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首页 > 中考网 > 资讯
凌源三高中 凌源市第三高级中学
在风景如画的凌源市南山公园角下,美丽的大凌河畔,万人广场的对岸,有一片整齐有序、规模宏大的楼群,这里就是原朝阳第二师范学校旧址,经过脱胎换骨的整修,她已经以崭新的姿态雄立在世人面前——这就是凌源市第三高级中学新校址。
说起“凌源第三高中”,凌源的很多人都以为是“实验中学”,或者以为“实验中学”就是“第三高中”,其实,从2008年以后,正式的“凌源第三高级中学”是原来的凌源第五中学。
2006年以后,我市实行大规模的教育资源整合,实施高中进城工程,那么原来的第四中学(万元店)、第六中学(刀尔登)、第七中学(沟门子)先后撤销,学生和老师都划归到实验中学,就单单留下了第五中学(三十家子),并将其更名为“凌源第三高级中学”,与第十一中学合并。
为啥要留下这三十家子的高中,即原来的五中?这里有说道,就是因为它办得特别好。自改革开放以后,凌源五中那是响当当的有名,曾经连续多年高考升学率在全市都叫号,有考上吉大的,有考上清华的,一本录取线多年位居全市前列,以至于许多城里的高中生都转到三十家子读高中。它虽然硬件设施赶不上城里的高中,但教师干劲足,教学管理有方,连续突破,大胆改革,成为农村高中的一面旗帜,这里,历届校领导班子都做出了艰苦的努力,付出了艰苦的劳动。所以它被留下来,以备更大发展。正所谓是“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强者留下来”。
当然留下来并更名的“凌源第三高中”在发展中也有困难之处,困难之一是:初中升学的学生不参加其他三所高中平分学苗,也就是说,留下后的学生可能很多都是问题生,这给学校教学带来了困难,更给学校发展带来了挑战,如果学生考不上好大学,以后谁还来念?困难之二是:学校需要在三十家子镇和市区职教中心两个校区办学,给教师和学生的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如何应对这个挑战,实现学校发展目标?以校长刘焕成为核心的校班子成员,几经研究,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措施:
一是把稳定教师队伍作为学校的中心任务。学校认为,没有一个家长不是望子成龙的,必须把孩子们教育好,让他们成才成人;而当时按照高中教育城镇化的要求,许多教师希望去条件好的城市校区,为做好教师稳定工作,班子成员带头住校,优先安排教师的生活,解决他们的困难。生活条件好了,教师无后顾之忧,就一门心思扑到课堂上,当时全校58名住校教师中,个个成为教学的骨干力量。一名上级领导去该校视察,曾给出了一句中肯的评价:“三高中,比预期的要好,而且好得多!”
二是把培养教师作为学校发展的关键环节。对于年轻教师,学校规定了“由老带新”的基本任务,作为从最基层干起、积累了丰富教学经验的刘校长总是冲在第一线,跟班听课,指导年轻教师的教学,使年轻教师在“达标课”中得到锻炼成长;经常组织骨干教师上“示范课”,通过观摩,起到引领作用;通过跨学科听课,达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而每学年一次的公开课,也促进了教师个人素质的提高。
三是把学生成人教育作为显现教学成果的必由之路。当时该校16个班800多名学生来自于全市30多个乡镇街,其中来自城镇的约占五分之一,许多学生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为了把所有学生都培养成人,学校规定,对于部分基础差的学生,就从初中教材学起。高一的教师承担起初中教学的任务,利用晚自习时间给学生讲解初中文化课,一点一滴,日积月累,渐渐地,学生们对高中课程开始发生兴趣。
四是把向每节课要质量作为促成才的终极目标。学校制定了向每一节课要质量的具体要求,贯彻细备、精讲、多练的教学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强化师生互动环节,启迪学生思维;教师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互动收到最佳效果。
五是把强化学生管理作为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学校把升国旗仪式作为教育载体,每期一个主题,把感恩教育、传统美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珍爱生命教育贯穿之中,学生自己确定教育主题,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了教育效果;对学生实行封闭管理,走读生和住校生的胸卡采取不同颜色,学生进出校门需要“三张通行证”,学生请假必须由家长亲自联系,这一切都保证了学生的安全和健康成长。
2010年5月,一位高三学生家长告诉记者:“当时把孩子送去时,担心高一高二在乡下难管理,现在看到孩子懂事了、进步了,心理特别高兴。”三高中的老师说:“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三高中的未来一定会更美!”是的,这是全市教育发展的必然!也是历史的必然!
三年来的实践证明,三高中的发展思路是对的。几年来,三高中以让学生成才成人为目标,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有用人才,向高一级学府输送了大批高材生,也为凌源的教育争了光、添了彩!!
凌源中考
2017年中考信息不断变化,www.yuwen360.com 语文360网提供的中考成绩查询查分、录取分数线信息仅供参考,具体以相关招生考试部门的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