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四川省 >>成都市 >>金牛区 >>成都金牛实验中学
成都金牛实验中学
电话 : 028-87718714
地址 :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白果林小区中新路2号
中考网 : 四川省 | 成都市 | 金牛区
高考网 : 四川省 | 投票
学校简介 :

  成都市金牛实验中学是一所经四川省教育厅和成都市教育局批准,直属金牛区教育局管理的原实行公办民助办学体制2009年又回归国家办学体制的初级中学。学校占地13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9000余平方米。是一所教育理念现代、教学方法先进、师资力量雄厚、整体布局合理、育人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郁、硬件设施一流的新型学校,一所以不争的事实和良好的口碑证明了的学生向往、家长放心、同行肯定、社会满意的市级校风示范学校。

  学校现有36个教学班,2000余名学生,129名教职员工(其中专兼职教师110人)。其中省特级教师1名,省骨干教师2名,市学科带头人1名,市优秀青年教师5名,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人员12名,区学科带头人6名,市区优秀班主任16名,区骨干教师13名,中高级教师90多名,占任课教师总数的80%以上。这是一支师德高尚、专业知识扎实、业务水平较高、有一定科研意识和能力的教师队伍,也是一支善于团结合作的优秀团队。

  建校十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创造成功的教育,成功的教育在于创造”这一办学理念,强调“作人讲大气,讲品位;做事讲精致、讲精细”,以教育教学质量为着眼点,以创造为着力点,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所理解的成功教育,就是让学生、教师、学校这三个主体,通过教育过程,各主体的潜能得以发挥,从而和谐地发展:让学生身心健康,品行良好,学业成绩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不断增强,特长充分发挥;使教师身心健康,师德良好,教学业绩不断提升,教学能力不断增长,教学特色突出,成就感强;让家长放心、同行肯定、社会认可。创造成功的教育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创造成功的教育的基础和保障。我们认为一是要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发扬金牛实验人的“六种精神”,全心全意为每一个学生服好务,这实际上是在培养我们教师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二是要加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学校尽全力为教师的发展开辟途经,搭建平台创造条件。为此,学校先后实施了组内教研专题化、组内作课轮流化、培训保障制度化、专家引领常态化、外来学习互动化、名师培养目标化、奖励机制学习化、教学会诊常态化等措施。同时学校还承担了四川省民族地区教师新课程适应性培训(黑水县项目)工作,以学校为基地,培训中学教师;承担了“成都市农村骨干教师新课程培训”工作,接受了8个学科教师的培训,是全市承担学科培训最多的学校。此外,受人教社、省教育厅、省教科所、市继教办委派,我校多名教师到省外、革命老区、民族地区、成都周边区县支教讲学,并担任培训教师。这些培训活动充分利用我校的优质资源,扩大交流,既让教师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自我培训提高了能力,又增强了学校的辐射性和示范性,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

  在各级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关怀下,全体教职工艰苦创业、开拓创新、不断进取,使学校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成为了一所许多学生向往、家长放心、社会认可的知名初级中学,先后获得“市校风示范校”、“市文明单位”、“市优秀家长学校”、“市绿色学校”、“市平安学校”、“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区物价信得过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生每期参加区统考统阅,绝大部分学科各项指标名列全区第一;学生历年的中考会考成绩均居全区第一、全市前茅,合格率近100%,辍学率为零,重点率保持高端水平,达55%左右。在2007年成都市中考中,重点率达64.3%,升入四、七、九中(国重)学生120人,2008年重点率52.6%,升入四、七、九中(国重)学生113人,升入省级示范性高中214人。学生在艺术、体育比赛和学科竞赛中荣获国家级奖项207人次,省级奖项316人次,市级奖项325人次,区级奖项223人次。其中校舞蹈队表演的《山泉边》参加金牛区第七届中学生艺术节舞蹈比赛获第一名,代表金牛区参加成都市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节舞蹈比赛也获第一名,代表成都市参加四川省中小学生艺术节获二等奖;校航模代表队参加成都市比赛获团体第二名;校广播操代表队代表金牛区参加成都市比赛分获一、二等奖;校艺术体操、车模、乒乓球、男子篮球、女子足球、棋类代表队参加金牛区第四届运动会荣获团体第一、二名。此外,一年一度的“金牧笛”艺术节、秋季田径运动会、新年音乐会及每周五音乐角活动更充分展示了金牛实验人的精神风范,同时赢得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为了学校可持续发展,让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学校正在开展国家级“十一五”课题——“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紧紧围绕课堂结构改革和课外作业优化两大主题积极探索、实践、反思。目前,已形成了“数学组探究式课例”、“物理组合作探究”、“地理组小组活动”、“体育组快乐适用”、“多学科同课异构”等教学模式;同时,数学组和物理组正在实施学生课外作业优化,已编写了我校学情的统一课外作业资料——“课外作业30分钟”,做到了精选精练,注重实效,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学校为了充分利用资源,扩大交流,提高影响力,还承担了市级课题——“金牛教育均衡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先后与成都市金牛实验中学外国语学校、蜀西实验学校联合办学,与青羊实验、棕北中学成立“JQZ”联合体,与民族地区的小金县中学互助交流,并于2008年义务为灾区小金县初中毕业会考及升学考试命制试卷。

  教师受市级表彰25人次,区级表彰195人次,1人次获全国赛课二等奖,1人次获省赛课一等奖,6人次在省上上示范课,多人次获市区赛课一等奖,教师论文获国家级奖70多篇,省级奖80多篇,市级奖170多篇,各类学生竞赛指导教师获国家级奖207人次,省级奖316人次,市级奖325人次。

  成绩的取得让我们欣慰和鼓舞,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任重而道远。我们将继续遵循“创造成功的教育,成功的教育在于创造”的办学理念,继续推进素质教育,狠抓教师队伍建设,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将新课改不断引向深入,竭尽全办办人民满意、政府放心的有特色的学校。


学校简介
办学历史

该校于1999年建校。现已发展成为享誉教育界的改制中学。办学之初,区委、区政府、区教育局高度重视学校的建立,派出区教育局副局长肖剑书担任学校校长,使得学校自诞生之日始,便以其全新的教育理念、先进的办学体制和较高的办学起点,确保了她在成都教育改革中成为成功典范。

该校连续7年在中考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重点率达60%以上,名列全区第一,在全市106所中学中也名列前茅,其中考入四、七、九中的每年近100人。学校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还强化提高学生现代信息技术素养,注重外国语教育、艺体教育,立足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心理素质、人文素质与创新素质,致力于为学生进一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综合素质基础。

校长

金牛实验中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刘仲文

师资成都金牛实验中学教室

学校有120余名高素质的教师,是从省内外各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中学1400余名应聘教师中和全国重点高等院校应届优秀本科毕业生中录取的,他们平均年龄32岁。这支年轻的教师队伍

,以其旺盛的创造力和强烈的进取心,坚持育人与树人并举,为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全面的发展奉献才智与爱心,并时刻立足教学 理论和实践的前沿,开拓实验中学教育的新境界。几年来,这支团结进取的教育力量,以其一流的教育成就和丰硕的教研成果,被誉为初中学校中“办学成绩最突出的一所学校”,被省市教育专家誉为“整体实力很强,很有前途的一支队伍”。

荣誉
金牛实验中学人的竭诚奉献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创造了良好的品牌,并以其卓越的教育教学成绩、优良的校风和浓郁的学风以及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被评为“成都市文明单位”,“成都市校风示范校”,“成都市绿色学校”,“成都市优秀家长学校”,“金牛区首届诚信单位”,“金牛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金牛实验中学历年来都在全区统考中,以各个年级各主学科统考各项指标均名列全区第一的成绩,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面向21世纪推进教育现代化,学校教师人人参与从国家级到校级的教育科研,力争成为现代化的“学习型教师”和“研究型教师”,学校先后承担了“示例演练教学法”、“异步教学法” 、“学生课堂行为研究” 、“构建学习型组织”课题等多个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课题,被确定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和湖北大学全国异步教学推广中心的实验基地。教师们的现代教育技术课成为成都市和四川省的典范,现代化教育论文和课件在国家、省、市的评比中摘金夺银。

理念
办学宗旨

德育首位,教学中心,五育并举,发展特长,培养品学兼优,和谐发展的跨世纪人才。

办学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方位育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学队伍,发展高水平的体育运动。为把该校办成合格加特色的现代化学校而奋斗。

校训

养浩然之气,强立身之本

校风

乐学优业,互助共生

教风

严谨、爱生、精深、创新

学风

求是学活,阳光上进

校歌
校歌全名《金牧笛之歌》,由泰山作词,杨新民作曲。校歌曲调旋律婉转、优美,旋律跌宕起伏,流畅连贯,其中附点音符和后半拍起的运用极富动感,有极强的表现能力。

中考信息

学校大全

成都市树德中学

成都市石室中学

成都七中

成都市铁路中学

成都西北中学

四川省大邑中学

成都市通锦中学

成都市成飞中学

成都石室天府中学

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新校区

成都市玉林中学

四川师范大学实验外国语学校中学部

成都华西中学

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

西南交大附中

2015 语文360网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