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湖南省 >>长沙市 >>长沙县 >>长沙市第二中学
长沙市第二中学
电话 :
地址 : 湖南省长沙市市辖区
中考网 : 湖南省 | 长沙市 | 长沙县
高考网 : 湖南省 | 投票
学校简介 :

  长沙县第二中学,位于北山镇高仓村,东临白沙河、汉家山,西靠长沙县第一高峰明月山,北接影珠山,故有“汉家明月影珠山,半作屏风半作鬟”的诗句。学校创办于1942年,时名为“湖南省私立高仓中学”,1958年更名为“湖南省高仓中学”,是当时长沙县(含望城)四所完全中学之一,1978年改名为“长沙县第二中学”。学校占地105亩,面积宽广,楼房林立。环境特别幽雅,古井流泉,香樟滴翠,绿树成荫,花香四溢,空气清新,是一所既有古老的文化底蕴又有现代气息的市级示范性高级中学。60余年来,学校为高校、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影响极佳,现有18个教学班,学生近1000人,教职工七十余人,师资力量雄厚。校外环境良好,交通便利,是读书求学的好处所。 近年来,学校抓住时代发展的契机,进行了一系列的内部设施改造,建了校园网、语音室、计算机室、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一体机、IC卡管理体系,开通校园高速信息网络,实现计算机进教室,完善了图书室、实验室、美术室、舞蹈房和供水设施,校园道路全部硬化,环境绿化率达70%。

  同时,本着“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素质强校、科研兴校”的办学思路,狠抓素质教育质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多次获县目标管理一、二等奖, 2001年升学率达95.59%,2002年本科一线率为62.5%,居全县普通中学第一,学校办学有特色,开办了音乐班、体育班、美术班及各类兴趣小组,2006年、2007年在县田径运动会上夺得高中组团体总分第一名,在2007年长沙市田径运动会上取得高中乙级组团体总分第一的桂冠,顺利晋级甲级队,并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多次获市县团体部分第一名和单项冠军。2004、2005、2006、2008年被评为“全国作文教学先进单位”。1996年,学校被长沙县人民政府授予“优秀级高级中学”称号,1998年被授予“县级示范性高级中学”,2004年被授予长沙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05年被评为“市级示范性高级中学”。在2007年10月加盟成为长郡卫星远程学校,使学校的发展如虎添翼。

  学校设有柏乐尊师奖学金、校友奖学金、熊业伟奖学金、任国良奖学金等多项奖学金,奖励成绩优秀者,最高奖金可达2000元;还设有青竹中兴助学金、贫困生扶助金,扶助家境贫寒的学生完成高中学业。


学校简介
九十年多年来,在“笃实”校训引领下,学校积淀了“爱国敬业、笃实耐劳、敬师爱孺、重体擅艺”的传统,形成了“团结奋进,笃实耐劳”,“严谨、扎实、灵活、创新”,“诚朴、守纪、勤奋、活泼”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九十年春风化雨,四万名桃李芬芳。二中学子遍及全国各行各业,既有院士、政要、体坛名将,又有学者、劳模、高管精英,更有不计其数的为国家政治、经济及社会事业发展作出过贡献的能者强人。2009年二中成功晋升省三星级高中行列,现有在职教工228人,专任教师180人,学历达标率98%,中、高职称占比62.7%。在校生2500人,49个教学班。近年来,在“为每一个学生的人生健康尽责”的办学理念指引下,学校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办学特色日益明显。通过倾心打造 “强体、塑德、培智、冶美”四大工程,努力培育身心健康、人格健全、适合时代、敢于担当的现代学子。为此,学校首先加强内部管理,着力建设优良师资队伍,让教师们在为学生健康人生尽责中获得职业幸福感。现在的二中,一支由省市劳模、师德标兵和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组成的先进教师群体和由一百多名在省市级教学科研比赛获奖者组成的的业务骨干团队已经成长起来。教师的学养与风范,为二中学生的心智成长和德育发展打下扎实的根基,为敬孺学子的知识积累和实践操作注入了灵动的活力,进而使其内化为美好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其次,学校通过“爱心回报”、“感恩行动”、“珍惜生命”、“绿色生活”、“知法守纪”、“励志爱国”、“文明同行”等七大主题教育活动的全力打造,借助一些特色活动如女子军乐队、风筝制作与放飞、漫画制作、足球等为载体,着力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素质教育体系,吸引了广泛的社会关注。此外,学校还加大校园绿化、美化及文化建设力度,提升环境育人效能。投入近柒千万元征地建成400m标准运动场,投入近300万元整体改造老校区,投入150万元更新教学设备。学校固定资产由3400万跃增至1.1亿。

获得荣誉
求实求新的育人氛围,唯真唯美的育人环境,使二中实现了“走内涵发展道路,办人民满意学校”的发展愿景,取得了显著的办学绩效,赢得社会的广泛赞誉,办学水平跃上了新台阶,学生优质成长率遥遥领先于同类学校。学校先后获得 “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平安校园”、“南通市文明单位”、“南通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南通市青少年行为规范示范学校”、“南通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等数十项省市级综合荣誉。

学校沿革
第一阶段 1919?1949年

南通民族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同母所生的哥哥张?,以其次子张敬孺(1918年3月病世)的遗资二万余银元在唐闸创办学校,1919年8月31日校舍落成。9月1日开学,校名定为“私立敬孺高等小学校”。

自1919年至1926年的七年期间,为高小时期,1926年学校名业“私立敬孺初级中学”。,先后有14届毕业生,计423名,1946年8月,因地方办学需要,秉承校董会主席张敬礼意旨:添办高中普通科,定校名为“南通私立实业敬孺中学”,开始为完全中学。自1947年至1949年三年期间,先后有三届初中毕业生,计203名,1949年首届高中毕业生计37人。

第二阶段 1949?1966

17年中,1950?1952年三个学年中班级最少,每学年皆为11个班级;1958?1961年三个学年中班级最多,分别为38个班、40个班和44个班级。在这以后的五个学年中,由于贯彻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班级逐年减少,教职员工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减而变化,1949?1950年度第二学期人数最少,为44人,最多的是1960?1961学年度第二学期,为144人。17年中,学校土地面积和校舍都有较大的增加。

17年来,学校领导和广大教职员工,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尽管在某些政治运动和工作中,由于受了“左”的影响,存在着失误,但总的看来,取得的成绩应充分肯定。他们能认真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各个时间的方针政策,从严治教,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和辛勤劳动,为国家和地方培养输送了大批人才。17年中,初中毕业生计4400余名,高中毕业生2300余人,考取高校的毕例也较高。例如:1950?1953四年中高中毕业生156人,考取了115人,占73。71%,1952年高中毕业生曹祖良考取了全市只有名个名额的留预备生,1965年高考升学率为全市之首。

第三阶段 1966?1976

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期间,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以“全面专政”的谬论为根据,以批“修正主义教育路线”为幌子,全面否定了党对学校的领导,否定了党的教育方针和对知识分子的政策,学校领导干部和广大教工受冲击、遭摧残,制造了许多冤、假、错案。

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还打着“教育革命”的旗号,大批“智育第一”、“师道尊严”、“读书无用”,学校的教学思想被搞乱了,教学计划、课程改革设置和教学秩序被打乱了,学校的校舍遭受严重破坏,图书馆藏书殆尽。十年期间,由于高校停止招生,农村户口的毕业生一律回农村,城市户口的毕业生根据当年政策或上山或下乡插队,或被招进工厂当工人。学制有时是初中三年,高中二年;有时是四年一贯制,招生时有时是秋季,有时是春季。

在十年动乱时期,学校广大教职员工对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在教育战线进行的反革命阴谋活动,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抵制和斗争,他们在当时“欲教不能,欲罢不忍”的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自己的本职工作,努力作出了各自应有的贡献。

第四阶段 1976??1989

1976年粉碎四江青反革命集团以后,学校首先是拔乱反正,深入揭批“四人帮”破坏中学教育的罪行,重点抓住“四人帮”在教育战线上反动思想核心的“两个估计”,联系本系统和本校实际进行深揭狠批,纠正了被颠倒的路线是非,解脱了广大教师的精神枷锁,同时狠抓了学校中各个组织、各项工作、各种制度等方面的整顿,使学校内部秩序迅速得到恢复,逐步走上正常发展的道路。

第五阶段 1989??1999

1989??1999是二中走过的不平凡的十年,二中党支部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校长室起到了“火车头”作用,他们用自己的率先垂范带动人,用共同的目标凝聚人,用办学实绩鼓舞人,“二中人”的辛勤耕耘取得了累累硕果,近几年来学校获得了市德育先进学校、市首批合格初中、先进基层党支部、安全文明单位和综合治理先进集体、体卫工作先进集体、省足球传统项目学校、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中考和高考成绩逐年提高,1996年中考取得显著突破,人均考分跃居市区前茅,其中初三(1)班钱丽丽以总分662分的优秀成绩,夺取市区第一名,高考也取得较好成绩,录取 高校的档次有所提高,1997年高考录取的人数创近年来最好成绩,1998年高考跃上新台阶,文、理科试验班的高校录取率分别达到88%和52%,其中录取重点大学、本科院校的人数均创近年来的最好成绩,1998年高考跃上新台阶,理科试验班本科上线率达58%,其中第一名总分达637分,1999年高考比98年又有了进展,实现了二中几代人的心愿。近三年里,学生参加全国、省、市级各类学科竞赛获奖达199人次,1999年5月经评估验收,达到合格标准,6月市教委批准为南通市重点中学。

第六阶段 1999??2009

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相结合,锐意改革与规范管理相同步,二中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十年。学校围绕“为学生的健康人生尽责”的办学理念,深入贯彻“以德立校、以智化人”的办学方针,营造良好的校园“德性生活”成长环境。2001年和2006年,分别制定了南通市第二中学“十五”和“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了“把学校建成一所师生高素质、教学高质量、文化高品位、硬件高标准,具有鲜明特色和较高社会声誉的省三星级高中”的学校发展总体目标。

十年来,二中人正依照着这两个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奋勇前行。十年中,学校完成了学校公寓楼、图书馆的兴建,完成了学校电话网络工程建设和实验室、电脑室的全面技术改造和升级,完成了学校新操场、新校门建设,学校中心道路的扩建、退翁亭搬迁、文化墙和校史馆建设以及校园绿化等工程。整个校园做到了美化、香化、绿化、知识化,有浓郁的育人氛围,洋溢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气息。十年中,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硕果累累。中考成绩始终稳定在市区前列,在港闸区遥遥领先。高考升学率一直保持在93%以上。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有26人次获全国一、二等奖,71人次获省级一、二等奖,168人次获市级奖项。同时,在“重体擅艺”优良传统的影响下,学校的校园活动丰富,社团成绩斐然。截止09年8月,学校元旦师生联欢会已经连续举办了23届,六一篝火晚会13届,一二.九素质教育展示周活动13届,中秋赏月晚会11届,女子军乐队也已经组建了7届。运动健儿在市直中学田径运动会和省中学生足球赛中屡创佳绩,风筝队自组建之日起就在省市级风筝比赛中屡次获奖。

90年栉风沐雨,二中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歇。近十年学校获得: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教育科技系统模范职工之家、南通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南通市五好基层党组织、南通市最安全学校、南通市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南通市青少年行为规范示范学校等十多项荣誉称号。

学校领导
陈育彬:校长、副书记

主持学校党、政工作

张 建:副校长(外出挂职)

袁彦华:副校长

分管学校德育、体卫及语言文字工作

王长健:副校长

分管学校教学、科研及纪检工作

陆振红:副书记

分管学校党建人事、群团、行风建设及计生工作

汤小兵:副校长

分管学校行政及南校区日常管理工作

钱春明:校长助理

分管学校总务、后勤及综治安保工作

规章制度
目录

第 一 部 分 南通市第二中学章程

第 二 部 分 规 章 制 度

第一章 校级规章

第一节 行 政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020

教职工全员聘用制试行条例021

附件1:南通市第二中学岗位设置方案028

附件2:南通市第二中学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的方案029

附件3:南通市第二中学中层干部竞聘工作方案032

附件4:南通市第二中学内改方案036

附件5:南通市第二中学内改方案附件集042

附件6:教职工考勤、请假制度049

附件7:教职工脱产进修及各类假期、福利待遇暂行规定051

校长室职能053

校长办公会议制度053

行政工作会议制度054

校务委员会制度054

教职工大会制度055

教职工学习制度056

校长信箱制度056

学校办公制度057

学校行政值班制度057

节假日学校领导值班制度057

德育工作网络及职能部门德育工作职责058

德育工作考核条例059

各年级德育目标和内容以及主要实施途径060

中考信息

学校大全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长沙市雅礼中学

长沙市第一中学

长沙市长郡中学

长沙市湘郡中学

长沙市雷锋学校

长沙市第十一中学

长沙市宁乡县第一中学

长沙市第七中学校

长沙市长郡双语实验中学

长沙市宁乡县第十三中学

长沙市周南实验中学

长沙铁路第一中学

中南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长沙市第二十一中学

2015 语文360网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