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楼内共有12个普通教室(其中10个为多媒体教室),15个专用教室,2个教师电子备课室,1个小会议室,1个心理咨询室;教师办公室4个,干部办公室6个。
学校设施还包括:有400米环形塑胶跑道操场,人造草皮足球场和篮球场,50平方米的教师食堂,这些设施充分满足了学校的教育教学需要和师生的生活需求。学校重视文体活动,体育竞赛跨栏是学校传统项目,近几年在区运动会比赛中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课题引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也是该校办学的一个亮点。
。
办学工作期间,曾获得昌平区优秀教师、紫金杯优秀班主任、昌平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引领教职工办好教育的好校长、北京市红领巾教育奖章等荣誉称号。任校长期间,学校先后获得2005-2006年度2006-2007连续两年被昌平区评为初中教学“十佳”学校。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试验工作先进单位。“九五”“十五”连续两次被昌平区评为教师继续教育先进单位。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北京市文明礼仪示范校。昌平区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昌平区学校美育工作先进单位。昌平区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1)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2)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在学校党支部的领导下完善对干部的监督、评议和考核制度。结合该校实际建立领导干部带年级、学科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要求干部深入基层了解工作、听评课、参加相应活动,干部参与年级组或教研组的例会,帮助分析教学成绩,总结经验及不足,推动年级组或教研组更好的发展。
(3)强化责任,坚持行为引领。
(4)更新观念,强化民主服务意识。
(5)根据教育形势和学校发展,加强后备干部的培养和使用。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努力提高师德水平。
(2)加强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渗透和整合,让更多教师在“用”起来的基础上,再在“用好”上下工夫,促进了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4)加强过程管理,提高工作实效。
(1)牢固树立“依法施教”意识,严格执行课程计划。
该校立足于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全面发展,牢固树立“依法施教”意识,严格执行国家和北京市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认真落实课程标准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常规教学管理有序,教学秩序良好。
该校对教师备课、听课、评课以及作业批改等有明确的制度要求,教师普遍能够按教学常规要求,完成教学工作,学校领导也经常深入课堂,加强学情调查与分析,加强教学管理。
(3)校本教研管理逐步规范。
该校制定了比较严格和规范的校本教研制度,要求教师要认真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建立校本教研管理机制,落实规范管理体系,成立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主管领导做好校本教研计划、培训指导,督促实施、管理评估。学科教研组是校本教研的主体。区、校级骨干教师成为校本教研中教师真诚的同伴。建立激励和保障机制,推动校本教研进程。主要建立的制度有:
(4)重视教科研工作,走科研强校之路。
该校坚持“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质量,以质量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开展教科研的积极性。建立课题研究制度,人人有课题,并有课题申报,年年有论文成果和阶段性总结。做到科研引路,注重实效,实施科研推动教研活动策略。
以上研究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科研试验研究中:有12个课件获昌平区第六届电脑作品二、三等奖,有13节课获昌平区主题资源评比二、三等奖,有4节课获北京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设计课例三等奖和优秀奖。有力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特别是,2006年9月该校又引入了《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实验研究》课题和“同伴互助”教研组活动模式的研究,又被列为昌平区“十一五”课题。使教师直接面对最前沿的教育理论。这两个课题的研究对教师个人特别是年轻教师的成长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该校的教科研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中考信息
学校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