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简称复旦附中),是上海市首批“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之一,是一所受上海市教委和复旦大学双重领导的寄宿制高级中学。学校创办于1950年,前身是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工农速成中学,1953年起改属复旦大学领导,之后曾改名为“复旦大学附设工农速成中学”(1953年),“劳动中学”(1957年)、“复旦大学工农预科”(1958年),1962年定名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校园占地约82亩,各类建筑49000平方米,绿化面积21000平方米。学校现有高中3个年级,包括海外学生共40多个班级,在校生1500余名。
复旦附中始终秉承复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素以教风学风严谨踏实、学生基础厚实闻名。近年来,在继承发扬传统特色的同时,对“基础”的内涵重新研究确定,将教育学生立志报国、持续发展、学会做人、学会关心,正确认识自己,敢于超越自己等,作为“基础”的重要内容。复旦附中决心遵循“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的方针,为学生自主发展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创设良好条件,决心坚持和发扬求真务实、勇于革新的办学传统,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建设国内一流、国际闻名的现代学校。经过全校师生员工的努力奋斗,复旦附中已成为蜚声中外的名牌学校。市内外兄弟学校前来观摩交流者络绎不绝,学校还与美、英、德、日、澳、新加坡等国和港澳台地区的中等和高等学校有广泛的联系。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拥有一批敬业爱生、专业博学、教有特色的高水平教师。在123名现职教师中,高级教师50余位,一级教师51位,先后有13名教师被命名为上海市特级教师。一批有影响的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其中数人被作为全国和上海市学科带头人培养。近年来,学校教师在各类报刊上发表文章数千篇,主编或参编教参、专著数百册,市级科研课题十多项。
学校一贯重视研究性学习,学生的创造才能初露锋芒,在各类竞赛,如立意新颖的作文竞赛中、强手如林的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选拔青年科技精英的雷达杯百科知识竞赛中、英特尔美国国际科学和工程大奖赛中,在全国长江小学者及明日小小科学家评比中,复旦附中学生表现突出,成果累累,为学校、为上海、为国家赢得了荣誉,也显示了他们勇于探索、努力创新的勇气和才能。这样的学生,普遍受到社会的认可和高校的欢迎。每年的毕业生中,有近70%考入清华、北大、复旦、上海交大等著名高校。另有一部分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海外各校留学深造,如哈佛、耶鲁、牛津、剑桥、普林斯顿、斯坦福、芝加哥、麻省理工、早稻田、东京大学、多伦多大学等。
1952年初,学校迁往苏州平门里北寺塔(华东人民革命大学旧址)。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1953年1月,学校更名为复旦大学附设工农速成中学。同年2月,由苏州迁至上海市国权路383号现址。
1958年8月,学校更名为复旦大学工农预科。
1959年6月,学校改名为复旦大学预科。
1962年12月学校正式定名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由上海市教育部和复旦大学双重领导。
1982年被定为上海市首批重点中学[1] 。
1995年荣膺全国环境教育先进单位。
2000年被评为全国德育先进集体。
2002年,复旦附中国际中文部成立,设有四个年级[2] 。
2006年,复旦附中国际部正式成立[3] 。
2009年被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的称号[4] 。
2012年,复旦附中浦东分校正式成立。
2015年,复旦附中青浦分校正式成立。
2018年6月15日,加入“中国卓越高中联盟”。
截至2014年,校园占地约82亩,51000平方米,各类建筑49000平方米,绿化面积21000平方米。图书馆有学生阅览室两间,共615?,座位364只,教师资料室一间175.6?,电子阅览室一个,馆藏图书,已输入电脑编目的有10万多册,借阅图书为人均5本/月,借阅图书实行网络化管理。学校有完备的理、化、生实验室、两个多媒体教室和两个计算机教室。
教职工人数:228人,其中教师186人。
学历情况:博士研究生:7人,硕士研究生:75人,大学本科:129人
职称情况:高级职称:64人,中级职称:68人,特级教师:10人
杨浦区拔尖人才:3人
杨浦区学科带头人:10人
杨浦区骨干教师:12人[5]
特级教师
教师?学科?黄玉峰语文黄荣华语文李秋明数学王运生化学李峻历史田万国数学方培君政治 办学规模截至2013年,包括海外学生共54个班级,在校生1700余名。
文理学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复旦附中文理学院每届120人。选拔过程是先学生自主报名,再由学校通过笔试与面试遴选。文理学院将“三年一贯”,不再让学生在高二时选择科目,而是重视通识教育。从组织结构看,文理学院是单独的一个组织体系,除了普通高中课程之外,还设有大学通识课程。其中6成是学生可以选择的独立课程,完全按照学分制教育,并可以按照不同的层次进行A班和B班的分层走班。文理学院也实行自由进退制度,学生可以选择中途加入或者退出。文理学院的教师构成,50%由校内学科教师担任,30%是大学特聘教师,20%为外聘兼职导师。每10~15名学生都将通过双向选择配置一位学术导师、一位生涯规划导师,导师全面负责所指导学生的学业成长及素质培育。
浦东分校
上海市浦东复旦附中分校是由浦东新区教育局委托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承办的一所新建的实验性、示范性寄宿制高中学校,学校为独立法人建制,按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校高中办学层次进行管理,由复旦附中校长兼任分校校长,并为法人。
国际交流学校与美、英、德、日、澳、新加坡等国和港、澳、台地区的中等和高等学校有广泛的联系。
学科竞赛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师生活动图片复旦附中在各类竞赛,如作文竞赛中、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雷达杯百科知识竞赛中、英特尔美国国际科学和工程大奖赛中,在全国长江小学者及明日小小科学家评比中,均活得优异成绩。截至2012年底学生在国内外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达279项。
在2014年上海市“华理-化工杯”高中学生化学竞赛中,学校共有13位高三学生分获一、二、三等奖[6] 。
2014年,“上外杯”英语竞赛学校共有17位高三学生分获一、二、三等奖,获奖总人数位列上海第一[7] 。
2014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中,学校有7位同学获得一等奖,8位同学获得二等奖,14位同学获得三等奖[8] 。
高考成绩
每年的毕业生中,有近70%考入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大、华东师大、同济大学、浙大等中国顶尖名校。另有一部分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海外一流大学留学深造,如哈佛、耶鲁、牛津、剑桥、普林斯顿、斯坦福、芝加哥、麻省理工、早稻田、东京大学、多伦多大学等。学校每年有约四分之一的学生出国海外留学[9] 。
2006年,复旦附中预录复旦大学31人,预录取交通大学2人;2007年,复旦附中预录复旦大学31人,预录取交通大学6人;2008年,复旦附中预录复旦大学73人,预录取交通大学11人;2009年,复旦附中预录复旦大学71人,预录取交通大学19人;2010年,复旦附中预录复旦大学98人,预录取交通大学24人;2011年,复旦附中预录复旦大学76人,预录取交通大学2人;2012年,复旦附中预录复旦大学80人,预录取交通大学24人;2013年,复旦附中预录复旦大学81人,预录交通大学30人[10] 。
素质成绩
2014年7月5日,上海复旦附中国际部(英文部)美籍华裔女生丁静雯(Myrenda Ding)在IB(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考试中获得满分45分[11] 。
2014年11月,新加坡留学生陈琦同学上海考区HSK六级考试中获得299分的成绩(HSK考试满分为300分),创下学校学生HSK考试史上的最好成绩,也是全球HSK考试史上的高分。
2014年11月28日晚,复旦附中学生合唱团参加了第四届上海无伴奏合唱比赛,并荣获少儿组金奖。
教师成绩复旦附中截至2012年底,复旦附中有3名教师被评为“杨浦区第八批拔尖人才”,6门学科中有12名教师成为杨浦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5名特级教师成为上海市第三期名师基地主持人。10余名青年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中获奖,教师公开发表论文41篇,获得各类科研奖项10余项。
荣誉称号复旦附中连续十年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多次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1995年荣膺全国环境教育先进单位,2000年被评为全国德育先进集体,2009年被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的称号。
?所获荣誉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和全国中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市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学校全国环境教育先进集体上海市绿色学校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研究基地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德育先进集体上海市足球特色学校上海市健康单位先进优秀实验学校上海安全文明校园[12]复旦附中的校名来源于复旦大学,“复旦”,由复旦先贤于右任先生提出,取自《尚书大传?虞夏》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名句。“复旦”二字,其一取旦旦努力,振兴中华之深义;二取“复我震旦”,反鞑爱国之意志;三取光辉绚烂,自强不息之意。以每天都充满希望的日出,寄寓着兴学救国的宏大理想。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复旦附中的校训亦延续复旦大学的校训,其出自《论语?子张》,意思是广泛地学习,专心至志地探求真理;详细地寻求,联系当前实际地思考[13] 。
校歌复旦附中校歌即为复旦大学老校歌,延续了复旦大学的习俗。
刘大白词
丰子恺曲
歌词
复旦复旦旦复旦,巍巍学府文章焕,
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政罗教网无羁绊,
无羁绊前程远,向前,向前,向前进展。
复旦复旦旦复旦,日月光华同灿烂。
复旦复旦旦复旦,师生一德精神贯,
巩固学校维护国家,先忧后乐交相勉,
交相勉前程远,向前,向前,向前进展。
复旦复旦旦复旦,日月光华同灿烂。
复旦复旦旦复旦,沪滨屹立东南冠,
作育国士恢廓学风,震欧铄美声名满,
声名满前程远,向前,向前,向前进展。
复旦复旦旦复旦,日月光华同灿烂。
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自1967年从教以来,始终耕耘在教学第一线。黄玉峰一贯强调个性化教学,强调“爱的教育”;十分注重培养和保护学生独立的精神和自由的思想,把学会读书、学会作文、做“真的人”作为培养目标。
在语文教学上,黄玉峰竭力主张并亲自实践“大语文”教学观,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因其独立特行的个性和教学的活动,在全国中语界被誉为“语文教学独行侠”“中国语文教学的叛徒”。
他利用业余时间,联系众多学校办了《童心童言》(小学)、《小荷雨》(初中)、《读书做人》(高中)等联刊,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了积极作用。编着有《阿爸教做人》《阿爸教读书》、《阿爸教现代科技》《诗情画意》《东方情商》《六朝山水诗》、《高中语文怎样学》《黄玉峰重批高考满分作文》等十余种创作、散文、杂文几十余万字。
曾经受邀担任了《文化中国》栏目的主讲人。
李秋明老师校园风光所在科目: 数学作为教师,李秋明老师始终追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境界。在学校的校报上,学生给了他这样一段评价:“在如今社会上高呼教师队伍需净化的大局中,这位教师正如在山泉水,不偏袒,更不自私,对学生一视同仁,处处为学生的利益、学生的前途着想”。
在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李秋明老师意识到培养能力的最佳素材就是我们学生所学习的数学概念和数学方法。我们有必要让学生体会数学概念产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引导他们去重历或者模拟这些问题的发生、发展的过程,那么学生在知识积累的同时,也能亲身体验到探索、创新的快乐,并从前人研究问题的背景以及相应的方法中得到启发。
在2001年初,受学校委派到美国宾州Conestoga高中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学术交流。李老师从美国同行那里观摩到美国优秀学校的教学方法,体会到他们的先进的教育理念。更有意义的是,有机会在美国师生面前展示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
李老师参加了1999年和2000年的秋季高考数学卷的命题工作,在这两次命题工作中,做了大量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与其他专家合作出版了《高中数学能力型问题研究》和《高中数学解题基本方法》等专着。
李老师曾发表《谈谈椭圆准线的教学》、《在排列组合复习课中进行逆向再思考》、《加深反三角函数概念的理解 提高运用能力》、《自然数之谜》、《平方数》、《自然数或整数中的不等量关系》、《通过伸缩变换,研究椭圆的性质》和《创新意识与规范意识》等多篇教学论文。
王运生老师校园风光所在科目:化学1982年由联合国开发署资助赴英国伦敦大学进修“中学理科教学”一年,1986年参加英国文化委员会举办的“中学理科教育的发展”国际高级研修班并获得证书,任中国化学教育学会“化学教学”刊物和“化学教育”的编委至今。1996年9月8日被命名为“上海市化学特级教师”。从1998年起至2004年8月担任上海市中学化学教师高级职称评委。
1965年至1970年7月在华东师大化学系学习,1970年9月至1978年期间在安徽任中学化学教师。 1978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班学习一年。1979年9月考入华东师大化学系攻读硕士研究生课程,于1982年初毕业并获得理科硕士学位。1982年初起在华东师大二附中工作,任化学教研组长。1990年任教导主任,1995年起至2000年7月任副校长,分管教学。2000年9月起至今,调入复旦附中任复旦万科实验学校校长。
校长:吴坚(2015年9月起)
党委书记:吴坚(2006年起)
副校长:虞晓贞(2015年起)
中考信息
学校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