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天津附属中学,原天津市第十三中学,有50多年的悠久历史。2001年在天津市教委的指导下,由天津市河西区教育局与北师大合作办学,是天津市建国后首批国办中学,也是首批国家级示范高中校。
学校位于天津市河西区大沽南路1010号,占地面积98716平方米,建筑面积57000平方米,地面建筑总投资1.3亿元。学校共有14座楼、馆,包括3座教学楼,2座实验楼,1座综合办公楼,报告厅,多功能综合体育馆,游泳馆,学生公寓楼,餐厅,艺术教育中心,劳技教育中心等。学校主体育场占地21600平方米,建有400米塑胶跑道和人工草皮足球场。学校投资500万元建设覆盖全校的光纤宽带校园网,信息技术设施均为全国一流水平,端点到每个办公室、教室。每位教师配发笔记本电脑,每个教学班教室均配备电脑和正面投影机,每间教室都可以进行多媒体教学,实现了教育教学和办公信息化。
学校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普教专家1人,特级教师3人,国家级骨干教师5人,市级学科带头人7人。教师队伍中有近60%的人具有研究生水平,学校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优秀教师,引进硕士、博士生,聘请外籍注册教师,使得教师队伍达到了更高的层次,构筑起了北师大天津附中的人才高地。 北师大天津附中实行办学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按照"学校国有,校长承办,自主办学,自我发展"的思路,理事会聘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普教专家、42中校长张鼎言为校长。河西区教委面向全系统公开选拔北师大天津附中的校级副职及中层干部。2004年起何穆彬任校长,与天津市第42中学脱离关系。何穆彬校长是物理特级教师。
北京师范大学天津附属中学,原天津市第十三中学,有50多年的悠久历史。2001年在天津市教委的指导下,由天津市河西区教育局与北师大合作办学,是天津市建国后首批国办中学,也是首批国家级示范高中校。学校坐落于市区东南部的第二高教区,紧邻天津科技大学、天津财经大学,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校内绿树成荫,环境优雅,具有浓郁的人文景观。学校现有63个教学班,在校生2510多人。学校具有优秀的师资团队270人。
学校位于天津市河西区大沽南路1010号,占地面积98716平方米,建筑面积57000平方米,地面建筑总投资1.3亿元。学校共有14座楼、馆,包括3座教学楼,2座实验楼,1座综合办公楼,报告厅,多功能综合体育馆,游泳馆,学生公寓楼,餐厅,艺术教育中心,劳技教育中心等。学校主体育场占地21600平方米,建有400米塑胶跑道和人工草皮足球场。学校投资500万元建设覆盖全校的光纤宽带校园网,信息技术设施均为全国一流水平,端点到每个办公室、教室。每位教师配发笔记本电脑,每个教学班教室均配备电脑和正面投影机,每间教室都可以进行多媒体教学,实现了教育教学和办公信息化。
学校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普教专家1人,特级教师3人,国家级骨干教师5人,市级学科带头人7人。教师队伍中有近60%的人具有研究生水平,学校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优秀教师,引进硕士、博士生,聘请外籍注册教师,使得教师队伍达到了更高的层次,构筑起了北师大天津附中的人才高地。
校领导班子,团结协调,勤政廉政,依法治教,规范管理,注重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业务素质提升,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开拓创新精神。学校领导班子十分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作为学校的根本办学理念,以技术教育和艺术教育为重点形成“技术立身、艺术修心”的学校办学特色。营造“养浩然之气,凝书卷之气,蕴和谐之气”的“和美”校园文化氛围,形成“健康、快乐、和谐、发展”的校园环境。
我校坚持依法办学,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队伍,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培养专家型教师。我校提出“科研型教育”的理论为学校进一步开展教育科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教学成绩不断提高。高考成绩稳步上升,本科以上一次上线率达到河西区所属学校最高水平。1998年高三毕业生霍光,2000年高三毕业生王维娜分别荣获河西区理科高考状元。2007年刘光宇同学以698分考入清华大学。2009年该校学生魏炜嘉以684分考入清华大学,苏畅同学以657分考入复旦大学。
学校德育工作不断创新,涌现了一批以全国模范教师袁滨勃为代表的爱生典型;在各项"学科竞赛"、"科技发明制作"中成绩显著,多人在全国全市获奖。学校重视教育科研工作,是"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直属实验校"和"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劳技教育研究会研究实验中心"。
中考信息
学校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