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博罗中学育英学校是经博罗县人民政府和惠州市教育局批准开办的一所民办初级中学,位于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罗阳镇解放中路2号,其前身是创办于1926年的博罗中学初中部,其文化血脉可上溯到创办于宋代的儒学学宫和明清时代的罗阳书院,素有“罗浮独孕秀子罗阳,人才为惠州之冠”的美誉。育英学校继承博罗中学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办学目标是建设成为惠州市“管理一流、师资一流、设施一流、质量一流”的民办学校。
育英学校是在博罗县政府和市县教育局的关心支持下开办的。2002年5月28日,为保护优质教育资源,博罗县人民政府作出《关于博罗中学与社会力量联合兴办育英学校有关问题的批复》(博府函[2002]24号),同意博罗中学与社会力量联合兴办育英学校,进行办学体制改革试验。据此,博罗中学与博罗县中泰实业有限公司于2002年6月联合成立博罗县育英教育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开展创办育英学校的筹备工作。2003年10月,经惠州市基础教育民办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评议,育英学校符合民办教育办学资格,取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
育英学校以县政府原办公大院为校园,按省一级学校标准投资建校,育英学校有符合办学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占地面积9230平方米,建筑面积9834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设施齐备。
育英学校成功开办以来,校风、教风、学风、班风良好,学生好学、勤学、会学,教师安教、乐教、善教。三年来,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全县教学质量检查中,该校学生成绩突出,各科平均分、及格率、优良率名列前茅;在全县总分前1000名学生中,育英学校的学生占绝对优势。学生违法犯罪率为零,深受社会各界好评。
几经阳光的照耀和雨露的滋润,育英学校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正逐步成为惠州市民办学校中一颗耀眼的新星。
抗日战争爆发后,博中的进步教师领导学生积极参加抗日救亡的宣传活动。1938年11月,罗阳镇沦陷,博中迁往公庄,并易名为“博罗县立战时中学”,学生积极参加抗日斗争,参加的不下30人,占学生人数的29%,为革命事业作出了贡献。
1949年10月,博罗解放。1949年12月9日(“一二.九”运动纪念日),县委书记、县长接见了博中代表,校名正式定为博罗县第一初级中学。12月9日,遂成为博中的校庆日。
1950年5月,博中建立了全县第一个共青团支部。
1951年,学生中掀起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参军热潮,报名参军的学生有194人,经考核批准的有58人,占学生总人数的21%,充分显示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的高尚情操。
1955年学校增设高中部,校名由原来的“博罗县立第一初级中学”改为“博罗县第一中学”。
1960年至1963年,博中试行高初中五年一贯制。
1966年,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停课闹革命”,校名也被改为“育红中学”。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1977年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1978年,校名由博罗县立第一中学改为博罗中学,定为县重点中学,初中部开始由两年制改为三年制。
1980年秋,博中被批准为全省第一批办好的123间重点中学之一。1982年高中部从二年制改为三年制,学校规模有所扩大。1982年至1986年,高考入围人数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分别为98人、92人、140人、194人;1986年仅大学本科(包括本科代培)入围数就达102人。
1988年,全省完全中学办学水平分类检查,博中获得省政府的嘉奖。 1988年至1995年,高考升学率居惠州市各中学前列。
1995年,博中被省人民政府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中考89人被县重点中学录取,占全县入围总数的49%,高考175人上省线,再创历史佳绩。
1996年至2004年,200多名学生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高考共有近3000人上省线,成绩稳居市内县级重点中学之首;中考成绩年年全县第一,6人夺取全县中考总分状元,2人夺取全市中考总分状元。
2002年,博罗中学实施初中、高中分开办学,创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同年6月,博罗中学与博罗县中泰实业有限公司联合成立博罗县育英教育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兴办博罗中学育英学校。
2002年9月,博罗中学育英学校正式开办。
中考信息
学校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