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阳六都中学
电话 : 0661?7777201
地址 : 潮南区峡山镇潮蝴蝶山南麓
学校简介 : 学校创建于1873年,时称“六都书院”,1907年改称“六都高等小学堂”,1926年升格为“六都中学”,1950年改名为“潮阳第二中学”,1958年改称“峡山中学”,1978年复称“潮阳第二中学”,1985年复称“潮阳六都中学”,1995年改称“潮阳市第二中学”,2003年9月更名为“汕头市六都中学”。学校历史悠久,地灵人杰,人才辈出,名扬海内外。 【基本情况】学校是一所全日制高级中学,隶属汕头市潮南区人民政府直接管理,2001年12月被评为汕头市一级学校,2004年12月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学校位于汕头市潮南区峡山街道蝴蝶山南麓,紧靠324国道,交通方便,环境优美。学校现有占地面积41600平方米,规划用地26400平方米。目前有32个教学班,学生约2000人。 【设施建设】从1995年开始,学校全面重新规划改建,现有建筑面积32108平方米,包括环形建筑群(教学楼、科技综合楼、多功能厅)、教师宿舍楼、学生宿舍楼、食堂、行政办公楼、图书馆、体育馆,教学区、实验区、宿舍区、运动区布局合理,建筑群雄伟壮观,具有现代气派。学校已建成400米环形跑道运动场。学校现有计算机互联网络及监控系统(每个教室都设有教学平台)、课件制作中心、电脑室、语音室、理化生实验室、史地室、美术室、音乐室、藏书室、阅览厅、校史陈列室等功能场室,设施设备齐全,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 【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143人,其中高级教师28人,一级教师58人,研究生课程班结业3人,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2人,被授予区级以上荣誉称号38人。一批教学骨干成为市、区的学科带头人。 【办学特色】学校秉承“严、勤、细、新”的校训,形成了“严谨、精细、求实、创新”的教风和“勤奋、拼搏、会学、巧用”的学风,弘扬“今天我以六都为荣,明天六都以我为荣”的精神风范,培养了大批优秀师生,赢得了各级党政和社会各界的好评。悠久的办学历史,形成了深厚的文化沉淀,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学校成果】学校面对生源实际,因材施教,扎扎实实地抓好高中阶段三年的教育工作,获得了低进高出的效果。几年来,教学质量如日东升,在2002年的高考中上省线209人,上线率为42%,其中上本科线率为14.5%;在2003年的高考中上省线550人,上线率为91.1%,其中上本科线率为33.4%;在2004年的高考中上省线427人,上线率为92%,其中上本科线率为50.2%。先后有多名学生在国家、广东省的学科竞赛中获奖。 学校先后获得广东省“普教系统先进集体”、汕头市“百花竞赛先进单位”、“文明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考风考纪教育先进单位”、“贯彻>、>优秀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先进团委会”、“先进学生会”等荣誉称号,美誉度高。 学校先后获得广东省“普教系统先进集体”、汕头市“百花竞赛先进单位”、“文明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考风考纪教育先进单位”、“贯彻>、>优秀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先进团委会”、“先进学生会”等荣誉称号,美誉度高。 【未来展望】学校将按照现代化、示范性的要求,完善教学设施,扩大办学规模,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与时俱进,向着更新更高的目标迈进。
学校简介
学校创建于1873年,时称“六都书院”,1907年改称“六都高等小学堂”,1926年升格为“六都中学”,1950年改名为“潮阳第二中学”,1958年改称“峡山中学”,1978年复称“潮阳第二中学”,1985年复称“潮阳六都中学”,1995年改称“潮阳市第二中学”,2003年3月汕头市区域重新调整,设置了潮南新区时,定名为“汕头市六都中学”。学校历史悠久,地灵人杰,人才辈出,名扬海内外。
设施建设
从1995年起,学校进行全面规划改建。现有占地面积39598平方米,建筑面积31801平方米,规划用地33800平方米。学校拥有计算机互联网络及监控系统、课件制作中心、电脑室、语音室、理化生实验室、史地室、生物园美术室、音乐室、藏书室、阅览厅、校史陈列室等功能场室,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齐全。
师资队伍
六都教师风采
学校现有教职工206人,其中高级教师32人,一级教师58人。近年来,参加国家、省级培训126人次,被授予区级以上荣誉称号105人次。
教师敬业爱岗,乐教善教,纷纷施展自己的才华,一批批教学骨干成为市、区的学科带头人。
办学理念
学校秉承“继往开来,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和“严、勤、细、新”的校训,确立了“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互动探究,和谐发展”的教学理念,形成了“严谨、精细、求实、创新”的教风和“勤奋、拼搏、会学、巧用”的学风。面对地处农村、学位紧缺、生源质量一般等实际,学校树立科学发展观,关注“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努力促进学校和社会(农业、农村)的和谐发展、学校和家庭(农民、农业、农村)的和谐发展、教师和学生(农民、人才)的和谐发展。学校和社会、家庭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激励,互相感动,知恩报恩,为实现各自的目标、使命、责任而不懈努力。在此过程中,感恩成为构建和谐办学环境的思想基础;感恩成为密切学校和社会、家庭的关系,密切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的精神力量;感恩成为一种超越历史时空的人文情结。实施感恩教育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
办学特色
六都雕塑
学校坚持“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面对所在社区潮南区80%以上人口是农民的实际,关注“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努力促进学校和社会(农业、农村)的和谐发展、学校和家庭(农民、农业、农村)的和谐发展、教师和学生(农民、人才)的和谐发展,学校和社会、家庭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激励,互相感动,知恩报恩,为实现各自的目标、使命、责任而不懈努力。在此过程中,感恩成为构建和谐的办学环境的思想基础;感恩成为密切学校和社会、家庭的关系,密切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的精神力量;感恩成为一种超越历史时空的人文情结。感恩成为永恒的主题,实施感恩教育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130多年的办学历史,文化沉淀深厚,人才辈出,使一代又一代的农民子弟踏进了政界、商界、文艺界等各个领域,带动了无数家庭的发展。与此同时,无数校友、社区群众感念学校的恩情,回报学校,又促进了学校的快速发展。2003年3月潮南新区设立以来,学校与家庭密切结合,共培养了2729名大学生,给2000多个家庭带来新的活力、新的希望,预示着更多的农民家庭将得到新的发展,为潮南新区的三个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学校得到了各级党政、社区群众和广大家长的赞誉和支持。学校继往开来,再接再厉,崇尚感恩,倡导感恩,彰显办学特色追求卓越,实施感恩教育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群众的共同追求共同行动。
学校以悠久校史、农村现状、学科教材为素材,筛选信息、资料,采用国旗下讲话、举办主题班会、开辟宣传专栏、学科渗透、征文比赛等形式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把感恩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感知学校、老师、父母、家乡、祖国的恩情,并引导学生把情感升华到报恩的层面,使学生拥有一颗感恩之心,为学校的发展、为家庭的发展、为家乡的发展、为祖国的发展而努力学习,立志成才,为自己争光,为学校的感恩教育增添光彩。
学校成果
六都教学楼
130多年的办学历史,文化沉淀深厚,人才辈出,使一批又一批的农民子弟踏进了政界、商界、文艺界的各个领域,带动了无数家庭的发展,为潮南新区的三个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得到了各级党政、社区群众和广大家长的肯定和赞誉。近年来,学校获得了多种荣誉:2003年8月被汕头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单位”,2004年9月被汕头市教育局评为“教育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2006年1月被汕头市教育局评为“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2006年6月被汕头市委、市政府评为“教育先进集体”,2007年3月被汕头市综治委、教育局、公安局评为“汕头市安全文明校园”,2007年11月被汕头市教育局评为“汕头市课改先进单位”;2005年12月学校润心文学社被汕头市教育局评为“中学生优秀文学社团”;2007年12月语文教研组被评为“汕头市中学先进教研组”;2008年3月英语教研组被汕头市妇联、总工会授予“巾帼文明岗”称号;2008年9月学校被潮南区评为“教育先进集体”;2008年11月,学校被广东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授予“广东省书香校园”称号。2009年2月,学校被广东省教育厅评为省首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示范学校。
学校面对生源实际,因材施教,扎扎实实地抓好高中阶段三年的教育工作,获得了低进高出的效果。几年来,教学质量如日东升,在2002年的高考中上省线209人,上线率为42%,其中上本科线率为14.5%;在2003年的高考中上省线550人,上线率为91.1%,其中上本科线率为33.4%;在2004年的高考中上省线427人,上线率为92%,其中上本科线率为50.2%。先后有多名学生在国家、广东省的学科竞赛中获奖。
学校先后获得广东省“普教系统先进集体”、汕头市“百花竞赛先进单位”、“文明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考风考纪教育先进单位”、“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优秀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先进团委会”、“先进学生会”等荣誉称号,美誉度高。
学校先后获得广东省“普教系统先进集体”、汕头市“百花竞赛先进单位”、“文明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考风考纪教育先进单位”、“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优秀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先进团委会”、“先进学生会”等荣誉称号,美誉度高。[1]
展望未来
现在,学校正继续奋力拼搏,稳步向“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和“一流师资、一流管理、一流质量的现代化名校”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