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北京 >>北京市 >>西城区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电话 : 010-63014680-207
地址 : 北京市西城区南新华街18号
中考网 : 北京 | 北京市 | 西城区
高考网 : 北京 | 投票
学校简介 :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简称北京师大附中,是教育部直属北京师范大学的第一附中,北京首批市级重点中学、北京市首批示范性高中校。北京师大附中始建于1901年,是我国成立最早的公立中学,是我国最著名的中学之一,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师大附中位于北京市中心区-西城区和平门南新华街,毗邻天安门广场和琉璃厂文化区,交通十分便利。目前,学校占地面积4387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8078平方米;学校现有建筑为:教学楼、综合实验楼、学生宿舍楼、研修楼、百年附中会堂、运动场等。学校现有高中32个教学班,初中2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453人;外国留学生107人。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245人,其中教师200余人;教师具有高级职称的90多人,其中正高级7人。市区级学科带头人27人,市区级骨干教师40人;教师中博士3人,硕士90余人。50多位教师从国外学习、工作归来。特级教师15人,目前11人任课或指导青年教师。


办学历史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1901年,五城学堂成立,陈璧为首任总督办。
1902年,顺天府尹堂和五城察院筹拨2800两银,为学堂购置图书,更名为五城中学堂。
1904年,学堂议定新章,加强对学生的全面考核,即勤学分、汉文洋文分、体操分三门各立一册。
1912年奉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令,五城中学堂改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校”。
1921年,增设女子部,是为全国中学男女同校之始。
1922年,林砺儒主任进行学制改革,采用三三制,制定三三制学则40条,自定大纲,自编教材。
1923年,正式施行三三制,校名改为“国立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1931年,男附中与女附中合校。重定学校组织管理条例、办学方针。
1937年,七七事变后,部分师生随师范大学内迁西安,改称“西北临时大学高中部”。翌年,迁至陕南古路坝,改称“西北联大附中”。
1938年,北京的附中划归国立北京师范学院,名为“国立北京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1939年,“西北联大附中”更名为“西北师院附中”,后迁至城固东关。
1949年2月,北平市军管会文管会接管北平师范大学,委派郝人初委员任附中校长,华北育才学校与北平师大附中合并。
1952年,教育部指令学校机构调整:原一部、四部合并,仍叫“师大附中”。工农速成中学,后又改为东城师范。
1972年,师大附中由师大领导,划归宣武区教育局领导,改名为“北京市南新华街中学”。
1977年,北京市委批准恢复原校名:“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1978年,北京市委决定:师大附中仍归北京师范大学领导。为北京市重点中学之一。撤消革委会,恢复校长制。
1980年,改建校舍。兴建教学大楼、实验楼、礼堂、食堂、大操场、学生宿舍楼、教师宿舍楼。
1992年,北京师范大学批准我校与大兴县教育局签订协议,在大兴县黄村建立师大附中分校,期约8年。
1997年,被评为市“首都文明单位标兵”。
2001年,举行建校100周年庆典。
2011年,隆重举行建校110周年庆典,钱学森班正式成立。[1]
办学条件
硬件设施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截止到2014年,北京师范附属中学学校占地面积4387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8078平方米;学校有建筑为:可容纳800人的学校礼堂、专业的音乐教室和美术教室、合唱音乐教师、教学楼、综合实验楼、学生宿舍楼、研修楼、百年附中会堂、运动、用余计算机图形图像制作的苹果机房、生物数字化实验楼等。[2]
办学规模截止到2014年学校共有高中32个教学班,初中2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453人;外国留学生107人。
师资力量截止到2014年学校共有在职教职工245人,其中教师200余人;教师具有高级职称的90多人,其中正高级7人。市区级学科带头人27人,市区级骨干教师40人;教师中博士3人,硕士90余人。50多位教师从国外学习、工作归来。特级教师15人,11人任课或指导青年教师。
在职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名录:
数学学科:陈汶、乔荣凝、赵多彪
语文学科:陈耀文,邓虹
地理学科:王树声、秘际韩
历史学科:扬子坤、白幼蒂
物理学科:顾长乐、胡朗、马桂君、王莉萍
生物学科:朱正威
化学学科:王天开、刘松伟
办学成果
学生成绩高考成绩
2016年高考成绩:2016年参加国内高考的学生文理共计290人。理科统招平均分641分,一本率99%;文科统招平均分646分,一本率100%。
2015年高考成绩:高考本科率100%,一本率98%;600分以上204人,其中文科47人,理科157人;文科平均分630,理科平均分637;理科最高分717分;钱学森班的三分之一学生高考成绩超过690分。
2014年高考成绩:理科总分平均分652.8分,最高分707,650分以上128人,占63%,一本上线率99.5%。文科总分平均分650.7分,为全市第一,最高分679,650分以上17人,占63%,一本上线率100%。
2013年高考成绩:北师大附中650分以上学生共有120余人600分以上学生300余人,600分以上各段人数继续位居北京市、海淀区前列。理科第一实验班平均分达到684.3分,全年级统招生平均分达640多分。文科实验班平均分达到634.6分,全年级统招生平均分达630多分,其中文科实验班赵静涵同学获得689分的佳绩,位列全区第三、北京市第六。[3]
出国留学
2016年出国方向109人,100%录取国外大学。22%的学生被美国排名前10的大学和文理学院录取,53%的学生被美国排名前30的大学和文理学院录取,76%的学生被美国排名前50的大学和文理学院录取。其中,常春藤名校7人(哥伦比亚大学1人、布朗大学4人、康奈尔大学2人),更有多名同学被芝加哥大学、西北大学、范德堡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名校录取。
学科竞赛
时间
学生姓名竞赛名称获奖情况2010年陈健驰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竞赛第二名2013年
伍禹同、王?、邬东霖、
  周昊禹、张智超、詹汇聪、尹辰昕、李雯琦、程余昊、张皓源第十八届“华罗庚金杯数学邀请赛一等奖张智超、程余昊第二十四届“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二等奖詹汇聪、杨雨奇、邬东霖、周昊禹、王吟迟、李佳冀2013年孙雪阴、黄雨欣、 张缪言、袁昱 、王枢雨 、潘彦玮全国高中化学竞赛(北京赛区)一等奖2014年濮心翼 、陈子逸、侯霖 、韩海昀、周思杨、高硕、孔正 贾谊成 、周泽龙、 成翔、 李嘉琦 、肖如全国高中物理竞赛(北京赛区)2015年郭稼轩全国高中物理竞赛(北京赛区)一等奖王鹿玄全国高中生物竞赛(北京赛区)素质成绩
时间学生姓名竞赛名称获奖情况2013年高宇第四十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银奖汤胤晖十三届北京市中小学生金鹏科技论坛活动一等奖倪雪、王忻怿二等奖赵柏璇、戴月文三等奖汤胤晖、俞晓谕、崔馨蕊第33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赵柏璇、毋凡二等奖2012年冯广昊2012年电子技术竞赛初中组一等奖
倪雪、王忻怿西城区中小学生金鹏科技论坛毋凡、汤胤晖西城区中小学生金鹏科技论坛高中俞晓谕、毋凡、汤胤晖、赵柏璇、戴月文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学生创新成果 教师成绩成果名称作者姓名出版单位或发表刊物名、期号获奖情况探究水的组成郭玮北京市教育学会化学教学研究会2014年北京市初中化学教学设计评比一等奖为实验探究注入灵魂??实施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提升学生科学素养郭玮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委员会2014年第九届全国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一等奖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实践研究郭玮北京市西城区教育学会西城区优秀论文二等奖培养发散思维 提升思维广度赵明新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委员会2014年第九届全国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一等奖让思维建模走进高三复习赵明新北京市教育学会化学教学研究会2014年北京市高中化学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在高中理科班进行化学课程内容整合的探索李靖轩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委员会2014年第九届全国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一等奖质量守恒定律李靖轩北京市教育学会化学教学研究会2014年北京市初中化学教学设计评比一等奖例谈化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刘松伟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委员会2014年第九届全国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一等奖化学思维能力培养三重奏刘松伟北京市教育学会化学教学研究会2014年北京市高中化学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重视“支架问题”设计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刘松伟北京市西城区教育学会西城区优秀论文二等奖浅谈中美化学教学的差异对人才培养的影响李丽北京市教育学会化学教学研究会2014年北京市高中化学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事件与可能性中的德育实践石蓉北京市教育督导与教育质量评价研究中心;北京市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研究会北京市2013-2014学年度基础教育科学研究优秀论文二等奖机车起动引发的问题研究张红明北京市西城区教育学会西城区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天女散花”实验的理论分析岳凌月北京市西城区教育学会西城区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运用概念教学规律指导教学实践的尝试卢晓华、顾咏梅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实验2014年优秀论文二等奖初中生物课程建设的初步思考生物课题组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教育学重点课题“我国基础教育未来发展新特征研究”总课题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教育学重点课题第六届校长论坛论文评选一等奖深层次挖掘阅读文本,促进学生语言、思维、情感综合发展周亚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实验(高中)2014年优秀论文一等奖外研社版初二下 MODULE 5 UNIT 2 IF YOU TELL HIM THE TRUTH, YOU'LL PROVE HOW HONEST YOU ARE.雷月华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工作领导小组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2014年北京市基础教育优秀课堂教学设计评选活动一等奖给学生建一个精神家园刘美玲中国语文报刊协会;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杂志社“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育反思”大赛一等奖新课标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刘晓静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机制研究分会;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论坛评委会;中国当代教育实践与研究指导全书编委会第13届“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全国教师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比大赛”一等奖高中语文戏剧文学教学策略与模式研究李艳辉北京市教育督导与教育质量评价研究中心;北京市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研究会北京市2013-2014学年度基础教育科学研究优秀论文一等奖戴着镣铐跳舞??高中语文填词教学的尝试俞?北京市西城区教育学会西城区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京师大附中高中《体育与健康》课改的实施与效果武杰、黄占宁、郝兴杰北京市西城区教育学会西城区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从几节研究课谈兴趣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激发郑一丹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实验2014年优秀论文二等奖初中学科课程建设研究??学习力研究的视角郑一丹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教育学重点课题“我国基础教育未来发展新特征研究”总课题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教育学重点课题第六届校长论坛论文评选一等奖 学校荣誉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02年,首批北京市示范性高中
2003年,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先进校
2003年,北京市中小学科技活动示范校和科普教育基地
2005年,北京市外事先进学校
2008年,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
2009年,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中心
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系网络学校
2011年,国家教育部和北京师范大学重点科研课题的实验基地
2011年,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4]
文化传统
校徽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徽内部数字是1901,象征学校1901年建校,数字上面是毛主席写的校名“北师大附中”,再上面是一张泛黄的图片,图片是北京师大附中1901年建校时的五城学堂,象征着北京师大悠长的历史和伴随着历史成长的一代又一代英才。
校歌作词:不详
作曲:不详
附中,正正堂堂本校风
我们莫忘了诚、爱、勤、勇
你是个海,涵真理无穷
你是个神,愿人生大同
附中,太阳照着你笑容
我们努力读书和做工
校训诚、爱、勤、勇。
校园环境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校的校园建设别具匠心,风格独特,主体空间由一门(科学门)五场(民主广场、创新广场、田径场、两个风雨操场)、六园(小学部的未名学园、中学部的博雅学园、朗润园、承泽园、鸣鹤园、蔚秀园等四个植物花园)、八路(附中路、元培路、严复路、大钊路、鲁迅路、胡适路、文俊路)有机组成,蕴涵着高雅、纯洁的人文精神,洋溢着勃勃向上的生机,渗透着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
学校领导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王莉萍:校长
李敏:副校长,
顾咏梅:副校长
梁原草:副校长
许建勇:书记
李静:校长助理兼石景山校区执行校长
李磊:校长助理兼平谷一分校执行校长及书记
李华艳:副书记兼工会主席
著名校友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建校一百一十年来,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历届校友中,著名专家学者和各界知名人士数百人,仅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就有30多位。而下表则是其中杰出代表。
科技领域
钱学森中国著名科学家,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汪德昭中国著名物理学家张维中国固体力学、结构力学和工程教育专家姜泗长国耳外科、耳科病理学、听力学和耳神经外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哲学领域张岱年中国现代哲学家、哲学史家经济领域于光远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建筑领域吕彦直中国近代建筑学家艺术领域李德伦原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于是之中国话剧代表人物政治领域成思危中国第九、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赵世炎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体育领域傅其芳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个世界冠军和中国乒乓球队首个男子团体赛世界冠军

中考信息

学校大全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北京101中学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北京市第二中学

北京市三帆中学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北京市第五中学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北京市第四中学

北京市第八中学

北师大二附中

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

北航附中

北京第二中学

2015 语文360网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