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邮市第一中学简介
高邮市第一中学1964年创建,1998年4月迁址新建,2001年3月通过省重点中学评估验收,2003年转为省首批三星级高中,2010年被评为省四星级高中。近年获得省“绿色学校”、扬州市德育先进学校及校务公开先进学校、高邮市2003-2005年度先进学校等数十项表彰。
江苏省高邮市第一中学1964年创建,1998年4月迁址新建,2001年3月通过省重点中学评估验收,2003年转为省首批三星级高中,2010年转为省四星级高中。
有晋星志一篇。
学校地址
高邮市第一中学于2010年2月22日晋升为江苏省四星高中,幸甚,特以志之。
浩浩珠湖无涯,悠悠运河千年。襟带控引,苏皖下河。三阿福地,生我帝尧;江左名区,有我一中。
登高楼而送目,怀清风以飞扬。立校五秩,迁址十载,筚路蓝缕,以成基业。芳草绿缛,玉树琼枝;高楼栉比,华灯如昼。菁菁校园,风光无限。
兴学广场,沐沈母雨露;黾学楼旁,思将军教诲。兴学亭边,有书声朗朗;北大路上,有师生同行。笃志树人,求实创新。怀瑾握瑜,胸有天下;杏坛春秋,桃李满园。一中文化,历久弥新;一中精神,继往开来。
阳春三月,天朗气清,学子聚首,嘉宾如云。交口称誉,一中晋星;同声祝福,前程似锦。(吴水青)
学校占地近100亩,建筑面积3.6万M2,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布局合理,花园式建筑与浓郁的校园文化交相辉映,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科技楼装备现代化。后勤保障有力,宿舍公寓化设计,餐厅已创建为扬州A级卫生食堂,新建的浴室设施一流。
学校概况
学校办学理念新,营造“笃志、树人、求实、创新”的校风,弘扬“勤、善、博、乐”的教风学风。重视党建工作,特别重视发展优秀学生入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242人,其中专任教师192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占96 %,研究生学历占14 %,省特级教师1名、扬州市名校长1名、学科带头人2人、中青年教学骨干5人、教坛新秀2人,高邮市学科带头人11人;现有教学班60个,在校生3450名。
办学成果丰硕,近年获得省“绿色学校”、扬州市德育先进学校及校务公开先进学校、高邮市2003-2005年度先进学校等数十项表彰。高考质量逐年提高,连年获高邮市高中教学一等奖,06年高考共286位同学达本科线,全面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
办学目标明确,2008年把学校创建成高邮市第二所省四星级高中,2014年建校50周年之际,把学校办成在全省一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五星级高中。
详细介绍
高邮市第一中学1998年4月迁址新建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心,学校声誉日益提高,2001年3月通过省重点中学评估验收,2003年转为江苏省首批三星级高中。
学校与蝶园广场毗连,风光旖旎,占地面积90亩,建筑面积3.4万M2,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布局合理,花园式建筑与浓郁的校园文化有机融合,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科技楼装备了现代化设施。近年,高三年级教室率先配备多媒体系统。学生宿舍公寓化设计,床位2200张,实行封闭式管理;去年,餐厅创建为扬州级卫生食堂,能同时容纳2200人用餐;投资200万元新建的浴室,空调等设施齐全,能容纳2000人余人就浴。
一中学风
学校以“一切为了祖国”为训,兴学以兴邦;“以育人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是第一中学的办学思想;“对每一位学生负责,使每一位学生成功”是第一中学的办学理念;营造“笃志、树人、求实、创新”的校风,弘扬“勤、善、博、乐”的教风学风。
高邮市教育体育局简介:
高邮市教育体育局是高邮市机构改革组建的新部门,为高邮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
江苏省高邮市简介:
高邮是世界遗产城市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地处江苏省陆域地理几何中心、长江三角洲,位于上海、南京都市圈双重辐射区,是苏中重要门户和南京都市圈成员县级城市。是中国民歌之乡、中华诗词之乡、全国集邮之乡、中国建筑之乡
高邮有7000多年文明史和2242年建城史。史称江左名区、广陵首邑,为帝尧故里、尧文化发祥地,是江淮文明、邮文化重要区域。早在7000年前,我们的先民们就在这里刀耕火种,繁衍生息。秦王嬴政于公元前223年在此筑高台、置邮亭,故名高邮,别称秦邮,华夏一邮邑,神州无同类,是中国两千多个县市中唯一以邮命名城市。下辖13个乡镇街道和3个区,面积1963平方千米,人口81.18万人。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660亿元
现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盂城驿、龙虬庄遗址、高邮当铺、高邮明清运河故道、镇国寺塔、平津堰,高邮民歌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大运河高邮段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菱塘清真寺列入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申遗遗产点之一
高邮先后荣获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市、国家生态市、中国最美生态旅游示范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市、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市、中国县级市全面小康指数百强、中国投资潜力百强市、中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市、中国创新创业百强市、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市、中国全面小康成长型百佳市、中国发展改革试点城市等称号。
2018年11月入选中国幸福百市榜第21位,入选中国县级市全面小康指数第8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