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建于1950年,1980年被认定为海淀区重点中学,2004年成为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校。学校办学60多年以来,形成了“人文奠基,理工见长”的特色,多年来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中、高考成绩在海淀区亦是名列前茅,2014年,高考文科一本上线率为100%,高考理科一本上线率为97%,600分人数比率较往年有较大的提升。学校以“有教养、守规矩、懂感恩、厚基础、重实践、会创造”为培养目标,落实关爱的教育、倡导尊重的教育、搞好负责的教育、尝试超前的教育,竭力为学生创设生命成长和自主求知的快乐天地,为教师营造专业发展和价值体现的温馨家园。
学校从小学一年级至高三共12个年级,现有74个教学班,其中“理工实验班”采用中学与大学联合培养的方式,借助北京理工大学丰厚的教育教学资源,通过实行“双导师制”、“双学分制”以及精心打造的大学先修课程和荣誉课程,使学生能够在宽松而又严谨的学习文化中,体验一份双重的成长经历。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共有300余名教职员工,其中特级教师7人,市区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70人。近年来,学校着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开展“凝聚工程”、“青蓝工程”、“名师工程”建设,成立“理工附中教师发展学校”,定期为教师开设专业发展培训课程,邀请专家讲授专题讲座,让教师走出学校到外地学习交流,还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市、区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交流活动,并在学校导师团的帮助下,参赛老师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学校重视“人文奠基”,站在培养未来人才的高度,重视学生“文、史、哲”素养培养,强化文科学科建设,努力打造音乐、美术等强势学科,关注学生美育;学校重视改变师生文科教与学的理念、方式,尤其通过2012年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优先关注)“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内容及实施途径研究”课题立项、研究和书院课程开发加以引领,目前学校师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已初显效果。
学校突显“理工见长”,重视理科学科建设,名师不断涌现,中高考成绩名列同类校前茅;学校重视科技教育和学生竞技精神、科学素养培养;重视科技社团建设、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翱翔计划”基地校建设、“理工实验班”建设,成立了“少年科学院”,近三年来,学校有五百人次在各级各类科技竞赛中获奖,其中国际奖4项,国家奖12项。2011年,学校成为北京市科技教育示范校,2012年被评为海淀区科普教育先进单位,连续3年获得北京市金鹏科技奖,并在北京市科技创新大赛中屡获佳绩。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扩大国际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平台。尤其是与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一些名校建立的友好合作校关系,为同学们每年的游学、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60余年的办学历史,学校先后获得北京市德育工作先进校、北京市家庭教育先进校、北京市“红旗团委”、海淀区高中课程改革先进校等荣誉称号。与此同时,我校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EPD)》项目实验校、世界自然基金会《青少年爱水行动》项目示范校、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项目学校”、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校、艺术传统项目校、北京市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及北京市“翱翔计划”物理与地球领域基地校,并于2013年成为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早期培养计划基地学校、“三宽”家长教育工程示范基地校。此外学校还被新浪教育、北京晨报等几家媒体评选为“2013年京城百所特色校”,我校被评为“影响北京教育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示范校”和“学生培养最具增值力的品牌中学”。
1950年12月14日北京理工大学附中前身北京市工农速成中学开学,国家教育部长马叙伦等领导出席致辞,1958年秋改为京工预科,1962年改为京工附中,1978年确定为海淀区属重点中学,1994年建立理工大学附中分校。五十年来五易校名、四迁校址,始终保持抓质量、创一流、有特色,为高校输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和合格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的办学目标做出了重要贡献。
1950年-1952年初,第一校址-北京市工农速成中学,宣武门内魏英胡同39号。
1952年春-1953年秋,第二校址-北京市工业学院工农速成中学,海淀区甘家口。
1953年秋-1955年7月,第三校址-海淀区小南庄,北京市工业学院附设工农速成中学。
1955年暑假迁入第四校址-海淀区车道沟,现在理工大学附中老校址。
教育教学成果显著“创造优质教育,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是我们的办学宗旨,也是全校师生共同追求的发展愿景。
以此为指导,形成了以“有理想、懂道理、会学习、强体魄”为培养目标的系列主题教育;通过“有效管理教与学”等途径关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学校形成了以现代教育技术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掌握科学方法为核心的科技教育特色;以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核心的体育教育特色和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创建于1955年,60年代初以较高的教育质量和良好的社会声誉进入北京市教育系统先进行列。
1964年2月,第一任校长魏莲一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就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上书毛泽东主席。3月10日毛主席就魏校长二月来信作了重要批示“现在学校课程太多,对学生压力太大。讲授又不甚得法
通过高中新课改建设“校本课程”,形成了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和必修、选修两个部分组成的课程体系,开设了包括人生规划和创业设计、心理品质修养、语言与文化、社会纵横、国际视野、科技与环境、生活技能与艺术等学科探究拓展八个领域的80余门选修课和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课;金帆乐仪团、合唱团、头脑奥林匹克创新小组、无线电测向小组、天文小组、气象小组、体育传统项目棒球、垒球、排球、田径、板球运动队蓬勃发展;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特长,丰富多彩的体育节、科技节、文化艺术节、读书节等为每一个学生开发潜能、展示才能、提升素质,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搭建了广阔的舞台,因此也取得了突出成绩。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学校的“金帆艺术团”和“金鹏科技团”培养了一大批具有音乐、舞蹈和科技特长的优秀学生;“聚英体育俱乐部”训练了不少优秀田径等级运动员;“八十中广播电视台”挖掘了众多具有播音主持潜质的传媒人才;“晨光文学社”等各类社团组织为学生的特长发展提供了平台,优秀的传统和良好的校风形成了生气勃勃的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
学校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学生“六会”方面重点培养,不断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学校课程资源丰富,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又开设了78门校本课程供学生选择,内容涉及科技、艺术、体育、文化教育等。学校着力在课程中渗透科技教育、德育教育,学校是北京市科技教育示范校。学校课程特色鲜明,深受学生喜欢。学生在全国、市、区组织的学科竞赛、科技竞赛、艺术竞赛和体育竞赛中不断取得好成绩。
学校是乒乓球运动传统校,在北京市乃至全国影响力较大,学校乒乓球队曾多次代表北京市中学生参加全国、境外比赛,均取得优异成绩。学校是北京2008学校奥林匹克教育体育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组建有66网络俱乐部、电视台、话剧团等多个学生社团,每年举办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为学生展示才华搭建舞台。1998年学校成立的“66管乐团”,聘请国家交响乐团、中央乐团等名乐团的专业教师为指导教师,经常参加比赛、对外演出活动。“66管乐团”被正式命名为“北京市中学生金帆铜管乐团分团”。
多年来,学科竞赛多次获得全国、北京市级奖牌。金帆乐仪团获国际大赛一等奖,棒球队夺得全国AAA比赛冠军。学校为全国优质名牌大学输送了众多优秀的高中毕业生。著名主持人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扬澜、北京朝阳医院院长王辰就是我校优秀毕业生的代表。
设备设施先进。学校位于风光秀丽的昆玉河畔,占地65亩。现有47个教学班,2300多名学生,同时有近百名外籍留学生。学校建有完备、先进的教育教学设施及现代化信息网络设备,现代化的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和计算机教室,400米塑胶跑道田径运动场,正在建设中的学生食堂,都为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了优良的条件。
教育教学成果显著。“创造优质教育,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是我们的办学宗旨和理念,同时成为全校师生共同追求的远景。以此为指导,我们努力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关注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全面和谐的发展,形成了德育系列化主题教育;注重教学模式改革,实施必修课、选修课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相结合的课程结构,开设了包括电脑动画程序设计、探究历史文化之迷、现代物理实验、音乐创作与欣赏、茶道与文化、探索DNA、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等60余门选修课和综合实践活动课;金帆乐仪团、合唱团、头脑奥林匹克创新小组、体育传统项目棒球、垒球、排球运动队蓬勃发展;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特长,丰富多彩的体育节、科技节、文化艺术节等等活动都是学生们展示才能,发挥特长的机会。学校努力为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搭建广阔的舞台,取得了突出成绩。棒球队获全国AAA比赛冠军,金帆乐仪团获北京市一等奖。学科竞赛多次获得北京市及全国的学科竞赛奖牌。
走进理工附中的学生享受了优质基础教育,当他们走出校门的时候均获得很好的发展和提高。多年来,学校为全国优质名牌大学输送了众多优秀的高中毕业生。著名主持人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扬澜、北京朝阳医院院长王辰就是我校优秀毕业生的代表。2001年秦靓同学以海淀区文科状元考入北京大学,2005年中考我校勒雅同学又以文化课成绩总分全区第一荣获状元称号。学校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
几年来学校不断扩大国内外校际合作与交流,通过与香港等地区建立姊妹校,出访澳大利亚、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家,广泛获取教育信息,为学生和学校的发展拓展更广阔的空间,努力向着“北京一流,全国示范”的办学目标迈进。办学历史悠久 北京理工大学附中建于1950年,学校位于风光秀丽的长河南岸,建校之初曾为北京理工大学预科,后归属地方政府。57年的办学历史使学校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1980年被认定为海淀区重点中学,2003年成为北京市示范高中校。历届中高考成绩优异,在海淀区名列前茅。多年来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北京理工大学附兼校长曲艳霞
曲艳霞同志:女,中教高级职称。1975年1月??2004年4月在北京十一学校工作。历任团委书记、办公室主任、副校长、常务副校长、书记。于2004年4月调入北京理工大学附中任书记兼校长。
曲艳霞同志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严谨治学,依法治教。1988年荣获共青团中央五.四奖章;1989年获北京市“新长征突击手”称号、北京市优秀团干部;1995年获海淀区“十佳共产党员”称号;2001年3月获北京市教学管理惠普奖。
为使理工大附中在北京市示范高中校的起点上更好地发展,办出特色,她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带领全体教职员工,认真分析、研究学校的优势与不足,立足于创新,制定出学校今后三至五年发展规划。她爱党的教育事业充分体现在她爱理工大附中,用自己全部的心血和智慧打造和发展理工大附中。为全力提升教学质量,建设一流师资队伍,三年来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校本培训,使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的思想素质及专业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促进了学校较快的发展。经海淀区学习型城区建设指导委员会批准,学校被评为2006年“创建学习型组织”先进单位。
2006年曲艳霞同志以她突出的表现获得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标兵”称号,2007年荣获海淀区“三八红旗手”称号,2008年获北京市“三八红旗手”称号。
中考信息
学校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