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四川省 >>成都市 >>青羊区 >>成都市石室中学
成都市石室中学
电话 : 028-86119108 028-86139976
地址 :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文庙前街93号
中考网 : 四川省 | 成都市 | 青羊区
高考网 : 四川省 | 投票
学校简介 :

  成都石室中学是我国地方政府创办的第一所学校。自西汉景帝末年(约公元前141年)蜀郡太守文翁创建“石室精舍”始,迄今已有2150多年的历史。目前有文庙(设高中)、北湖(设初、高中)两个校区。

  石室中学学风卓荦,人才辈出,在国内享有较高声誉,在国际上也具有一定影响。学校继承“爱国利民、因时应事、整齐严肃、德达材实”的优良传统,坚持“继承优良传统·打好素质基础·培养创造能力”的办学思想,突出“活跃·和谐”的办学特色,确立了“求真务实、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和“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的核心价值观,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取得了突出的办学成绩,是四川省首批通过验收的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四川省文明单位、四川省校风示范校、四川省艺术特色学校、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学校、四川省体育达标先进集体、四川省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是一所融优良历史传统与现代教育思想为一体的,具有实验性、示范性、开放性的学校。

  石室中学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综合素质一流的教师队伍,形成和发展了“高、严、精、活”的优良教风,体现出“大气、高雅、向上、奉献、协作”的教师品位。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长期保持着成都市和四川省的一流水平:高考升学率一直保持100%;一大批学生参加全国学科竞赛年年获奖;每年都有一批学生获得保送名牌大学的资格。近年来,共有百多名学生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千余名学生进入“全国前十强”著名大学。并且多次考出四川省高考文理科状元。学校教育教学成绩年年受到市教育局表彰奖励,在社会上享有良好的声誉。不仅如此,学校科学有序的管理,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中学生命教育与研究,网络环境下的学科资源库建设和应用等,都在省市发挥着引领和示范作用。

  石室中学与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的教育界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长期进行国际间的交流合作。目前举办的“美国——加拿大”升学预备班、“中国——新西兰实验班”、“剑桥国际高中课程实验班”、“汉语国际推广基地”等项目构成了对外合作办学的新格局。

  2009年4月,“成都石室中学教育集团”成立,成都石室中学为龙头学校。目前,石室中学正以重点学校的优势,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指导、示范作用,为促进四川省、成都市基础教育的不断发展作出贡献。

  2010年9月,石室中学北湖校区投入使用。石室中学北湖校区是由政府投资修建的公立学校,是石室中学的一个校区,与石室中学文庙校区是一个统一的法人单位。扩建后的石室中学,实行“一校两区”“六统一”的一体化管理,即统一办学思想、统一领导班子、统一人事、统一教学、统一管理、统一经费。两校区实行独立招生。“一校两区,一脉相承”,共同秉承石室文化的石室中学北湖校区,不但有汉阙飞檐、高端设施、优雅环境、舒适住宿,更有石室中学管理团队和教师团队大气高雅、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她正以全新的姿态,迎接着每位来此就读的莘莘学子!


学校简介
石室中学,也被称做“文翁石室”,是一所国家级重点示范性高级中学,位于四川成都市文庙前街93号。公元前143年至公元前141年间,由蜀郡太守文翁创建,迄今已有2151年的历史,是中国的第一所地方官办学校,也是世界上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学校之一。自其创办以来,屡经兴衰,校名曾多次更改,但校址从未变动,这在中国及世界都很罕见。2009年6月27日成都三十中正式并入石室中学并成为初中部,同年秋季开始正式招生。  
成都石室中学是我国地方政府创办的第一所学校。自西汉景帝末年(约公元前141年)蜀郡太守文翁创建“石室精舍”始,迄今已有2150多年的历史。目前有文庙(设高中)、北湖(设初、高中)两个校区。
学校成绩
石室中学学风卓荦,人才辈出,在国内享有较高声誉,在国际上也具有一定影响。学校继承“爱国利民、因时应事、整齐严肃、德达材实”的优良传统,坚持“继承优良传统?打好素质基础?培养创造能力”的办学思想,突出“活跃?和谐”的办学特色,确立了“求真务实、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和“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的核心价值观,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取得了突出的办学成绩,是四川省首批通过验收的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四川省文明单位、四川省校风示范校、四川省艺术特色学校、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学校、四川省体育达标先进集体、四川省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是一所融优良历史传统与现代教育思想为一体的,具有实验性、示范性、开放性的学校。
石室中学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综合素质一流的教师队伍,形成和发展了“高、严、精、活”的优良教风,体现出“大气、高雅、向上、奉献、协作”的教师品位。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长期保持着成都市和四川省的一流水平:高考升学率一直保持100%;一大批学生参加全国学科竞赛年年获奖;每年都有一批学生获得保送名牌大学的资格。近年来,共有百多名学生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千余名学生进入“全国前十强”著名大学。并且多次考出四川省高考文理科状元。学校教育教学成绩年年受到市教育局表彰奖励,在社会上享有良好的声誉。不仅如此,学校科学有序的管理,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中学生命教育与研究,网络环境下的学科资源库建设和应用等,都在省市发挥着引领和示范作用。
石室中学与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的教育界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长期进行国际间的交流合作。目前举办的“美国??加拿大”升学预备班、“中国??新西兰实验班”、“剑桥国际高中课程实验班”、“汉语国际推广基地”等项目构成了对外合作办学的新格局。
2009年4月,“成都石室中学教育集团”成立,成都石室中学为龙头学校。目前,石室中学正以重点学校的优势,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指导、示范作用,为促进四川省、成都市基础教育的不断发展作出贡献。
2010年9月,石室中学北湖校区投入使用。石室中学北湖校区是由政府投资修建的公立学校,是石室中学的一个校区,与石室中学文庙校区是一个统一的法人单位。扩建后的石室中学,实行“一校两区”“六统一”的一体化管理,即统一办学思想、统一领导班子、统一人事、统一教学、统一管理、统一经费。两校区实行独立招生。“一校两区,一脉相承”,共同秉承石室文化的石室中学北湖校区,不但有汉阙飞檐、高端设施、优雅环境、舒适住宿,更有石室中学管理团队和教师团队大气高雅、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她正以全新的姿态,迎接着来此就读的莘莘学子![1]
办学思想
历史传统:爱国利民 因时应事 整齐严肃 德达材实
办学理念:求真务实 以人为本
办学思想:继承优良传统打好素质基础培养创造能力
办学特色:活跃?和谐
办学目标:把学校办成融优良历史传统与现代教育思想一体的,具有实验性、示范性、开放性的学校
培养目标:全面提高素质,发挥个性特长,为培养时代需要的专门人才、复合型人才和杰出人才打好素质基础
石室师生核心价值观:志存高远 追求卓越
石室教师品位:大气?高雅?向上
爱国利民 因时应事 整齐严肃 德达材实
上述十六个字是对学校优良传统的概括和精确表述。
爱国利民:利,有行动,做实事,不停留在感情层面。
因时应事: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即现在所说“与时俱进”。
整齐严肃:行为规范,治学严谨。
德达材实:品德高尚,学识扎实、渊博。
求真务实 以人为本
求真务实:求,追求完美。真,教育的根本规律。实,思想上求实,工作上扎实,作风上朴实。对教师而言,则体现为扎实深厚的知识功底,朴实严谨的治学态度,实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以人为本:以学生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为本。这包括两层意思:学生和教师都要发展;发展是长期的,不是短期的、拔苗助长似的。
活跃?和谐
“活跃”指学生的思维活跃,学习方法灵活,校园文化生活活跃;教师的学术思想活跃,教学方法多样,教学科研活动丰富。
“和谐”指学生的德智体美和谐发展,文理和谐发展,身心和谐发展;教师团队气氛和谐,人际关系和谐,工作和心情和谐。
志存高远 追求卓越
对学生而言,它的要义就是要树立大志,所立之志向与国家、民族密切相连;“志存高远,是立足现在,追求未来,而不仅是志存高考、志存高分”。
对教师而言,是培养国家、民族未来的崇高使命感,是本人对事业和自身的发展追求,是教学业绩、教师素养、教师精神境界的综合体现。
大气?高雅?向上
石室教师品位:大气、高雅、向上,充满教育气质。
“大气”:指目标追求高远,教育行为有从大处考虑的眼光,对别人成功的愉悦,对成败的理性对待,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胸怀。
“高雅”:指淡然中的执著,泰然中的自信,和谐中的自我,言谈举止中见修养,得体雅致中展风采。
“向上”:指团队中的理解互助,健康的竞争与不懈的追求,同事间的和谐温馨,热爱工作,热爱学校、热爱生活。
历史积淀
西汉景帝末年(公元前143?141年),蜀郡太守文翁鉴于蜀地偏僻,经济、文化很不发达,于成都城南(即今四川省成都市文庙前街石室中学所在地)创立了蜀郡郡学。据《汉书》记载,文翁“立石室精舍”,“招下县子弟为官学弟子”,同时选拔教师到京城长安学习,学成后回到蜀地教学。从此,“文翁石室”便成了文翁所办学校的代称。这之后蜀地一跃而成为全国科学文化先进地区之一。18年后,即公元前24年,汉武帝下令天下郡国效仿蜀郡,普遍设立官学,兴办学堂。  文翁办学,在中国教育史上的意义突出地表现为:  第一,文翁石室是第一所由省级地方政府兴建的官学,开中国地方官办学校之先河,其影响极为深远。自汉武帝下令全国各郡效仿文翁办学后,全国各地办学如雨后春笋,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推动了当时社会文化的发展。  第二,对文翁兴学的功德,后世评价极高,将文翁办学并促进蜀地文化发展的功绩与李冰父子修筑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辉煌业绩并提,“文翁化蜀”与“李冰治水”同为秦汉时代四川的两项造福后人、功彪史册的不朽业绩。李冰和文翁也因促进、推动蜀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千百年来为人们所称颂、景仰。  第三,文翁办学,由此形成了深厚的石室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教育理论,如“非教无以保富庶,非待富庶而后议教”、“教以尚德为先”、“诱进”等等。这些观点和理论,延及后世,成为我国教育优良传统和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是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看来,也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第四,虽时移世易或胜衰起伏,石室在原址办学二千余年(即现在的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历代地方政府均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石室得以长盛不衰,为世所罕见。1896年,张之洞任四川总督,从石室中析出“尊经书院”,是为四川大学。1904年,岑春煊出任学校总理,校名也由当时的“成都府师范学堂”改为成都府中学堂。这是石室教育史上一次划时代的变革。这次改革,从学制、学习内容、教材使用、教师选择等方面都有重大变革,尤其以学生学习内容的改革为最,即由以前的《诗》《书》《礼》《易》《春秋》等儒家经典变革为学习现代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其办学格局亦更接近现在中学的格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先进的科学、民主的影响,这为后来四十年代学生运动在石室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应该说,改办新学是石室办学者“因时应事”,顺应时代发展的重大举措。
从1904年开办新学到1949年建国前,四十多年间,社会变异频繁,文翁石室虽走过了艰难曲折的道路,但这段时期也是学校重要的发展时期。一方面,成都府中学堂的开办,吸引了四川各地的学生,人才荟萃,郭开贞(沫若)、曾琦、王光祈、周太玄、李?人、贺麟等先后就读于此;一方面,教师中人才济济。历史上,一代名师刘豫波、何其芳、曹葆华等曾掌教于此,可谓群星璀璨。同时学校经费来源较为稳定,兴建校舍,充实设备,礼聘名师,废旧学制,开办新制初中,继而新制高中开班授课,课程内容丰富,学校面貌一新。迄至四十年代,石室以教学水平高、管理严格而著称。1948年,国民政府认定学校为“全国重点中学”。 
中共建政后到改革开放前,学校先后使用过川西石室中学(1950年1月);四川省成都第四中学(1952年9月)等校名;先后有董育才、黄大州、周孟璞、张联华、赵霁云、王侃等先生担任过成都四中(现石室中学)校长或主持学校工作。这一时期,在各位校长带领下,石室中学模范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全校教职工同心同德,完成重点中学肩负的任务,在努力探索社会主义教育、教学规律,培养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高层次人才后备力量,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积累了可贵的经验,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成就。1959年,学校被评为成都市文化教育系统先进单位;1960年,被评为全国文化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前(50?77年),为国家培养学生14715人(1950年仅61人)。“爱祖国,爱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学习;求真理,求技艺,愿增进文翁石室之光荣”。文翁石室优良的学风和光荣传统在这一时期相沿以进,发扬光大,学校赢得了极高的社会声誉,至今石室的继任者对石室教育史上辉煌的这一段都深深铭记,并以此为激励,发扬石室精神,争创一流水平。  
1978年后,有王侃、颜振、李淼、叶长坚、王绍华、王明宪担任校长或主持学校工作。  
1979年,经四川省及成都市人民政府确定为对外开放学校;  
1983年4月,起用现名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  
1953年9月,由四川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重点中学之一;  
1981年,再次由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之一;  
1985年7月,石室中学所在地??汉文翁石室旧址,由成都市人民政府确定为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被省教委(现省教育厅)首批评估验收通过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学校来历
孔子是春秋时代有名的教育家,三千子弟,七十二贤人。那时的天子和诸侯们忙着争夺王位,扩展领土,无人关心教育。孔仲尼在曲阜办的杏坛大学,是私学。而由地方政府拨款,兴办官学的第一位教育家是文翁。那是区域性的地方官学。文翁是安徽舒城人。文翁是被西汉景帝刘启派到成都去任蜀郡太守的。舒城是春秋时的舒国,早已受到过中原先进文化的熏陶,而四川受中原文化影响晚一些。文翁上任后,感到四川文化落后,便选派了一批聪颖的青年官员,带着四川的土特产作为束修,到长安去,向博学的文士们拜师求学。这批青年学成归来,文翁便委派他们当教师,这是中国的第一批专职教师。文太守在成都市区,用石头建造了一幢校舍,这就是中国的第一所公立学校,蜀郡郡学。后人把这所学校称为“文翁石室”。据考证,文翁石室创立于耶稣出生前141年,距今已将近二千一百四十五年了。文翁对入室受业的学生,给以减免赋税徭役的奖励。成绩好的学生,结业后可以分配到各级政府中工作。文太守每次出巡,都带着在校学生们一道,去各地考察民情,充实知识,多方鼓励青年读书求学。经过文翁不懈的努力,文太守属下各地方,也相继办起了许多乡学。蜀郡文风大盛。原来华夏文风最盛的是齐郡,此时,人们便把齐与蜀,并称为华夏的两大教化之邦。文翁办学教化民众,深得四川人的赞誉。蜀人把文翁和李冰父子,并颂为“李冰治水,文翁化蜀”。文翁的郡学开办17年后,汉武帝刘彻看到文翁办学成功,决定推广文太守的经验。下令全国,普遍兴办文翁石室式的官学。出土的汉代石刻画像中,有文翁讲学图。五代时的后蜀孟昶,曾用了8年时间,将文翁石室的教材《十三经》,刻了几千块石头,让学生们摹拓。现在还残存若干块,保存在博物馆里。由文翁石室的蜀郡郡学,到今天的成都市石室中学,两千多年了,石室的薪火不断。古代有司马相如求学石室精舍,当代的革命家兼学者郭沫若、李一氓,都曾在此领受过文翁之惠。两千多年来,此学校名称曾多次更改,教育制度多有变化,但校址永远不动,良好的学风一直传承。这是教育史上罕见的奇迹。中国的第一所公立学校,在原址屹立了两千年之久。今天的成都石室中学,其校史,竟向前延伸达两千多年。不知海内外有几所学校可与之类比?
名称更替
“文翁石室”创立不久,即以学风卓荦,人才辈出而名冠西南。公元前124年,汉武帝下令全国效仿文翁兴办学校。二百多年后东汉安帝时的一场火灾,石室连同成都城一起遭到了严重破坏。直到公元194年才由蜀守高顺予以修复。同年,发生了著名的“州夺郡学”事件,石室被辟为益州州学。公元994年后蜀开始在石室刊刻石经,北宋时继续补刻,直到宣和年间才将十三经全部刻完。明末清初,张献忠据蜀,石室再次受到毁灭性破坏。1661年当局在文翁石室旧址建立府学。有清三百载,四川学校实际以此为首。康熙年间,四川按察使刘德芳在此建锦江书院,直至1902年四川总督岑春煊改之为成都师范学堂,癸卯学制施行后又改成都府中学堂。1940年2月,学校更名四川省立成都石室中学,1948年年被评为全国优良示范中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2年9月,学校再更名为成都第四中学到1983年4月恢复旧名-石室中学。[1]
校徽
石室中学的校徽是有“石室”二字组成的钟状的标志。
编辑本段
学校校庆
石室中学的校庆是11月11日。
学校组织
工会
成都石室中学工会是学校领导的教职工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以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为基本职责。工会代表和组织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教育教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从而建设一支学术过硬、师德高尚的教职工队伍。成都石室中学工会主席韩晏(女),副主席岳培东。
社团联合会
成都石室中学社团联合会是在中共成都石室中学总支部委员会领导和德育处直接指导下,与共青团成都石室中学委员会、成都市石室中学学生会并存的学生社团联合组织,具体指导各学生社团组织活动的开展。社团联合会现有33个学生社团组织。
校刊
《潮浪》《未知》《敛华》  学生会 成都石室中学学生会是成都石室中学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群众性组织。2000年举行的全国学联23大上,该会当选全国学联主席团副主席,直至2005年全国学联24大召开。在这一时期,干里里、胡夏融、伍姗姗(女)相继担任该会主席,肖贝鸥、曾义林、谭青青、张魏先后任副主席。



中考信息

学校大全

成都市树德中学

成都市石室中学

成都七中

成都市铁路中学

成都西北中学

四川省大邑中学

成都市通锦中学

成都市成飞中学

成都石室天府中学

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新校区

成都市玉林中学

四川师范大学实验外国语学校中学部

成都华西中学

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

西南交大附中

2015 语文360网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