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四川省 >>成都市 >>武侯区 >>成都西北中学
成都西北中学
电话 : (028)86141541 86133459 
地址 : 四川省成都市人民西路107号(初中部)武候祠大街建国巷1号(高中部)
中考网 : 四川省 | 成都市 | 武侯区
高考网 : 四川省 | 投票
学校简介 :

  成都西北中学于1982年被批准为首批四川省重点中学,现四川省省级校风示范学校、四川省首批示范性高中、四川省艺术教育先进学校、四川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民族工作先进单位、成都市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成都市文明单位,国家教育部确定的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女排)试点学校;学校是成都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是中国高级中学校长委员会和中国中学校长工作研究会的成员单位。学校分为南北两区,北区地处成都市中心天府广场西侧,南区位于历史名胜武侯祠旁,校园环境优美、雅致,教学设施齐备、一流。学校现有教学班58个,学生3000余人,教职工270余人。

  学校创办于1928 年,至今已走过了七十余年的光辉历程。几十年的办学历史,形成了学校注重树德育人、治学严谨、教风纯正、学风朴实、扎实基础、注重能力、全面发展、特色鲜明、质量上乘、社会信赖的办学风格和"务实求真、勇创一流"的西北精神。六十年代学校即享有"红旗学校"的美誉,校长光荣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七十年代学校曾勇夺成都市市属中学教学质量第一的桂冠;八十年代学校在成都市率先进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并取得成功,各项工作连续获省、市表彰奖励;九十年代学校坚持"人和兴校、科研强校"的建校思想,以创建一流现代化名校为目标,全面推动学校改革,办学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学校工作连年受到四川省和成都市的表彰。长期以来,西北中学以其为高等学校培养输送新生量大、质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输送的建设人才素质高、能力强和在校学生勤思、好学、上进、守纪,既全面发展又特长突出的业绩而深受社会的认同和市民的青睐。2002年3月,通过合校实现了办学规模扩大和资源优化,顺应了时代发展.合并后的新西北,拥有堪称一流的教学硬件设施,达到了"国家级示范高中"所要求的条件,给新的西北中学提供了高速发展的绝佳机遇和更加科学合理的教育配置。西北中学正站在新的起点上瞄准更高、更强的目标,并会以更加辉煌的成绩,充分发挥重点名校的示范作用,把学校办成一所符合市民要求子女接受良好教育的一流重点中学。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三个面向"为指针,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办学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学校教职工队伍结构合理,敬业爱生,勤谨务实,作风过硬,长于研究,勇于进取。拥有一批能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上带头、把关、示范,在省、市有一定影响的骨干教师。现职教师中有特级教师3人和学科带头人7人,中学高级教师70余人,市级优秀青年教师13人,全国、省、市先进个人80人。学校教学工作以扎实基础、注重能力见长。初中毕业生一次性合格率常年稳定在95%以上、优生率常年稳定在80%以上;高中毕业生合格率历年均为100%,高考上线率常年稳定在95%以上,高校实际录取率多年100%的优秀成绩,位居我校同类重点中学的前列。学校坚持德育首位,注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做人基本素质的培养和良好规范的养成教育,长于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教育的实效性强。

  学生有理想、守纪律、懂礼貌、求上进,适应能力和进取精神强,社会评价高,学校德育工作连年受到上级表彰。学校重视发扬艺术、体育教育优势,体育、艺术教育成绩显著。学生体育合格率98.6%,体育达标率为97.3%。女排代表队参加全国少年排球赛两次第三名,省级比赛五度夺冠,多次获得成都市中学生"三好杯"赛冠军。艺术体操一枝独秀,全国比赛获团体第四名,省、市迄今为止的比赛中均获团体冠军并包揽个人项目前六名。学生艺术团在成都市艺术节和省、市重大演出活动中均获先进集体奖,其中舞蹈、独唱、合唱均是我校强项,学生舞蹈团和铜管乐团都是成都市中学生银杏艺术团成员单位(分团)。近几年,学校在艺术教育方面硕果累累。学校先后荣获了全国中小学文艺调演一等奖,四川省第二届中小学生艺术节"先进集体",舞蹈比赛二等奖,参加四川省委宣传部组织


学校简介
成都西北中学北区

成都西北中学的前身是“北平清真学校”,成立于1928年,是北伐军抵达北平之后由白崇禧、孙绳武等一些热心国民教育的回族人士创办的,校址在北平牛街,孙绳武为第一任校长。1931年改名为“西北公学”,不久即改为“西北中学”。

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北平沦陷之际,学校大部分师生流亡在外,校长孙绳武也流落重庆,得当时“中国回教救协会”之助,在成都和兰州两地召集部分流亡教职工,于1938年初成立了??“北平西北中学成都分校”。

成都西北中学是四川省首批重点中学,四川省和成都市校风示范学校,四川省首批示范性高中,并通过国家级示范性高中验收,四川省艺术教育先进学校,四川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民族工作先进单位,成都市文明单位,国家教育部确定的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女排)试点学校。学校是成都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学校是中国高级中学校长委员会和中国中学校长工作研究会的成员单位。

成都西北中学南区

学校分为南北两区,北区地处成都市中心天府广场西侧,南区位于历史名胜武侯祠旁,校园环境优美、雅致,教学设施齐备、一流。学校现有教学班53个,学生28

21人,教职工284人。拥有一批能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上带头、把关、示范,在省、市有一定影响的骨干教师。现职教师中有特级教师3人和学科带头人7人,中学高级教师70余人,市级优秀青年教师13人,全国、省、市先进个人80人。

天府广场以西、清真寺以北,繁华中坐落着优美雅致、浓浓书香的西北中学北区校园。北依粼粼锦江水、南望悠悠武侯祠,古老的银杏树、现代的体育馆,宽敞美丽的西北中学南区,闹市里读书的好去处??正静静地等着你……

成都西北中学

西北中学,一所老牌名校。从1928年创建至今,正迎来八十喜辰。从北平到西蜀,八十年栉

风沐雨,砥砺出万千英才;数代人苦耕励耘,铸就了特色西北。

今天,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成都市西北中学逐步炼就出“务实求真”的西北精神,确立了“德盛文昌、才艺并举”的培养目标,提出“依法治校、以德兴校、名师立校、科研强校”的治校方略,形成“德高善导、有教无类”的教风和“勤、实、严、活”的学风,并以“全面发展、弘扬个性、注重艺体”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在几代西北人的智慧和汗水中,学校的教学质量有口皆碑,教学工作连续多年获成都市教育局表彰,中考、高考的成绩名列同类学校前茅,办学效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努力将学校尽快建设成为中国西部一流的现代化名校,正是当今西北人不懈的追求。

历史沿革
建校之始白崇禧

1928年北伐战争使国民政府统一了全国,当时北伐军总参谋长、回族人士白崇禧初到北平之后,四处演讲呼吁:“我们要团结各民族一起战斗。伊斯兰教和经汉兼通的回族是我们的同胞兄弟!”他联络任职于北平市政府参事的孙绳武,邀请回族上层人物”西北五马”之一马福祥、北洋政府教育部代部长马邻翼等人共同倡议在北平牛街30号创办回族学校。

白崇禧领头出资,报请政府批准,将牛街30号原清朝“南营守备署衙门”旧址作为校址,学校定名为“北平清真中学”。白崇禧亲自担任董事长,马福祥、马邻翼为副董事长,常务董事孙绳武为第一任校长。由于第一次办回族学校,顺应了历史潮流,学生报名之众,大大超出事先预料。

牛街位于北平市西南隅,呈南北走向,是一条历史悠久的街道。街道仅有1.41平方公里,却汇集了回、汉、满、朝鲜、维、蒙等23个民族,共5.4万余人。至1930年已有高初中班各10班,应广大要求又设附属小学五部。北平清真中学成为了全国最早的第一所中学。

改名“西北公学”成都西北中学

1930年国民政府对教会学校进行整顿,北平清真中学虽未遭禁止,但以“清真”的宗教名字不予批准立案。因回族大量人口分布于西北,学校向政府提出以“西北”命名的意向。仿照“中国公学”、“南洋公学”的先例,学校更名为“北平西北公学”。

1931年3月国民政府行政院批准学校更名为“西北公学”并增设师范班,责令国民政府财政部每月拨发补贴,大大提高了学校地位。 同年,白崇禧指示孙绳武编写校歌。歌词由语文教师仁化远撰写,音乐教师荣在林谱曲。

正式更名为“西北中学”成都西北中学

1934年7月,第一期毕业生毕业,恰逢北平市举办中等学校毕业生会考。为了参与会考,在北平赶办立案手续,但“西北公学”无法与其他中学并列,遂改名“西北中学”。从此沿用此名。当年高中

升学排名便位列北平市第八名,名声大震。

外地来校入学者不断增加,西北中学扩大为五部。一年级起按蒋中正信奉的“忠孝”、“仁勇”、“信义”、“和诚”、“勤俭”作为五个年级的名称,每个班以一字以示区别。以后新生又排出“贤德”、“正明”、“清净”、“智勇”、“慧颖”五个年级。

与东北大学的护校斗争《夜半歌声》

1934年10月,东北大学迁来北平后一直无校舍,想吞并西北中学作为部分校址,西北中学予以拒绝。同年,电影《夜半歌声》在西北中学教学楼里拍摄。

1935年,孙绳武取得南京国民政府实业部部长吴鼎昌的批准,同意西北中学吞并邻近的由东北同乡会举办的“竟存中学”。然而不久传来消息,东北同乡会暗中说通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党部,东北大学强行进入竟存中学。西北中学师生紧急出动保护竟存中学校址,双方发生混战,相持不下。

西北中学与东北大学之间的角力,其实就是白崇禧与张学良之间的角力。

最后南京国民政府实业部发出急电,责令东北大学撤出竟存中学校址。西北中学取得护校斗争的最终胜利,成为学校历史上最光辉的一笔。

学校南迁成都西北中学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北平沦陷。西北中学校址被日军占用,师生被迫南下。孙绳武在南下途中被任命为“军事委员会特派员”,与董事长白崇禧、董事唐克三、金鼎铭等人共同决定在成都和兰州

再办西北中学。白崇禧电请四川回教促进会会长、川康绥署参谋长马德斋协助,决定派金鼎铭为代理校长远赴成都。

1938年4月,金鼎铭先在成都皇城东门街租到民房一座,挂出“北平西北中学主办成都西北中学校办事处”的牌子,筹备四川第一所中学。

由于抗战爆发,迁蓉的机关学校众多,一时无法觅得校址。成都清真小学教务主任韩怡民主动出面协助,将成都清真男女两所小学校董事会出租的明远西街的铺面楼收回,改建为西北中学教室和宿舍,院内用作操场。

成都西北中学

白崇禧飞抵成都,亲自选定韩怡民为常务副校长,主管学校日常工作。孙绳武仍为校长,金鼎铭为代理校长。一年后,改由金鼎铭为校长。 成都西北中学以北平的“正统”而存在,在抗战后方的艰苦条件下继续办学。1938年8月中旬,成都西北中学开始招收初高中学生,报名学生达千余人,轰动全市。凡子弟,均一律录取。韩怡民聘请周太玄等成都知名学者担任教师。四川省教育厅定名为“私立成都西北

中学”。1939年12月,蒋中正、白崇禧在成都少城公园(今人民公园)向成都市学生演讲训话。演讲结束后,到几步之遥的西北中学视察。

1939年,日军轰炸成都,明远西街校舍被全部炸毁。金鼎铭校长、韩怡民副校长带领师生应急疏散到成都西郊聚居地土桥镇,租赁西来寺继续办学。学校扩大为14个教学班,每班60人。1940年,初高中不断扩大,并增设女生部。

抗日战争结束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西北中学请求政府在人民西路上修建新校舍维持教学。成都西北中学发展越来越壮大。由于成都不多,在学校多数已是汉族学生。但是学校越办越好,成为成都市的窗口学校。金鼎铭返回北平,韩怡民任校长。

新中国建立后

1949年11月30号,成都和平解放。韩怡民校长率领全校师生奔赴北门迎接解放军入城。

成都西北中学80周年校庆

1952年,成都市人民政府接管西北中学。中央统战部部长王维舟亲自视察西北中学,并责令四川省教育厅拨款3万元建设西北中学。1960年,西北中学参加全国高考,升学率99%,名列四川省第一名。人们只要提到西北中学,

没有不伸着大拇指称赞的。同年,西北中学被评为省、市先进学校,全国红旗学校,作为全省的唯一代表赴京参加“群英会”,受到刘少奇主席和周总理的亲切接见。

1964年、1965年连续两年中、高考获得全市第一。这是西北中学最辉煌的时刻。

1982年,西北中学成为四川省首批重点中学。

1989年5月6日,西北中学补办了建校60周年和迁蓉50周年庆祝。全市各界都报道了这一盛况。 同年又被确认为四川省首批示范性高中,并通过国家级示范校验收。

2008年12月26日,西北中学举行了建校80周年校庆。

校歌与校训
校歌

我西北大地茫茫万里无疆,

成都西北中学

山河势壮禹甸号雍凉。

虎视龙兴历周秦汉唐,

统御诸夏声威震远荒。

中世递降士民风教渐被天方,

贤豪出没英雄腾骧。

念先民之伟业,

悠然神往,

唯我学校。

作育多士跻跻跄跄,

式展新猷载启其光。

踵武前轨,

永奠我家邦!

校训

忠勇敬信 ??蒋中正

办学规模
成都西北中学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三个面向"为指针,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办学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学校教职工队伍结构合理,敬业爱生,勤谨务实,作风过硬,长于研究,勇于进取。

学校教学工作以扎实基础、注重能力见长。初中毕业生一次性合格率常年稳定在95%以上、优生率常年稳定在80%以上;高中毕业生合格率历年均为100%,高考上线率常年稳定在95%以上,高校实际录取率多年100%的优秀成绩,位居我校同类重点中学的前列。

学校坚持德育首位,注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做人基本素质的培养和良好规范的养成教育,长于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教育的实效性强。

办学实绩
成都西北中学

学生有理想、守纪律、懂礼貌、求上进,适应能力和进取精神强,社会评价高,学校德育工作连年受到上级表彰。学校重视发扬艺术、体育教育优势,体育、艺术教育成绩显着。学生体育合格率98.6%,体育达标率为97.3%。女排代表队参加全国少年排球赛两次第三名,省级比赛五度夺冠,多次获得成都市中学生"三好杯"赛冠军。艺术体操一枝独秀,全国比赛获团体第四名,其中舞蹈、独唱、合唱均是我校强项,学生舞蹈团和铜管乐团都是成都市中学生银杏艺术团成员单位(分团)。近几年,学校在艺术教育方面硕果累累。学校先后荣获了全国中小学文艺调演一等奖,四川省第二届中小学生艺术节"先进集体",舞蹈比赛二等奖,参加四川省委宣传部组织?quot;龙腾天府"国庆50周年大型文艺演出创作奖、表演奖、组织奖等全部奖项。参加成都市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节校园音乐会,在英语剧、集体舞以及宣传画、粘贴画比赛中都荣获了一等奖。这几年西北中学学生创作的五十余幅绘画作品被送往日本甲府市展出,受到当地教育届的欢迎和赞扬。学校重视学生活动课程的开展,设有课外活动小组二十余个。在全国省、市的科技学科竞赛中,每年均有百余名学生获奖。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中央电视台"异想天开"节目,获得"异想天开"奖和"最佳工艺奖",产生了轰动效应。

学校历程
成都西北中学

学校创办于1928 年,至今已走过了七十余年的光辉历程。几十年的办学历史,形成了学校注重树德育人、治学严谨、教风纯正、学风朴实、扎实基础、注重能力、全面发展、特色鲜明、质量上乘、社会信赖的办学风格和"务实求真、勇创一流"的西北精神。

六十年代学校即享有"红旗学校"的美誉,校长光荣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

七十年代学校曾勇夺成都市市属中学教学质量第一的桂冠;

八十年代学校在成都市率先进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并取得成功,各项工作连续获省、市表彰奖励;

九十年代学校坚持"人和兴校、科研强校"的建校思想,以创建一流现代化名校为目标,全面推动学校改革,办学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学校工作连年受到四川省和成都市的表彰。

长期以来,西北中学以其为高等学校培养输送新生量大、质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输送的建设人才素质高、能力强和在校学生勤思、好学、上进、守纪,既全面发展又特长突出的业绩而深受社会的认同和市民的青睐。

2002年3月,通过合校实现了办学规模扩大和资源优化,顺应了时代发展.合并后的新西北,拥有堪称一流的教学硬件设施,达到了"国家级示范高中"所要求的条件,给新的西北中学提供了高速发展的绝佳机遇和更加科学合理的教育配置。

西北中学正站在新的起点上瞄准更高、更强的目标,并会以更加辉煌的成绩,充分发挥重点名校的示范作用,把学校办成一所符合市民要求子女接受良好教育的一流重点中学。

西北校报
成都西北中学

学校创办的《西北校报》和学生文学社团"心声社"的内部刊物《心声》在省内外已有较大影响,学生小记者团的活动十分活跃。学校坚持科研强校的建校思想,以教改科研化、科研课题化、参与全员化、管理全程化、成果增值化为基本思路不断加强教育科研工作。学校承担有国家级课题3项,省级课题3项,市级课题5项,学校自管课题一批。并已结题2个国家课题和3个市级课题,其中《有效地开展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获得省政府教学成果三等奖,获成都市第二届教学成果三等奖;《高中物理素质教育研究》获成都市第二届教学成果二等奖。教职工在全国、省、市级刊物上发表论文二百余篇,其中有近百篇获奖,部分教师已经获正在着书立说。学校重视与国内外学校的合作交流,学校与德国知名学校彼得?约尔里斯中学和美国牛津中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2002年与德国签定每年直派60-100名毕业生留学的决定,与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学校建立了广泛深入的合作关系。学校重视勤工俭学,有较强的办学经济实力,校办印刷厂连续九年被评为成都市的明星校办企业。

历届英才
马德俊:回族,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小说学会理事

喇进修:原四川省省委组织部部长

韩邦彦:原四川大学副校长、原四川省副省长

何宗俊: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原611所)高级工程师

熊姿:中国女排队员,世界冠军

黎德玲:中国象棋国际大师

未来展望
把西北中学建设成为中国西部一流的现代化名校是当代西北中学人追求的目标。西北中学将以其"精、美、奇、特、新"的风貌与时俱进,迎接中国教育改革的春天。

中考信息

学校大全

成都市树德中学

成都市石室中学

成都七中

成都市铁路中学

成都西北中学

四川省大邑中学

成都市通锦中学

成都市成飞中学

成都石室天府中学

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新校区

成都市玉林中学

四川师范大学实验外国语学校中学部

成都华西中学

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

西南交大附中

2015 语文360网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