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一中 海门市第一中学简介
聚焦核心素养,重构学校文化
——海门市第一中学简介
一、总体概况:
为优化学校布局、改善办学条件、放大优质教育资源,根据《海门市高中布局调整实施方案》,2016年7月,海门市三厂中学、海门市麒麟中学和海门市冠今中学三校整合,迁入海门中专秀山路校区,三校整合后的新学校名为“海门市第一中学”。 三厂中学建于1952年,1999年被批准为江苏省重点高中,2004年首批转评为江苏省三星级高中。麒麟中学,建于1906年,至今已有110年办学历史,2000年11月被评为江苏省重点中学,2004年晋升为江苏省首批三星级高中。冠今中学是2000年5月由原海门师范学校提出申请经南通市教育局批准创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中。新学校从2016年秋季起以12轨制进行招生办学。高一年级是学校建成后招收的第一届新生,招生规模12轨(今后两年,我校均按此规模招生)。学校现有64 个教学班,学生2287 名,分A、B、C和高一年级四个学部。
我校全方位全过程贯彻“尊重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成就每一位学生”的办学理念,确立了“大愿坚志,止善臻美”的校训和 “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学校精神以及“厚德、博学、务实、创新”的校风,“敬业、爱生、精艺、和融” 的教风,“勤学、善思、明辨、笃行”的学风。科学谋划学校“十三五”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向管理要质量,以特色提品位。围绕海门市教育局提出的“办好人民满意、师生幸福的现代化教育”总体目标,紧扣“夯实根基,提升素养”主题,筹迎三星级高中复审,整合学校优质教育资源,融合三校文化价值观,立足新的起点,创新发展思路,确保教育教学秩序井然,学业质量稳中有升,以洪荒之力开启学校的教育改革发展新征程。
二、办学条件:
新成立的海门市第一中学(原海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秀山路校区)的校舍、设施设备、教学仪器等相对来说比较陈旧。在改建过程中,学校加大投入力度,在学校基础改造、办公设备改造、艺体设施改造、校园文化布置、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实验室改造等方面共投入760万元。后期还将投入600万元对一些重要的基础工程设施进行进一步改造和完善,以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
我校占地12341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78070平方米,分教学区、学生生活区、运动区。建有400米标准运动场一块,各种运动场地(馆)齐全,设施完备。学校所有的教室、音美史地专用教室、理化生实验室、通用技术等实验室均配置了多媒体设备,每套含超短焦液晶投影仪、中控、实物展台、交互式电子白板、音响广播系统等,采用网络数字视频方式。所有的多媒体设施均能联网使用,实现了校内资源共享。各类专用教室及教具设施齐全。我校现有物理实验室4个,化学实验室3个(其中通风实验室2个),生物实验室3个,通用技术设计制作实验室4个,数字化实验室1个,历史地理专用教室各一个,史地陈列室1个,美术教室2个,美术鉴赏室1个,音乐教室2个,舞蹈房1个。我校图书馆有藏书19万册,纸质图书生均83册。我校食堂是海门市学校B级食堂,有学生食堂1个,共4个餐厅,面积为10720平方米,就餐人数1600余人,学生餐厅现有座位数1700个。
三、师资队伍:
三校整合重在人气,学校领导班子精心和融三校人力资源,传承三厂中学精细化管理的优势、麒麟中学百年老校的深厚文化底蕴与冠今中学教师专业成长的经验,提炼三校教师队伍之特色,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我校制定了《教师发展三年规划》,按照“重学历更重学力、重学习更重实践、重个体更重团队、重现在更重未来”的基本要求,努力建设一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成绩优良、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教师队伍。明确了总体目标和分层目标,并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组织机制、培训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努力改善教师专业成长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激发教师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我校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目前我校专任教师共有361名,研究生学历28人,本科及以上学历共355人,学历达标率98.34 % 。我校有高级教师65人,一级教师117人,中高级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0.41%。另有30多位教师正在攻读教育硕士研究生。全校具有高中循环教学经历的教师282名,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8.1%,78%的教师兼教一门以上的选修课程。学校现有南通市学科带头人1人,南通市骨干教师4人,南通市教坛新秀1人,海门市学科带头人19人,海门市骨干教师21人,海门市教坛新秀45名,实现了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全覆盖。每位教师制订了《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学校开展“青年教师培优工程”,实行青蓝结对制度,规定师徒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明确青年教师的达标年限和要求,着力培养青年教师的积极进取精神,逐步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近三年来,三所学校围绕2个省级课题、6个南通市级课题、29个海门市级课题等展开研究,所研究的课题,或圆满结题,或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共有592篇论文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或获奖。
四、课程建设:
课程的结构决定学生的智能结构,课程的实施水平决定学生的智能水平、决定了学校的办学水平,课程的特色体现了学校的特色。根据世界发展趋势、国家的要求、教育的本质要求、学校的优势、学校的育人目标和办学特色,学校整体搭建起课程体系,然后由学生进行自主的选择,形成课程菜单。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课程是由师生共同开发的,而不是单纯由学校选择提供。
我校的育人目标是培养素质全面而又兼具个性的合格现代公民。围绕这一目标,我校的课程建设策略是将国家课程校本化、主题课程序列化、活动课程社团化。主要的实践与思考有:语文、外语属类别性、并联式课程,第一类必修,统一要求。第二类自选,分补弱和赏析。数学、科学属层级性、串联式课程,第一类必修,统一要求。第二类自选,根据能力和方向分层开设。 政治、历史、地理属人文性、混联式课程,以必修为主、选修为辅,基本不动。 体育、艺术、技术属实践类课程,第一类基础,统一要求,班级教学。第二类技能,根据能力和兴趣分类开设,俱乐部制。
在校本课程建设方面,结合学生兴趣和需要及我校的传统和优势,主要分成以下几类:
1.学科拓展课程,主要是结合学科进行内容拓展和学习方法研究。开发了《英美文学欣赏》、《英语话剧》、《趣味物理实验》、《生物与环境》、《健康教育》、《阅读快线》、《环境教育》、《化学与生活》、、《生活中的物理》、《用电常识》、《健美操》等课程。
2.主题活动课程,主要是指在校内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系列活动。开展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等主题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今年暑期,我们还开设了《高一新生入学课程》,课程内容包括:军事训练、内务评比、学法指导(专题讲座)、应急疏散演练及专题培训、应急救护培训、会操比赛、革命歌曲大合唱比赛和观看爱国军事影片,让高一新生尽快了解高中生活,了解学校,适应环境,规划好高中生活蓝图。
3.综合实践课程,主要是指学生在校外所进行的社区服务、走进企业、军营、农村等社会实践。我们主要在寒暑假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志愿者服务活动、职业体验、走访等活动。
4.研究性学习课程:从社会热点、社会现象、自然现象、经济问题等方面入手,涉及人类、自然、社会、科学、技术、经济、文化、军事、历史、体育、艺术等各个方面,以组织学生个人或团队的方式进行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学习,组合课程。主要有《弘謇文学》、《海派红木雕刻技艺鉴赏》、《FIASH动画制作》、《见微思辨俱乐部》、《剪纸艺术》、《彩色铅笔画》、《紫藤云文学讲座》、《尤克里里》、《轮滑》等课程。
5.德育课程:涉及家校互动、社区合作、品德提升、思想教育等内容,主要侧重于学生的精神成长。以养成教育为基础,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的相关资源,通过全体学生的主体参与体验,自主监督评比,自我反省提高,逐步提升全体学生的基本素养,做到说话有礼貌,行为有规范,做事有分寸,外塑形象,内修品格。根据《海门市第一中学德育类课程方案》及围绕“每月一事”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提升学生的各方面素养。如文明礼貌专题活动,整洁卫生专题活动,爱护公物专题活动,基本规范专题活动,学会学习专题活动,学会共处专题活动,学会生活专题活动,追求幸福专题活动,和谐进取专题活动及八礼四仪专题活动等;还利用重要节日、纪念日等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同时为加强学生对规范要求的切身体验,还开展了专项清理、公物承包管理、结对互比、沙龙交流、演讲、知识竞赛、征文、手抄报等活动,这些活动增强了学生文明规范的意识,培养了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以上这些课程彰显地域文化特色,突出学校传统特色,引导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实现了课程育人的价值。
五、办学特色:
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以特色创品牌。基于原有三校的办学特色,我校在认真梳理、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将“弘謇教育”和“美育课程”确立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建设项目,在“十三五”期间建成南通市级的美育学科基地,并力争建成省级学科基地。围绕特色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团课程,为展示特色教育成果,积极创办《北岸风》、《第一线》、《紫藤云》等校级刊物,不断提升学校内涵发展,为学校“争创一流业绩、谋求一流发展”的办学目标注入不竭动力。
我校将传承A学部确定的“弘謇教育”特色。张謇精神主要包括“重人格尊人道”的道德精神;忧国忧民、奋发革新的爱国情怀;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救国理念。深入研究张謇精神文化的内涵,充分挖掘张謇精神文化的现代价值,寻找张謇精神文化与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的共通性,开展系列活动,使弘扬张謇精神文化与当前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的培育活动紧密联系起来,促成弘謇文化与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培育的深度融合,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提升我校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C学部在办学策略上,针对生源实际提出“素质培养,文化关怀”的教育策略,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特色之路。冠今学部前几年就在中考录取时招收了部分美术特长生,同时又动员高二年级普通班学生进行第二次选择,鼓励更多的学生加入艺术班和传媒班,让特长生实现错位发展。
六、办学业绩:
本科录取率屡创新高,学校美誉度持续攀升。A学部2014年、2015年、2016年本二以上达线率分别为55.7%、64.6%、61.6%,B学部2014年、2015年、2016年本二以上达线率分别为48.9%、54.8%、54.5%。C学部2014年、2015年、2016年本二以上达线率分别为56.1%、62.1%、66.14%。三校均向高等学校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有部分学生被东南大学、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苏州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知名高校录取,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主力军。在海门市素质教育综合考评中,2016年A学部和C学部获特等奖、B学部获一等奖。
美育教育硕果累累,错位发展成效显著。C学部2014届艺术班省专业统考成绩突出,包揽海门市前三名。2015届、2016届美术省统考又是全面开花,达标率100%,本科达线率95%。在刚刚结束的海门市第十一届新教育艺术节高中组展演活动中,我校的合唱节目《掀起你的盖头来》和舞蹈节目《荷塘莲语》双双荣获全市第一名。
随着办学质量的提高,学校赢得了上级领导、教育同行和社会各界的盛誉。
我校将立足本校实际,以“立德树人,优质提升”为根本,努力弘扬“强毅力行、追求卓越”的海门教育精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作引领,围绕“让每一位学生成功”的办学宗旨,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生态,紧扣“创业、整合、融和、稳定、创新”五个关键词,进一步集聚、放大优质教育资源,互补、发展学科优势,融合三校教育特色,实施“五育并举,双翼齐飞”的教育战略方针,力争通过未来五年的不懈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一所办学质量上乘、师资队伍精良、教育水平领先、学生发展全面、办学特色鲜明的江苏省四星级高中。
海门中考 南通中考
2017年中考信息不断变化,www.yuwen360.com 语文360网提供的中考成绩查询查分、录取分数线信息仅供参考,具体以相关招生考试部门的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