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中考政策将有三大变化 取消特长加分均
三年后,温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简称中考)政策有三大变化。
昨天(30日),(温州)市教育局对外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细则》(下称《细则》),社会和科学在中考科目中的分值增加;除保留身份类加分政策外,特长加分均被取消,改为计入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实行普高名额分配招生。
社会思品和科学分值增加
根据《细则》,我市将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数学、外语、科学、社会思品的学业水平考试以省教育厅编制的《浙江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说明》为依据,将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重点,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加强对真实情景中问题解决能力考查,加强对实践能力考查,逐步增加真实情景中能力考查的试题比例等。
其中变化最大的就是文化科目考试各科分值,语文和数学仍旧各150分,英语120分(含听力口语30分),体育与健康考试标准和要求由温州市教育局统一制订,考试由温州市教育局和各县(市、区)教育局分别组织,分值40分。
而科学和社会思品被划重点,分值增加。对此,市教育局有关人员解释道:社会思品卷面分值100分,从2018级初中新生起按卷面成绩的80%计入学业水平考试总分,而此前的标准为按卷面成绩的50%计入学业水平考试总分。此外,科学总分将从180分调整为190分,逐步开展科学实验测试,从2018级学生开始将科学实验测试作为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一个维度,以等第形式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从2020级学生开始将科学实验测试以10分的分值计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总分。
取消特长加分
计入综合素质评价
《细则》还规定,除保留身份类加分政策外,从2018级初中新生起取消体育、艺术、科技等竞赛获奖类项目在高中招生中的加分政策,学生相关特长和表现等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健全考生加分资格审核公示制度。
从2018级初中新生起,初中学生综合素质毕业评价须达到4B1C及以上,且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达到毕业要求,方可毕业,否则予以结业。普通高中录取,综合素质评价须达5B及以上;省一级特色示范学校和县(区)中学录取,综合素质评价须达2A3B及以上。考生在报考体育、艺术、科技特长生时,其相应的运动健康、艺术素养、创新实践必须达到A等;考生报考理科特色生时,其科学实验必须达到A等。
普通高中
实行名额分配招生
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尤其是初中学校优质均衡发展,一直是市民最为关心的内容。
《细则》中明确,继续实行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的办法,其中包括温州中学、温州第二高级中学在内的省一级特色示范学校和县(区)中学分配比例,从2018级初中新生开始不低于60%,其他普通高中分配比例由各县(市、区)教育局确定,招生名额以符合条件的初中毕业班人数为主要依据按比例分配到初中学校。
此外,招生名额分配适当向农村、山区、海岛初中倾斜。
温州市教育局简介:
温州市教育局位于划龙桥西路1号,根据《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温州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浙委办〔2011〕36号)精神,设立温州市教育局。
市教育局是主管全市教育事业工作的市政府工作部门。市教育局行政编制40名。
浙江省温州市简介:
温州,简称“瓯”,浙江省地级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东南沿海重要的商贸城市,浙江省区域中心城市之一。温州位于浙江省东南部,瓯江下游南岸。全市陆域面积11612.94平方千米,海域面积约11000平方千米。全市辖4个市辖区、5个县、2个县级市。2017年常住人口921.5万人。
温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东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温州古为瓯地,也称东瓯,公元323年建郡,为永嘉郡,传说建郡城时有白鹿衔花绕城一周,故名鹿城。 [4] 唐朝时(公元675年)始称温州,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建城历史。温州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先发地区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改革开放初期,以“南有吴川,北有温州”享誉全国。温州文化属瓯越文化,温州人属江浙民系使用吴语,温州话被评为中国最难懂方言之一。温州是中国数学家的摇篮、中国南戏的故乡、中国海鲜鸡蛋之乡,温州人被国人称之为东方犹太人。
2017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排37位。2017年,温州市生产总值(GDP)5453.2亿元,比2016年增长8.4%。
2018年12月,温州入选2018中国大陆最佳地级城市3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