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广东省 >>江门市 >>恩平市 >>恩平市第一中学
恩平市第一中学
电话 : 0750-7727037
地址 : 广东省江门市恩平市
中考网 : 广东省 | 江门市 | 恩平市
高考网 : 广东省 | 投票
学校简介 :

  恩平市第一中学,也简称为恩平一中,坐落于广东省恩平市恩城中心城区鳌峰山南麓,青云路尽头,交通方便,为广东省第一批重点中学。 恩平市第一中学是一所有着光荣传统的学校。建校近百年来,校风纯素、教风严谨、学风扎实,数辈良师栉风沐雨,艰苦创业,积淀了深厚的学校文化,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为祖国培养了众多的仁人志士和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是恩平市基础教育的龙头,被誉为 “读书的圣地,培养人才的摇篮”。改革开放以来,学校秉承着优良传统,进一步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成果卓著。

  恩平市第一中学坐落于秀丽的鳌峰山南麓、古老的恩平学宫旧址,占地面积120多亩,绿树成荫,环境幽雅,空气清新,有“园林式”学校之美誉,是陶冶情操、求学、授业的理想之地。

  恩平市第一中学创办于1918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1994年跻身于首批 “广东省一级学校”;

  2008年广东省高中教学水平评估以优异的成绩荣获“优秀”等级;同年11月被授予“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称号;

  2009年11月被评定为“广东省第四批现代教育实验学校” ,并被授予“广东省中小学校本培训示范学校”。

  学校创办于1918年,前身是“恩平县立高级小学”,原校址是前清科举考棚(位于今恩城中学);

  1925年改称“恩平县立初级中学”;上世纪30年代由恩平旅居英国、巴西、古巴、海地及委内瑞拉的乡亲捐资新建。

  1946当任校长又发动海外侨胞捐资开办高中,侨胞纷纷解囊捐施,增建了高中校楼,命名为“慰农堂”;

  1951年更名为“恩平县第一中学”,后与简师、农校合并,称为“三联中”。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停办。

  1978年复办,校址迁往鳌峰山南麓、恩平学宫旧址,被确定为县的重点中学;

  1994年跻身于首批 “广东省一级学校”。

  建校近百年来,学校英才辈出。其中,有著名的桥梁专家梁天锡、经济学家梁学思;有部队领导,原广阳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联络部调研处副处长郑锦波;有清华大学毕业、旅美电子工程博士郑健雄先生、陈立明博士等;有新一代侨领梁权暖、吉鸿雁、吴卓潮、胡思聪、梁宝相、冯瑞祥等先生;还有著名的科学家、大学教授、企业家、书法家、画家……不胜枚举。他们在各条战线、各个领域,为家乡的建设、为祖国的发展、为世界的和平与进步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历史沿革
恩平一中1918年,恩平市第一中学[1] 前身“恩平县立高级小学”成立,校址位于前清科举考棚(今恩城中学);
1925年,改称“恩平县立初级中学”;
20世纪30年代,恩平旅居英国、巴西、古巴、海地及委内瑞拉的爱国企业家捐资新建学校,
1946年,时任校长呼吁海外侨胞捐资开办高中,以此增建了高中校楼,命名为“慰农堂”;
1951年,学校正式更名为“恩平县第一中学”,后又与“简师”、“农校”合并,被称为“三联中”;
“文革”期间,学校被停办;

1978年,学校复办并将校址迁至今址:鳌峰山南麓、恩平学宫旧址,同时被确定为县重点中学;
1994年,恩平一中跻身于首批“广东省一级学校”;
2004年,恩平市第一中学实现初、高中分离,正式成为独立高中;
2007年5月,恩平市第一中学成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办学规模
学校规模

恩平市第一中学恩平市第一中学[2] ,后枕巍巍鳌峰山,占地120多亩,校内古树参天,环境幽雅,有“园林式”学校之美誉。
恩平一中共分为教学区、运动区和生活区三部分;
教学区,由现代化的教学楼、科技楼、实验楼、综合楼和图书馆组成,课室配备多媒体电教平台,电脑室、实验室设施设备齐全;

运动区,拥有塑胶篮球场、体育馆、400米标准跑道的运动场等体育设施;
生活区,套间式的学生公寓配备热水系统和空调,学校食堂是目前五邑地区唯一的“广东省A级食品卫生单位”。

师资力量学校有一批省级骨干教师、南粤优秀教师、省高中教学水平评估专家、市名教师等突出人才,高级教师73人,一级教师102人,在编教职工242人。他们在教书育人中屡创佳绩。
近年来,在省、市各类教育教学竞赛中,共有120多人次获奖,成绩突出,展现了学校的师资实力。
办学成果
学校荣誉恩平市第一中学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学校相继被授予“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广东省贯彻实施‘体卫条例’先进单位”、“广东省特级档案综合管理单位”;
“江门市标兵文明单位”、“江门市绿色学校”、“江门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江门市先进基层党支部”、
“恩平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示范性学校”、“恩平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生成绩2007年高考,陈惠燕同学以总分659分夺得江门市总分第三名,考上北京大学,
吴洁荷同学以生物五科总分649分夺得江门市状元,列全省第八名[3] ,
吴洁荷同学和吴俊稂同学以132分并列江门市生物单科第一,列省第15名;
2009年高考,伍颖华同学以理科总分666分的成绩夺得江门市理科总分第四名,
吴梦玲同学和梁耀华同学以理科基础满分150分并列省理科基础状元,
聂天柱同学以144分夺得江门市历史单科状元,

吴卫鹏同学以129分夺得江门市地理单科第二名,
梁柱良同学以134分夺得江门市生物单科第三名;
2010年高考,总入围人数951人,报考入围率91.7%,
本科入围人数575人,82人进入重点本科线,
美术本科入围人数30人,其中重点3人,本科入围率56%,总入围率100%,音乐本科入围5人,体育重点1人,本科1人;
2011年高考,本科以上入围人数505人,入围率52%,
美术、音乐、体育特长班本科以上入围人数46人,本科入围率为68.7%,其中重点人数8人,
培优班本科以上入围人数257人,入围率为86.7%,
黄玉梅同学以634分夺得恩平市理科状元;
2014年高考,恩平一中参考人数为1022人,总入围人数1005人,总入围率为97.6%[3] ,重本入围人数60人(含6人单考入围重本线),比去年增加14人,本科人数494人,比去年增加19人,
梁海蓉同学以628分获恩平市文科状元,吴慧萍同学以624分获恩平市理科状元,
艺术类考生本科上线人数43人,重本上线人数11人,其中联考有5人上重本线,单考有6人上重本线,梁梓沛同学单考入围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和星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吴祖鹏同学以全省专业第一名入围暨南大学作曲专业;
2015年高考,学校参考人数为973人,本科上线人数476人(含单考8人),本科入围率48%,我校重本入围人数54人(含单考入围重本院校8人),
冯德荣同学以633分与恩平市理科状元并列,
艺术类考生本科上线人数47人,其中重本上线人数16人,比去年增加11人,本科上线率75%,重本上线率25.4%,
学校首次有4名考生参加传媒专业单考,均进入本科,其中2人进入重本。
2016年高考,在恩平市委、市政府的关怀下,在市教育局的直接领导下,在面对用全国卷试题难度增加下,在全体教师、学生、家长的努力下,在社会各届热心人士、校友的大力支持下,恩平一中克服了优质生源严重外流的困难,2016年高考取得了喜人成绩:重点入围人数53人,比去年增加7人;本科入围人数481人,比去年增加13人。
我校2016届生源情况如下:黄岗实验中学优先录取110名优秀生;达到江门一中当年录取线的我校仅有11人;当年参加中考700分以上全市共有272人,我校仅录取了123人;学生高一入学时被我校录取后流失到外地的一共有237人。
面对生源质量不高的情况,恩平一中全体师生没有泄气,而是凝心聚力、克难奋进,坚持以生为本,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终于取得2016年高考的胜利。在此,我们向取得优异成绩的考生和家长表示热烈祝贺,向多年来关心和支持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社会各界和校友表示衷心感谢。[4]

开阔进取近年来,恩平市教育优质生源严重流失,据恩平市招生办统计,恩平一中2015届毕业生在2012年被录取的分数线低于江门一中、新会一中录取分数线100分。生源质量和江门各市区同类学校相比差距明显。

在困境之下,恩平一中确立“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奋斗目标,负重拼搏、凝心聚力、克难奋进,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力克生源劣势。
发展未有穷尽,奋进永不言止,志存高远的一中人必将一如既往地踏实工作,乘势而上,为振兴恩平教育贡献力量![5]

文化传统
校训勤奋、博学、求实、创新
校风文明、笃志、团结、务实
学风勤勉、慎思、合作、进取
教风敬业、爱生、笃行、善导
校歌创作时间:1980年
作词者:张南云、徐国流

作曲者:方曼丽
改进时间:2013年
改进者:郑仕全、梁日斌、吴玛莉
设计理念:恩平一中校歌歌词将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校风、教风、学风巧妙地融为一体,体现了一中人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歌词简介:整首曲子韵律和谐、节奏优美、富有朝气、朗朗上口、催人奋进,充分展现出既紧张又活泼的校园生活,突显了恩平一中优良的教育传统。
第一句,反映了学校优越的地理环境,后枕郁郁葱葱的鳌峰山,面朝碧波荡漾的锦江河,环境优雅,是陶冶情操、求学、授业的育人圣地;
第二句,体现着一中学子勤奋拼搏、开拓进取、全面发展、修身报国的人生追求;
第三句,反映古老学宫深厚的文化孕育着一中优良校风,培育了代代英才;
第四句,着重展现一中学子面对未来、心怀理想,为祖国的明天而奋斗的雄心壮志。

学校红宫学宫是县学和文庙的总称,又称孔庙。教谕、训导既是县教育行政的学官,又是县学的教官。清末,恩平各界代表曾在学宫举行“祀礼”活动。
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恩平学宫建于恩平县治西;

正德二年(1507年),修建棂星门;

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知县陈圣煜将学宫迁建鳌峰山下(今恩平一中址),后经多次修建扩建;
同治五年(1866年),学宫初具规模:后为崇圣殿,中为大成殿,殿前为月台,左右为两庑,两庑左右为竖碑厅各1间,殿左右为旁屋各3间。月台南逾为戟门,门左为文官厅,祠左为文官厅;门右为乡贤祠,祠右为武官厅;外为泮池,架以石桥,池前为棂星门,门前有一碑石刻上“文武官员至此下马”8个大字。又前为文明门,门前为青云路;庙东为明伦堂,堂后为尊经阁,前为大门,原作学署;庙西建近圣书院;
民国时期,学宫年久失修,破旧不堪。抗日战争期间,省立中区临时中学(后改越华中学)迁来恩平后,利用学宫设初中部;
1951年秋,农校从“三联中”分出后,以学宫为校舍。1962年,恩平华侨中学从江洲市迁来学宫建校,拆毁大成殿及左右建筑物,竖碑厅的碑石全毁,只有明朝陈献章写的《修恩平县儒学碑记》一部分被保存下来;
1965年,崇圣殿属危房,县拨款1万元修葺后,侨中用作办公室;
“文革”期间,崇圣殿屋脊用泥塑的两条龙,被当成“四旧”而砸碎。同时,殿边的尊经阁也被拆掉;
1970年,侨中停办,原校舍被恩城中学利用。1972年,该校为扩建运动场,把泮池连同池上的石拱桥(金水桥)拆掉填平,至此,学宫只剩下崇圣殿廓和一块不完整的石碑;
1978年,恩平一中复办,经多次修葺,使“学宫”重放光彩。
2015年11月1日,恩平市第一中学97周年校庆当天,学校分别举行了学宫修缮竣工剪彩,孔子圣像落座揭幕;
恩平一中“扬学宫文化,行学道教育”,培育一中人“崇德图强,博学儒雅”优秀品质的办学特色,优化一中的育人环境,提升一中的校园文化品位,增强一中的办学实力。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现任领导(截至2016年3月)  姓名 职务 陈健国校长吴业宏
副校长、部书记 吴正大
副校长 孔素华
副校长 历任领导 建国前历任领导(学校正职)姓名
毕业院校
任期时间
郑润霖前清举人1919~1921.7吴朝立前清优级师范学堂1921.8~1929.1岑岳华广东公立法政专门学校1929.2~1929.7黎梓材国立中山大学1929.8~1932.7吴尹平北平中国大学1932.8~1933.1郑毅霖国立中山大学1933.2~1936.7李文焕国立中山大学1936.8~1937.1郑伊佐日本早稻田大学1937.2~1937.6梁彦材广东法政专门学校1937.7~1949.6郑敦海国立中山大学1949.7~1949.9建国后历任领导(学校正职)
姓名毕业院校任期时间刘坚日本早稻田大学1949.11~1951许克中山大学1949.1~1951.3许克中山大学1951~1953.3何凌云南方大学1953.4~1954.8何凌云南方大学1961.9~1964.8蔡君凯华南师院1964.9~1968.9黄楼胜
1968.1~1970.1吴炳湛恩平中学1970.2-1971.12梁丹
1972.1-1974.8黄健耘
1974.9-1978.8李启纯岭南大学1978.6~1980.6成龙泉南方大学1980.7~1982张南云南方大学1982~1985莫国良华南师院1986.9~1990.1谢奕男华南师院1990.2~1997.7何树新华南师院1997.7~2003.12吴业宏华南师范大学2004.1~2011.7郑仕全华南师范大学2011.7~未知
知名校友
恩平一中作为恩平市基础教育的源泉,著名科学家、大学教授、书法家、画家、企业家等从这里走出,在近百年的建校史中,光荣的一中人始终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为国家的繁荣与富强,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桥梁专家梁天锡、经济学家梁学思;
原中共广阳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联络部调研处副处长、正军级干部郑锦波;
清华大学毕业、旅美电子工程博士郑健雄先生、陈立明博士;
有新一代侨领梁权暖、吉鸿雁、吴卓潮、胡思聪、梁宝相、冯瑞祥等校友。

中考信息

学校大全

江门市棠下中学

江门市新会区东方红中学

江门市沙堆镇独联学校

江门市会城创新中学

江门市新会第四中学

江门市鹤山中学

江门市新会实验中学

江门市实验中学

江门市新会第一中学

江门市新会会城华侨中学

江门市第九中学

江门市新会区大泽镇五和初级中学

江门市三江镇九子沙初中

江门市三江镇深吕学校

江门市双水镇朱村学校

2015 语文360网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