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辽一高中 东辽县第一高级中学
东辽县第一高级中学位于乌龙山北麓、东辽河畔的东辽县县城内,学校始建于1958年,曾因市县合并及文化大革命,两易兴衰。1978年第二次复校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东辽县第一高级中学于1980年被评为吉林省83所重点高中之一
东辽县第一高级中学占地面积6.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学校现有教学楼三栋,实验楼一栋,宿舍楼五栋,饮食服务中心楼一栋;装备了先进的物理实验室4个,化学实验室4人,生物实验室2个,画室1个,音乐教室1个,通用技术专用教室2个;体音美器材齐全,能满足教学所需。[1]
东辽县第一高级中学现有教学班70个,学生4375人,其中住宿生3045人。教职员工281人,其中获得高级职称的为70人,占26%;中教一级112人,占42%;中教二级85人,占32%;学校注重教师的培养与培训,在专任教师中,国家级骨干教师1人、省特级教师2人、省级骨干教师14人、市级骨干教师与学科带头人18人、县级骨干教师34人、县名师14人,造就了一批研究型、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队伍,确保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1]
东辽县第一高级中学在2006年名师评选活动中,袁艳等 8 人被评为县级名师,李金梅等7人被评为校级名师,另有陈双等13人被教育局选入县名师库;在2006年9月进行的市新秀评选活动中,学校有15人被评为教学新秀,占参赛教师的70% ,居辽源地区第一,并有王巧丽、任立锋、高振兴第三人取得了本学科第一的好成绩,任立锋、高振兴被评为省新秀。
从2006年8月至今,东辽一高中共有100 多人次分别获得各级各类称号和奖项.实力非凡的师资队伍,特别肯吃苦、特别肯奉献的一高精神,再加上一高学子的不懈努力,换来了教育教学的累累硕果。[1]
校园环境
东辽县第一高级中学把德育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全面贯彻《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意见》,从思想提高入手,构建人文化、学习化校园,倡导的良好氛围。积极开展“心理自尊、生活自立、行为自律、学习自主、性格自强”的系列教育活动,从而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团结、向上、文明、和谐”的氛围已成为了师生思想品质,道德情操和精神风貌的主流。
东辽一高在借鉴现代名校先进管理模式的同时,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坚持思想管理求实、教学管理求新、环境管理求高,逐步形成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制度化。在学校管理方面,东辽一高实行“低重心运行,走动式管理,近距离服务”的管理模式,注重人本管理,并强化民主管理,推进以德治校与以法治校的有效整合。在教育教学方面,东辽一高创新并实践了“有定式管理、非对称超越、无边界创新”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一套有点压力但不压抑的管理制度;创设了富有灵气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规范和坚持了封闭式、半军事化的学生管理,赋予了“五自教育”的新内涵;从而在教与学两个方面均确立了符合时代精神、科学合理的、具有创新意义和操作性强的新型育人模式。在办学条件改善方面,东辽一高加强校园整体规划和建设,注重校园环境的美化、绿化、亮化,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上好学,睡好觉,吃好饭的问题;全面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学生管理方面,通过“五自教育”建立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机制;通过完善学生会、值周班等自治组织实现学生的自我完善;通过组建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推进“愉快教育”“成功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逐步形成了[1] “善教重创新,乐学求发展”的崭新管理模式,使学校永远处于前进之中、发展之中、提升之中。[1]
学校成绩
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高考连创佳绩,本科上线率达到了68%(不含民本),比全省平均值33%高出了35个百分点。重点上线人数连续三年达200人以上,考入本科人数(不含民本)每年均在900人以上,其中值得骄傲的是2009年王正阳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2010年李汀钊同学被北京大学录取, 2011年郑殿琪同学被北京大学录取;学校也由此被授予吉林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吉林省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吉林省电教示范校、吉林省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殊荣。
在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营建“和谐竞争 勤奋 遵纪”的校风和“刻苦 严谨 求实 创新”的学风,牢记“为了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宗旨,围绕“提高质量 提升品位 全力创建省级名校”的目标,积极开展系列化的教育教学活动,努力实现“校以育人为本,师以崇业为荣,生以成功为志”的办学追求,逐步实现“理念价值铸校,德育为首立校,教育科研兴校,现代管理治校,倡导学习树校,特色办学强校”的六大办学优势。[
东辽中考
2017年中考信息不断变化,www.yuwen360.com 语文360网提供的中考成绩查询查分、录取分数线信息仅供参考,具体以相关招生考试部门的信息为准!