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十五中学
电话 : 010-63520235
地址 : 北京市西城区育新街2号
学校简介 :
北京十五中创建于1952年,是北京市重点中学,北京市首批示范高中校。校园位于南城风景秀丽的陶然亭湖畔,紧邻国际传媒大道和在建的地铁4号线。
浓厚古典庭院式风格的校园里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环境优美,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行政楼、体育馆和现代化的400米体育场错落布局;立体花园、婆娑竹林、多层次绿化围墙、精美雕塑、古老的紫藤园彰显着学校深厚的人文底蕴。
学校设备先进,建有闭路电视网、宽带网、无线网、多媒体教室、专业苹果机房;每间教室均配备数字化教学设备;开创性地建设了专业级听音教室、拥有15架钢琴的琴房、陶艺制作间和烧制工作间等20多间选修课专用教室;专门为学生开设网络俱乐部、学生电视台、广播电台,不断满足着学生多方面的需求。
学校现有学生近1500人,设有国际部,专门招收外国留学生。学校先后与韩国、澳大利亚、瑞典、德国、日本、美国、英国、挪威等多所学校建立了友好关系,每年都有互派留学生等丰富多彩的双边活动。
校园风光
北京市第十五中学浓厚古典庭院式风格的校园三季有花、四季常绿;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行政楼、体育馆和现代化的400米体育场错落布局;立体花园、婆娑竹林、多层次绿化围墙、精美雕塑、古老的紫藤园彰显着学校深厚的人文底蕴。
教学设施
学校设备先进,闭路电视网、宽带网、无线网、多媒体教室、专业苹果机房;配有数字化教学设备的每间教室;包括专业级听音教室、拥有15架钢琴的琴房、陶艺制作间和烧制工作间在内的20多间选修课专用教室;以及专门为学生开设的网络俱乐部和学生电视台,不断满足着教学的需求。北京市第十五中学北京市第十五中学
学校氛围
北京市第十五中学
在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今日的十五中已具备扎实的文化根基,和谐的文化氛围,优秀的教学质量,学生和教师充满了对优秀知识与文化的渴望,教师之间、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有着经常性、文化性的对话与沟通,他们对真理、对善、对美执著追求,共同感受着校园文化带来的温暖力量。
办学理念
北京市第十五中学“确立人的主体意识,立足人的差异性,努力激发人的成就感,使其获得幸福体验,不断促进教师与学生共时、和谐发展。”是十五中的办学理念。在“两个发展”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学校不遗余力为每位老师的发展创设舞台,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在学生与教师和谐发展中,把培养幽雅、宁静的文化气质,洋溢青春的精神,塑造有品质、饱满的人;促使学生拥有宽广的视野、独立的人格、分析的思维、品位的人生,作为自己的办学目标。“惜时,笃学,修诚,尽责”是学校的校训,它吸收了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价值观念,并前瞻作为二十一世纪人材必须具备的素质,表达着十五中师生精神世界的高品位。
管理理念
十五中的管理理念为:推行文化经营,创造差异、提升优势。通过VIS(学校视觉识别系统)手册,把学校优秀的文化要素汇集起来,实现文化的精准表达,从而形成基于学校的一种特定的人本力量,用这种力量去焕发每个人的生命热情,激发学校的活力是学校文化的发展方向。为此,十五中建有高品位的博物馆,承担面向学生和社会的高端展览,博物馆是学校全体师生的精神花园,从展览的策划、运作以及研究的层次都充分说明了在一所中学也可以并能够实现文化的高端发展。
师资队伍
校长学校共有专职教师117位,其中特级教师7名,市区学科带头人13名、市区骨干教师36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待遇专家1名;具有硕士学位和硕士课程班进修经历的教师近70名;具有留学和国外工作经历及到国外接受培训的教师近20名;半数教师分别在全国、省市、区级评优课活动中获一、二等奖,14名教师获市级以上劳动模范、优秀教师、紫金杯特等奖等光荣称号。
学校注重教师队伍的道德建设、注重教育观念的更新。聘任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十二名知名教授为客座教授,近十年他们来校讲座200多次,指导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培养学科特长生。学校坚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坚持创新、勇于探索,从理论的高度指导工作,突破教育实践中的重点和难点,从整体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积极承办市级以上的学术研讨会,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机会。同时注重教师文化视野的开阔和人文情趣的培养,通过有品位的文化活动提高教师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学校开创性的设立教师人力资源管理部,非行政性学术组织??学术委员会,以及开放的教师文化讲坛,共同推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对外交流
学校现有34个教学班,学生近1500人,另设有国际部,专门招收外国留学生。学校先后与韩国、澳大利亚、瑞典、德国、日本、美国、英国、挪威等多所学校建立了友好关系,每年都有互派留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双边活动。
教学质量
学校历年高考成绩优异,高考上线率始终稳定在99%至100%,重点大学上线率稳定在80%左右。特别是2001年王?同学摘取北京市高考文科状元的桂冠,赵佳同学名列北京市文科第四名。
十五中毕业生具有强劲的竞争力,高考贡献率始终位列宣武区前茅,2006年宣武区文科高考前5名学生中,十五中有3名;理科前5名中,十五中有2名,付潇鹏同学摘得宣武区理科桂冠。2007年在10名同学进入清华、北大的同时,令学校自豪的是有8位同学考入了中央美院等顶级艺术院校,多位同学考入了复旦、南开等顶尖大学,杜古丽摘得宣武区文科状元。
全面发展
北京市第十五中学目前,十五中已有午间音乐会、午间剧场、诗歌节、英语周、艺术节、科技文化节、周口店地理野外考察、心理文化周等多个文化品牌。拥有奥林匹克机器人竞赛、数学知识应用与建模、电影与写作、读诗与成长、生命伦理学、生活中的化学、社会与自我、素描实践、摄影技艺、板球、击剑等四大类七十多门特色校本课程。学校努力创造机会,使学生进入国家级实验室,开展科学研究与探索,自2002年我校孙月、陈晗、侯雪新三位同学进入食品与营养研究所,在博士生导师吴永宁的指导下,撰写的论文《食品中瘦肉精残留量测定法研究》,在第十七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在第二十二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得一等奖以来,学校已经连续6年分别在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的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再次获得一等奖,科技创新教育已经成为十五中的文化品牌。
办学目标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务本求实、科研兴校、研以致用、开放办学、以德治校、依法治校的办学思想。努力培养学生尊重包容的群体意识和独立自主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善于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争创"校舍、设备、师资、管理、质量"五个一流作为学校的办学目标。
所获荣誉
北京市第十五中学1991年以来,学校开展学科学法指导研究,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九五"期间学校承担的四项全国及北京市科研课题已全部结题,科研成果累累。其中有关学科学法研究的论文获全国学习科学学会论文一等奖,"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结题报告获全国二等奖,"数学知识应用与建模"主报告获全国一等奖,为"第七届国际数学知识应用与建模学术年会"编入学术论文总集。
五年来学校坚持推进课程结构改革,共开设选修课、劳技课、活动课近四十门,给学生提供课程选择的空间。尊重学生个性、重视学生特长发展。先后有多名学生获得国际奥林匹克外语大赛、奥斯陆国际儿童绘画赛、计算机四通杯、澳大利亚南威尔士大学国际英语赛等金牌,北京市中学生金帆奖、银帆奖的奖牌和北京市见义勇为好市民的荣誉称号等。
教学特色
作为示范校,学校的辐射作用还体现在凸现时代特色、与时俱进的管理模式的构建上。学校在依法、高效、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形成议政充分民主、行政雷厉风行、监政及时到位,教师群体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机制;学校引导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深化教育改革,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创造新的教育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坚持在开放的系统中不断地与外界交换信息,警惕静止,反对故步自封,发扬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总结经验教训,研究和解决新时期教育工作中的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