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麻涌中学创建于1956年9月,面向麻涌、望牛墩、中堂招生,共2个教学班110人,称为东莞县麻涌初级中学。东莞麻涌初级中学于1969年春季创办高中,并更名东莞麻涌中学。生源主要来自麻涌、望牛墩、中堂,也有长安、沙田等地的学生慕名而来。东莞麻涌中学成为东莞市水乡片最早的一所完全中学。
五十多年来,东莞麻涌中学师生自强不息,致知穷理,学古探微,有良好的办学传统,骄人的办学成绩。学校规模从原来只有初中2个班到高峰期40多个班、学生超过2000人的一所完全中学。在市教育局和镇历届党委、政府关心重视下,在社会各界人仕、各届校友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东莞麻涌中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过辉煌的成绩。学校坚持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注重抓素质教育,师生每年参加各类竞赛均获全国、市级、镇级的奖励,每年高考、中考成绩不断提高,入学人数不断增加。东莞麻涌学校先后培养出如广东省原、东莞市委书记李近维等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为了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东莞市委、市政府,麻涌镇委、镇政府以发展的眼光大手笔投资1.2亿元,高标准建设东莞麻涌中学新校区,计划2009年中旬动工兴建。新校区占地141.8亩,建筑面积达4.2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高达36.5%,教学设施设备将按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标准规划和建设,教学硬件将得到彻底改善。将要建好的新校园布局科学合理,环境优雅,人与自然和谐统一,集科学性、人文性、典雅性于一炉,将良好的办学传统与浓厚的现代文化色彩有机融合,是莘莘学子修身立德、求学深造的理想乐园。
1957年秋季招生初一级收了四个班的学生,全校师生人数有400多人,生源也是来自水乡片五区。在开学后三四周左右,“东莞县麻涌初级中学”正式挂牌,学校人事和业务由县教育局领导。麻涌中学向外四个水乡片(望牛墩、中堂、洪梅和沙田)招生自56年始,82年止。
1959年6月,麻涌初级中学首届学生毕业。暑假,学校在首期教室对面校园中央又扩建了三间与首期模样的教室。1956年到1959年三年时间,东莞麻涌中学从荔枝基上的两间课室起家的“小学附设初中班”发展到颇具规模的农村初级中学。
1969年春季,全国农村小学开始戴帽办初中,叫做“小学附设初中班”,麻涌中学从始停招初中生,开始招高中生。麻涌中学在69年春季办高中,学生只有12人。同年秋季,增招一个高一班,学生48人。他们也来自麻涌、望牛墩、中堂、洪梅和沙田的初二毕业生。1970年6月,第一届高中学生毕业。
1970年,招高一2个教学班。年复一年,学校规模扩大到6个高中教学班,学生有320多人,教职员工有27人。
1978年,秋季,东莞麻涌中学复办初中。复办初中只招初三级四个班,生源来自小学附设初中二年级毕业生,学生有216人。
1980年9月,学校开始复招初一学生。生源来自本地小学五年级毕业生,他们经考试后择优录取,学生人数200多人,四个教学班。高中也向外招生。经过三年的发展,东莞麻涌中学已成为农村镇级的完全中学。
1982年下半年后,东莞麻涌中学停止外向招生,只招本土学生。
1992年秋季,高中学生开始分流。在高中级分开办了两个普通高中班和两个职业高中班。
1996年11月2日,镇政府为东莞麻涌中学举行建校40周年暨新麻涌中学首期工程落成典礼活动。新东莞麻涌中学座落在麻涌河畔。96年6月破土动工,9月1日交付使用。初一级新生1300多人准时入校读书。当时东莞新麻涌中学归属麻涌中学领导和管理。
1996年9月1日以后,普通高中增加到四个教学班,职业高中仍然是两个教学班。98年9月1日,东莞新麻涌中学易名独立,取名为麻涌第一中学。99年、麻涌中学初三级断届,本届学生全部就读麻涌一中。1999年6月,麻涌中学最后一届职业高中学生毕业。以后,职业高中学生由麻涌职业中学招生。1999年9月以后麻涌中学招普高学生和初中学生。
水乡文化藏底蕴,人文教育竞风华。麻涌镇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是一个盛产香蕉的地方,是著名的珠江水乡、香蕉之乡和“中国曲艺之乡”,它更因是著名作家陈残云长篇小说《香飘四季》的写作“模特”而名闻四海。上个世纪50年代,著名作家陈残云写下了长篇小说《香飘四季》,展现了麻涌茂密的香蕉林、古老的祠堂,青石砖砌的小路,河涌纵横交错,龙舟竞发中流,鱼米飘香的水乡美景,生动地展现了麻涌水乡的独特风景的四季飘香的美丽风情。麻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和谐、亮丽而迷人,具有浓郁的水乡文化底蕴。麻涌中学就坐落在这方拥有800年历史的岭南水乡文化底蕴的热土上。从1956年办学到今,50多年的沧桑磨砺,学校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和别具一格的人文教育特色。校园的文化建设,十分注重与鱼米飘香的岭南水乡文化特色结合起来,营造麻涌中学人文氛围:每年举办“香飘四季读书节”,读书节活动内容丰富,“读书伴我成长”征文比赛、“香飘四季”杯摄影比赛、读书知识竞赛、“书页飘香”读书卡制作比赛,活动精彩,形式多样,营造水乡文化气息满校园的文化氛围。让广大师生在充满浓郁书香的读书活动中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曲艺是岭南文化的一朵奇芭,坚持组织开展曲艺民间乐器(杨琴、二胡、高胡、二弦、三弦、大背斯、萨克斯、潮州琴、横笛、洞箫、唢呐)教学,传承曲艺历史文化。学生民乐队参加市比赛也多次获奖。
特色二:
落实“以人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育人理念,坚持开展学法指导,使教法与学法有机统一。学生真正需要的并不在知识本身,而是自己寻找知识的方法。学生并不是“教会的”,而是“学会的”,要教学生“学会”,必需先教学生“会学”,这样才能教会学生研究,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才能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学校、科组、教师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学法指导实施方案,对学生有系统、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法指导,常抓不懈。学校不断加强了对学法指导的研究,鼓励教师积极把学法指导的心得体会加以总结,形成经验,让学法指导全面渗透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成为麻涌中学课堂教学的一大特色。
中考信息
学校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