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第一中学是一所有着八十多年历史的国家级示范高中,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学校现有学生2000多人,教职工170多人。其中,教授级教师2名,特级教师5名,市名师工作室领衔人4人,市级学科带头人23名,市骨干教师28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40人,研究生27人,已形成一支以名师为龙头、骨干教师为主力、青年教师为梯队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常州市第一中学创建于1925年夏,到2005年时已走过了80年的历程。在这80年中,学校经历了学生、校产转编、校址迁移,八次更名的过程;由一所初级中学发展成为完全中学;由私立学校经常州市人民政府接办为公立学校;又由单一公办发展成公办和公有民营两种模式运行的学校;由一般中学办成为我省首批办好的省重点中学之一,以上乘的教育质量,良好的社会声誉,于2000年4月高分通过国家级示范高中验收,成为我市为数不多的国家级示范高中。为优化教育资源,扩大教育阵地,自2000年9月起学校初中部形成一中分校,命名为“常州市正衡初级中学”(2008年更名为常州市正衡中学),采用公有民营的模式运行,扩大招生规模,做强初中教育,发挥原有优势,再创教学辉煌。从1996年以来,连续十四年中考名列全市第一,成为常州市小升初择校的主要热点。
举办本校史馆,旨在以详实的史料和资料,忠实、客观地介绍在这近80年中,该校几代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和顽强奋斗的情景,赞扬人民教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敬业乐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也记载了我们学校不负人民的期望,尤其是在新中国建立以来,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锐意进取,深入探索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和为国家培养人才作出的贡献。
1978年4月被确定为常州市重点中学。1979年9月受江苏省人民政府嘉奖,同年被批准为“江苏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2000年,学校通过了国家示范高中验收。2004年,学校升级为江苏省四星级学校。
学校始终坚持“尊重、支持、合作、发展”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被评为常州市三年主动发展评估优秀学校(市区高中校唯一)。学校在全省率先启动“增效减负”战略,并申报成为全省重点课题,受到市局嘉奖,社会各界强烈关注,《常州日报》等媒体跟踪报道,专着《行走在教育理想和教育实践之间》已经出版。学校的硬件设施先进,有式样别致的图书馆,藏书136000套册;有欧式风格的艺术馆,多功能大厅有896个座位,还设有音乐、美术多媒体教室、学生作品展览室、音乐欣赏室、舞蹈训练房、书画写生室等专用教室。有常州市唯一的微重力实验室和先进的物理探究实验室、有机化学实验室、7个电子白板专用教室以及最为先进的全自动智能录播教室。每个教室都配备了最先进的计算机、数字投影仪、实物展台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安全舒适的教师宿舍、价廉物美的连锁超市、丽华快餐等四家知名餐饮入驻的师生食堂,确保你足不出户而能生活便利。校园环境也十分优美:春有绿草如茵、迎春盛开;夏有睡莲初绽、栀子斗妍;秋有金菊傲霜、丹桂飘香;冬有腊梅怒放、松柏常青。
常州一中相关图片常州一中相关图片(20张)
2011年,有7人进入北大、清华。2012年,400分以上的高分考生有18人,人数在常州大市最多,其中有6人进入北大、清华。2013年文理科有7名学生进入全省前100名,其中9人达北大、清华线,有7人进入北大、清华。2013年理科二本达线达97%,文科二本达线率98%;15个班级中有7个班级二本达线率为100%。2014年高考一本达线率为75%,二本达线率为99%。6人考进北大、清华。1人为常州市理科状元。校训一本达线近70%,二本在95%左右。
竞赛成绩
艺术楼学校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成绩一直位于常州前列,2009-2012年就有100多名同学获省一等奖;校机器人代表队已三次夺得全球FFL机器人世界锦标赛机器人现场操作赛冠军,是迄今为止中国青少年机器人代表队在世界比赛中获得的最好成绩;校健美操队已连续五次获得江苏省中学生健美操比赛团体总分一等奖;校民乐团在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荣获全国一等奖,多次应邀去韩国、俄罗斯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演出,受到热烈欢迎;“新苗社”(小记者协会)被授予特色社团称号,2009-2012年来有156人次在省、市作文和英语能力竞赛中获大奖。学校学子黄抒田获全国大型国学知识总决赛冠军。由学校2009届高三毕业生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永远的高三》受到媒体与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好评。
2013年,第7届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于5月9日-13日在北京大学举行,学校高二(1)班洪鑫焰同学获得银牌,高一(1)班许臻佳同学获得铜牌。
2012年11月11日,第十八届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江苏赛区)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落下帷幕。学校共有22位同学获得了江苏赛区一等奖。其中,全省前50名,学校有7人;高二(1)班洪鑫焰同学进入全省前十名。高三(1)班田菁曳同学获得最佳女选手。
2012年,在第二十四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全国中小学生金钥匙科技竞赛省市比赛中,学校多名同学获奖。
教师成绩下沉广场2012年9月16日,第六届江苏省全民健身运动会健美操比赛在徐州体育馆顺利闭幕,学校体育组顾超老师和少体校高?老师代表常州参加成人组竞技混双项目比赛,喜获银牌,顾超老师获得“体育道德风尚运动员”称号。
2012年,学校林厚从老师编写的《高级数据结构》一书由东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2011年,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公布苏教科院科12号文件,学校房宏主任获得“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在2011年常州市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基本功竞赛中,学校朱志刚老师获得一等奖第一名,高大玉老师获得二等奖,都承峰老师获得三等奖。
学校荣誉学校雕塑学校作为省首批重点中学,2008年被评为常州市区高中校唯一一所三年主动发展示范学校,21世纪以来连续十多年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连续六次荣获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最高荣誉“五星级先进集体”称号。是江苏省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创建绿色学校先进集体”、“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平安江苏创建先进集体”、“江苏省教科研先进集体”、“江苏省优秀家长学校”、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全国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优秀案例学校。
俱乐部:学校有9个运动项目管理协会,下辖70多个体育俱乐部。
体育活动:学校“冬季校园体育达人秀”项目有:男子俯卧撑、引体向上、双杠屈臂撑、助跑摸高、一分钟跳绳双摇;女子立卧撑、仰卧起坐、一分钟抓握实心球、一分钟踢毽、一分钟跳绳单摇、集体长距离接力跑、20人跳长绳和拔河以及民族民间运动项目展示(抖空竹、抽陀螺、滚铁环)等。“春季校园体育达人秀”项目有:男子篮球左右手跑篮、男子篮球一分钟跳投、男子足球颠球、男子足球射门、女子排球对墙垫球、女子排球发球计分、女子健美操展示等。
其他活动:学校还有其他活动如:领袖人物、魅力人物评选、一中之春、职业规划展示、自管会竞选、体育达人秀、义工、爱心义卖、辩论赛、“我与校长面对面”、演讲比赛、书画秀等。
台湾第七届中央研究院院士、工业技术研究院首任院长:王兆振
著名飞机设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陆孝彭
著名农业机械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蒋亦元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指挥技术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庄逢辰
著名纺织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梅自强
航空智能材料的开拓者和结构测试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陶宝祺
上海市科技功臣、国家计生委科技功臣、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瑞麟
举办本校史馆,旨在以详实的史料和资料,忠实、客观地介绍在这近80年中,该校几代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和顽强奋斗的情景,赞扬人民教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敬业乐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也记载了我们学校不负人民的期望,尤其是在新中国建立以来,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锐意进取,深入探索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和为国家培养人才作出的贡献。
现在学校勇于开拓创新,在办学思路上,着眼于未来,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从而成为国家有用之才。学校师资雄厚,队伍精良,治学严谨,并以现代化、高质量为目标,以“一中光荣我光荣,我为一中添光荣 ”为价值观,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指导思想而齐心协力,共同奋斗。学校在教育事业上取得的显着实绩,赢得了崇高的社会声誉,为常州市的教育诗篇增添了绚丽灿烂的一页!
1925年因新学制(小学六年制)逐步得到贯彻,旧学制(小学七年制)结束,同时因直系军阀与奉系军阀之间矛盾激化,江浙战起,省立中学停止招生,冠英小学(现常州觅渡桥小学)校长张应曾和该校语文教师卢鹤偕分析现状,为适应当时形势需要,建议校董会在小学内设立初中,这一建议 得到庄仲希等校董们的同意。不久就从冠英小学的校舍中划出庄三贤祠一角,成立了私立武进冠英初级中学。庄仲希任校长,实际负责人是卢鹤偕老师。当年招生四十余人,开设一个班级。
冠英初中创办了三年,终因经费难筹,校舍十分拥挤,中小学同在一处办学有诸多困难等原因,只得酝酿另建新校。
【命名正衡】
在冠英初中续办有诸多困难之际,适奉常州工商界著名人士卢正衡先生有独资办学的意向。经其族叔卢鹤偕老师的动员、协调,并征得冠英初中校董们的同意,卢正衡先生出资三万元在东下塘乌衣桥南荆溪村(现常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处)购地9.86亩,建立校舍,创办了私立武进正衡初级中学。原冠英初中的学生、校具、图书,悉数移交给正衡初中。
1929年2月,私立武进正衡初级中学正式开学。当年农历正月21日举行成立典礼。学校设有初中一、二、三年级各一个班级,学生百余人。同年暑假,已有第一届初中毕业生(原冠英初中三年级学生)计27人。
卢正衡先生是私立武进正衡初级中学的创办人,是校主。先后担任校长的是卢鹤偕先生、陈牧丞先生。
【沦陷时期】
1937年10月13日因日寇入侵,学校被迫先后停课、停办,直至1939年夏。在这期间,校舍大部分损坏,校具设备损失殆尽。1939年夏钱粟孟先生目睹常州城区已复校的少数几所中学不能容纳社会上失学青年的现状,而倡议复校。他致信校主卢心培先生和当时侨居上海的陈牧丞原校长,均得到同意。后又与部分校董和教师商议,决定复校,定名“武进私立正行补习学社”。用“学社”以区别于敌伪统治下的正规学校,用“行”而不用“衡”,以音相近不忘其本,并顾名思义明确办学志向。决定1939年5月16日为正行补习学社成立纪念日。当年招收男女学生346人,分为五个班级,于8月开学。
1940年夏,“学社”更名为“武进私立正行初级中学”,钱粟孟先生任校长。1942年5月,办理立案核准手续。同年7月学校 受延陵教育基金社的委托,增办告终。至此,学校成为一所完全中学,校名私立武进正行中学。当年学校教职工达30多人。因校舍紧张,学校借用学校东侧的民房三十间,作为初一、初二年级男生班的教室和教师宿舍。
【抗战胜利后】
私立正行中学在艰难的条件下办学六年(1939年8月-1945年8月),学校已初具规模。抗战胜利后,学校恢复“正衡”原名。
正行中学、正衡中学学校都沿用三三分段学制。课程设置有国文、数理化、史地、动植物、图画、音乐、体育、劳作等课。沦陷时期外语课只开设日语课,但学校却暗中开设英语课,抗战胜利后才全开英语课;公民课为各年级的必修课;高三年级增设簿记课、矿物课,形成了重视生产技能技术教育、职业教育的特色;初三年级开设商业簿记课,体育文娱活动也开展得相当活跃。在教材选择上也切合实际,如初三年级的数学课,按学生的学习成绩分成A、B、C三个班上课,选用教材各不相同。金品老师上数学课的教材都是他本人编写的。当时学校的校长、教导主任、总务主任都上课。
学校的师资力量相当强。陈牧丞先生充满爱国热情,治学严谨,谆谆教诲;曹叔杰老师知识渊博,讲课声情并茂;金品老师有数学专着,授课出色;丁浩霖老师博学多才,讲课妙趣横生;吕叔元老师古文造诣很深,授课深受学生欢迎;翁以观校长文学史娴熟,讲课生动……学校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学校在当年已是常州、武进地区知名教师多、教学质量好的名校之一。学校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使学生们较好的完成了学业,也为他们日后的深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该校校友中的五名两院院士,其中就有三位是当年正衡中学的毕业生。
分校正衡中学于2008暑假将校址迁到了旅游学校(清凉路48号)。
常州一中一年有春、秋两场运动会,其中以秋季运动会最为引人注目,被称为一中师生的一个盛大节日。春季运动会一般为1天,秋季运动会为2天。
在常州市正衡初级中学搬至原旅游学校校址后,秋季运动会与春季运动会均由一中单独举办。
一开学,你便会看到操场上各个班级的同学生龙活虎,老师也临场指挥,甚至和同学们一起玩得不亦乐乎,这都是在为运动会做
学校雕塑学校雕塑
准备。俗话说的好“生命在于运动”,学校充分贯彻积极运动的思想,每周两节体育课除非下雨否则决不停课,活动课也照常上课。2008年开始开展了阳光体育活动。
一中运动会开幕式虽不能和奥运会开幕相媲美,但每每都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表演。
自2009年秋季运动会开始,高三年级也参与到运动会的比赛当中
※增效减负※
说到一中,不能不说一中这几年的增效减负取得的重大成功。
也许在升学压力、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增效减负”也许在一些人看来只是喊口号,搞噱头,但一中把此口号落到了实处,让学生学得轻松,考得满意。
※文艺特色※
2008年10月,学校组织高一全部年级和高二的部分班级参加了常州市第十一届运动会的开幕式,获得团体一等奖。
※体育俱乐部※
为响应国家“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一中于2008年底成立了7个俱乐部,俱乐部隶属于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体育部,可以自己组织比赛,目前有的体育俱乐部为:篮球俱乐部、足球俱乐部、排球俱乐部、羽毛球俱乐部、乒乓球俱乐部、综合体育俱乐部、轮滑俱乐部
※一中领袖人物※
2009年第一届十大领袖人物:马一先、王皓、毛珏、闵妙琳、吴雪君、施海玲、徐哲、张轶岚、 裴梦杨、王悦
2010年第二届十大领袖人物:姚雨凌、杜榕、王政、毛晓洁、陆兴、祝怡菁、丁若曦、杜安妮、潘明聪、潘雨婷
2008级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成员名单
主席:王浩(J1) 副主席:马一先(J2)
部门:德育部
部长:毛珏(J2)
副部长:周书桦(7)
委员:张力丹(10)、马颢芸(10)、徐奥(J2)
部门:体育部
部长:严青洲(J1)
副部长:陆兴(J2) 魏振宇(J2)
委员:杨戈(6)、江志伟(J1)、丁超立(J1)毕涵(9)、李心怡(9)、吴翔(8)
部门:文艺部
部长:王逸楠(6)
副部长:曹梦秋(5)
委员:陆涵茜(8)、掌明昕(J2)、蒋舒朦(6)
部门:外联部
部长:胥元杰(10)
副部长:孙?(J1)
委员:王璐(6)、吴梵(8)、赵心怡(3)
部门:生活部
部长:蒋童(J1)
副部长:柳雅琪(3)
委员:袁晟昱(9)、史琰聆(9)、朱雨青(1)
部门:卫生部
部长:赵璐(10)
副部长:冯洁(2)
委员:纪鹏飞(J1)、肖逸飞(4)、刁文杰(8)
部门:学习部
部长:王政(J2)
副部长:庄园(1)
委员:王宜(7)、周宇凡(J1)、钱航旦(3)
部门:宣传部
部长:毛晓洁(J2)
副部长:李烨寰(J2)
委员:韩?(5)、张莉(8)
副校长:奚全坤(安全)张为中 沈慧琴(正衡初中)
校长助理:李万龙(2011年9月1日成为副校长)
学生处:季一鸣 满春燕
教导处:房宏
调研员:金建华
高三年级组长:陈玉萍
2013年8月,常州市第一中学校领导班子进行调整,奚全坤调任常州市教育基本建设与装备管理中心党支部书记、副主任,任欣伟调任常州市第一中学调研员,高俭由常州市田家炳高级中学副校长调任常州市第一中学副校长;胡文生由常州市第三中学副校长调任常州市第一中学副校长
现校级领导成员有
校长:完利梅
党委书记:顾锡洪
副校长:高俭 胡文生 李万龙
学生处:季一鸣
调研员:任欣伟
一中地址
常州市正衡中学:乘坐常州公交225路、225-1路、231路到正衡中学站下车;或乘坐常州公交2路、6路、20路、33路、78路、78A路、80路、217路、225路上行、225-1路上行、231路在清凉寺站下车。
中考信息
学校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