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源区第一中学
电话 :
地址 : 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
学校简介 :
位置优越学校创建于1957年,其前身为“萍乡矿务局机关中学”,是一所直属安源区管理的全日制公办初中,学校位于市绿茵广场附近。
2004年被安源区整体接收并更名为“安源区第一中学”成为安源区的初级中学。现为“江西省德育示范学校”、“江西省安全文明校园”、“江西省现代教育示范学校”、 “萍乡市文明单位”、“萍乡市德育示范学校”等。
学校现有2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350人,师资力量雄厚,在编教师105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41人,一级教师47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省市区级骨干教师、学术带头人36人、省市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15人。
学校简介
学校现有2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350人,师资力量雄厚,在编教师105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41人,一级教师47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省市区级骨干教师、学术带头人36人、省市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15人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学校积极加大投资力度,致力打造基础教育发展平台,完善教学设施,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教学、教研、运动、艺术等设施齐全。现学校占地面积10400平方米,校舍面积6千多平方米,设有200米环形塑胶跑道,篮球球场3个,羽毛球球场2个,排球球场、乒乓球场各1个,有教学大楼,办公实验大楼各一栋,还有“石化捐助项目”面积1300余平方米的教学楼已于2008年完工并交付使用,理化生教学实验仪器均按一类学校标准配备,另设有音乐室、美术室、图书阅览室综合活动教室等专用教室,能满足正常的教育教学和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学校重视体育工作,体育器材每年有新的添置。并开设了教职工活动室,丰富教职工的业余生活。有多功能教室,安装宽带网,接通远程教育系统,为有效运用现代化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校管理规范,学风校风优良,师德师艺双馨,特色教研突出,教学质量一流。近几年来,学校依据“以人为本,为学生的发展而奠基,为教师的发展而铺路,为学校的发展而改革”的办学理念,确立了“严谨治校、质量立校、教研兴校、改革强校”的工作思路和“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具有“行为规范、学习自觉、身心健康”的特质的培养目标。面对社会的期望,安源一中教职员工将迎接挑战,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和求实务本的作风,精诚团结、自强不息、坚持“不求最大,不求最全,只求最优,办精品学校”的办学思想,发展特色、打造品牌,实现创办优质初中,进入全市示范初中行列的目标。安源一中(萍矿一中)培养出了一大批专业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其中最突出的是现任联合国总部P-3级官员的刘超。据中国江西网和《信息日报》报道,刘超1976年出生于萍乡市,1993年从萍矿一中考入兰州大学,此后先后于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和北京外交学院获得硕士及博士学位,并在瑞士苏黎世大学经济管理系完成博士后研究。自2003年起刘超任职于《人民日报》国际部,期间曾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常备记者,并获2005年中国国家新闻奖。2008年6月,联合国总部与刘超签署终身制合同,刘超成为从萍乡走出去的第一位联合国官员。学校地址: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后埠街勤俭前村1号(萍矿菜场内)
办学特色
安源一中位处闹市(萍矿菜市场),在周边环境复杂、管理难度很大的情况下,为围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学校的办学声誉和地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中心工作,确立了“以德育工作为灵魂”的管理理念,建立健全了各项德育工作制度,有效地保证了德育工作的全面开展,创建了“以德为魂,育人为本”的办学特色。现将学校的办学特色汇报如下: 领导重视,队伍稳定,制度健全
学校领导班子对德育工作非常重视,建立了以校长为首的德育领导机构,并将德育工作纳入到每学期的工作计划中,形成了党政总揽全局,政教副校长具体负责,统一协调各处室、各年组以及班主任积极参与,真正做到了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全方位齐抓共管,注重了德育工作的常规性、针对性和主动性,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学校德育办建设了一支过硬的班主任队伍,为做好学校德育工作打下了坚定的基础。同时,学校充分发挥社会力量,还组建了一支稳定的校外德育辅导队伍,与后埠街勤俭村居委会,与后埠派出所建立了长期的联系,还聘请派出所副所长甘伟担任学校的法制副校长,后埠街派出所在我校设立了警务室协助学校处理治安管理方面的工作,确保了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了校园的一方平安。甘伟同志由于工作出色,被评为萍乡市首届“十佳”法制副校长。
每学年学校德育办都会针对不同的时期、形势的要求列出学期德育工作计划,确定本年度德 育工作目标和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并确保各项计划专人专管,落实到位,增强了德育的可行性、实效性。 真抓实干,形成特色,开创局面
学校能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坚持教学为主,德育为先,均衡发展的办学原则,坚持了让学生成功,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办学宗旨,真抓实干,形成了学校的德育工作的特色,开创了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1、每月进行的星级文明班评比是学校德育工作特色之一:
一个学校校风的好坏,首先取决于班风的好坏。为抓好班风的建设,学校从2004年开始,在全校全面开展星级文明班评比活动,通过几年的星级文明班的评比,是学校整个面貌焕然一新,在整个评比过程中,学校制定了行之有效的评比制度,完善评分细则,以制度来规范学生自身的行为,从而形成了良好的班风校风。
2、坚持每周一升旗仪式下的国旗下的讲话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又一特色。
国旗下的讲话既有学校领导和老师,也有学生代表;每次讲话内容不同,演讲者不同,都会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都会让师生从中受到教育。
3、“家访活动月”的开展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特色之一。
走近学生家庭,联系学生家长,谋求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合力,是学校开展“家访活动月”的最终目的。为了更好地和家长沟通,学校每期都会开展“家访活动月”。通过家访,走近了学生的心灵,较好地谋求了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共识,形成了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合力。
4、树立学生典范,宣传榜样人物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另一特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学生当中树典范,更加贴近学生,让学生感觉到身边有榜样,以此来激励自已,同时达到以点带面,以面带动全校,人人争先当学生典范。学校在树典范的同时,不单单是考虑品学兼优的学生,还把在某方面有显著进步的待优生的照片和事迹也同时贴入宣传栏,在广大学生中形成良好的影响,同时在广播中大力宣传,激励优秀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了学生教育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 栽培德育常青树,结出校园累累果
经过政教处、团委、教务处、各年组及班主任的共同努力,学校在全面开展德育工作中,取得了累累硕果。
1、在全区、全市、全省各项比赛中多次获奖。
2004?2007年,学校有35位教师撰写的课件、教案、论文分别获得省级、国家级一、二、三等奖;有34名学生参加竞赛分别获得全省、全国一、二、三等奖。
2、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后埠街综治先进单位;2004?2005学年,学校荣获安源区教育工作综合奖和安源区教学质量目标管理一等奖; 2005年11月,学校被评为安源区德育示范学校,2005?2006学年,学校被评为全省安全文明校园;2006?2007年,学校又被评为全市德育示范学校。
总而言之,安源一中在德育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创建了“以德为魂,育人为本”的办学特色,但学校的教学工作任重道远,我们相信,安源一中将在新的一年中进一步探索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一定会再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