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区第一中学是伴随着东营区新区的开发建设应运而生的一座现代化学校,学校坐落在东营区新区居民住宅区中部,南依黄河二路,西临滨溪东路,东接中山东路,背靠营溪路,交通便利、环境优雅,地理位置优越。学校总占地102亩,总规划建筑面积为47364.73平方米,总投资近1.2个亿。主要建筑物包括中学教学实验楼、小学教学楼、办公楼、食堂、图书馆、体育馆、报告厅,可满足学生学习、食宿、运动、休憩等全方位需求。整个设计坚持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原则,各类建筑规模和档次均达到了省内一流的标准。学校各类设施配套功能完备,科技含量高,并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组织进行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主要功能室有语言教室、微机教室、理化生实验室、史地教室、音体美教室、科技活动室、电子阅览室和多功能报告厅等,普通教室全部配备多媒体投影设备,教师人手一台电脑,实现"无纸化"办公,拥有独立的校园信息网,可实现网络化教学。
学校设计规模为60个标准教学班,其中小学部教学班36个,中学部教学班24个,9个小班,可同时容纳3090名学生就读。
东营区第一中学的建设是东营区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承载了全区人民发展东营区教育事业的殷切希望,因此,得到了区委、区政府和整个教育界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区委、区政府为学校的建设提供了雄厚的财力保障,区教育局把区一中的启动和发展作为2005年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为了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区教育局下大气力在全区公开招考教师,把最好的教师选调到区一中任教,目的就是把区一中打造成为东营区教育事业的龙头,在全市树立我们东营区教育事业的品牌。全区人民更是对学校的建设与发展给予了热切关注。使我们在建校伊始就拥有了34个教学班,1750名学生和123名教职工的规模。全体教师均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其中硕士研究生2人,本科62人。中学高级教师8人,中学一级教师30人,小学高级教师16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
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实施"了解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学习每一位学生、友爱每一位学生、教好每一位学生、依靠每一位学生"的"七个一"民主教育工程,把"用爱心培育爱心,用智慧培育智慧,用生命培育生命"作为学校的办学格言。学校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并把信息技术课作为重点课程。通过寓教于乐的课堂教学,使孩子从学习中体验到成功感,从学习中培养自信心,实现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从"学会知识"向"学会学习"的转变、从单纯提高课业水平向重点提高个人素质的转变。适应了现代化建设对开拓型、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东营区第一中学位于东营区新区腹地,2005年9月正式成立,是一所按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新建的现代化国办学校。学校南邻区政府广场和黄河公园,北靠新区水系人工湖,东依东青高速路,西有全国重点高校石油大学,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校园建设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现代化建筑风格,典雅秀美,景色宜人,充满生机和活力。学校处处昂扬着创业的精神,时时迸发着创新的激情,是目前我市建校时间最短、设施最先进、最具有发展前途的国办学校之一。[2]
学校占地102亩,总建筑面积47600平方米。校内设有按高标准配备的图书馆、体育馆、语言教室、微机教室、电子阅览室和多功能报告厅,按部颁一类标准配备的理化生实验室、史地教室、音体美教室、科技活动室等功能室。教室和功能室全部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空调设备,加上750台电脑为基础的校园网络系统和智能广播系统以及数字监控系统,相辅相成,构建了省内最先进的数字化校园,实现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一流的教学设施组织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现代化办学目标,为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学校的图书馆被评为全市“十佳”,体育馆被定为我区青少年活动中心,2006年学校被定为省级电化教育示范校、高考考点。
学校实施“文化立校”的发展战略,借助省文化研究所专业优势规划了学校文化发展宏伟蓝图,启动了“打造精品校园培育名校文化”系统工程,充分利用学校先进的教学设施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一年来,学校开通了千兆校园网,创办了《一中学报》,成立了校园广播站,开设了阅读课和周末电影展播,承办了国家级教育报告六场、市区级活动文体活动15次,主办了校级大型文体活动10次;学校还定于每年5月举办学校科技节,9月份举办金秋艺术节;购置了百万余元的艺体器材,组建民乐、交响乐、舞蹈、合唱、素描等12支文艺队伍,并将他们的活动纳入课堂管理,定期活动。学校舞蹈队、艺术体操队首次亮相就分获市级一等奖。
中考信息
学校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