名师,师资雄厚,有教职工250人,其中特级、高级教师80多人,省级以上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30多人。还常年聘请外籍教师和著名专家、教授上课、讲学。学校面向全市招生,面向全省招生,面向海外招生,培养适应社会、面向未来的"素质+特长"学生,在校生3000多人。受党中央、国务院委托,在全省首办"新疆内高班";与澳大利亚合办"高中双学历课程班"。学校开放办学,与海内外著名学校共建,与世界各地,尤其是东南亚地区往来、合作频繁,是华文教育的重要基地,是对台工作的重要桥梁,是展示中华文明的窗口学校。
近几年,学校高考中考成绩不断突破,素质教育成效显著,深受政府社会赞誉。高考上线率100%,本科上线率超过90%。中考稳居集美、海沧区首位。校报《集美中学》获全国特别奖;学生电视台和电视节目获全国金奖;研究性学习硕果累累;网络实验班特色凸显;个性化作文课题成绩突出;文体成绩斐然:多次荣获厦门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冠军、厦门市中学生舞蹈比赛一等奖,学生艺术团多次应邀出访新加坡、香港、台湾等。
历史沿革
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 1918年(中华民国七年)3月,爱国华侨领袖 陈嘉庚先生创办集美中学,隶属于集美师范。
1920年7月,定校名为“福建省私立集美学校”。当时,集美学校是一个整体,师范、中学、小学等各部由校长统一领导。
1921年2月,中学脱离师范部,与水产、商科合并称中学实业部。同年八月,水产、商科分出成立实业部,中学独立为中学部。
1927年3月,各部改称校。中学部称初级中学校,女子师范部改为女子初级中学校。
1930年9月,女子初级中学校添设乡师。
1933年12月,中学与师范又分开办理,但女子中学停办,并入中学,称中学校。
1936年9月, 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不准办私立师范学校,集美师范停止招生,旧生归入中学,称师范中学校。
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集美各校内迁安溪县城。
1938年,师范中学学校与水产、航海、商业、农村各校合并办理,称“私立集美联合中学”。
1939年1月,各职校迁往大田县,取消“联合”二字,称“私立集美中学”。
1940年秋,归并的师范班已全部结束,集美中学分设初中部和高中部。
1941年秋,高中部改部为校,迁址南安诗山登科头,称集美高级中学。初中部留在安溪独立为校,称集美初级中学。
1945年秋,集美高级中学迁返安溪县城,仍独立为校。初中增设安溪长康分校。
1946年2月,在同安马巷设初中分校。
1946年1月,高、初中均迁回集美原址,合并称“私立集美中学”。
1948年秋,高中、初中分开为校。
1949年8月?10月,受第二次国共内战影响,高、初中于暑假将留校寄宿的师生分别疏散到同安石浔、莲花。
集美解放后,因发生“双十一”惨案,初中迁珩山,高中迁天马山农林学校原址。
1950年9月,高、初中迁回集美学村,合并称“集美中学”。
1950年至1955年,学校部分经费由国家拨给,仍保留私立名称。
1956年学校全部经费由国家拨给,改为公立中学。
1962年,学校更名为“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定为省重点中学。
1966年“文革”开始,学校停止招生。
1975年9月,集美中学在杏林工业区设立分校。
1978年1月,分校独立为“厦门第十中学”。
1979年,更校名为“厦门市集美中学”。
1984年4月,学校被列为“福建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校名为“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
1996年8月,福建省教委确认该校为福建省普通中学二级达标学校。
2001年,福建省教委确认该校为福建省普通中学一级达标学校。
2005年,开办“新疆内高班”。
办学条件
办学规模
截至2008年11月,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占地10万平方米;共有高中36个班、新疆班2个班、初中24个班,在校生3200多人。
硬件设施
截至2008年11月,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拥有大楼10多幢,其中含3栋教学楼、1栋科学实验楼、套房式学生公寓、食堂综合楼、图书行政楼及文体综合楼;此外,还建有室内体育馆、标准400米塑胶跑道运动场。
师资力量
截至2008年11月,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共有教职工255人,其中特级、高级教师近90人,省级以上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30多人。
特级教师:罗文明、张玉、姚林花
省级学科带头人:夏光明、王宝国、李耀标
省级骨干教师:姚林花
办学成果
学生成绩
高考成绩
2014年高考,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共有567名学生参加高考,其中本一上线251名,本一上线率44.2%;本科上线共532名,本科上线率93.8%;文科最高分643分,位列福建省第188名;理科最高分667分,位列福建省第140名;600分以上27人。此外,该校新疆班学生37人参加高考,本科上线率达100%,其中本一上线23人,占百分之62.16%。
2013年高考,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共有594名学生参加高考:其中本一上线206名,本一上线率35%;本科上线共524名,本科上线率88%。
2012年高考,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共有593名学生参加高考:其中本一上线202名,本一上线率34.1%;本科上线共540名,本科上线率91.1%;一位学生列福建省理工类第70名。
素质成绩
2015年4月,该校两位学生分获第十六届厦门市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初中组、高中组一等奖。
2015年1月,该校一位学生在第八届国际发明展览会上获金奖。
2014年11月,校舞蹈队在2014年厦门市中学生舞蹈曲艺小品校园剧比赛中获二等奖。
2013年12月,该校学生在“2014厦门国际马拉松喝彩”啦啦操比赛中获团体金奖、总决赛亚军。
2013年12月,该校一位学生在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获福建省二等奖。
2013年2月,该校一位学生获全国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作品中学组二等奖。
教师成绩 时间 教师 竞赛项目 获奖情况/荣誉 2015年1月 刘吉英、陈春梅 2014年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教育故事评选 一等奖 刘吉英、曹桂祯、韩安娜 2014年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主题班会课教案评选 二等奖 李想 2014年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现场比赛 三等奖
2014年12月 林英等8人 厦门市第二届基础教育数字资源征集评选活动 一等奖 2014年5月
厦门市第三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 6位一等奖、6位二等奖 2014年3月 张志勇
被评为福建省青少年科技教育优秀辅导员 学校荣誉
福建省文明学校
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
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
福建省文明单位
福建省素质教育先进校
福建省依法治校示范校
福建省德育基地
福建省巾帼文明岗
福建省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
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校训
诚毅
校训由陈嘉庚、陈敬贤于1918年3月确定。
释义:诚以待人,毅以处事。
校歌
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 集美学校校歌
闽海之滨,有我集美乡;
山明兮水秀,胜地冠南疆。
天然位置,惟序与黉;
英才乐育,蔚为国光。
全国士,聚一堂,师中实小共提倡。
春风吹和煦,桃李尽成行。
树人需百年,美哉教泽长。
“诚毅”二字中心藏,大家勿忘,大家勿忘!
学生活动
日常活动
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学生日常开展的活动有绿色嘉年华游园、科技节、田径运动会、迎新歌咏比赛、古典诗文朗诵比赛等。
社团组织
截至2014年10月,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共建有学生社团30余个。
部分学生社团名单
| 文学社 历史社 模联社 街舞社 吉他社 犯罪心理研究社 羽毛球社 计算机社 跑酷社 快乐新疆社 动漫社 魔方社 双节棍社 日语社 话剧社 配音社 摄影社 爱乐社 电影社 模型社 乒乓球社 日语社 甜品社 跆拳道社 古风社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校长
庄小荣
党委书记 庄小荣 党委副书记 张勤勇 副校长 谢艺明、蒋思彬 历任校长 姓名 | 任职时间 | 备注 | 王绩 1918.2??1918.7
侯鸿鉴 1918.9??1919.6
陆规亮 1919.8
池尚同 1919.9??1920.6
陈延香 1920.6???
叶渊 1920.7??1934.11 1927年3月改任校董 杨孙赞 1928.2??1928.7
郭鸿忠 1928.8??1929.8
贺鉴千 1929.8??1932.8
陈村牧 1934.1??1939.7
黄泰楠 1937.1??1938 代理校长 王瑞璧 1938.8??1940.7
戴世龙 1940.7??1945.8
宋庆嵩 1941.7??1941.11
杜煌 1942.3??1946.1 初中校长 1947.8??1948.1 高中校长 黄宗翔 1948.8??1949.11 高中校长 吴玉液 1948.8??1950.7 初中校长 游学诗 1949.11??1950.7 高中校长 吴玉液 1950.8??1952.1
潘达夫 1952.1??1953.7
叶振汉 1953.8??1968.12
何凤歧 1968.11??1973.3 革委会第一副主任 王毅林 1973.6??1975.9 革委会主任 刘惠生 1978.12??1980.3
柯栋梁 1980.3??1980.11
杨雀林 1980.11??1984. 4
陈少庭 1984.4??1987.3
柯松江
1987.3??1995.8
徐胜年 1998.3??2000.1
刘卫平 2000.2??2011.9
知名校友
两院院士: 伍献文、邓从豪、蔡启瑞、张乾二、俞昌旋、李幼平
省部级干部: 黎韦、胡明、陈金池、周时昌
革命家:朱思、翁泽生、董云阁、陈康容
战斗英雄: 李金发、林有声
抗日英烈: 李林
艺术大师:黄永玉
画家: 谢投八、周碧初、胡一川
作家:白刃
音乐家: 蔡继琨
导演: 黄健中
作曲家:李海晖
社会活动家:黄长溪、陈共存、梁披云、丁文志、张祥盛
爱国侨领:刘玉水、李尚大
慈善家、3609号小行星命名者: 李陆大
实业家:黄克立、曾星如、洪贵仁、戴良川
计算机专家:陈福接
航空专家:林文郁
奥运教练:黄德国
奥运会国手: 林绍洲、戴淑国
著名运动员:黄柏龄、李有志、陈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