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昌乐二中创办于1959年,是一所文化底蕴丰厚、教学设施先进、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领先的省级规范化学校,省级文明单位。学校占地面积26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学校现已发展成为拥有潍坊奎文实验初中、潍坊实验中学、潍坊峡山双语学校、云南农业大学附属中学四所分校,师生员工14000余人的国内知名教育品牌。
近年来,学校坚持“德育为首,科研领先,全面发展,全员育人”的办学指导思想,以“把每个孩子的一生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为办学宗旨,在课程建设、课堂改革、学生德育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教育教学水平有了大幅提高,受到社会各界一致赞誉。
1959年,经昌潍专署批准,昌乐县人民政府开始筹建昌乐县第五中学,由魏久昌同志负责筹建。国家拨款两万五千元,建平房42间,又暂借昌乐师范部分校舍,按时开课。初建时为普通初级中学,当年招收2个教学班,学生108人,教职工18人,校名为“昌乐县第五中学”。
1962年,五中成为县试点学校,教学布局调整,将十一中学(朱刘)撤销,其两个教学班(初中)一百余人合并于昌乐县第五中学。
1968年,学制改革,初中由三年制改为二年制,招生制度由考试选拔改为“推荐与选拔相结合”。
1968年8月,原来在五中就读的四公社学生一律回本公社,教师、桌凳、床铺、教具等全部四处均分,昌乐县第五中学解体。家在城关的学生全集中到城里小学上课,名为“昌乐县城关公社中学”,由城关公社管理。当时只设初中班(城关的高中生在昌乐一中上学)。
1972年8月,公社中学迁利民路北(县医院路北)城里小学新建的校舍,学生开始在此上课。
1974年7月学校招生停止通过文化考试的形式,并改春季招生为秋季招生。8月25日,县革委会批复在酒厂南新建城关公社中学,占地9.45亩。
1975年,学校推广“朝农经验”,实行开门办学,把学校办成“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
1976年12月9日,新校扩建,县革委会在教育局南征地9.9亩;1977年7月28日,再次征地9.9亩,至此,校园面积达到29.25亩。
1977年8月,城关公社中学新设两个高中班,学生120人,学制三年。从此,城关中学成为完全中学。
1978年10月,各公社中学收归县统一管理,废除以公社称谓的校名,恢复序列称谓,城关公社中学复改为“昌乐县第五中学”。是时,迁至文化路西新校舍。
1979年8月,初级中学全部恢复为三年制。
1981年9月,召开全校教职工大会,通过大会决议,制订了“昌乐五中规章制度”。
1982年,全县只保留两处完中(当时称既有初中又有高中的学校叫完中),五中为其中之一。五图、尧沟、北岩等中学高中停止招生,其高中学生并入五中。学校规模扩大,并设立了文、理两个重点应届班。12月,昌乐五中被地区行署授予“昌乐县职工教育先进集体”称号。
1985年暑假后,学校学习朱刘小学,开始组织学生举行升国旗仪式。同时,利用学校接受部队子女在校入学的有利条件,86年开始对刚入学的学生进行军训。
1986年3月,学校开始筹建托儿所。
1988年3月,学校被市委市府授予“一九八七年普法先进单位”称号。
1988年9月23日,县府决定成立昌乐县实验中学,只招收初中班,昌乐县五中停招初中班,改由实验中学招生。
1989年7月20日,“昌乐县第五中学”改名为“昌乐县第二中学”,并确定为县属重点高中。初中部迁往实验中学,初中部教师也随学生调入实验中学。另从外校调入部分高中教师,又从高校毕业生中新招一部分教师充实教师队伍。
1991年3月,市委市府授予学校“政治战线先进集体”光荣称号。1991、1992两年选送5名飞行员,学校被授予“山东省选飞先进单位”光荣称号。
1993年5月13日,学校制定《昌乐二中关于试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初步意见》,提出“要通过学校内部改革,转换学校管理体制,理顺各方面关系,激发广大干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办学效益,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1994年,按照党中央“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二十字方针和县教委“一手抓教学,一手抓创收,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思想,制定了学校工作指导思想,即“以改革为动力,以教学为中心,以德育为首,以创收为基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争取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自此,学校工作踏踏实实大步前进,一年一个新台阶,年年更上一层楼。
1994年10月14日,县委组织部任命秦汶民同志为昌乐二中支部书记兼校长(赵来春校长因年龄原因退居二线)。秦校长继续贯彻执行“依法治校”和主任包级制等方略,并将之发扬光大,使二中的各项工作更上一层楼。12月17日,省综治办领导小组(省人事厅副厅长焦连和省综治处单处长、党处长)在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治华、综治办副主任张爱军、县委书记孙守伏、县纪检委书记兼政法委书记杜介祥的陪同下,来学校检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落实情况。1996年3月,学校被中共山东省委、省人大、省政府授予“全省‘二五’普法工作先进集体”。
1998年,高考实现全县“四连冠”,教学质量稳居潍坊市普通高中前列。学校先后被省、市、县定为依法治校联系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学生团校示范现场、素质教育联系点、文明创建示范单位,荣获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普法先进集体、山东省优秀中学生团校、山东省高校招生优秀考点、山东省招飞先进单位、潍坊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潍坊市优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等30多项省市荣誉称号。县委县府连续几年对学校通报表彰,赞誉“二中是全县教育战线的排头兵”。
2000年9月受到县委、县政府嘉奖,被授予“昌乐县高中教学工作先进单位”。2000年学校的“统考优秀率”“会考合格率”“思想品德评定优秀率”“体育达标率”“高考升学率”仍居全县之首,全市前列。在全国中学生数理化生奥林匹克竞赛和全国中学生英语竞赛中,5个学科两个年级成绩均居全县第一。刘永胜、麻?等50名同学获省以上奖励,刘欣超、尹鹏等4名同学取得2001年高校招生保送资格,学校被授予“山东省奥林匹克竞赛优胜学校”。
2000年2月,学校工会被市总工会评为“潍坊市先进教工之家”、“潍坊市‘学忆话迎’教育活动先进单位”,被县总工会评为“昌乐县工会工作先进单位”。 3月,学校第二次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 5月,学校团委被团县委评为“昌乐县团委工作红旗单位”。 6月,学校党委被评为“昌乐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红旗单位”。 8月,赵丰平校长在全市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作“开展创新教育,实现全面育人”的典型发言,学校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潍坊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法制日报》、《鸢都之光》等十多家新闻单位大篇幅报导了学校改革创新的纪实和办学经验。
2000年在市总工会组织的纪念“三八”妇女节教工书画展和第三届老干部书画展上,学校2名女教工和3名教师的8幅作品获市级奖励。在本县“宝都新苗”评选活动中,学校7人获奖,夺得全县总分第一,其中3人代表我县参加市比赛,均获优异成绩,学校男女排球队代表我县参加中学生排球赛,进入全市前6名并获“体育道德风尚奖”。2000年,学校顺利通过“潍坊市优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验收。
2001年学校第三次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荣获省全民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单位、省高校招生优秀考点、潍坊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潍坊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被省市县定为依法治校联系点、素质教育联席联系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中国教育报》、《法制日报》、《潍坊日报》等十多家新闻单位多次进行采访报导。
2002年4月3日,昌乐县人民政府与山东科文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签约,由昌乐县人民政府提供师资,山东科文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在新城区建设新二中,学校办学体制由公办改为民办公助,新校名称为“山东省昌乐二中”。9月28日,潍坊市政府批准山东省昌乐二中以“民办公助”形式建校。
山东省昌乐二中创办于1959年,是一所文化底蕴丰厚、教学设施先进、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领先的省级规范化学校、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民办教育先进集体。学校现有一所分校,141个教学班,7700名在校生,609名教职工。[1]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高、中级职称教师285人,省市教学能手70多人,100多人荣获全国、省、市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模范班主任等称号;学校教科研成绩斐然,山东“十五”规划立项课题及三个国家级课题均已顺利结题,省十一五课题及市重大问题研究成功立项并进入实验阶段,1000多篇论文(论着)在市以上刊物发表(出版)。
学校始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把每一个孩子的一生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为培养目标,坚持“素质+个性,规范+创新”的办学特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特别是“271高效课堂”的打造、学生自主管理的探索、大德育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以及海量阅读课程的设立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学校先后荣获“中国民办教育创新与发展贡献奖”、“山东省民办教育先进集体”,学校连续四次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三次被评为“山东省普法依法治理先进集体”,先后荣获“山东省省级规范化学校”、“山东省奥林匹克竞赛优胜学校”“山东省高校招生优秀考点”、“山东省优秀中学生团校”、“山东省招飞先进单位”、“潍坊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潍坊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潍坊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70多种国家、省、市荣誉称号,《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中央教科所《新教育》杂志、《大众日报》、山东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开辟专栏争相报道昌乐二中的经验做法,2007年11月28日《中国教师报》连续8版全方位地报道了昌乐二中。先后有北京、河北、江西、安徽、江苏、吉林、内蒙古等十几个省市千余所学校前来参观学习,名校效应轰动全国。
二是创建“271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271课堂”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学的方式和教师教的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创造权还给学生,把学习的过程、学习的快乐还给学生,自由、民主、安全的课堂让学生的心灵和能力主动地成长,学习效益大幅提高。
三是创新学生自主管理方式,把管理权、研究权和评价权都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在自主管理的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引领学生快乐地走向自我教育。凭借高效学习小组、班级行政管理小组和高效学习科研小组“三驾马车”,实施导师团育人制度,营造家庭式亲情关系,推行班级管理陪审团制度,落实学生自主管理三条底线,实行学校学生会??年级学生会??班级自主管理团队为主线的学生自主管理机制,全力打造学生社团联盟,所有活动放手让学生自行策划组织。2013年7月,我校“中学生领导力培养”社团参加第四届全国中学生领导力大赛,房蕊同学荣获“2013年度中学生领袖奖”;2013年8月,我校“模拟联合国”社团10名学生代表学校参加山东省青少年模拟联合国峰会取得佳绩,学校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孙世宇同学获得全省高中组唯一一个2014年4月参加在美国举行的模拟联合国大会的资格。
四是为学生搭建成长平台,增长学生才干。学校充分挖掘社会教育资源,开设了“揭秘火山群”“今周我当家”“进城下乡”“六十五公里远足拉练”“西瓜嫁接”“走进工厂”“走进军营”等百余项实践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满足了学生个性化需求,此外,学校充分发挥国家海洋意识教育基地作用,在学生中普及海洋知识、弘扬海洋精神、培养科学精神,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极大提高。
学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全面的素质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山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孙伟、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全国、国家督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庞丽娟、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院长顾海良、教育部原副部长王湛、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田慧生、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原中央教科所所长朱小蔓、国家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组长钟启泉教授、云南省教育厅罗崇敏厅长、山东省教育厅张志勇副厅长等众多领导专家先后到校考察,对学校办学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学校先后荣获“中国民办教育创新与发展贡献奖”、“影响中国领军品牌”大奖、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山东省民办教育先进集体”、“山东省省级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校”、“山东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等80多种国家、省、市荣誉称号,《人民日报》、《大众日报》、《光明日报》、《云南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央教科所《新教育》杂志、山东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开辟专栏报道昌乐二中的经验做法,人民网也对我们的素质教育创新进行了专访并推出了系列报道。只2013年一年,就有北京、河北、河南、江西、江苏、安徽、吉林、内蒙古、广西、四川、黑龙江、云南、宁夏、贵州、重庆等28个省市几千所学校65000余人前来参观学习,我校每年派出优秀教师600余人次前往全国各地讲学授课,昌乐二中名校效应轰动全国。
“我是从昌乐二中走出去的,这里是我人生之路起步的地方。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因为我在年少求学时遇到了这么好的学校和真正的良师益友,我当年的班主任就是现在昌乐二中的校长赵丰平,他对我的谆谆教导让我终生受益,他的人格魅力也深深地影响着我。”这是报告会上肖建军的开场白,语言真挚诚恳,对母校、对恩师的热爱和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说,自己能取得现在的成功,得益于在母校学习时养成的好的习惯,特别是凡事有目标,凡事做计划的习惯让他在工作中也获益匪浅。他希望学弟学妹们一定要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为了实现目标不断地去努力,去培养成功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和优秀品质,“一个人如果心灵足够有力量,同时具有超强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正确的价值判断等优秀品质,他无论做什么都能做好。”言语中饱含了对学弟学妹们的殷切期盼和良好祝愿。他表示很高兴能回到母校,与学弟学妹们一起交流沟通,希望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能够对他们的成长有所帮助。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身边的榜样。参加报告会的学弟学妹们纷纷向学长提出了自己关心或感兴趣的问题,学长也耐心细致的做了解答。直到散会后,仍然有同学意犹未尽的和学长交流着。他们说,学长是我校培养出的优秀毕业生,也是校长的得意弟子,现在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显着的成绩,和他这样优秀的人才进行交流,机会难得,收获颇丰。
2005年9月,昌乐二中荣获"中国民办教育创新与发展贡献奖",在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学校连续四次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三次被评为“山东省普法依法治理先进集体”,先后荣获“山东省省级规范化学校”、“山东省高校招生优秀考点”、“山东省优秀中学生团校”、“山东省招飞先进单位”、“潍坊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潍坊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等70多种省市荣誉称号,《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光明日报》、中央教科所《新教育》杂志、《大众日报》、山东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开辟专栏争相报道昌乐二中的经验做法,先后有北京、河北、江西、安徽、江苏、吉林、内蒙古等13个省市200多所学校前来参观学习,名校效应轰动全国。一流的硬件设施、雄厚的师资队伍、全新的教育理念、科学的管理机制必将使学校二次创业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学校环境优美
潍坊峡山双语学校
潍坊实验中学
云南农业大学附属中学
滨州行知中学
云南昌乐实验中学
南京宇通实验学校
昆明行知中学
中考信息
学校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